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公益遊之桃米生態村

2020-12-23 騰訊公益

導遊李姐包上掛著很多手工編制的蜻蜓,非常有趣,一個小蜻蜓才50臺幣,團友們都爭相購入。

桃米溼地的樹蛙很可愛

溼地附近的環保標語,充滿人情味

晶報記者 李妍琦/文、圖

臺灣公益遊之桃米生態村

1999年臺灣「9·21」地震前,桃米是一個傳統農村,經濟凋落,年輕人紛紛到都市謀生。因埔裡鎮的垃圾填埋場在村落附近,當時還自嘲為「垃圾村」。地震後,一對夫妻記者——廖嘉展和顏新珠,放棄臺北的繁華,來到這裡,創辦臺灣新故鄉文教基金會,與在地居民一起打造出一個「社區理想國」。

在桃米生態村自然保育及生態旅遊協會總幹事李淑惠的導覽和接待下,我們走進了桃米社區,開始了親近自然、了解保育的一段旅程。作為臺灣公益遊學此行的重點參訪地之一,桃米生態村給每個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今的桃米既是生物多樣性的生態村,更是公益界公認的社區營造的草根實踐。」中華三農慈善基金會秘書長閆迎春團友感慨道。

現場一

溼地保育創造生態多樣性樂園

桃米社區原叫「桃米裡」,一個散發著濃鬱鄉土氣息的村落名稱。來桃米之前,在我的印象中這應該是一片農田,而到了桃米我才知道,原來這是一片溼地。

南投縣埔裡鎮桃米生態村,海拔高度介於420至800米之間,面積18平方公裡,具有多彩多姿的森林、河川、溼地及農園,野生動植物資源豐沛。

導覽員李姐跟我們講了一串令人羨慕的數據:桃米常見的野生植物約有400種,青蛙有23種,蜻蜓及豆娘約有50種,蝴蝶約有80種,鳥類約有70種。一路上,我們每見到一種生物都極其好奇,而李姐都能脫口而出這是什麼生物,具有怎樣的習性和特徵。李姐自豪地說:「我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認得這些生物的。我是桃米最資深的志願導覽員之一,已在這裡服務了14年。」

在去往溼地的路上,我們經過一片矮樹叢,轉彎處,居然是一個純生態的小型遊樂場。一個木架子,一根繩子,一個廢舊的車胎,拼裝成一輛很好玩的滑輪車。在這裡,我們很多人都第一次體驗了滑輪車。攀上車胎,雙手抓緊,用力往前衝,人就到了對岸!完全環保、無汙染的一個遊戲,玩起來非常過癮。

隨後,李姐把我們帶到了溼地。她介紹:「溼地是生物多樣性最高、生產力最大的生態體系之一,每個周末都有學校、社區、家庭來這裡進行生態、教育、科研、休閒等活動。桃米麵積較大且接近自然的溼地有好幾處,而小型溼地則散布於社區各處、甚至在各民宿庭院內也有。」

在溼地的附近,我們能看到各種充滿人情味的環保標語。

「我要安靜,請不要大聲吵我。」這是溼地對我們的要求哦。

「我只有15天的生命,請愛護我。」原來,這是螢火蟲的「心聲」。

現場二

社區營造靠的是每個人的努力

李姐一路為我們介紹美麗的生態風景,給我們講解公益人眼裡「桃米奇蹟」的由來。

10年前,這個擁有1200人的村落,是埔裡鎮最貧窮的村落之一,加上鎮垃圾掩埋場就設在此,居民自嘲為「垃圾裡」。桃米裡有一個大鄰居——暨南國際大學,距離只有1公裡,但知識分子和農民各據一端,我做我的學問,你過你的日子。桃米裡還是通往日月潭的必經之地,車程20分鐘,但觀光經濟卻從未輻射至此。臺灣的工業化和城市化將桃米裡的青壯年逐漸吸引走,使它變成一個人口結構老化,農業經濟衰退的老舊社區。

1999年「9·21」地震,距震中20多公裡的桃米裡被震出一個「桃米坑」,369戶人家中有168戶全倒,60戶半倒,成為「明星災區」。這反倒將桃米裡長久以來產業沒落、人口外流等尷尬暴露出來,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和反思。

