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四姐弟為遺產繼承鬧糾紛 看調解員如何重續親情

2020-12-20 浙報融媒體

2019-02-14 14:52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陳賽男 通訊員 戴方琴

剛剛過去的這個春節,蔡老太一家難得聚到一起吃了一頓團圓飯。飯桌上,每個人都笑逐顏開,其樂融融。很難想像,就在一個月前,這家人還因為一筆遺產鬧得不可開交……

事件聚焦

父母留下的老房要拆遷

四姐弟分配不均鬧糾紛

蔡老太是杭州市江幹區彭埠街道的老居民,育有兩兒兩女,分別是大女兒阿雲、大兒子阿強、二女兒阿玉和小兒子阿森。一家人生活雖然清苦,但好在兄弟姐妹間相互扶持,日子過得倒也舒心。

後來,四姐弟相繼成家立業,蔡老太夫妻倆的年紀也大了,身體越發不好。按照當地農村的風俗習慣,父母年老通常由兒子贍養。於是,阿強和阿森兄弟倆經過協商,由阿強贍養父親,阿森負責母親的養老。遺憾的是,父親沒過多久就因病離世,此後,按照約定,蔡老太一直跟著阿森一家生活。

2006年,蔡老太名下的老房子被納入徵地拆遷範圍。按照當時的徵遷政策,蔡老太可獲得一套50多平方米的安置房。考慮到蔡老太一直由阿森照顧,幾個兄弟姐妹便默認了這套安置房今後歸阿森所有。

幾年之後,母親去世,阿森也在不久後離世。這套安置房便順理成章地歸阿森的妻子阿珍和女兒所有。不過,由於安置政策發生變化,阿珍決定選擇貨幣安置。

如此一來,阿強和兩姐妹也有了新想法,「以前是房子不好分配,現在既然選擇貨幣安置,四個子女理應都有份。」

「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哪有繼承家產之說?家產不是應該給兒子繼承的麼?」在阿珍看來,當時兩兄弟已經約定由阿森為蔡老太養老送終,如今由阿森來繼承房產,這是理所應當的。更何況,這麼多年來,其他子女並沒有盡到贍養義務……

雙方各有各理,爭執不下。不過,為了儘快拿到這筆徵遷款,四姐弟最終選擇退讓,申請由調解員見證,雙方籤訂一份《家庭協議》,約定阿強和兩姐妹各分得10萬元,其餘貨幣安置款項全部歸阿珍一家所有。

原本以為,這場遺產分配糾紛就此劃上句號,卻沒想到在最後的協議履行環節再生波瀾。

和事佬上陣

遺產繼承一波三折

老將出馬解決紛爭

2018年,隨著物價水平的不斷提升,杭州的房價更是「水漲船高」。按照周邊的拆遷安置情況,蔡老太留下的這套安置房的價值預估可達200萬元。這讓阿強幾人覺得吃了虧。

於是,原本的《家庭協議》被推翻,這場家庭糾紛又回到了原點。

阿雲、阿強和阿玉三人要求提高分配份額。阿珍則認為,當初已經籤好了協議,每個人都在上面籤了字、按了手印,如今就應該履行協議,不能出爾反爾。

無奈之下,四個兄弟姐妹找到了彭埠司法所。了解情況後,江幹區司法局、彭埠街道高度重視,當即指派了彭埠街道化解糾紛「助力團」的兩名有著30多年調解經驗的「老將」——柴水樵和高志雲負責此案。

兩名調解員了解情況後,先是更正了阿珍的傳統思想觀念。首先,子女贍養父母是法定的義務,兒子與女兒具有同等的法律義務。其次, 按照繼承法規定,繼承權男女平等,繼承開始後,配偶、子女、父母是第一順序繼承人。因而,考慮到蔡老太的配偶和父母均已離世,阿雲、阿強、阿玉和阿森作為子女應享有均等的繼承權,如今阿森已經去世,阿珍及其女兒可以繼承阿森的份額。

經過調解員的現場普法,原本爭吵不休的調解現場漸漸平靜下來。

「我再增加30萬元,沒有更多的了!」阿珍首先打破了僵局。

隨後,阿強和兩個姐妹經過簡單商議後,當場拍板,與阿珍再次籤下了一份簡單的《家庭協議》,並約定等回遷安置政策正式落定後,再來調解室籤訂一份正式的《人民調解協議書》。

看到四人並沒有絲毫勉強的表情,兩名調解員也鬆了一口氣。

情理法並用

八小時調解終圓滿

2019年1月16日一早,按照約定,柴水樵和高志雲兩位調解員按照當初的調解約定,提前草擬了一份《人民調解協議書》,就等著當事人籤字了。但是讓調解員沒想到的是,電話聯繫上阿玉時,對方卻氣不打一處來,一口拒絕籤訂調解協議。

