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萬億餐飲市場 2017年百億級品牌的機會在哪裡?

2020-12-20 聯商網linkshop

2016年已過去,一些如雷貫耳的老牌餐飲轟然倒下,創始人潸然落淚。而一些外行人跨界幹餐飲,反而賺的盆滿缽滿。

8年時間,地道北京人韓桐,做了三個餐飲品牌,分別是8號苑、局氣、四世同堂。早年做過旅行社生意的韓桐不是專業的餐飲人,用他自己的話說,「不管是8號苑、局氣還是四世同堂,一開始完全是為了實現自己的一些情懷」。

有的人說餐飲不好幹,有的人說我頭兩家店生意特別好,朋友硬塞錢投資我。

2017年餐飲發展趨勢在哪兒?

3.5萬億的市場,我怎麼能分一杯羹?

我有錢想投資餐飲市場,怎麼做?

這些問題沒有答案,即便有答案也因人而異。筆者投身餐飲這麼多年,見過很多難以解釋的現象。

比如百勝集團中高級管理層人員出來創業:選址、產品、服務、包裝、營銷等都很專業,自己的事業更是使出了120%的勁,但就是沒生意,輸得一敗塗地;

而有些之前是修電腦起家的,今年跟風加盟餐飲,開了一個潮汕牛肉火鍋店,店面衛生差、服務差、菜品也不穩定,周邊競爭對手還不少,但結果開了就火,300萬的投資,不到半年收就回了成本。

這些親身經歷的例子,似乎在告訴眾人:——「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

筆者不是在宣傳命理學,只想藉助內外行開餐廳的不同結果告訴大家,當下餐飲人要明白——向網際網路人學習:擁抱變化。

儘管如此,在下一波行業風潮來臨之前,總有些蛛絲馬跡。

有心人發現了可能更上一層樓,沒留意的可能就會被新一波浪潮淹沒。那麼2017年中國餐飲行業有哪些趨勢呢?

1

大眾餐飲將誕生航空母艦

無論從數量還是市場份額來看,當下大眾餐飲都是主流。而根據種類不同,大眾餐飲今後對於品牌、社交、營銷、健康、標準化、服務上將繼續深挖耕耘。

猶記得當年拾獲葉茂中的《7萬億的誘惑》,如獲至寶,細細品味感覺字字珠璣。感覺記住每一句話都像是在7萬億蛋糕上揩了一指油,那種甜到心裡的竊喜難以言喻。

在書中,葉茂中這廝提出快餐領域是最有可能出現巨無霸企業。(當然,結合當時作者寫作的背景和企圖,葉茂中這廝暗指的是自家客戶「真功夫」。但是,如果要把肯德基、麥當勞這樣的洋快餐納入計算的話,快餐巨無霸企業確實早就破了100億大關。)

2

中國快餐破百億任重道遠

2015年快餐10強企業合起來才超過120億,其中領頭羊味千拉麵在2015年的營業額為31.29億港元(約人民幣28億截止2016年12月份匯率),同比下滑5.8%,淨利潤為2.27億港元,同比下滑17.7%;

2016年上半年,味千拉麵的業績持續下滑,其營業額下跌11.1%至13.95億港元(約人民幣12.49億截止2016年12月份匯率),不過味千今年上半年,利潤卻是大大的,源於他投資了百度外賣低於10%的股份。

3

海底撈破百億,這事靠譜!

2015年中國特色餐飲前50強企業的營業額合計超過500億元,杭州飲食服務集團憑藉旗下:知味觀、杭州酒家、奎元館、天香樓等知名老字號企業總收入達到了55億;

2015年中國火鍋餐飲20強企業的營業額合計超過450億元,海底撈一馬當先,國內總收入到達50.85億,這還不包括其國外市場「2.75億美元約18.4億元」的進帳。