廖嘉展和顏新珠是一對夫妻,來桃米前一直在臺北從事記者工作,二人放棄都市繁華來到這裡共同創辦了臺灣新故鄉文教基金會,決心與當地居民一起打造出一個「社區理想國」。社區裡的居民,隨著「生態村」產業鏈的不斷發展,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一些年輕人逐漸「回流」。有統計數據顯示,臺灣現在平均每天就有一家民宿成立。淘米社區現在也有很多人家開辦了民宿,每一家民宿各具特點又不會造成惡性競爭,拼的是創新特色和高質量的服務。

除了民宿,社區居民還會做一些手工藝品,每個月都拿到社區組織的市集售賣。對於不會做手工藝品的居民,社區還會定期舉辦工作坊進行教學,讓居民選擇自己較容易學會的手藝進行學習。

李姐的包上就掛著很多手工編制的蜻蜓,非常有趣,一個小蜻蜓才50臺幣,團友們都爭相購入。李姐說,這些收入都會如數還給製作者,他們所有導覽員都是志願銷售員。談到為何製作的是蜻蜓模樣,李姐說了一句讓我印象深刻的話:「蜻蜓也是社區的一個老闆。」在桃米,每個生命都受到了如此的高禮遇,桃米人覺得上天賜予他們的這些產物是需要好好珍惜和對待。

桃米現在有很多不同領域的NGO機構一起在構建,而李姐所在的桃米生態村自然保育及生態旅遊協會就是主要力量。村裡每一家人,都有一位代表成為協會成員,而成員每個月要在一起開一次會,一起根據當下情況商討社區發展具體的問題和解決的方案。每一家人,都擁有社區發展的話事權。每個代表的意見,都一樣重要。

團友有話說

這是一個真正的生態社區,不作假,沒有以商業為主;這是一個沒有過度開發的地方,不但有螢火蟲、蛇、老鷹,這裡還是一個青蛙王國,沒有汙染。動物和植物都很受尊敬,這一切都告訴我們應該擁有包容的心態面對周圍的環境和所有的人;這是一個由NGO幫扶的社區,一直堅持生態發展的方向,有政府和當地居民堅定支持,才有今天的桃米。

麥田教育基金會深圳負責人鄧名皓

桃米歸來,我對農村的社區大學更加有信心了。桃米經驗告訴我們,首先是要尊重自然尊重生命,回歸土地,才能找到我們的根。

中華三農慈善基金會秘書長閆迎春

我從小沒有在農村生活過,也不知道稻田是什麼,我能去到所謂生態旅遊也很「虛幻」。在桃米,我們看到每棵樹每根草都是受到尊重的生命,那是鮮活的。我想對很多從農村來到城市的父輩說,你們能靠知識改變命運來到大城市,那也許是本能;但如果能靠知識回到故鄉改變那裡,那才是本事!

綠色江河志願者、深職院學生黎格慈

(晶報)

