海峽兩岸農業論壇——走進臺灣(五): 探訪臺灣南投縣桃米生態村

2020-12-20 濰坊傳媒網

濰坊傳媒網訊  一年皆有景,四時均不同,這便是位於臺灣南投縣埔裡鎮的桃米生態村。8月19日下午,記者一行來到了桃米生態村,桃米村是中潭公路往日月潭的必經之地,面積18平方公裡。這裡依山傍水,有六大溪流流經此地。由於維護良好,桃米村水流清澈,植被蔥鬱,農田、村落、森林及多樣性的溼地相交錯,孕育了豐富的生態資源:蛙類23種、蜻蜓56種、蝴蝶151種、鳥類72種。

政府出資,民間辦事,學界出智

如今的桃米村可謂是田園風光無限,充滿一片祥和氛圍。但是在世紀之交它卻經歷了一場大災難。1999年9月21日的臺灣大地震,給當地建築和生態造成了巨大的破壞,而桃米村便是此次大地震中遭災最嚴重的地區之一。在災後重建過程中,桃米村在政府、學界、社會組織及小區居民的努力下,以建設「生態桃米村」為方向,使桃米村從一個環境雜亂、發展無力的邊緣社區,轉型成為一個融有機農業、生態保育、文化創意等於一體的鄉土生態建設典範。

生態為底——恢復生態環境的「清溪活動」

桃米溪是桃米村裡重要的水資源,但曾經這裡卻堆滿了垃圾,汙染嚴重。為恢復生態環境,桃米人以「清溪活動」作為重建家園的起點,進行了為期兩年的封溪治理,並為此舉辦了聲勢浩大的封溪誓師大會,為發展桃米生態村的旅遊業奠定了生態基礎。

突出定位——突出原鄉創意的「青蛙共和國」

桃米村蘊藏著豐富的生態資源,臺灣有29種原生青蛙,僅桃米村就佔了23種,這是其他地區所不具備的。早年,桃米村在山林間闢地種植地瓜、稻田,一直以來以農業為生。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以麻竹筍為主要產業,辛勞一年的農民收入水平很低。在重建過程中,桃米人對當地資源進行了深入挖掘,重新定位了自己的產業——全臺首個以青蛙觀光為特色的生態旅遊休閒產業。桃米村民通過挖掘資源潛力,將「青蛙共和國」提煉為新的文化符號,把青蛙設計成各種可愛的卡通形象,遍布鄉村醒目位置。在桃米,處處可以看到青蛙雕塑和圖案,還有溼地公園,以及一家家民宿院落裡為青蛙營造的生態池。

文化挖掘——重塑社區精神的「紙教堂」

紙教堂是桃米村重建中的一個關鍵性項目。它是臺灣第一座紙建築,內部由五十八根紙管支撐,室內與室外的長椅也都是用紙製作的。教堂裡使用溫暖的黃色燈系,給人一種溫馨沉靜的感受。傍晚時分,溫暖的橙黃燈泡照亮整座教堂,與倒映在水面上的教堂光影成雙,黑夜裡讓人充滿重生的希望和勇氣。這個教堂象徵著桃米村堅貞而博愛的精神信仰,既是社區精神和生態文明的詮釋中心,又是當地開展其他重要活動的社區生活中心。

隨著桃米村生態觀光遊產業的發展,目前桃米村已建立了比較完善的觀光休閒網絡及生態導覽解說,並成立了30多家合法民宿。民宿主人會將與生態相關的經驗知識、社區裡的生活,同來這裡旅遊的朋友分享,凡是到過桃米村的朋友,都可以感受到民宿的親切、溫暖和專業。

成功轉型——鄉村生態社區的典範

桃米村憑藉其豐富的自然資源及專業團隊的協助,成功向兼顧生態保育與觀光休閒的農村區域方向發展。另外,由於生態產業已成為桃米村的主要產業,2010年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將桃米村納入到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範圍內,並將桃米村定位為「周邊遊憩空間系統桃米系統」的生態旅遊服務中心。桃米村從一個老舊沒落的鄉村社區成功轉型為臺灣鄉村生態社區永續經營的典範。

桃米村將生態為本的理念貫徹到每個角落,形成了參與度廣、體驗性強的系統性人文、生態工程,同時也為桃米村帶來了巨大的效益,據桃米休閒農業區負責人介紹,2018年桃米休閒農業區整體營收達5000萬元人民幣。

桃米村在重塑產業的過程中,以保護生態為出發點,考察調研當地物種資源,提煉文化符號,打造生態農業觀光村,將生產、生活、生態和農業、加工業、旅遊業有機結合,實現了生態農業、休閒旅遊、田園居住等複合功能,為人們描繪了一幅「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美妙圖景,是一種可持續的發展模式。

