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程序性知識與技能的關係,考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常常容易混淆。教育心理學界對知識與技能的關係爭論已久,分歧較大。認知心理學家安德森認為,知識包括了陳述性知識與程序性知識,技能屬於程序性知識。我國心理學家普遍認為,程序性知識不同於技能,程序性知識屬於認知經驗,而技能屬於活動經驗,程序性知識與技能不能等同。
一、程序性知識
知識是客觀事物的主觀表徵。程序性知識也叫「操作性知識」,是個人沒有有意識的提取線索,因而其存在只能藉助某種作業形式間接推測的知識。這類知識主要用來解決做什麼和怎麼做的問題。
程序性知識的主要表徵形式:產生式和產生式系統。產生式是條件與動作的聯結,即在某一條件下會產生某一動作的規則,它由條件項「如果」和動作項「那麼」構成。即在滿足某個條件的時候,我們做出某個行動。眾多的產生式聯繫在一起,就構成了複雜的產生式系統,表徵複雜技能的完成過程。
二、技能
技能是個體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練習形成的合乎法則的活動方式。技能分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
操作技能也叫動作技能、運動技能,是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合乎法則的程序化、自動化和完善化的操作活動方式;如:吹拉彈唱。
心智技能也叫智力技能、認知技能,它是一種藉助於內部力量調節、控制心智活動的經驗,是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合乎法則的心智活動方式;如:閱讀技能,寫作構思技能,觀察技能,解題技能等。
三、二者的關係
技能是一種活動方式,不同於知識,兩者是平行的,是相互聯繫的。
知識是技能形成的必要條件,而技能控制活動的執行。
知識是理論層面對技能的指導,而技能是實踐層面對知識的操作。
兩者解決的問題不一樣:知識主要解決的是「知與不知」的問題;而技能主要「能不能做」與「做的熟練與否」的問題。二者屬於不同層面的經驗。
以上就是對程序性知識、技能及兩者之間的關係的詳細講解。
中公講師郭少鵬解析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掃一掃關注QQ公眾號 教育雜談,教師考試資訊盡在掌握!!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