相關焦點

  • 再造看得見的鄉愁:臺灣桃米生態村
    而啟發他回鄉帶領原住民重建故鄉的契機,是造訪臺灣南投縣一座名為「桃米村」的生態村莊。在「社區營造」理念的實踐中,這座埔裡鎮最貧窮的村子在十年中蛻變為臺灣最知名的觀光經濟型生態村。「如果不是訪問桃米生態村,我不可能回家鄉做這件事。如果不是桃米已經提供了10年的經驗,我也沒有信心做這件事。」陳統奎這樣說。
  • 臺灣桃米生態村的社區營造
    桃米生態村位於臺灣省南投縣埔裡鎮,早時,臨近鄉村居民時常挑著米經過,因此此地原名「挑米裡」。日治時代,日本人錯把「挑」字認作「桃」字登記此地名稱,因此「桃米裡」這個地名沿用至今。桃米麵積18平方公裡,戶籍人口1200人左右,常住人口500多人,(部分青壯年及其子女已到臺灣大城市甚至來大陸發展,導致當地小學入讀人數減少。
  • 海峽兩岸農業論壇——走進臺灣(五): 探訪臺灣南投縣桃米生態村
    濰坊傳媒網訊  一年皆有景,四時均不同,這便是位於臺灣南投縣埔裡鎮的桃米生態村。8月19日下午,記者一行來到了桃米生態村,桃米村是中潭公路往日月潭的必經之地,面積18平方公裡。
  • 桃米生態村:寶島星空下「與青蛙約會」
    桃米生態村位於南投縣埔裡鎮桃米裡,是中潭公路往日月潭的必經之地。走進桃米生態村,處處可見各種各樣的青蛙形象,在樹蛙亭的餐廳外,設有一個青蛙造型的藤椅,一名男遊客坐上去拍照留念,笑說「當回青蛙王子」。旁邊的衛生間也被打造成「墨綠色大青蛙」(如圖),性別指示牌以「公蛙」、「母蛙」區分,似乎在提醒人們,桃米是「青蛙王國」,人類在這裡只是客人。
  • 社區營造案例之看得見鄉愁的社造:臺灣桃米生態村
    桃米社區早期經濟水平十分落後1999年,臺灣地區發生了九二一大地震。桃米裡距震中央20多公裡,受災情況極為嚴重。嚴重的災情使其成為「明星災區」,面對生產結構簡單、基礎薄弱的桃米裡,災後重建工作對當地政府和社會提出了挑戰,同時也引起了社會工作者的關注和反思。
  • 桃米生態村 青蛙當「老闆」(組圖)
    在祖國寶島臺灣參訪期間,領略到了那裡的自然風光、城市風貌,也有機會涉足鄉下,了解和看到了一些農村地區發展經濟、富裕農民的思路和模式。其中,南投縣埔裡鎮桃米農村社區發展生態旅遊的成功嘗試,也許會對我們京郊農村發展鄉村旅遊有所啟發。
  • 桃米村:可複製的臺灣生態村經驗
    6月2日,來自臺灣新故鄉文教基金會、臺灣環境資訊協會和臺灣桃米生態村的10位朋友專程從臺灣趕到海口永興鎮一個普通的火山村———博學裡。在這裡,桃米與博學裡籤署了國內首個友好村合作協議。作為臺灣「9·21」地震重建的耀眼明星,桃米希望能夠將自己十年的生態村建設成功經驗與博學裡共同分享。  桃米生態村的成功經驗是什麼?
  • 從桃米社區到桃米生態村,一個多元化、跨領域合作的公共治理模式
    從桃米小區到桃米生態村,這是一個高度複雜的社會人文轉化與建構的過程,通過實踐,讓小區與NPO(非營利組織)的可持續發展成為可能
  • 林德福 | 臺灣桃米社區農民與知識共舞的故事
    通過文獻研讀和與社區協會討論,「新故鄉」決定在桃米社區重建中創建出臺灣獨特的生態村模式。「新故鄉」與桃米社區重建委員會共同擬定了生態村調查與摸索期之策略與行動:最初的一年裡,基本上只能進行居民廣泛參與式的社區資源調查、分析、整備工作,重建願景,並努力進行外部資源引入整合及內部組織重整建立的「外聯內造
  • 回顧|張力亞:從「一般民宿」到「生態村總體營造」——桃米社區的轉型與治理經驗
    臺灣的9.21地震對桃米社區是一個非常大的衝擊,當時封閉的社會結構下,它只能去找它最熟悉的「對手」,也就是暨南大學的夥伴。暨大的老師,在地方上有一些社區營造工作經驗,輾轉聯結上了關係,後來發展成新故鄉文教基金會,進入桃米,更實質更大規模的建立場域的原因。(2)社區發展中的民眾參與在桃米社區發展過程中,「民眾參與」很關鍵。
  • 【美麗鄉村】生態、特色加體驗,桃米生態村,廢墟變為「桃花源」