第25屆魯臺經貿洽談會籌委會辦公室

熱線電話:0536--8789222  8097701

相關焦點

  • 再造看得見的鄉愁:臺灣桃米生態村
    而啟發他回鄉帶領原住民重建故鄉的契機,是造訪臺灣南投縣一座名為「桃米村」的生態村莊。在「社區營造」理念的實踐中,這座埔裡鎮最貧窮的村子在十年中蛻變為臺灣最知名的觀光經濟型生態村。「如果不是訪問桃米生態村,我不可能回家鄉做這件事。如果不是桃米已經提供了10年的經驗,我也沒有信心做這件事。」陳統奎這樣說。
  • 臺灣公益遊之桃米生態村
    溼地附近的環保標語,充滿人情味晶報記者 李妍琦/文、圖臺灣公益遊之桃米生態村1999年臺灣「9·21」地震前,桃米是一個傳統農村地震後,一對夫妻記者——廖嘉展和顏新珠,放棄臺北的繁華,來到這裡,創辦臺灣新故鄉文教基金會,與在地居民一起打造出一個「社區理想國」。在桃米生態村自然保育及生態旅遊協會總幹事李淑惠的導覽和接待下,我們走進了桃米社區,開始了親近自然、了解保育的一段旅程。作為臺灣公益遊學此行的重點參訪地之一,桃米生態村給每個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臺灣桃米生態村的社區營造
    桃米生態村位於臺灣省南投縣埔裡鎮,早時,臨近鄉村居民時常挑著米經過,因此此地原名「挑米裡」。日治時代,日本人錯把「挑」字認作「桃」字登記此地名稱,因此「桃米裡」這個地名沿用至今。桃米麵積18平方公裡,戶籍人口1200人左右,常住人口500多人,(部分青壯年及其子女已到臺灣大城市甚至來大陸發展,導致當地小學入讀人數減少。
  • 桃米生態村:寶島星空下「與青蛙約會」
    桃米生態村位於南投縣埔裡鎮桃米裡,是中潭公路往日月潭的必經之地。走進桃米生態村,處處可見各種各樣的青蛙形象,在樹蛙亭的餐廳外,設有一個青蛙造型的藤椅,一名男遊客坐上去拍照留念,笑說「當回青蛙王子」。旁邊的衛生間也被打造成「墨綠色大青蛙」(如圖),性別指示牌以「公蛙」、「母蛙」區分,似乎在提醒人們,桃米是「青蛙王國」,人類在這裡只是客人。
  • 海峽兩岸農業論壇——走進臺灣:源鮮智慧農場
    為深化兩岸農業農村農民交流,融匯對接現代農業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了解臺灣農業發展情況,記者走進臺灣相關農業單位進行採訪報導。從今天起將播出海峽兩岸農業論壇——走進臺灣系列報導,帶您了解臺灣先進的種植模式和管理經驗。
  • 桃米生態村 青蛙當「老闆」(組圖)
    在祖國寶島臺灣參訪期間,領略到了那裡的自然風光、城市風貌,也有機會涉足鄉下,了解和看到了一些農村地區發展經濟、富裕農民的思路和模式。其中,南投縣埔裡鎮桃米農村社區發展生態旅遊的成功嘗試,也許會對我們京郊農村發展鄉村旅遊有所啟發。
  • 海峽兩岸農業論壇—走進臺灣:花露休閒農場
    今天的海峽兩岸農業論壇——走進臺灣系列報導讓我們一起走進花露休閒農場。臺灣花露休閒農場位於苗慄縣,是一家以花卉為主題的農場,被山間桃源、群山鄉野所包圍,環境清幽,農場內的庭院造景皆是透過農場主人精心設計打造而成,農場內擁有各式花卉盆栽、藥用香草等植物,從每盆10元臺幣的香草植物系列到高價位的松柏均有。
  • 海峽兩岸農業論壇——走進臺灣:金勇DIY番茄農場
    今天的海峽兩岸農業論壇——走進臺灣系列報導,讓我們一起走進金勇DIY番茄農場。
  • 2016海峽兩岸婆媳文化節在臺灣南投縣舉行
    中新網臺北10月23日電 (記者 徐德金)23日下午,由浙江奉化市政府主辦,奉化市婦聯、臺辦和臺灣南投縣婦女會承辦的2016海峽兩岸婆媳文化節在臺灣南投舉行,40多對兩岸婆媳代表相聚一堂敘鄉情、同獻藝,共同尋找和諧相處的「幸福密碼」。奉化媳婦、中國國民黨原中常委、蔣經國兒媳蔣方智怡,南投縣縣長林明溱參加活動。
  • 桃米村:可複製的臺灣生態村經驗
    6月2日,來自臺灣新故鄉文教基金會、臺灣環境資訊協會和臺灣桃米生態村的10位朋友專程從臺灣趕到海口永興鎮一個普通的火山村———博學裡。在這裡,桃米與博學裡籤署了國內首個友好村合作協議。作為臺灣「9·21」地震重建的耀眼明星,桃米希望能夠將自己十年的生態村建設成功經驗與博學裡共同分享。  桃米生態村的成功經驗是什麼?
