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教育,是不急著讓孩子說「對不起」 ,懂得道理是關鍵

2020-08-28 小D育兒家

前幾天跟閨蜜一同出門逛街的時候又遇到熊孩子了,這導致我和閨蜜兩個人一天的好心情都沒有了。當時我們正在地鐵站排隊,因為當時正是上下班的高峰期,人非常的多,但是大家都非常有禮貌,沒有吵鬧,沒有插隊,全部都在安安靜靜的排隊等地鐵的到來。

但是就在這個時候,一個母親領著一個小男孩一直的往隊伍中間擠,一邊擠這個孩子的媽媽,就一邊告訴孩子讓他不要亂跑,但是這個媽媽根本言行不一致,他們一直都在往前插隊,最後我旁邊的一個小姑娘忍不住了,就告訴她不要插隊,結果這個媽媽居然說孩子還小不懂事,根本不覺得這件事丟人。

過了一會兒這個小男孩兒好像還不滿足,還要往前站,就讓我的朋友給他讓地方,我的朋友當然不願意這樣做,結果那個小孩子一下子發了脾氣,把我朋友的手機搶走了。我朋友當時就火冒三丈,想把手機搶回來,結果這個小男孩直接將我朋友的手機摔在地上,屏幕直接摔碎了。

眼看事態發展的越來越嚴重,這個媽媽趕緊推了推小男孩,讓他跟我朋友道歉,結果這個小男孩就是用那種無所謂的態度跟我朋友說了一句對不起,我朋友本來想開口跟他要賠償,結果這個媽媽好像也看出我朋友的意圖了,直接抱著她的孩子跑了。

看到這種情景,周圍的人都非常的無語,我和我朋友一天的好心情完全灰飛煙滅了。本來家長的責任應當是規範孩子的行為,讓他做正確的事情,結果家長反而仗著孩子小,對他不加任何約束,讓孩子在公眾場合也表現出這種用虛偽的對不起做擋箭牌的偽禮貌。

我鄰居家的小男孩也跟我在地鐵站遇到的這個小男孩類似,鄰居們碰到他,幾乎都要繞著道走。就在昨天這個小男孩還跟其他的小朋友在廣場上搶東西,把其他的小朋友打傷了。

一開始,兩個小朋友只是有一點意見上的分歧,相互推推嚷嚷的,他家人看到了之後就說孩子還小,不要讓對方的家長放在心上。結果不到十分鐘這個孩子又去搶別的小朋友的玩具了,那本來不是他的,但是就因為他看著喜歡,就一定要把別人家小朋友的玩具想回家,結果這一次鄰居的小男孩竟然把別的小朋友從一個樓梯上推了下去,結果這個小朋友當時就頭部受傷了。

當時鄰居小男孩的父母嚇了一大跳,但是這個小男孩卻好像沒事人一樣,依舊在那裡吊兒郎當的。這就是父母管教不嚴造成的後果,在他們的眼中什麼事情都是小事,只要道了歉,沒有人能把他們怎麼樣。

這樣的態度在孩子小的時候可能不會有什麼嚴重的後果,但是等到孩子漸漸長大,他們逐漸就只學會了用道歉去平息他們惹起來的一切禍端,這樣的做法總會吃大虧的。很多時候家長總是在孩子犯錯之後教他趕緊道歉,但是在道歉之後一切都結束了,不需要孩子去收拾殘局。

這樣的做法就會讓孩子不能夠正確認識到錯誤的嚴重性,因為他們每一次犯錯誤,最後造成的結果只需要口頭上的道歉而卻一次都沒有承擔錯誤之後的結果。這樣根本就不能起到教育孩子避免他再次犯錯的作用。

教孩子認錯,到底應該怎麼做?

