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收時節看收麥:今年收成怎麼樣?聽聽糧農咋說的

2020-12-13 凡人俗影

麥收時節看收麥:今年收成怎麼樣?聽聽糧農咋說的

2020年6月10日,在山東省鄒平市韓店鎮東王村的麥田裡,糧農們正在用聯合收割機收穫小麥。

東王村的一位糧說:今年的小麥總體上不錯,但是上邊這裡(他指著麥梢上)上的不夠好,估計1000多斤(每畝)沒問題。

來自鄰縣高青縣的麥客說:每年他都來這裡收割小麥,今年應該是收成最好的。他說,昨天顏橋村(東王村鄰村)一戶人家,小麥畝產達到1300多斤。

據了解,今年小麥市場收購保護價格是毎市斤1.2元,如果承包費在毎畝600元,穩賺一季玉米收入應該沒問題的。

目前,當地4萬小麥進入全面收穫期,糧農們爭分奪秒收小麥,力爭顆粒歸倉。

相關焦點

  • 古代麥收時節為何叫「麥秋」,而不叫「麥夏」或「夏收」?
    古代麥收時節為何叫「麥秋」,而不叫「麥夏」或「夏收」?文:枯木芒種左右,到夏至前後,是農事最為繁忙的時節,為俗稱「收秋打夏」這兩個農忙時節之一,此時節北方收麥,南方插秧,田間地頭,人頭攢動,到處都是一派辛勤勞作的場面。
  • 夜讀丨又是一年麥黃時!記憶中的麥收時節如此難忘
    主播讀經典,陪您說晚安,大家好!這裡是閃電夜讀,我是聊城臺主播徐芳,又是一年麥黃時,芒種節氣一到,就算進了「三夏」,也是北方農村最忙碌的季節了。今晚和大家分享一篇文章《麥收時節》。麥收時節望著藍天白雲下金黃的麥浪,聞聞漫山遍野沁人心脾的麥香,總會想起彎腰割麥的時光。我的故鄉沂蒙山區,山多嶺多地薄雨少,小麥熟得快。清晨沉甸甸的麥穗還泛著嫩杏黃,西南風一吹,中午麥芒就炸開了,風一刮,麥穗麥粒容易掉地上。真是「麥熟一晌」,虎口奪糧。割小麥是當地莊稼人一年中最累的農活,「過一個麥季,脫一層皮」。
  • 六首描寫麥收的詩詞,時令感強,農忙時節麥紛紛,田裡行人忙斷魂
    麥收時節,田野裡到處都是金黃的小麥,仿佛一條金黃的緞子撲下來,成熟的麥子壓彎了麥稈謙虛的垂下頭,在微風的吹拂下隨風蕩漾。在沒有機械的年代,傳統的農耕延續著臉朝黃土背朝天的耕作方式。勤奮的人們為了搶農時和趕好天氣,弓著腰拿著鐮刀拼命地收割著麥子,男人們在後面綑紮草頭,然後用衝擔挑著就走。
  •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芒種時節,生活就在一麥一稻之間
    雖說今年情況有些特殊,仍在閏四月中,但節氣一到,便沒啥可說的,小麥的收割工作仍和往年一樣,如期而至。適才我們經過城郊時,就已經見識到了收割機忙碌的情景。近城地帶溫度偏高,所以每年它的收割期都要早鄉下幾日,今年同樣如此。麥收是搶收。
  • 聽聽農諺咋說吧!
    轉眼,又是一個炎熱的夏季,有些地方溫度還比較高,甚至達到三十七八度,在這高溫的日子裡,咱們農人擔心的並不是自己該如何度夏,咱們擔心咱們的莊稼,更加希望咱們今年能有一個好的收成啊!到底今年的莊稼怎麼樣?未來會有什麼樣的收穫呢?
  • 麥收是「節」|割麥|麥子_網易新聞
    (原標題:麥收是「節」) 秦漢時代,有個「伏臘節」,
  • 麥子黃了,不同歷史階段麥收展示·詩歌四首
    麥子黃了,不同歷史階段麥收展示·詩歌四首 憶拔麥子 文/王進學 遙憶那年麥子黃, 社員辛苦拔麥忙
  • 今年收成怎麼樣?看看老農咋說
    今年的收成怎麼樣? 冷在冬九,熱在三伏,隨著處暑節氣的來到,難熬的三伏天終於快熬出頭了。今年的末伏是在8月15~25日,也就是說,再有三天時間就該出伏了,末伏一過,天氣也會逐步轉涼,正所謂一場秋雨一場寒,莊稼收割在路上。因此,節氣的變化對農業生產產生著較大的影響。
  • 《紅樓夢》記載,芒種時節除了收麥,還要「黛玉葬花」祭餞花神?
    南嶺四鄰禾壯日,大江兩岸麥收忙。芒種時節,為何收麥如救火?芒種時節,太陽不斷的向北回歸線靠近(6月22,到達北回歸線,迎來夏至的節氣),由於夏至到來之後天氣炎熱,而且容易出現強降雨天氣,如果不及時收割,就會因異常天氣變化,讓小麥倒伏/落顆/穗上發芽,讓大片莊稼變成爛穀場。
  • 麥收時節忙致富
