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有城,城中有山」,說的不僅僅是重慶,也是它的鄰居,貴州省會貴陽。不論去過「涼都」與否,貴陽給人的印象仿佛就是鑲嵌在群山之間的城市,一座座不高不矮的山丘就形成了市內成片的森林公園。溼潤的空氣和溫和的氣候讓貴陽成為了著名的「宜居都市」,但也因此帶來了發展上的弊端。
不可否認,在現代科技的推動下,城市的交通發展已經不再有許多不可逾越的技術難題。但是,建造成本卻成為了不可忽視的一環。比起大多數平原城市,貴陽市內的橋隧的比例較大,雖然人口體量並不算高,但擁堵問題卻一直較為凸顯。所以,在現實需求與發展目標的共同推動下,貴陽也開始了轟轟烈烈的軌道交通修建。
近段時間來,「S」線成為了貴陽軌道交通的明星成員,S1和S2線相繼傳出諸多好消息。與普通的市內地鐵相比,「S」線作為城際軌道,更注重各大區域之間的連接,是推動核心城區與周邊地區相互融合的主要動力。貴陽地鐵S2線,就是一條新近開工的城際軌道,肩負著許多重要使命。
在規劃中,貴陽S2線總裡程達到了75.1公裡,可謂是一條「長途」線路。當然,一次性全部建成的難度稍大,所以根據實際需求,目前開工正在建設的是該線路的一期北段,也就是貴陽東到西南商貿城沿線的17個站點。千萬別小看這短短的30幾公裡,如果能夠貫通,對貴陽主城區的交通升級也會起到極大幫助。
從站點的分布看,S2號線只是從核心區北部划過,並未貫穿主要的商業中心和住宅聚集區,但為何就被寄予厚望呢?最大的原因就在火車北站和火車東站這兩個鐵路樞紐上。眾所周知,這兩大火車站是近十年來新建的高鐵樞紐,目前貴陽鐵路的主要客運業務也由它們承擔。所以,如何連接這兩個獨立的樞紐便成為了關鍵所在。
為了緩解老城區的擁堵,許多城市都會將新建的高鐵站選址在城郊,這樣一來就大大緩解了樞紐站附近的通行壓力。但問題就在於,一昧求遠雖然緩解了擁堵,但高鐵站與城市之間如果不能實現高效的互聯互通,那麼在無形中就加重了旅客的負擔,也不利於鐵路樞紐本身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貴陽東站便是因距離城區較遠且沒有快速的軌道交通連接,所以才造成了一些旅客出行不便。
如今,地鐵S2線就像是一條線,將東站與城區緊緊捆綁在一起,從而打通它們之間最後的障礙。同時,為了進一步帶動各大樞紐站之間的聯繫,S2線也將由東站引出,進入城區後匯入火車北站,形成完整的交通換乘鏈。雖然北站的地下系統已經比較複雜,但為了激活貴陽交通這整盤棋,只有迎難而上,繼續在優化中探索,這不可謂不是一步好棋!
如今,貴陽地鐵S2線一期北段的建設也開始了,而那些未開工的站點同樣值得期待。貴陽與貴安新區之間的交通是建設好這座城市的關鍵所在,只有將各功能區緊密連接在一起,貴陽才能擁有「雙核驅動」的發展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