教孩子認錯遠遠不是一句簡單的對不起就能夠結束的,雖然我們都說孩子都是在不斷的犯錯的過程中長大的,但是要想讓孩子真正的實現成長,必須讓他們通過錯誤去認識錯誤,去改正錯誤。道歉並不是最終的目的,而是要讓孩子通過這一件錯事,真正的懂得一些道理,真正的明白應該怎樣做才能避免錯誤,如果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對不起,那麼犯錯誤根本毫無意義。

一,認識到自己錯在哪裡

孩子一開始犯錯的時候,他們會覺得害怕,這個時候家長又給孩子一種安全感,要告訴他們犯錯誤是非常正常的現象,所以不能夠一味的懲罰或者是責罵他們,這樣只會造成孩子的一種恐懼的心理,他們以後如果犯了錯誤就會去刻意的隱瞞,反而會造成他們逃避責任的一種現象。

所以家長要明白的告訴孩子,接受他們所犯下的錯誤,然後再告訴他們究竟他們錯在哪裡了,怎樣做才是正確的。這樣才能讓孩子正確地認識到錯誤。


二,學會承擔後果

孩子如果犯錯之後,家長一味地擋在孩子之前,為他們的錯誤承擔後果,或者只是讓他們簡單的說聲對不起,而不承擔後續的結果,那麼就難以讓孩子產生責任感,難以讓他們認識到犯錯誤之後必須去承擔以此帶來的結果。

所以說如果孩子給別人弄壞了東西,那麼就要讓孩子知道這樣做是需要給別人賠償的,讓他們拿出自己的東西去賠給別人,然後取得他人的原諒,這樣孩子就能夠知道以後不再弄壞別人的東西了。

三,學會復盤

犯錯誤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從中吸取教訓,獲得一次的成長,要不然每一次的犯錯誤根本就沒有意義,所以家長要在孩子犯錯並且承擔後果之後鼓勵他們對於事情進行全方面的分析和總結,讓他們在穩定的情緒下去回顧事件發生的整個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孩子才能夠清晰的認識到他們的所作所為,也會牢記於心,主動管理自己的行為。

沒有哪一個孩子天生就是壞孩子,即使這個孩子再好,他也總是會犯錯誤的,他們是在一次一次犯錯誤的過程當中去學習經驗來把自己變得更好的,所以要想讓孩子真正變得更好,家長就必須要承擔起作為家長的責任,要教會孩子明辨是非,教他們說對不起的同時也要讓他們承擔起犯錯誤的後果,養成他們承擔責任的意識,因此才能讓孩子在以後的生活當中變得更好。

