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展――歷史學家和你談一談中國經濟

2020-12-19 同花順財經

向前 向後

經濟問題向來是經濟學家的地盤,但這一次,一位歷史學家「跨界」地來談一談他眼中的中國經濟。他是歷史、政治學學者,外交學院世界政治研究中心主任,《樞紐:3000年的中國》的作者,施展。

歷史學家談經濟

學術從來就是開放的,「閉關自守」的學科一定是狹隘的,看不到更深入、走不了太長遠,這也是跨學科研究之所以被推崇的原因。歷史學家能做下來談一談經濟的重要的原因在於,史學能夠賦予經濟學更宏大的視角與格局,能讓人跳出某個具體的經濟行為與經濟現象,以一種外部的客觀視角廓清現代經濟所處的歷史大環境,如此,經濟學的未來便會清晰。

施展談中國經濟

2018年,一部《樞紐:3000的中國》震驚了整個出版界,一部厚大700頁的大部頭學術著作,在短短一個月內銷售了10萬冊,這本書的作者,就是施展。施展在這本書中探討了一個非常根本的問題,何謂中國?他想要通過回答這個問題,解答人們對於中國當下的焦慮與未來的迷茫。

他以一種歷史哲學式的視角,用一條清晰的線索穿起了3000年的中國,暢快淋漓地解釋了中國的過去與現在。其中他對現在中國的一個重要論斷就是,在經濟層面,中國是世界經濟秩序的樞紐。而他的理論支撐是:超大規模性塑造了中國多元互構的古代史,也造就了現代中國無人能敵的製造業供應鏈體系,使得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創新型國家的任何產品理念,離開中國就無法呈現,也使得非洲等落後地區的原材料,離開中國就無法成品,中國因此成為世界經濟秩序的樞紐。施展對中國經濟歷史哲學式的判斷蘊含的是一種前所未有的宏大視角和歷史格局,而這給了經濟學界一種前所未有的視角和一個巨大的驚喜。

如果說《樞紐:3000年的中國》更多是從歷史哲學解釋過去的中國,那麼2019年的施展做的便是對現代中國,尤其是對現代中國經濟的歷史哲學解釋。

這一年,他去了江蘇的「世界提琴之都」泰興;去了東莞已經人去樓空的,曾經全球最大的製鞋廠裕元;去了越南欣欣向榮的工業園區,VSIP、SHIP……外人看來,一個歷史學家竟然開始關注起了中國製造業轉移的問題,做經濟學家做的事,這是多麼不專業的一件事!而施展卻不這麼覺得,他的初心一直都沒有變,那就是回答何謂中國,他的視角也一直都沒有變,仍然是歷史哲學的視角,只不過之前他解釋的是中國的過去,如今他準備解釋中國的現在,而中國經濟就是解釋現代中國逃不開的一個面向,更何況之前,他對此有過自己的判斷。

對於現代中國經濟,歷史學家施展說了什麼?

施展調研之後,對中國經濟得出的幾個判斷:

1. 中國的超大規模性培養出了中國龐大的供應鏈體系,所以中國製造業往東南亞與其說是轉移,不如說是溢出,它不會影響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樞紐地位;

2. 隨著技術和生產流程的變革,經濟生產的物理空間與以國家為單位的政治空間越來越不重合,這導致國家這種政治組織在世界經濟秩序中的地位逐漸下降;

3. 第四次工業革命帶動起了一門新的產業,信息技術產業,信息是無國界的,可以很輕易地突破物理空間的藩籬,這使得跨國商人組織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

