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意料之外的疫情打亂了整個世界的正常節奏,雖然如今疫情減緩不過人們的生活還是被它所影響。方方面面都可以找到它的痕跡,不過它帶來的改變也並不都是不方便和不開心,也有一些改變是比較好的。比如更注重衛生的生活習慣倡導就很不錯。而且因為不能出門就餐,很多人也開始對烹飪技術有了更深度的研究,掌握了一門十分實用的生存技能。
當然了隨之而來的是人們對美食的關注度又有了更高的提升。比如火遍抖音快手的一個獨特詞彙就很火,好多高檔頂級餐廳也都在玩,它就是分子料理。聽起來這個名字好高逼格,但是如果仔細一看它不僅僅逼格高,價格也是挺高的。因為它動輒就是人均千元級別。
難道這料理吃了能長生不老?別傻了,如果信了這些你一定是交了智商稅。不過換個角度說,這種技術其實也是不錯的一種烹飪技術,而且它也不是最近出來的,而且相信你很久以前就吃過。
先說分子料理的另外一種叫法,其實就是對食物的形態和口味做了一次再創造。最經典的一個例子就是小朋友們很喜歡吃的棉花糖。這東西做起來十分神奇,在街邊相信很多人也觀察過。一個神奇的盆中間有個轉動的東西,顆粒的蔗糖加進去之後離心力處理它就變成了纖細的糖絲,一會兒它就變成了各種可愛形狀的棉花糖。
其實簡單來說這種製作食物的烹飪技巧是分子料理的最大賣點。它本身和廚藝等完全不是一個概念,所以它雖然會改變你常識的認知,但是基本上它是人人都可以做出來的。比如馬鈴薯變成泡沫的性狀,荔枝直接變成了魚子醬的樣子。而且這個概念也不是最近才有的,形象一點的說法是它在分子層面對食物做了一些手腳,讓你可以重新創造他們的形狀和組成。
也有人對這技術十分感興趣,想要研究下有哪些方法可以做出分子料理。最經典的幾種加工方式有低溫慢煮、液氮烹飪以及真空低溫等。而技法上來分可以有膠凝化、球化和乳化。
而且分子料理技術有一個不可思議的案例:可以做出來可以吃的塑膠袋,它本身包裹著肉鬆和蝦仁,把它吃進嘴裡它的味道就是大豆和薯粉的味道,是不是足夠健康美味呢?其實食材本身沒有變化,只是外觀不同了而已。技術的確會改變我們的生活,但是為它著迷也大可不必了,大家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