相關焦點

  • 最好的教育,是不急著讓孩子說"對不起"
    最好的教育,是不急著讓孩子說&34;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在孩子自我意識建立的階段,規範孩子的行為,教孩子承擔犯錯的後果本該是父母的責任。因為個人利益或是想逃避懲罰,導致孩子每次行為失誤後,就簡單地說聲&34;&34;就完事,以至於孩子以為,&34;三個字可以為一切的錯誤買單。時間長了,孩子習慣了仗著自己年齡小,遇事就用&34;做擋箭牌,這種&34;,才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
  • 最好的教育,是不急著讓孩子說「對不起」
    男孩媽媽這才放下手機說:「對不起啊,小孩子不懂事,你別往心裡去。」還用力推了推兒子:「你又在鬧什麼,快跟阿姨說對不起。」小孩無所謂的聳聳肩:「對不起,行了吧。誰讓你不給我看的。」可能是害怕賠償,朋友還沒來得及說什麼,對方就趁著車到站,拉著孩子衝了下去。
  • 你的孩子犯錯總說對不起,先別高興,說明你的教育方式「埋雷」了
    "然後轉頭對孩子說:"你還站在那裡幹什麼,快點來道歉!""行了行了,對不起阿姨啊,誰讓你不給我玩手機的。"這個孩子雖然說了對不起,但是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她的道歉是沒有誠意的,是敷衍的,根本就不是發自內心的。
  • 孩子犯錯不能只說「對不起」
    然後叫兩個孩子坐好,開始嚴正的對孩子講道理,說了包括不應該亂跑、要尊重別人、不應該影響到別人、做錯事要說對不起……就這樣,一直到我和兒子把地上的菜葉撿好,並有服務生過來清理為止,隔壁桌就邊看著我們收拾邊訓斥孩子,但沒有一個人過來幫忙。我在想,我的實習學生遇到的那位「我已經說對不起了,否則你還要怎樣?」
  • 孩子做錯事,第一時間就讓他說「對不起」?你的教育可能有了偏差
    當孩子做錯了事情怎麼辦?相信大多數講道理的家長都會讓孩子道歉。但是我前幾日卻遇到了這樣一個奇葩案例,讓我重新審視了孩子做錯事,第一時間讓她道歉這個事情,是否是對孩子最正確的教育。」結果那孩子說了一句話,讓我們發現我們完全是會錯意了,這孩子就只是看看而已,並沒有愧疚的意思。這孩子說「我已經道歉了。」我聽到到這句話,整個人石化了。這孩子的言下之意,我已經道歉了,那麼這件事就和我沒關係了,我說了「對不起」,就抵消自己的錯誤了。
  • 育兒先育己,父母想把孩子教育好,明白這個道理是關鍵
    某種程度上也確實是這樣,畢竟孩子跟著父母長大,受父母的影響也最為深刻,若父母真想把孩子教育好,那一定要明白的一個道理就是要懂得提升自身的修養是關鍵,所謂「育兒先育己」說的也正是這個道理。你不喜歡的事情不要強加給孩子尹建莉老師在提到她的「自然養育」育兒理論時,曾提到過這一點,就是父母教育孩子時要懂得「將心比心」。
  • 家庭育兒經,孩子務必要讓大人說對不起,父母該怎麼辦?
    我們每個父母一開始對於孩子的教育都還是有信心的,我們認為,我們會通過言行舉止影響孩子,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慢慢的教會他們知書達理。我們希望孩子是謙和有禮的。我們希望孩子能夠懂得分享。我們希望孩子是講道理的。
  • 孩子,你犯了錯,並不是只說「對不起」就可以了
    兩個孩子先是愣了一下,較大的孩子回答「可是我們已經說過對不起了。」較小的孩子則轉過頭去看媽媽,他媽媽看了我們一眼,說「真的很不好意思啊!」然後,媽媽叫兩個孩子坐好,開始嚴肅地教育起孩子來,講了很多道理:包括不應該亂跑、要尊重別人、不應該影響到別人、做錯事要說對不起……就這樣,一直到我和兒子把地上的菜葉撿好,也沒有服務員過來清理。
  • 最好的教育是養出懂得感恩的孩子
    但是中國式父母習慣包辦孩子的一切大小瑣事,愛太濃密,讓孩子錯過學習感恩。幾乎所有的父母都希望給孩子最好的東西,有時卻忘了最好的東西是讓她有一顆感恩的心。雖然父母的付出不計回報,但是孩子的感恩,會讓他們感受到付出的值得。
  • 孩子犯錯,正是教育的最佳契機!但前提是你要懂得這3個道理
    生活裡我們常常能看到這樣的場景:一個孩子不小心犯了錯,父母見狀立刻板著臉催他道歉。「快說對不起啊,我之前怎麼教你的?」「你做錯了事,怎麼還不道歉!」,一般父母會先要求孩子說「對不起」,然後才開始教育。在整個管教過程中,其實缺少了一個很重要環節——讓孩子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在孩子每次行為失誤後,就讓孩子簡單地說聲「對不起」完事。久而久之,會給孩子造成一種「對不起」可以為所有錯誤買單的錯覺。