眼看著這場調解就要前功盡棄,調解員趕緊問明緣由。

原來,上次調解之後,阿珍仍心有不甘,在村子裡到處宣揚阿玉明明已經嫁出去了,還貪圖娘家的家產,「良心黑」「不要臉」。

後來,阿玉聽到這些風言風語,她認為,阿珍惡意傳播流言,嚴重損害了自己的名譽,必須賠償精神損失費。

一聽這場家庭糾紛再在生波折,調解員經過核實後,只好再次召集四名當事人開展新一輪調解。

調解現場,阿玉憋了一肚子火氣,強烈要求按照法定繼承,四個兄弟姐妹均等繼承蔡老太的遺產。阿珍一聽當場與阿玉吵到了一起。

眼看著矛盾愈演愈烈,兩名調解員只好採取「背靠背」的方式,分頭與四人進行談話。

「雖說同一順序繼承人繼承遺產的份額,一般應當均等。但是法律上同樣規定了,對被繼承人盡了主要扶養義務或者與被繼承人共同生活的繼承人,分配遺產時,可以多分。」高志雲說,既然蔡老太一直由阿珍一家贍養,現在她多分一些也是合理合法的。

一聽這話,阿玉頓時火起。阿玉一直認為蔡老太雖然與阿珍生活在一起,但這些年來並沒有照顧好母親,甚至因為生病沒有及時送醫,這才導致母親去世。正因為如此,這對姑嫂的關係一直不融洽,這也直接導致了這次矛盾的爆發。

了解矛盾的癥結所在,熟悉蔡老太一家情況的柴以樵打出了「情感牌」。

「這些年,阿森和阿珍照顧蔡老太是事實,更何況農村的一貫做法就是誰贍養誰繼承,我們也應該給以適當的尊重。」

「你們四個都是相互扶持的親姐弟,如果因為錢的事情不顧親情,實在不值得。而且,阿珍母女的經濟狀況並不好,你們作為哥哥、姐姐也應該適當照顧一下……」

看到阿玉漸漸消了火氣,柴以樵又嚴肅地批評起阿珍,「說話太難聽,損害阿玉名譽。」

從早上8點到下午4點,整整8個小時,最終雙方達成一致協議:阿珍拿出共計66萬元給阿強和兩姐妹自由分配。為了避免再生波瀾,調解員隨後將籤訂的人民調解協議書送交法院進行司法確認,為這場家庭糾紛劃上圓滿句號。

和事佬有話說

守住法律底線

本案講述的是一起家庭遺產繼承糾紛,原本可以嚴格按照法律的標準去化解,而且過程可能也更加簡單,但可以相像的是,如此結案了事,四個兄弟姐妹很可能也因此徹底決裂。

因而,調解員在調解過程中選擇了更為「複雜」的處理方式,先是從情感的角度,喚起四個兄弟姐妹對家庭親情的眷戀;再是從尊重農村的風俗習慣的角度,讓當事人更容易接受;最後守住法律這條底線,使得遺產分配更加公平公正。調解過程雖然一波三折,但最終還是解開了當事人之間的心結,也化解了這場家庭糾紛,可謂兩全其美。這也正是人民調解的魅力所在。

(本案所涉當事人除調解員外,均為化名)