這些上榜的企業很多是做大眾餐飲的。

從帳面上來看,國產餐飲巨無霸很可能從火鍋行業裡出現,而這個巨無霸極有可能就是——海底撈。

然而,就實際情況來看,海底撈作為火鍋行業領頭羊,近幾年似乎也在面臨抉擇。

2013年至2015年,海底撈中國市場總收入分別為43.5億元、49.9億元、50.85億元。2014年及2015年,海底撈分別新開18家、31家店。然而:

2014年新開18家店,當年收入增加6.4億元;

2015年新開31家店,當年收入增加0.95億元。

——市場競爭激烈,海底撈單店盈利也在下滑。

海底撈比其他品牌體量大,同樣,張勇也比其他餐飲主更早觸到天花板。

結合這幾年的數據,我們再回過頭看待海底撈搞火鍋外賣、拆分底料上市、開闢海外市場。——海底撈之所以說是創新的企業,可能是因為它經歷的要比其他企業早。

回到之前的話題:2013年至2015年,新加坡海底撈集團(海外集團)總收入分別為1290萬美元、9810萬美元、2.75億美元,2015年海底撈國外市場收入比2014年增180%。

截至2015年底,海底撈集團擁有7家海外直營店,其中新加坡3家、美國洛杉磯1家、韓國首爾2家、日本東京1家。

海外7家店2015年全年創收約18.4億元,而中國142家店營收為50.85億元。粗略計算下來,海外每家店平均營收是2.63億元,而國內單店僅為0.36億元,海外單店是國內的7倍。如果繼續拓展海外市場,破100億大關似乎指日可待。

4

網際網路催生百億企業

繼大眾點評、美團之後,網際網路在餐飲這塊市場上又切下了一塊新蛋糕——外賣。

外賣行業的火爆無需多言,外賣騎手動輒過萬的收入讓一幹寫字樓白領們汗顏。而外賣騎手裡開始出現女騎手,這是一個信號——外賣市場太火爆。

以外賣為跳板,一波新的餐飲主們和投資人眉來眼去,一度擦出愛的火花。

2016年獲得融資的餐飲品牌:

小恆水餃:B輪融資5000萬;

邢少爺:A輪融資1000萬;

遇見小面:B輪融資2500萬;

CoffeeBox:B輪融資5000萬;

宋小菜:A+輪融資8515萬;

好色派沙拉:A+輪融資2200萬;

因味茶:A輪融資5億;

Kao!烤鋪:A輪融資2000萬;

喜茶:A輪融資1億元;