4. 未來的世界經濟,是政治力量和商人力量的並重的時代,甚至是商人力量主導的秩序,中國應該為此做好準備。

2020年初,施展會將自己對中國製造業經濟的趨勢判斷寫成一本書公開出版,目前新書已完成,屆時,你會得到更加完整和清晰的解釋。

來源: 新浪財經

相關焦點

  • 施展對話翟志勇:從「神獸歸籠」談中國教育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到底哪個更重要?線上教育和線下教育的本質區別到底是什麼?線上教育到底是縮小、還是拉大了教育差距?神獸歸籠是否其實就是教育本質的反應?大觀天下志編輯部特別邀請了兩位「神獸」的家長,施展老師和翟志勇老師,從「神獸歸籠」聊起,進行了一場關於教育的對談。
  • 施展談「新遭遇論」視野下的中國歷史
    施展(澎湃新聞 蔣立冬 繪)近日,政治學學者、外交學院世界政治研究中心主任施展的《樞紐——3000年的中國》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書中,他調用了地理、歷史、哲學、思想、經濟、財政、貨幣、軍事、人口、社會、法律、國際政治等各個學科領域的知識,對中國幾千年的複雜歷史,以及百年來的成敗興衰給出了一個統一的解釋框架。
  • 每個人都是歷史學家——談大眾歷史教育的必要性
    可能有人會說是為了能看懂宮鬥戲,也可能有人會說是為了吹牛有談資。其實,大眾歷史學習是一種自發的學習行為。歷史簡單定義就是關於過去所有的人和事的記憶。所以任何人首先都是自己的歷史學家。你可以想像一下,如果一天早上醒來,你發現你關於昨天的記憶全部消失了,是多麼可怕的事情呀?
  • 張經緯x施展:為何要把歷史學和人類學結合起來做研究?
    而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挖掘出了這個瓶子的一些碎片。但是,現代的歷史研究者並不知道這些碎片是這個瓶子身上的什麼部位。因此,許多歷史學家會窮盡一生去研究自己手裡的碎片,看有沒有辦法和機會把瓶子復原出來。如何復原這個瓶子也是歷史研究的困境。在《從考古發現中國》裡,張經緯提出,我們對過去的認識是不完整的。
  • 【活動預告】著名歷史學家孫隆基北京之行
    重要著作有《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歷史學家的經線:歷史心理文集》《未斷奶的民族》《美國的弒母文化:20世紀美國大眾心態史》《新世界史》和The Chinese National Character:from Nationhood to Individuality等。
  • 面試談薪資怎麼談?面試達人:你買衣服怎麼談,薪資就怎麼談!
    職場面試談薪資中其實藏著一個這樣的秘密:就算你工作經驗豐富,履歷也很好,但是要求的薪資卻很少。有時候反而不能讓HR更多地考慮你。為什麼?因為你的能力和薪資要求不對稱時,HR一般會懷疑這兩者之一的真實性。毋庸置疑,大家跳槽都希望拿到更高的待遇。如果你的薪資要求很低只會讓HR懷疑你的能力。
  • 如何優雅地和日企老闆談薪水?哪些待遇是可以談的?
    比如東洋經濟新聞旗下的《會社四季報》,會收錄每一家日本企業公布的平均年收,而且雜誌每年都會作特集,公布公司年收的細節(例如30歲平均年收、綜合職平均年收)。如果是在日外資企業的話,Hays每年也都會發布最新的薪資調查,而且還會跟中國、香港、新加坡比較。
  • 公司領導和你談理想,談未來,但唯獨不談錢嗎?您是怎麼看待?
    當代企業,很多公司領導一直給你談理想,卻從來不漲工資,很多朋友都會碰到類似的情況,對這樣的公司領導,您是怎麼看的,在這種情況該不該離職呢?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兩位網友的觀點。網友一觀點:拍屁股走人啊,你跟我談理想,我的理想就是不上班有錢拿。
  • 人大經濟學院教授黃衛平談當前中國經濟形勢
    以下為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黃衛平談當前中國經濟形勢主持人:再次感謝周司長致詞,帶著司長的希望和要求我們進入大會主題演講環節,首先有請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黃衛平教授與我們共同分享他的最新研究成果,當前中國經濟形式探討。
  • 你找老闆談工資,老闆跟你談理想
    「我上班是為了錢,老闆卻和我談理想,TM我的理想就是不上班,有錢花。我不是雕牌,也不是立白,加量不加價這事兒,我真幹不來!」8年前剛到深圳,接到一份面試通知,是華僑城OCT裡的一家廣告公司。開始的筆試和面談都還不錯,我也放鬆警惕了。
  • 好校長先談情懷再談錢,壞校長不談情懷只談錢