相關焦點

  • 因繼承遺產兄弟姐妹結怨 法官情理法並用挽救親情
    公正司法8月4日,平羅法院頭閘法庭成功調解一起法定繼承糾紛案件,原本因繼承父母過世後留下的遺產而結怨的兄弟姐妹,在法官的悉心勸解下和好如初。原告與三被告系同胞兄弟姐妹,在其父母相繼過世後,留下了包括由喪葬費、撫恤金在內的遺產共計106400元。原告與三被告因遺產的分配問題產生矛盾,三被告以原告在父母生前沒有盡到照顧義務為由,不願意給原告分配遺產,原告在與三被告協商無果後,遂訴至法院,請求法院依法判決。
  • 慶安「說和人老李」節後上班成功調解一起遺產繼承糾紛案件
    ,為雙方當事人找回親情。老漢有四個兒子,老伴去世的早,一直和小兒子在一起生活,哥四個在繼承這筆存款問題上發生了糾紛,甚至大打出手。於是,小兒子在10月9日節後上班的第一天來到法院,慕名求助「說和人老李」幫忙調解糾紛。
  • 姐弟三人為繼承父母遺留房產鬧僵 提存公證解難題
    今年2月,南京市秦淮區張家姐弟三人來到南京公證處申辦繼承遺產公證,要求繼承其父母遺留的房產,但三人對於父母遺產的分配卻始終達不成一致意見。張大姐堅持要單獨繼承,以後再補償弟弟和妹妹;二姐和弟弟堅持要求先給錢再籤字辦手續;三人為此爭論不休,遺產繼承手續辦理一時陷入僵局。公證員在了解三人的訴求和困惑後,主動將兩方分隔在兩個房間內進行調解。
  • 獨女為繼承父親遺產與祖母生糾紛 「人民調解+司法確認」來排憂
    記者今天從連州法院獲悉,法院通過「人民調解+司法確認」解紛機制,從訴前調解到司法確認結案僅用一周時間,成功調解了一起遺產繼承糾紛案件。 譚女士為家中獨女,其父病故後遺留有一筆遺產。關於這筆遺產,譚女士與其祖母就分配問題產生糾紛,二人協商未果,於10月15日向連州鎮人民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
  • ...糾紛成因複雜 釐清關係合法繼承 ——一起繼承糾紛案件的庭審...
    遺產本是逝者留給親人的一種安慰,但也可能成為親人之間產生矛盾的根源。現實生活中,因遺產繼承鬧得形同陌路的情況時有發生,親人之間為爭遺產對簿公堂的案例更不在少數。在二老相繼去世後,生前留下的存款、房屋如何分割成為了兒女們所爭執的問題。三原告要求參與父母遺產的分割,但對於如何分割一直未能達成一致,繼而五個姊妹兄弟與其已故大哥的妻子和子女因此產生矛盾繼而提起訴訟。在這個案子當中涉及的問題有:出嫁的女兒也具有同等的法定繼承權嗎?被繼承人口訴表達財產分配的意願,能否作為具體分配依據?在繼承中,誰能分的更多呢?
  • 繼承人間的房屋遺產糾紛不適用訴訟時效
    其後的房屋遺產權屬糾紛是物權糾紛而非繼承權糾紛,不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  案情  周明娥、周學根和周學新系姐弟,1984年三人之父病故,留有浙江省長興縣雉城鎮解放東路97-3號房屋一幢,但三人當時並未對該房屋進行遺產分割。1986年周學根搬離該房屋,由於周明娥已外嫁,該房屋自此由周學新居住並管理。
  • 繼承父母遺產起糾紛 同胞兄妹鬧上公堂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章程 通訊員雲法宣)父母去世後,兄妹三人都聲稱自己對父母盡到了主要的扶養義務,要求多分財產,爭執不下鬧上法庭, 最終法院是如何判定的呢?記者近日從白雲區法院獲悉,這起發生在同胞兄妹之間的遺產繼承糾紛有了判決結果。
  • 姐弟三人遺產繼承起糾紛,姐妹各分得140萬遺產獲錦旗
    近日,家理律師王彥彬、李轉紅(實習律師)代理的一起遺產分割案調解結案,在王彥彬律師的幫助之下,當事人王大姐和王二姐順利拿到了本該屬於自己的一百多萬遺產。當事人來到家理律師事務所,感謝王律師的全力協調和專業精神,特贈送了「正義的守護者、人民的好律師」的錦旗。
  • 女子病重留遺囑,巨額遺產繼承難?法院訴前解糾紛!
    對此,東莞市第三人民法院靈活運用訴調對接機制,引導各方當事人通過訴前調解解決,並採取線上調解的方式,為香港籍當事人提供便利,在當事人只跑一趟的情況下圓滿化解糾紛。線上線下齊商議 法院訴前解糾紛基於本案的特殊性,東莞市第三人民法院民四庭柯金玲法官收案後,第一時間聯繫各方當事人詳細了解案件情況。在溝通過程中,各繼承人均表態願意按照遺囑內容執行。
  • 遺產分割各懷心思,明法動情彌合分歧!
    2012年張某因病去世,留下20個月工資遺產,繼母魏某與張某的五個子女因分割遺產而發生糾紛。雙方互不相讓,各執一詞,鬧到單位領導不能正常上班。【調解過程及結果】2012年,灌雲縣某派出所根據當事人報警,將這起矛盾糾紛移送到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員接案後,立即展開對張某子女的工作。