西少爺:B輪融資1150萬美金。

網際網路對於餐廳來說是一個槓桿,用得好,品牌可以一躍而起。

通過第三方外賣平臺帶來的訂單,有時候其單數不可估量。用不好,網際網路海量而又快速的「口水」分分鐘能把一個品牌淹死。

與此同時,現在餐飲行業已經出現「生態圈」的概念,即大家開始合作共贏,藉助生態圈的力量上中下遊一起合作突破百億。

這好像是天方夜譚。我們來算筆帳,一年100億,平均每天約是0.2739億,約是2700萬。

如果門店開到100家,每家日進帳27萬,如果開到1000家,每家日進帳2.7萬。

2016年6月7日,餓了麼日訂單量首次突破500萬。

2016年5月,餓了麼下午茶、夜宵時段訂單相比去年同比增長243%、235%,每天水果品類的交易額達到300萬元。

這還僅僅是外賣三巨頭之一的數據。在增長比率成倍數的網絡市場——量變終將引起質變。更何況,「玩」數據對於網際網路企業來說都是家常便飯。

無論快餐、火鍋、還是網際網路餐飲,在2017年他們的經營會愈發的科學、系統,大眾餐飲將汲取餐飲生態圈的力量打造一支百億餐飲巨無霸。

5

傳承匠心的小餐廳更滋潤

當下餐飲門檻水漲船高,品牌、營銷、環境、服務、產品等各方面都要提高。無形之中提高了對餐飲主財力、人力、精力的要求。

而且,隨著人們收入增加,聚餐往往扮演著社交的職能。尤其是對於當下25歲左右的女性來說。社交是她們花費財力、精力最大的地方。

當大家都在想往社交化、標準化、規模化走的時候,產品往往就不能夠做到100分。

其實,大家也都公認,當餐廳開多家分店之後,菜品的口味勢必要打折扣,剩下的就用品牌、環境、服務來彌補。

而蒼蠅館子和小而美的餐廳,能填補品牌化經營帶來的空缺。類似蒼蠅館子這樣的小店,用心經營足夠養活店主一家。

而小店通常老闆就是廚師,對於口味依賴非常重,靠著一道菜,去深耕。

大打「傳承、匠人、手工、地域」的文化,對於部分有手藝只想過自己的小資日子的老闆來說,這個夢想是有實現的土壤。

1、商業角度。

從商業角度來說,小餐廳深耕自己的口味做到極致,靠口味帶動口碑,打擊連鎖餐廳的軟肋,填補市場空缺,這從理論上是說得通的。

2、定位理論。

從定位理論來說,有1%的人喜歡吃燉菜,而小餐廳深耕燉菜,抓住這1%的人群,1%乘以人口基數,這個市場對於小店來說非常大,定位該人群心目中當中的位置。

3、生態角度。

從生態圈角度來說,餐廳再好,消費者也不可能天天去吃,總有吃膩的一天,這就需要品類的多元化來填補消費者舌頭吃膩的那幾天。

好比獅子吃剩的食物,總要有鬣狗這樣的腐食動物來清理現場,以免草原被汙染,導致食草動物減少,獅子沒得吃。

4、文化角度。

從文化角度來說,那些極具地方性的小店,有時候會成為地域文化的代表性,乃至被神話,深紮根於該地,想死也死不掉。

比如,上海阿大蔥油餅,小攤子經營30年。爆火後涉嫌無證經營被取締,卻得貴人「餓了麼」相助,東山再起。

2016年爆火的阿大蔥油餅,是蒼蠅館子和小而美餐廳未來的出路之一。另一種小餐廳的出路可以學習「張爺爺手擀麵」。

隨著時下越來越多人倡導匠心,2017年將會有更多的「阿二鍋貼」、「阿三胡辣湯」、「阿四紅燒肉」被當地的吃貨們頂上熱榜。

從某種角度上來說,這是對匠人們的饋贈,也是對餐飲生態圈的促進。

(來源:眾郝創意諮詢)