    但是在世紀之交它卻經歷了一場大災難。1999年9月21日的臺灣大地震,給當地建築和生態造成了巨大的破壞,而桃米村便是此次大地震中遭災最嚴重的地區之一。這場地震,讓桃米村長久以來的傳統農村產業沒落、人口外流、垃圾填埋等問題一下子暴露於人前,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和反思。
  • 桃米還是不是神話?| 鄉村觀察@臺灣
    提到臺灣的社區營造案例繞不開埔裡鎮的桃米社區。桃米是臺灣社造歷史的一卷錄影帶,代表了臺灣921災後重建一大批社區的營造歷程。從厄運降臨到重獲新生,再到現如今的迷茫,桃米社區營造之路就像一個人在人生旅途當中都會面臨思考,摸索,探險。有些事是自己可以掌握的,而有些則是不可控的。也正因為這個過程有努力、機遇、失敗或者挫折,才能讓更多後來者吸取到寶貴的經驗。
  • 紅丨觀察:從臺灣桃米社區看大陸公益組織災後重建的不足
    ,結合多年參與救災及重建項目實施經歷,感覺大陸公益組織在災後重建方面與臺灣差距很大,臺灣立足於災後社區重建的經驗很值得我們學習借鑑。桃米社區發展協會的理事長鍾雲暖在桃米社區工坊熱情接待我們,並介紹了該社區情況。桃米社區在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中,369戶農戶有160多戶的房屋倒塌受損。
  • 921大地震重創埔裡鎮桃米裡 小區居民拍電影
    當前位置: > 專題 > 新聞臺灣 > 「九二一」地震十周年 > 走出傷痛再出發921大地震重創埔裡鎮桃米裡 小區居民拍電影 2009-09-14 13:59:48        華夏經緯網
  • 【臺灣遊學】7天6晚,體驗17個考察點,民宿+文創+親子,給你最全面的臺灣遊學之旅
    薰衣草森林是臺灣幸福旅遊產業代表,旗下有薰衣草森林、緩慢民宿、心之芳庭、香草鋪子與好好生活店,能夠深度體驗臺灣。綠屋生態民宿位於南投埔裡桃米生態村,是一間非常具有特色的生態民宿,來到這裡,除了感受利用自然元素搭配而成的建築風格外,最重要的,就是用心去體會主人將生態與休閒融入生活之中,讓遊客能真正深入了解綠屋及桃米村社區經營的永續概念與堅持
  • 文化沙龍|遊出臺灣味
    以下內容節選自2017年7月20日文化沙龍,「遊出臺灣味」列車已啟程。媽祖是臺灣信仰最普遍的神祇,無論大街小巷都能看到媽祖廟,而這麼一座結合傳統工藝及民間信仰特色的建築,不僅能具備了足夠的藝術高度,也能充分感受到當地宗教文化,非常值得得一去!桃米生態村、紙教堂
  • 從一個「垃圾村」到「生態村」,看桃米村的鄉村振興之路!
    01 桃米村概況 桃米村位於臺灣南投縣埔裡鎮,距離日月潭只有15分鐘車程,是中潭公路往日月潭的必經之地,海拔高度介於420至800米之間,面積18平方公裡。
  • 帶上娃,去臺灣丨初一直航+小三通臺灣西部6日
    主題亮點:桃米生態村+紙教堂,日月潭環湖遊,彩虹眷村,竹圍漁港新鮮漁貨現吃,剝皮寮老街巡禮,龍山寺祈福,農村逍遙遊(紫米飯DIY+創意木工DIY+農村生態賞+採野菜+製作窯烤披薩),金門特色景點特色美食:竹圍漁港新鮮漁貨現吃,千葉火鍋自助,農村風味餐牛肉麵
  • 臺灣休閒農場那麼好,你想不想建一個?
    「生態型」1999年9月21日凌晨,臺灣發生「9·21」大地震,造成2400多人死亡,11000多人受傷,是臺灣百年來最嚴重的地震。距震央20多公裡的桃米裡被震出一個「桃米坑」,成為明星災區。桃米生態村提煉的新文化符號是「青蛙王國」,村裡處處可見青蛙和青蛙圖案,連洗手間也被命名為「公蛙」和「母蛙」。只要你提到青蛙,臺灣朋友就會告訴你,臺灣有一個「青蛙王國」在桃米生態村。
  • 臺灣研修學習分享 | 在地、關懷與永續
    板頭村社區將交趾陶和剪粘工藝作為社區產業之時,同時也為社區環境景觀的建造帶來美感和文化氣息;桃米社區的產業經濟中,村民將收入按照比例捐獻給社區相關組織,以便社區組織集資開展公共事務;左營區崇實社區裡長與其他社區裡長的之間互動關係,為社區之間的的互助交流創造條件。與此同時,各社區發動並培育社區志工,帶動社區各類人群投入到社區照顧及社區建設中,成為社區重要的運作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