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門"自來熟"?並非好事,家長教育懂得"優缺互補"是關鍵

2020-09-05 薔薇媽媽育兒記

&34;的人在我們生活中並不少見,這種人在人際交往中的優勢很明顯,他們勇敢且樂於接觸新事物,適應能力強。他們在成長路程中交際能力也會比較突出,可以說父母們幾乎都想要這樣的孩子。

同事的孩子琪琪就很&34;,第一次來我們家的時候就甜甜的主動問好,我們對這個孩子的印象也很好。但是第二次來之後,我們感覺到了一點不對勁。

起因是她直接打開了我們家的電腦玩,雖說小孩子玩一下並沒有什麼,但是看到她熟練地開機甚至沒有詢問我們的時候,我的心裡隱隱約約還是有點不舒服的。

對於自來熟這件事,我們要承認它有好處,那些&34;的孩子通常更加積極向上。但是在一些情況下,自來熟卻顯得十分尷尬,會容易引起別人的反感

所以,家長們不能盲目的就認為孩子出門後&34;的性格很不錯,其實這並非好事,家長教育懂得&34;才是關鍵,要發展孩子優點的同時,及時修補孩子的性格漏洞。

孩子為什麼會&34;?

第1、 自身性格組成

孩子先天性格是由基因決定,這不可選擇。我們會發現很多孩子性格相差之大,正是因為他們從一個受精卵開始就產生了差別,這也無可避免。

人與人的不同天生就存在,世界上也沒有兩片一模一樣的樹葉,更不會有兩個一模一樣的人。這就註定著有的孩子性格比較沉默,有的孩子比較活潑。

孩子出生之後,在成長的過程中,他們的性格特點會逐漸顯現出來,而&34;就是其中之一。無論孩子是否擁有這個特徵,都是正常的。

第2、 家庭環境

蘇聯作家馬卡連柯說過:&34;家庭和睦,孩子就能更加樂觀積極;而那些家庭氛圍緊張的孩子,就容易走向極端的道路。

因此家庭對孩子的影響不容小覷,有研究表面,家庭環境能夠徹底改變一個孩子的性格,讓孩子小時候和長大之後的行為狀態完全不同。

父母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他們的言行也會影響到孩子。有的父母開明就能夠讓孩子更加輕鬆的成長;父母自來熟,孩子或多或少也會有這樣的性格特徵

事實證明,在那些性格比較開朗孩子的家庭中,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也會比較放鬆和自由。所以有的時候,爸爸媽媽在面對孩子的某些性格缺陷時,也應該思考一下是不是自己教育方法的問題。

&34;性格的優勢

1)適應能力強

&34;就意味著不怕生,可有些孩子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因為他們常常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來適應。

但是對於那些&34;性格的孩子來說,無論是什麼環境他們都能夠很好的適應,他們對於陌生的東西接受的更快。

魯迅先生說過:&34;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就是一步一步的踏入不同環境,認識一些陌生的人、看一些陌生的風景,那麼適應性強也成為了孩子的一部分優勢

2)能夠主動地表現自己

&34;的孩子往往表現欲也高,他們能夠更加主動地去展現自己的優勢,讓別人更喜歡自己。這樣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往往也更加能抓住機會。

之前聽過一個故事:一個少年宮舉辦了選拔比賽,參賽的有兩個實力相當的孩子,一個性格張揚,善於表現;一個內斂沉默,比較膽小。

最後在第一位孩子的自薦下,她拿到了名額,從此開始了她的人生傳奇。其實在許多方面的綜合考慮之下,我們的孩子也許並不差,有可能差的就是那一份表現自己的勇氣。能夠主動地表現自己,也能讓自己的人生有更多的選擇。

&34;的孩子可能存在什麼缺點?