相關焦點

  • 中烹協:2018年餐飲市場總體規模將達到4.3萬億
    預計2018年,整個消費市場和餐飲市場都將處於平穩運行區間,餐飲業全年增速將維持在10%左右,總體規模將達到4.3萬億,期待「十三五」末期突破5萬億大關。  世界餐飲市場穩定發展  隨著經濟和社會發展,居民逐漸趨向於在外用餐,全球主要餐飲市場都實現穩定增長。  美國是世界餐飲規模最大的國家,參見圖1所示。根據美國餐館協會統計,2013~2017年五年間美國餐飲收入增長率平均約為3.5%。
  • 突破時間與空間,+零售讓餐飲從5萬億進軍16萬億?
    交易額超2億,零售帶給餐飲了什麼?2. 5秒賣出4萬張代金券,直播如何助力餐飲?3. +零售為什麼能讓餐飲從5萬億進軍16萬億? ——新食材洞察 2020年對餐飲業是不尋常的一年,無論規模大小,都受到了不小的挑戰,也讓更多的餐飲人將眼光放到了線上。
  • 餐飲行業深度報告:對標美國市場,探索餐飲產業鏈的掘金機會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9 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餐飲收入規模達 4.67 萬億元,同比增長 9.4%,由 1978 年的 54.8 億元增長近780 倍,41 年間 CAGR 達 17.89%;且中國餐飲產業規模突破萬億的速度越來越快,以1978 年為基點,規模突破 1 萬億歷時 28 年,從 3 萬億突破 4 萬億僅用 3 年。
  • 又一零食頭部品牌上市,萬億級市場百舸爭流
    2016年、2017年、2018年及2019年1-6月,良品鋪子分別實現營業收入42.89億元、54.24億元、63.78億元及35.05億元,分別實現歸母淨利潤0.99億元、0.38億元、2.39億元及1.95億元。不過另一邊,就在良品鋪子上市的前夜,好想你集團旗下的百草味賣給了百事。
  • 萬億規模的供應鏈市場 入局者該如何搶食市場?
    有專家表示,從2018年起,餐飲供應鏈進入黃金髮展期。   萬億的市場規模,哪些領域存在機會?入局者該如何搶食市場?   排除2020年疫情這一導致短期劇烈波動的因素影響,餐飲產業值得長期看好。以過去平均每年10%增速預估,5年後,應該是6-8萬億的市場規模。
  • 4000億火鍋市場全產業鏈研究深度報告:什麼樣的企業能勝出?
    1、餐飲業:萬億級市場競爭激烈,結構性機會凸顯   入口的生意超過14萬億。   按每人每餐10元計算,每人一年吃飯上至少消費1萬元,   國內入口生意超過14萬億,其中主要有在家做飯、到店餐飲和外賣,其中堂食餐飲約佔總量的20-30%。
  • 鑫郭記:每年銷售55萬碗面,用麵食撬動萬億級餐飲市場
    據《2017中國餐飲報告》顯示,小吃簡快餐是餐飲業最大賽道。品類門店數小吃簡快餐排第一,佔餐飲門店總數的近1/3。其中,中式快餐消費次數和單價也在逐年呈穩步增長趨勢,這是個萬億級的市場。因為剛需特徵明顯、開單店成本可控等原因,中式快餐的進入門檻相對較低。
  • 貝瑞基因引機構扎堆走訪 NIPT是百億級市場 腫瘤早診是千億級
    年淨利潤2.3億,同比增長54%。   另外,收購Bionano的時候貝瑞基因的股東君聯,子公司福建和瑞引入投資者的時候貝瑞基因的股東君聯、博裕和啟明幾家國內頂尖的投資機構給予了大力支持,他們還會繼續給貝瑞提供很多早期企業的項目投資合作機會,未來還會推薦更多優質的技術領先企業。   5、Q:2013-2015年基因檢測市場很火,但這幾年市場發展的並不是想像中那麼快,為什麼?
  • 2019年全國餐飲收入達4.7萬億元 同比增長9.4%
    自1978年改革開放起,我國餐飲業收入至2006年破萬億元用了28年,破2萬億元用了5年,破3萬億元用了4年,破4萬億用了3年,2020年有可能突破5萬億。   在外賣一端,去年12月中國飯店協會和美團研究院聯合發布《中國外賣產業調查研究報告》提到,2019年前三季度,我國外賣產業整體發展態勢良好。預計2019年全年外賣行業交易額將達到6035億元,比2018年增長30.8%。
  • 湯森路透:2017年全球併購交易總額達到3.5萬億美元
    全球併購活動已連續四年超過3萬億美元,延續一場空前的併購熱潮,銀行家們稱這場浪潮將在2018年愈演愈烈。
  • 20萬億生活服務市場集大成者:500億美元估值只是美團的起步價?
