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9日下午,和訊網主辦的「2020年財經中國年會暨第18屆財經風雲榜保險峰會」在北京盛大舉行。本屆大會以「護航實體經濟 賦能美好生活」為主題,探討中國保險行業在變局中和疫情後的「蓄力 重啟」之策。
上海人壽總裁石福梁出席了本次峰會,並在議題為「中小保險公司差異化發展樣本」的圓桌討論環節發言。他表示:上海人壽成立以來堅定的按照自身發展戰略和方向發展,深耕上海市場,業務結構不斷優化,發展基礎不斷夯實,已連續五年實現盈利。未來,公司將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核心,聚焦業務結構不斷優化改善,聚焦服務功能不斷豐富完善,為行業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以下為石福梁發言實錄:
感謝和訊網的邀請,我和臺上三位朋友不同,他們都是一直在壽險領域,我是做了二十多年的產險公司經營,從央企、地方國企到海外機構,2014年參與籌備上海人壽,才開始學習壽險的經營。
上海人壽是國內第一家以地方命名的保險公司,這幾年發展主要聚焦在上海。上海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金融市場門類和要素較為齊全,各類金融主體高度聚集。在這樣一個高度發達、充分競爭的金融市場,新型保險公司如何快速成長面臨著更多的困難和挑戰。
上海人壽2015年正式開業,根據當時上海保險市場發展的客觀環境,確立了銀保先行的業務策略。到今年6月份,上海人壽在上海壽險市場原保費收入位居前列,這充分證明了上海人壽當初選擇的發展之路,完全符合公司自身發展規律,也契合上海保險市場充分競爭的特點。
同時,需要強調的是,保險公司的價值不僅在於規模大與小,而在於它的社會價值。企業的社會價值,在於其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是否能滿足民眾的需要,到目前為止,我們累計為上海近600萬市民提供了相應保險服務,我覺得,公司的社會價值已充分顯現;此外,公司經營能否有良好的成果回報社會和股東,即盈利能力。上海人壽已連續五年實現盈利,今年更可望將前期虧損全部彌補,這不僅對股東,也是對社會的貢獻。這是上海人壽按照自己的發展戰略和方向走下去獲得的成果。
關於上海人壽實施銀保先行策略,市場上也有一些不同的評價。但我認為,銀行獨特的客戶、網點優勢,對我們中小保險公司來說,是很好的、而且完全應該藉助的資源。當然,怎樣做好銀保業務?我們也經歷了摸索過程。目前,從保費結構來看,上海人壽銀保新單業務中期交業務已達到30%,這在過去不可想像。眾所周知,以往銀行一般不太願意做期交業務,但是今天,銀行對保險業務的重視與價值轉型的認知已經發生了轉變。所以,我們不應再用片面的眼光來看待銀保業務。市場上,各有各的套路,各有各的拳法,只要能站上舞臺就是贏家。
今天討論中小公司如何「突圍」,我認為從當前市場格局看,頭部公司、大公司已穩佔市場,中小公司需要有遠大理想,實施「突圍」,但更貼合實際的,或是面臨的最緊要的課題是快樂生存和健康發展。在這裡,我談兩方面體會:
首先,中小公司要有堅定的戰略方向,要有貼合實際的市場策略。保險有自身的客觀發展規律,如果一家企業或中小公司在發展過程中往哪裡走都不清楚,這要生存是很艱難的,也必然要走回頭路或者要吃苦頭的。
中小公司按大公司的目標方向追求是不切實際的。我們要根據國家的政策導向,市場的需求以及行業發展規律找到自己的方向和堅守原則。對於壽險來說,如何在健康和養老領域尋找到適合自己的,我認為堅守下去必然成功。
當然,在不同發展階段應該採取不同的策略。堅定的方向和靈活的市場策略,是中小保險公司成長發展的重要點。
第二,中小公司要快樂成長,還要有創新的動能和堅守規則的恆心。市場已經擺在那邊,走老路一定行不通,那就要有創新的思維,包括科技賦能問題,產品問題,服務動能問題,因為現在保險進入這個狀態,服務功能如何來提升是很重要的,而不是一種簡單服務方式更替,值得我們考慮,也是值得我們追尋的方向。
當然,在創新的同時,我們要有堅守規則的恆心,因為保險是金融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風險客觀存在,我們無法迴避,那就是我們要堅守這種規則,尊重這種規律,才能健康發展。我很樂觀地認為,儘管中小保險公司有發展之艱難,但只要我們堅定方向,創新實踐,堅守規則,一定能夠快樂生存和健康發展。謝謝!
(責任編輯:李亦斐 HF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