1)過於&34;

&34;本身不是一個貶義詞,但是有的時候,&34;的孩子不太考慮別人的感受,就容易引起反感。有些人不太喜歡別人觸碰到自己的隱私部分,而&34;的人卻不能很好的考慮到這個問題,最後導致雙方產生誤會,不歡而散。

熱情是一個很好的特質,只不過容易失了分寸,最後&34;。當父母發現孩子是&34;的時候,要懂得發展孩子的特點,並且教會他們細緻看待問題,在對別人保持熱忱的同時要考慮別人的接受能力。

2)容易被騙

正是因為幾乎對所有陌生人都保持著熱情,所以&34;的孩子會更加容易被騙。他們沒有什麼防備心,很簡單的就相信別人了。

德謨克利特說過:&34;有的時候,&34;的孩子就是缺少這樣一份謹慎,他們過於粗線條,以至於更加容易被騙。

因此父母要教會孩子謹慎,特別是對待他們不熟悉的人。還要讓孩子明白我們不能保證世界上的人都是好的,&34;,但也不能讓孩子被欺騙傷害。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這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須要懂得的道理。

寫到最後

事物都具有雙面性,一個人也會有優缺點。&34;如同其他性格特徵一般,有好的方面,卻也有不足的地方。

在成長的過程中,更重要的是父母學會給孩子&34;&34;。我們不能片面化的認為一個特點是&34;或者&34;,更多的應該帶著辯證的思想去判斷。孩子的缺點可以及時改正,優點可以持續發揚,這才是成長路上父母們應該持有的態度。

我是@薔薇媽媽,兩個寶貝的媽媽,善於記錄和反思生活中的育兒經歷,分享實用的乾貨助力你科學育兒,另外配圖均來源網絡,若有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繫我刪除喲。