  • 父母要教孩子一件事:當別人說了對不起,不要回答沒關係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肯定也避免不了和其他的小朋友發生爭執,打打鬧鬧的場景。這個時候我們就會教育孩子,是我們的錯的話就會去跟別人道歉,要讓孩子懂得禮貌。如果是對方的錯,在別人跟你道歉的時候一定要說「沒關係」,還會跟孩子說每個人都喜歡有禮貌的孩子。
  • 父母最好的教育,是懂得尊重孩子
    這樣陽光開朗的她讓人動容,根本看不出是一個從小失去母親的孩子,沒有孤僻敏感,只有元氣滿滿。事實上,這一切得益於尖尖有個尊重她的好老爸。教育專家孫雲曉說:「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被父母尊重的孩子,會更有自信和主見,從而成為最好的自己,收穫尊嚴、成就感和幸福。《奇葩說》裡黃執中曾說:「什麼是完美人生?
  • 教育孩子的關鍵秘訣:先做好自己,才能做好父母
    我想,根源也許在於他們掌握了教育孩子的一個關鍵秘訣:先做好自己,才能做好父母。,或者說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歸結到榜樣上,歸結到父母自己的端正和完善上。」每次收拾行李準備出差時,就覺得做了一件特別對不起孩子的事。
  • 你越講道理,孩子越叛逆?父母學會不講道理,才是更有效的教育
    有家長跟我說,孩子越早懂道理就會越懂事。其實不然,在我看來,家長講道理一定要在合適的時間,將道理傳授給孩子,這樣才能達到教育的效果。在錯誤的時間,將道理「一股腦」塞進孩子腦中,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反而會適得其反。
  • 孩子出門"自來熟"?並非好事,家長教育懂得"優缺互補"是關鍵
    他們在成長路程中交際能力也會比較突出,可以說父母們幾乎都想要這樣的孩子。同事的孩子琪琪就很&34;,第一次來我們家的時候就甜甜的主動問好,我們對這個孩子的印象也很好。但是第二次來之後,我們感覺到了一點不對勁。起因是她直接打開了我們家的電腦玩,雖說小孩子玩一下並沒有什麼,但是看到她熟練地開機甚至沒有詢問我們的時候,我的心裡隱隱約約還是有點不舒服的。
  • 孩子不學習被爸爸帶到墓地:講道理磨破嘴皮,不如讓孩子體驗後果
    今天刷到兩個視頻,說的都是孩子不愛學習。兩個家庭裡的爸爸媽媽,採取了完全不同的方式。先說反面教材吧,因為動靜鬧得比較大,都驚動警察叔叔了。爸爸:「你不好好學習,對不起把你養大的奶奶」事情要從車窗上出現的SOS開始。話說有熱心群眾看到一輛車的車窗上居然寫著SOS,這可是國際通用的求救信號。
  • 要想讓孩子懂得道理,需要家長更有智慧,更懂道理
    作為家長,你必須知道,自己的智慧決定自己的言行影響孩子到何種程度,也決定了孩子以後是不是能知行合一,形成完整的人格和品性。簡言之就是:你什麼樣決定了孩子之後什麼樣!前段時間坐公交遇到過這樣一件事,有個小男孩和媽媽一起坐公交,忍不住拿出包裡的零食,媽媽並沒有大聲呵斥他讓他把東西塞進包裡。
  • 孫儷教育孩子刷牙獲高贊:優秀的父母,要懂得不跟孩子講道理
    我們這一代人的父母會比較崇尚「棍棒教育」,但是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就會不想讓孩子重蹈我們的覆轍,所以更想要和孩子做朋友,想要孩子做什麼事情的時候,有時候即使是生氣了,也會壓抑自己的情緒,耐心和孩子講道理。
  • 聰明的父母,都懂得跟孩子說「廢話」
    在一些家長看來,向孩子道歉是件「丟面子」「失尊嚴」的事。哪怕事實擺在眼前,他們要麼各種找藉口,要麼乾脆惱羞成怒讓孩子閉嘴。還有的家長認為,大人自有解決問題的辦法,沒必要特意給孩子說對不起。不可否認,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一套教育理念和相處模式。但在筆者看來,真正聰明的父母,從不吝惜對孩子說「對不起」。
  • 父母要教孩子一件事:當別人說了「對不起」,不要回答「沒關係」
    小孩子之間打打鬧鬧是很正常的事情,人與人相處,有矛盾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為了從小培養孩子懂事講禮貌,很多家長都教育孩子:當面的小朋友和你道歉的時候,你一定要說一句沒關係,這樣才是正確的,才會成為人人都喜歡的乖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