    可我不禁要問,就我國目前的情況來看,廣大中西部偏遠地區的中小學,多半都拿不出錢,剛入職的年青教師年薪三四萬是常事,像我這種工作了30多年的高中中高教師、帶兩班語文還兼教研組長和學校一些零雜事務,每年到帳的收入點點滴滴全算進來也不過八九萬,抵不上沿海發達地區的三分之一,對於這些教師,你不談情懷,動不動就手一伸,″拿錢來!"那麼那裡的教育還要不要辦下去,又怎麼辦下去?
  • 李光耀談印度和中國 兩國根本不能相提並論
    一直以來,不管是一些專家還是西方媒體,均喜歡將印度與中國相提並論,認為兩國在人口、經濟等多方面存在很多的相似性。但新加坡國父李光耀認為,印度和中國沒有可比性。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具體是怎麼談的。2013年出版的《李光耀觀天下》中,李光耀談到中國發展。他認為,不應該將中國與印度做對比,因為兩國根本沒有可比性。他說,從政治生態來看,兩國制度不一樣,印度所選擇的制度決定了該國基礎設施建設很差;從種姓制度來看,導致印度貧富差距甚大。李光耀認為,這種差距就導致印度人口資源難以完全發揮優勢。
  • 院長談專業之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
    上海財經大學作為中國高等教育史上歷史最悠久財經類學府,各學院到底有著怎樣的底蘊和實力?所謂財經特色鮮明,到底是以什麼特質在知名院校裡獨樹一幟?學科優勢明顯,又是以什麼方式在培養中國未來的高端財經人才?上財之為上財,正在新時代以更為顯性和站在國際前沿的姿態,闡釋著「厚德博學、經濟匡時」的大義。
  • 王毅談中國外交的風格和走向
    王毅談中國外交的風格和走向 2020年12月18日晚,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京同美國亞洲協會舉行視頻交流。王毅表示,對於中國外交的風格、走向有各種各樣的議論。
  • 在你談跑步時,你在談些什麼?
    記得讀過村上春樹的《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初為好奇,好奇書名還可以這麼長。好奇他在談跑步時到底會談些什麼。後來讀過書之後,才明白談跑步,其實談的不僅僅只是跑步,而是每天都在做的事,而每天都在做的事,也就漸漸成了哲學。
  • 蘇州:不好意思,杭州,不看經濟談綜合實力,深圳比我更尷尬
    最近網上流傳一種觀點,認為杭州在政治、文化、教育、醫療、交通等方面略勝蘇州,總之蘇州綜合實力不如杭州,蘇州:不好意思,杭州,別看經濟談綜合實力,深圳比我還尷尬,今天我要說的是蘇州:不好意思,杭州,不看經濟談綜合實力,深圳比我更尷尬。
  • 一杯咖啡談創業|蓮都這個經濟沙龍活動邀請您參加
    嗨,姐妹~你是否也喜愛咖啡文化?是否也想從事咖啡產業?來吧,參加這個沙龍活動, 給你頭腦風暴!蓮都區助力咖啡經濟沙龍活動即將開啟蓮都婦聯面向全區招募 咖啡愛好者5名(限女性)滿城咖啡香 巾幗獻芬芳麗水·蓮都 為促進咖啡消費及產業發展,打造健康時尚麗水,推動我區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努力為打造全省大花園最美核心園、全國生態文明建設高地,發揮「兩會」女代表女委員、僑聯女委員的推動作用,蓮都婦聯將於近期開展聯合助力咖啡經濟沙龍活動
  • 你敢和孩子談錢嗎?兒童財商教育-1
    你平時敢和孩子談錢嗎?你迴避孩子提出的有關金錢的問題嗎?你會為了讓孩子勤儉節約而對孩子說:「我們沒錢」 嗎?我同學她說她從小父母就跟他談錢,告訴他什麼東西多少錢,什麼東西要買,什麼東西不買,每次帶她去買東西之前都會先列清單和預算,買完後教她記帳。所以她花錢就很有計劃。而我呢?從小隻要和父母一談錢,比如說我們家到底有多少錢?這個東西是多少錢?那個東西是多少錢?就一定會被我們爸媽訓一頓,我爸媽會說:」你小孩子問這些事幹嘛?跟你有什麼關係?」
  • 再談996工作制,馬雲言論遭炮轟:你和掙扎在溫飽線上的談夢想?
    而在一天後,劉強東也在網上曬出了自己的言論,觀點與馬雲基本一致,之前君磊也是贊同這種觀念,但是今天看了馬雲微博下的評論,我突然意識到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昨天君磊講過,為什麼支持996工作制度,因為付出和收穫是成正比的。
  • 高華:和研究生談幾本史學名著
    而「專政」是一個客觀詞,任你怎麼想都可以,留了一個空間給讀者。另有一點我也很欣賞,唐是「民眾本位論」者,這點也不是很多史學研究者能做到的,許多史學研究者是「國家、民族、領袖三位一體論者」。唐的作品不少,我以為唐的代表作有三本:《晚清七十年》、《袁氏當國》,以及他談新中國前三十年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