相關焦點

  • 孩子跟誰都「自來熟」是好還是壞?家長要注意3點,做好引導工作
    ②聽覺型的孩子更容易出現自來熟,別人只要生動描述就會相信,繼續溝通。③家長要適時的幹預,並且教會孩子自己保護自己。孩子跟誰都自來熟,會有什麼隱患?3.孩子早熟過早的接觸新鮮的事物,就會導致過早的接觸一些"不健康"的事物,有一些不懷好意的人,就會將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讓孩子過於大人化,失去了天真爛漫。可能會提前來例假,或者是導致性早熟。育兒方向標:家長應該如何引導"自來熟"的孩子?
  • 孩子「自來熟」好不好?容易被人騙走,父母要做好孩子的安全教育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想必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外向、活潑,見到人會主動打招呼,不害羞。通常這樣的孩子很招人喜歡,但是孩子也可能因為「自來熟」,不害怕陌生人,容易被壞人拐騙走。孩子「自來熟」好不好?
  • 孩子興趣過於廣泛,並非是好事,家長要讓他們懂得取捨
    我記得當時和父母提及興趣班的事情,父親當即表示:&34;而現在家長對於興趣的態度,卻發生了大逆轉,他們會鼓勵孩子尋找並培養興趣。理由便是&34;不可否認,習得一技之長,畢業後找工作也能夠多一種選擇。很多家長都會選擇大網撈魚一般,為孩子報名各種興趣班。
  • 孩子教育並非「招數」,而是一種「自醒」
    說到成長,父母逃不開的還有與孩子溝通的問題。家長們總說自己的說的話,孩子聽不進去,其中一個關鍵原因便是:因為你的威望值低。例如在孩子做作業的時候,經常催促孩子加快進度,你是否有想過:你試著不催,結果可能出乎意料。
  • 家有「自來熟」寶寶,如何規避安全風險?
    「自來熟」,意味著即使第一次見面,感覺上也熟悉的像老朋友一樣。我家寶寶最近就出現了這種情況。每當我帶他去公園打滑梯、玩遊戲的時候,他都會和不認識的小朋友一起追逐打鬧。而這些小朋友中,不乏一些年齡比他大的孩子,偶爾的推搡更是不可避免。直到這次的國慶假期,因為「自來熟」,我看到了兩個小朋友家長的歇斯底裡。
  • 過於打扮不利於孩子發展,李玫瑾:把孩子打扮得太好看並非好事
    都說人靠衣裝馬靠鞍,如今越來越多的家長為了增加孩子的自信以及提升孩子的審美,便努力將孩子打扮得非常時尚、好看。年幼的孩子,便如小大人般,衣著精緻、成熟,力求能在一眾同齡人中成為最耀眼的那一個。但著名的心理學專家、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則認為:把孩子打扮太好看並非好事!
  • 沒有界限感的孩子,自來熟成了缺點。
    自來熟的孩子:到別人家隨意吃喝其實,豌豆家經濟能力比我們家強不少那天我們家計劃出門踏青,豌豆得知後又纏著要跟我們一起出去。她動作很快,跟我們一起下樓後,就迅速跑回家跟父母匯報。其實小徐不想帶著她,可是妞寶屁顛顛地要帶著她。到大學城江邊後,我們在草地上搭起帳篷和吊床。如今疫情比較鬆懈,有不少家庭都出門春遊了。我家的帳篷旁邊,就有一個大家庭,足足有十幾人之多,正在一起野餐聚會。
  • 「孩子再優秀有什麼用」,人到晚年才發現,子女太忙並非好事
    家長之間針對孩子的互相攀比,也愈演愈烈,進入了孩子越優秀,家長越「長臉」的怪圈,可是不可能每個孩子都成為人群中最耀眼的那一個,培養出優秀孩子的家庭,未來生活就一定是特別幸福的嗎?,絕對是那種「望子成龍」型的家長,為了孩子的教育和發展,她不惜辭職在家,專門負責孩子的飲食起居,教育安排等等,在她的嚴格要求下,她的孩子也的確沒讓人失望。
  • 孩子做出這3種「節儉」行為,並非是好事,家長應糾正而不是高興
    文/麗麗育兒達人在我們的身邊,很多父母從小就教育孩子要懂得勤儉節約,因為老一輩人都是從苦日子過過來的,所以更加明白其重要性,哪怕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也希望孩子們能銘記這個傳統美德,但有時過度的節儉,反而對孩子的成長帶來一些不好的影響。比如當孩子出現以下的這3種「節儉」行為,並不是什麼好事,家長看到了要及時制止而不是沾沾自喜,認為自己的孩子很棒!
  • 家長過度節儉並非好事,容易給娃帶來負面影響,不優秀也是必然
    勤儉節約一直是中華民族的美德,很多家長從小就開始教育孩子要懂得節儉。還會利用各種可以節儉的機會對孩子進行教導,雖然表面看上去是合理的教育,可實際卻是對孩子的一種傷害。上面這位寶媽總感覺自己是在節儉,其實她心中的這種節儉並非好事,而節儉確實值得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提倡的行為
  • 孩子幼兒園打架是好事?掌握兩個原則,聰明家長教育出懂事的娃