    招股書顯示:2015年至2017年,公司交易用戶數由2.06億增加至3.1億;到2018年4月30日,進一步增加至3.4億。這意味著,過去一年有接近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在美團平臺上有交易和消費行為。2017年,美團點評平臺上完成的交易筆數超過58億。消費習慣的變遷必然帶動商家經營模式的轉換。
  • 2017 | 餐飲行業報告白皮書專業解讀
    從行業規模上看,餐飲收入從2012 年的2.3 萬億發展到2016年的3.5 萬億。2016 年,中國房地產銷售額 11 萬億,餐飲業規模已相當於房地產這個支柱型行業的三分之一。 從總體增速來看,2016年中國餐飲行業同比增長11.3%,不僅高於中國GDP7.5%的水平,也以兩位數的增速成為各行業中的翹楚。
  • 2017年全國餐飲收入近4萬億雀巢借網際網路風口改革餐飲業務
    9月4日,《華夏時報》記者從雀巢獲悉,在招牌旺菜活動上,雀巢聯合口碑網發布了餐飲行業及消費者行為變化的新趨勢,旨在為餐飲企業進行菜品升級,合作餐飲企業不乏外婆家、眉州東坡和新白鹿等知名當紅連鎖餐廳。據口碑網報告顯示,從2012年開始,國內餐飲行業開始轉型,發展迅速。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餐飲收入已接近4萬億元。
  • 乳企恆天然發力四萬億餐飲市場 利潤增速已超乳品原料業務
    《國際金融報》記者注意到,早在2016年,朱曉靜就曾指出,恆天然要在中國發展高附加值的業務。事實上,相比近幾年經歷價格低迷期的乳品原料行業,餐飲服務市場顯然更具誘惑力。今年3月,美團點評聯合餐飲老闆內參發布的《中國餐飲報告2019》指出,過去一年,中國餐飲市場規模已達4.2萬億,首次突破「四萬億」規模。
  • 36氪首發 | 千億級休閒餐飲市場迎來供應鏈改造機會,「鮮沐農場...
    36氪獲悉,餐飲供應鏈公司「鮮沐農場」於今年5月完成Pre-A輪融資,投資方為杭州老鷹基金和尋芳基金。 中國的餐飲B2B領域,玩家們都在講一個 Sysco 的故事,我們曾報導過美菜、宋小菜、信良記等。 餐飲市場的規模是萬億級的,其中休閒餐飲增速快,供應鏈存在改造的機會: 休閒餐飲佔比約18-20%,並且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長
  • 茅臺集團董事長袁仁國:白酒市場規模將達萬億級
    2月26日,在貴州白酒企業發展圓桌會議上,茅臺集團董事長袁仁國表示,酒類企業面臨新的增長動力源泉,初步估算未來五年白酒市場規模將達到萬億級。進入新的增長周期2017年,全國規模以上白酒企業共生產白酒1198萬千升,增長6.86%;完成銷售收入5654億元,增長14.42%;實現利潤總額1028億元,增長35.79%。袁仁國表示,白酒行業進入新的增長周期,行業回暖趨勢明朗,集中度提升;提價增利態勢明顯,品牌營銷風行;白酒企業積極探索新零售。貴州白酒企業應抓好以文化戰略、品牌戰略和差異化戰略。
  • 王小龍:餐飲業黃金時代來臨,10年內中國人餐飲消費遠超美國
    中國餐飲行業規模到底有多大?剛才幾位大咖談到了各行各業,比如網際網路、新能源、汽車等,餐飲行業未來不小於這其中的任何一個行業。改革開放以來,截至2019年,整個餐飲行業的總體量規模已經超過了4萬億人民幣,跟剛才劉明達劉總所講的公募基金規模差不多了。如果沒有發生疫情,2020年應該是能超過5萬億的。
  • 4.67萬億餐飲市場的科技實踐
    4.67萬億餐飲市場的科技實踐 2020-12-21 09: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人造肉殺入10萬億肉食市場 2023年替代肉食市場將達440億元
    隨著公司產品的大獲成功,公司營收高速增長,但至今尚未盈利,2018年營業收入為6.04億元,同比增長169.89%,淨利潤為-1.95億元。2019年5月3日,公司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上市,募集資金2.19億美元。10萬億肉食市場,正迎來「無肉」的未來根據使用的原料以及工藝,人造肉可以分為:植物肉、昆蟲肉、微生物肉和實驗室培養肉。
  • 5㎡小店10個爆款產品,這家公司掘金萬億級即食海鮮市場
    來源:新財富雜誌《中國餐飲報告(白皮書2018)》統計顯示,正餐、火鍋、休閒小吃餐飲已成為餐飲行業佔比最高的三大業態,其中休閒小吃餐飲正以低成本、快速開店和豐富的創新品類引領消費新趨勢。在眾多休閒小吃新興品類中,優勢突出的「即食海鮮」還有萬億市場空白等待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