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很多新手寶媽來說,照顧寶寶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每當聽到寶寶的哭聲,都會感到發慌,有時候抱著哄一哄就好了,可是有時候怎麼哄都哄不好,讓寶媽感到特別頭疼。
很多小寶寶都會經常在夜晚哭醒,有時候是因為餓了,有時候是因為肚子不舒服,怎樣區分寶寶到底是哪種情況呢?
最近有一位粉絲向我求助,說她家的寶寶經常在夜裡哭醒,不知道到底是因為什麼。
這位粉絲叫做柒柒,是一位全職媽媽,寶寶4個月大,從出生到現在,寶寶從來都沒有生過病。
但是寶寶最近不知道是怎麼了,經常在夜裡哭醒,以前寶寶也會在夜裡醒來,但是吃點母乳很快就會睡著,現在卻不一樣,不管柒柒怎麼哄,寶寶仍然哭鬧。
現在天很熱,再加上疫情沒有徹底結束,柒柒不想帶寶寶去醫院,所以問問我應該怎麼辦。
我詢問了一下寶寶的日常表現,感覺寶寶很像是脹氣了,於是我教給柒柒一套排氣操,讓她試一試。
第二天,柒柒給我發來消息,說晚上給寶寶做完排氣操之後,放了好幾個屁,晚上沒有繼續哭鬧,果然是寶寶肚子不舒服,所以才會經常哭醒。
1、寶寶平時喝奶量的多少
家長日常照顧寶寶時,要掌握好寶寶每頓的喝奶量,如果寶寶睡前喝下去的奶量很正常,而夜裡還會哭醒,說明寶寶是餓了,要及時餵寶寶喝奶,並且開始給寶寶增加奶量。
如果寶寶每頓喝的奶沒有之前多,而晚上還總哭醒,寶寶可能是肚子不舒服,是因為脹氣或者腸絞痛而影響了食慾。
2、寶寶的月齡大小
寶寶如果月齡比較小,吞咽功能還沒有發育成熟,消化功能也很差,所以經常會出現脹氣的情況,而且3-5個月的小寶寶會出現腸絞痛,所以說,3-5個月的寶寶經常在夜裡哭醒,有可能是肚子不舒服。
如果寶寶還沒滿兩個月,或者已經超過了5個月,有可能是因為餓了而哭鬧,但如果寶寶已經開始吃輔食,也可能是因為吃得過多或者吃了不容易消化的食物而導致肚子不舒服。
3、哭鬧的表現不一樣
如果寶寶是肚子不舒服,在哭鬧的時候會發出很大的聲音,有時候還會放屁,無論怎麼哄,寶寶仍然會繼續哭鬧。
如果寶寶是餓醒的,不會哭得特別大聲,如果寶寶平時吃母乳,在哭鬧的同時,小手會亂摸,試圖尋找母乳。
導致小寶寶肚子不舒服的原因,主要是因為脹氣和腸絞痛,這兩種情況可以預防和緩解。
1、脹氣
家長平時餵寶寶喝奶時,要讓寶寶保持正確的銜乳姿勢,別讓寶寶喝得太快,衝奶粉時不要用力搖晃奶瓶,而是要雙手夾緊奶瓶,然後反覆搓揉,以免產生氣泡。
餵完寶寶之後,要及時給寶寶拍嗝,這樣做能夠使寶寶胃裡的氣體排出來,寶寶就不會脹氣了。
如果寶寶在夜裡出現脹氣,家長可以給寶寶做排氣操,具體做法是:讓寶寶平躺在床上,家長用兩隻手分別握住寶寶的腳腕,然後開始讓寶寶做「蹬車」的動作,可以幫助寶寶排出肚子裡的氣體。
2、腸絞痛
基本上每個寶寶都會經歷腸絞痛這個過程,這是寶寶成長過程中出現的一種正常生理現象,腸絞痛無法預防,但是能通過一些方法緩解。
寶寶腸絞痛的時候,家長可以讓寶寶吮吸奶嘴。美國兒科學會指出,6個月以下的寶寶吮吸奶嘴時,可以緩解疼痛。但是家長不要讓寶寶對安撫奶嘴產生依賴,否則會影響寶寶口腔健康。
家長也可以給寶寶揉肚子,要按照順時針的方向進行按揉,這樣做可以讓寶寶減輕疼痛。
寶寶在腸絞痛的時候,寶媽要在一旁陪著寶寶,多和寶寶進行肢體接觸,也要輕聲安撫寶寶,這樣做可以讓寶寶感到安全感,能夠緩解寶寶的疼痛和情緒。
總之,寶寶如果經常在夜裡哭醒,家長要分辨寶寶到底是餓了還是肚子不舒服,然後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處理。
我是甜橘媽媽,一名兩歲寶寶的媽媽,經常在網上分享實用的育兒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到您。如果您想了解更多育兒知識,可以繼續關注我每天發布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