    昨天,幼兒園的老師打來電話通知入園事項,又要體檢還要買統一服裝,本來挺開心的,可姥姥擔心孩子在幼兒園裡萬一和小朋友打架怎麼辦?我笑著說,「如果開心會在幼兒園裡跟小朋友打架,我倒是覺得是一件好事。」有育兒專家主張教育孩子要理性、客觀處理和其他小朋友的矛盾,對打架非常反對。作為家長,Matt老師並不認可。
  • 提升教育技巧,做家長的需要一點「悟性」,並非生搬硬套
    道理誰都會說,可真的應用起來卻沒有幾個能真的管用,因為孩子是一個有思維能力的個體,他們不是輸入指令就能按照程序行動的機器人。教育孩子更多的時候是在與他們鬥智鬥勇,而並非一個教育一個服從。身為家長需要一些悟性才能更好地將理論應用於實際中,教育孩子更要講究方法。
  • 管教並非懲罰,而是培養孩子良好品質,兩者教育孩子天差地別
    管教並非懲罰,而是培養孩子良好品質,兩者教育孩子天差地別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如何去好好的管教一下自己家的寶寶,成為了家長和老師共同的心病,孩子這麼小,打也不是,罵也不是。偶爾對孩子發起火吧,可能自己心裡還愧疚的不行,有的教育孩子的父母可能行為過於極端了一點,被發到了網上就說打罵體罰以及家庭暴力。
  • 家長教育理念決定孩子人生命運!教育好孩子關鍵在「學習力」!
    同時,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在與孩子的互動過程中,其實也會學到很多,為了讓養育取得一個更好的效果,父母也學會了怎樣做父母,這應該也算「教學相長」吧。我們不是天生的父母,在養育孩子過程中也需要學習,需要自己在做中學、在學中做,學習如何養育孩子,學習如何做好父母,因此,家庭教育要奏效,學習力是關鍵。
  • 孩子失敗了一次就不願意再嘗試,家長要懂得這個教育技巧
    適當地經歷挫折,能讓孩子輸得起,巧妙把握挫折教育的度很多時候孩子的勝負欲是大於家長的,他們對於自己能贏這件事非常執著,然而在人生的道路上,除了贏之外更多的是失敗和挫折,要想要讓孩子輸得起,就要讓他們經歷適當的挫折才行。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孩子的成長是需要教訓的,雖然過程會痛苦,但是只有經歷了痛苦才能夠讓孩子更好地成長。
  • 孩子很懂事別沾沾自喜,心理過早「成人化」並非好事,要警惕
    小孩子在公共場合不哭不鬧確實是好事,可是如果太過"懂事",那並非是一件好事,孩子的天性被抑制住了,過於懂事,心理趨於"成人化",家長們要引起重視。然而對於那些懂事的孩子來說,由於他們感到自己無法從父母那裡獲得些什麼,所以他們在遇到自己想玩的東西時會努力壓制自己內心的渴望。這些負面情緒對孩子的傷害非常大,久而久之,孩子們會變得什麼東西都不想要,得過且過的態度去生活。許多家長可能會認為這是好事,孩子們不爭不搶,安安靜靜地生活才是好的。
  • 孩子壓力太大未必是好事,家長教會孩子正視壓力才是關鍵
    現在的升學壓力其實在我們身邊是一個不遮掩的事實,提升教育質量,就必定會要求學生素質,不管是不是為了考而學,像蘇明哲在《都挺好》當中說的:對於沒有背景,沒有金錢的寒門子弟來說,考學是最好的出路。學校的壓力已經提前,進入小學開始就明顯感覺到節奏在加快,壓力大,但是卻不得不迎頭而上。如果孩子從小不懂得學會去排解、消化壓力,十幾年漫長求學之路如何撐下去?
  • 孩子懂得感恩,家長省心不少,高情商的家長懂得這樣教育孩子
    如果問一個家長,對自己家孩子最大的期望是什麼?答案一定不一樣,有人說希望他們聰明懂事,有人說希望他們能夠成才,但是毫無例外的是,很少有家長會說:&34;古人云:&34;,一個懂得感恩的人,不僅能夠理解父母,還記住每一個幫助自己的人,用滿滿的善意對待他人。
  • 一個「社交恐懼」一個「自來熟」家長怎麼辦?「案例分析第二彈」
    那對於那些「不愛和人聊天」的孩子,在以後的日常交往中,是不是會」吃虧「呢?接下來還是從佳玫老師接觸過的「家有兩個小寶,性格各不同」的案例為大家分析,為什麼有的孩子「自來熟」家長很喜歡,有的孩子就「社交恐懼」遇事往後縮呢?
  • 「孩子太漂亮」也是種病?如洋娃娃般精緻並非好事,家長不用羨慕
    隨著時代的變化,人們的審美觀也隨之發生了改變,而大多數的家長都希望自己孩子能夠有著一個出色的外表,畢竟在當下這個看重"顏值"的社會,外貌出色的孩子無論是在生活中亦或是其他方面都能獲得不小的優勢。但家長們知道嗎,有時候太過漂亮並非一件好事,它有可能是一種"病",這並非筆者胡編亂造,這種長得好看的病叫做"歌舞伎面譜症候群",是一種較為罕見的遺傳性症候群,而在目前,尚未有醫學家能夠明確的講述出何種原因會引發這種疾病,而今天要講述的小姑娘就是這類疾病眾多患者中的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