  • 3兄妹為爭父親遺產鬧上法庭,哥哥打開一個鏽鐵盒,3人瞬間淚崩...
    3兄妹為爭父親遺產鬧上法庭,哥哥打開一個鏽鐵盒,3人瞬間淚崩...上了年紀的父母,最大的心願就是子女能夠團結和睦但近年來,浙江杭州漁民老王家卻為了父親遺產的分割有了芥蒂,甚至鬧到了法院!直到父親的遺物:一個「鏽鐵盒」的出現...
  • 【平安之星】情景劇、微課堂、解糾紛,退休教師在廣闊社區大有可為
    「當時隨身帶著一個臺詞本,上班的班車上拿出來看一看,一天工作結束後,快睡覺時,再抽時間背一背」。就這樣,熟悉劇情、背臺詞、練表情,一個名叫《分家不分家》情景劇誕生了,劇中講述了一家人在遺產繼承過程中的故事,在以案釋法的同時,也讓居民們「秒懂」老年人權益、遺產繼承等方面的知識。2015年12月10日,情景劇正式演出後,收到很好的效果。
  • 兒媳婦要改嫁 遺產引糾紛
    河青新聞網訊 近日,東光法庭調解員成功化解了一起因遺產糾紛引發的案件,因當事人雙方為親屬關係,人民調解員充分考慮案件處理的社會效果,通過耐心細緻的調解,最終促成和解。這件事情要從兩年前說起,2018年靳某某的獨生子因病去世,拋下兩個年幼的兒子隨靳某某生活,另有遺產價值300多萬的房產兩套未分割。
  • 父母遺產分配不清 姐弟倆發生糾紛訴至法院
    但袁老漢九泉之下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自己離世以後,原來感情很好的養子養女因為遺產分配的問題,竟然發生糾紛,最終訴至法院。2014年,養女將養子訴至金寨縣法院青山法庭,要求繼承父母遺留的三間房屋。在起訴狀中,養女聲稱養子不符合《收養法》的相關規定,也不符合《收養法》實施前有關《婚姻法》、司法部和公安部只能收養一名子女的規定,因此養子的收養關係不成立,自己才是唯一的合法繼承人。
  • 【以案釋法】遺產繼承可否申請司法調解
    【以案釋法】遺產繼承可否申請司法調解 2020-11-09 22: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通遼中院:土地繼承引糾紛 多元調解續親情
    9月24日,通遼中院民二庭法官助理和書記員來到老人李某的住處,為其送達民事調解書,至此一件由民二庭法官王孟良主審的因繼承引發的共有權確認糾紛二審民事案件以調解的方式圓滿結案。案情回顧該案系已故人董某的前妻周某起訴,要求確認其與董某的母親及其與董某的婚生女兒共同按份享有原二人婚姻存續期間獲得的國有土地使用權案件,董某生前的妻子趙某也同為本案被告。
  • 濟源示範區軹城鎮成功化解一起遺產分配糾紛
    法新融媒訊(文/圖 申吾 和平)8月4日,河南省濟源產城融合示範區軹城鎮人民調解委員會成功調解了一起錯綜複雜的遺產糾紛案,得到社會的好評。郝某原籍為河南省孟州市人,與前妻育有兩個兒子,離婚後大兒子歸郝某撫養,二兒子歸前妻撫養。後郝某招贅於濟源示範區與王某組成新的家庭,此時王某已有兩個女兒、一個兒子。郝某、王某視對方孩子如同己出,家庭和諧美滿。雙方子女長大成人後,王某二女兒嫁給了郝某的大兒子,雙方子女重組家庭形成了農村所謂的「爹公娘婆」。因郝某家庭情況複雜,雙方子女在分配死亡賠償金時產生了繼承糾紛。
  • 叔侄為爭遺產對簿公堂,到底誰該繼承?賀州市昭平法院化糾紛
    日前,昭平法院城廂法庭開庭審理一件繼承糾紛案件。雙方當事人言辭激烈,針對案件的爭議焦點全面地進行舉證質證,辯論意見也是針尖對麥芒,原以為可以調解結案的糾紛,暫時陷入了僵局。原來, 被繼承人蒙某、賀某夫婦生前共育有四個子女,長子蒙一(即案件原告)、次子蒙二、長女蒙三(案件被告1)、次女蒙四(案件被告2),其中蒙二先於蒙某、賀某去世,蒙二有兩子蒙甲、蒙乙(蒙甲、蒙乙是案件被告3、4)。蒙某、賀某相繼去世,留下銀行存款共42445元(不含利息)。
  • 北京房產律師徐憲傑:分享遺產繼承糾紛司法案例
    北京房產律師徐憲傑近日分享一例發生在北京的遺產糾紛案例,供大家參考。內容摘自: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2020)京0105民初18468號判決書。原告張強(化名,下稱原告)與被告張悅(化名,下稱被告)系姐妹關係,1998年父親過世,名下一套房產過戶到妹妹名下引起的房產糾紛。
  • 繼承產生的遺產分割糾紛
    專欄《民法典(物權編)》第17章 繼承物權糾紛(繼承產生的遺產分割糾紛)一、繼承物權糾紛民法典第230條 【因繼承取得物權】因繼承取得物權的,自繼承開始時發生效力。因繼承或受遺贈可以取得物權,現實生活中,繼承物權糾紛多發,遺贈物權糾紛不常見,故民法典去掉物權法第29條中的「遺贈」事項。繼承開始時是指被繼承人死亡時。死亡包含自然死亡與宣告死亡,宣告死亡,從法院判決確定的死亡之時繼承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