  • 社區營造案例之看得見鄉愁的社造:臺灣桃米生態村
    其地形、地貌十分豐富,有高山、丘陵、自然溼地、溪流,海拔高度在420於800米之間。正是由於地形的複雜,耕地面積不多,土壤土質較差,導致年輕勞動力流失嚴重,人口構成以老人和兒童為主;此外,以農業為主的桃米社區,其主要農作物麻竹筍經濟效益較差,因此,桃米社區的經濟水平十分落後。
  • ——參加海峽兩岸休閒農業論壇隨筆
    第十五屆海峽兩岸休閒農業研討會6月2日在臺灣臺北市圓山飯店召開,上午的主題發言安排了海峽兩岸具有代表性的五位專家發言。不僅僅是來到臺灣,觀光式的只看到臺灣休閒農業的表面!而是通過參加第十五屆海峽兩岸休閒農業研討會,走進了臺灣農人的心裡,更深層次的了解到臺灣的休閒農業為什麼成功?
  • 臺灣廟會 藉助海峽論壇展示臺灣特色文化
    臺灣廟會 藉助海峽論壇展示臺灣特色文化 2013年06月14日 23:01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桃米還是不是神話?| 鄉村觀察@臺灣
    提到臺灣的社區營造案例繞不開埔裡鎮的桃米社區。桃米是臺灣社造歷史的一卷錄影帶,代表了臺灣921災後重建一大批社區的營造歷程。從厄運降臨到重獲新生,再到現如今的迷茫,桃米社區營造之路就像一個人在人生旅途當中都會面臨思考,摸索,探險。有些事是自己可以掌握的,而有些則是不可控的。也正因為這個過程有努力、機遇、失敗或者挫折,才能讓更多後來者吸取到寶貴的經驗。
  • 臺灣寫真:海峽兩岸青少年臺北交流志工理念
    :海峽兩岸青少年臺北交流志工理念 2004年08月11日 08:30
  • 海峽兩岸農業論壇——深化兩岸農業農村農民交流
    2019年第25屆魯臺經貿洽談會專門設計了海峽兩岸農業論壇,深化兩岸農業農村農民交流,融匯對接現代農業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為深入了解臺灣農業發展情況,記者走訪了臺灣相關農業單位。  2019年第25屆魯臺經貿洽談會專門設計了海峽兩岸農業論壇,深化兩岸農業農村農民交流,融匯對接現代農業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為深入了解臺灣農業發展情況,記者走訪了臺灣相關農業單位。
  • 湘湖小學與臺灣南投縣鹿谷鄉小學正式結對 海峽兩岸青少年交流增添新平臺
    區臺辦主任葉亞林致辭  真誠結對、友好交流、共享民族文化……7月20日,湘湖小學報告廳充滿溫馨,杭州市和南投縣友好結對,蕭山區和鹿谷鄉友好結對,來自臺灣與浙江杭州的兩岸少年同臺匯演。活動中,蕭山區湘湖小學、杭州英倫幼兒園和臺灣南投縣鹿谷鄉小學正式結對,為海峽兩岸青少年交流增添了新的平臺。
  • 「愛在海峽」傳奇再續 兩岸新人合歡臺灣南投
    2012年4月28日上午9時許,來自福建和臺灣的海峽兩岸7對新人手捧著鮮紅的玫瑰登上了日月潭「大金湖」號遊輪,開始了期待已久的臺灣南投「合歡」之旅!2011「愛在海峽·情定泰寧 合歡南投」——兩岸新人秀活動傳奇再續,圓滿收官!  「愛在海峽」是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海峽電視臺傾力打造的海峽兩岸民間情感交流品牌活動。
  • 林德福 | 臺灣桃米社區農民與知識共舞的故事
    桃米社區是位於臺灣中部山區南投縣埔裡鎮西南方的一個小山村,土地面積十八平方公裡,人口一千二百多人,原是一處青壯年勞動力大量外流、人口結構老化、產業經濟衰退、社會關係漸疏離、公共空間簡陋,缺乏生機和希望的老舊山村,且是埔裡鎮最貧困的地區。雪上加霜的是,它在1999年「九二一地震」中遭受了重創。
  • 沂南縣考察團到臺灣南投縣參觀考察
    沂南縣考察團到臺灣南投縣參觀考察 2017年07月03日 16:29: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7月3日沂南縣訊 應臺灣臺北市農經會邀請,6月12日,沂南縣現代農業考察團到臺灣南投縣清淨農場和桃米休閒農業區推展協會參觀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