    該縣農牧局局長任玉柱說:「館陶縣黑小麥種植面積在逐年增加,今年達到了36000多畝,力爭2016年發展到10萬畝以上,真正將館陶縣建設成為全國優質富鉻黑小麥種植基地、種源基地。」  博野縣念好小麥增收「富硒經」「今年夏收我家的10畝富硒小麥可真是實現了高產高效,畝產達到了1100斤,每斤價格1.35元,比市場收購價高出了20%,種富硒小麥可是我們農民致富的好項目。」賣出今年的新麥,河北省博野縣程委鎮中陽莊村民劉孟超喜上眉梢,「當地的麥子從來沒賣過這麼高的價錢,這要感謝我們村的『土專家』肖運好呦。」
  • 《麥收時節·雙行線》第一篇《最後的麥客》
    央廣網鞏義6月16日消息(記者白傑戈)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農業部最新消息顯示,全國麥收已過八成,金色的麥田裡正在堆積豐收的喜悅。千百年來,麥收早已超越單純的時令概念,連接著國與家,更迭著新與舊,醞釀著聚合與分離,仿佛雙行線,交織著,纏繞著,前行著,勾勒出時代與國家的輪廓。
  • 「大雪」大雪三白,有益菜麥
    大雪習俗醃肉進補大雪是「進補」的好時節,素有「冬天進補,開春打虎」的說法。此時宜溫補助陽、補腎壯骨、養陰益精。冬季食補應供給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易於消化的食物。積雪如積糧。冬雪一層面,春雨滿囤糧。今年麥子雪裡睡,明年枕著饅頭睡。麥蓋三層被,頭枕饃饃睡。今冬大雪飄,來年收成好。今冬雪不斷,明年吃白面。
  • 小滿時節話養生,吃點苦菜,多喝紅豆薏米粥,祛溼解毒
    小滿是色彩斑斕的時節,晴日暖風生麥氣,綠蔭幽草勝花時。看麥梢黃在關中地區,每年麥子快要成熟的時候,出嫁的女兒都要到娘家去探望,問候夏收的準備情況。這一風俗叫做「看麥梢黃」,並漸漸形成了一個叫「看忙罷」的節日,極富詩意。農諺云:「麥梢黃、女看娘。」
  • 省農墾集團潘村湖農場:穩穩的收成 穩穩的幸福
    午收在即,收成如何?記者5月21日專程來到安徽省農墾集團傳統農業大場——潘村湖農場公司實地採訪。每年可向社會提供優質麥豆良種1.6萬噸。  場區內,麥浪翻滾,一派豐收景象。在田間,安徽省農墾集團潘村湖農場公司黨委書記、執行董事邱達正在查看小麥長勢。這幾天,他一有空就到田裡看看。此刻,身邊的麥穗已經轉為黃綠色。邱達隨手掐下一穗,慢慢搓開:「你看,這個麥粒很飽滿,放在嘴裡嚼起來,有一股清香。今年的收成整體不錯!」
  • 麥收都實現機械化了,以前麥收時候的9種舊農具,你還認識幾個?
    北方的農村土地上,大範圍的麥收已經接近尾聲。現在的麥收和常年相比,已經有太多的不同之處了。以前的麥收人們齊上陣,連婦女和孩子都衝上了第一線,都在地裡各自忙活著。時過境遷,現在的麥忙時節,已經看不到農民頭頂烈日,彎腰勞作的場景了。
  • 麥收季節來了,麥秸稈的這麼多好處大家都知道嗎?
    進入六月,廣闊的華北、黃淮平原上到處都是一片忙碌的景象,麥收季節一年中最繁忙的時候,農民收割、晾曬小麥,而小麥收割過程中產生的麥秸草,每個農民朋友都很熟悉,它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廣泛。當日糧中粗飼料的比例大於60%時,瘤胃發酵產生的乙酸和丁酸比例較高,相應地合成乳脂也較多,乳脂率上升。當日糧中粗飼料的比例小於40%時,瘤胃發酵產生的丙酸比例增加,乙酸、丁酸比例減少,相應的合成乳脂也較少,乳脂率下降。如何加工、利用麥秸會更高效?
  • 農村俗語:「驚蟄有雨並閃雷,麥秸場中如土堆」,驚蟄下雨好麼?
    二十四節氣是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成果和智慧的結晶,早在2000多年前人們就根據各個時節的不同,制定出來二十四節氣曆法,成為我國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個時候農民要開始忙碌了,所以人們常說「過了驚蟄節,春耕不能歇」,說明驚蟄的時節千萬不能誤了農時,要開始下地耕種了。而對於驚蟄節氣前後,農民總是盼望著雷雨,這個時候要是下雨的話,有利於農民開展耙地備耕的工作,有了雨水的滋潤才能更好地開展農業耕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