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陽初:「海歸博士」緣何戀上「鄉巴佬」|教育家

2021-02-23 名校速遞

  讓我們回到1943年5月24日晚,美國紐約卡內基禮堂燈火輝煌,貴賓雲集。由美國、加拿大、墨西哥及南美各國的幾百所大學和高等學術機構發起的「全美紀念哥白尼逝世400周年大會」在這裡舉行。在這次大會主席臺上,耶魯大學校長安吉爾博士宣讀了「為人類做出革命性貢獻的十大偉人」的名單,他們是愛因斯坦、杜威……晏陽初。

  晏陽初是這十大偉人中最年輕的一位,也是唯一的東方人。他獲得這一稱號的理由是:「他將中國幾千文字簡化且容易讀,使書本上的知識開放給以前千萬不識字的心智。又是他的人民的領導者:應用科學的方法,肥沃他們的土地,增加他們辛勞的果實。」

  1890年10月,晏陽初出生在四川省巴中縣一個四代書香之家。在父親宴樂全的教育下,他自幼受儒家文化薰陶。在他13歲時,父親把他送到幾百裡外的保寧府華英學堂接受新學。23歲時,他以第一名成績考入香港聖保羅大學(香港大學的前身)。按當時規定,他如加入英國國籍,就可獲1600元獎學金。但晏陽初一口回絕,理由是「這對中國人來說,代價太高了」。

  1916年,晏陽初遠涉重洋,考入美國耶魯大學,研習政治學與經濟學。留學期間,他切身感受到西方教育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也深刻認識到中國的貧窮與落後,立下了「教育救國」的信念。

  「一戰」打響後,英、法等國在中國招募大批華工赴歐洲從事戰場支援。1918年6月初,晏陽初畢業後赴法國北部的布朗,為這批華工提供志願服務。

▲愛因斯坦(左一)晏陽初(右一)

  在之後的一年時間裡,晏陽初為5000餘名華工服務。在與華工朝夕相處的日子裡,他感受到華工不識字的痛苦。同時也發現,勞工們不但勤勞樸實,而且有著非凡的熱枕與智慧,只是他們沒有受教育的機會,才陷入貧困與無知。

  華工最需要的一項服務,就是替他們寫家書。幾乎每晚,都有幾十、上百人來找晏陽初,讓他幫忙寫信。後來,晏陽初靈機一動,與其幫他們寫,不如叫他們識字。他把華工們最常用的字編成一本「千字課」,作為識字班教材,開始一板一眼地教授生字。

  當時的情景,晏陽初晚年時依然清晰記得:「我用石筆在石板上寫,他們跟著用右手食指在大腿上畫,眼中閃著光,嘴中念著數。那種認真而誠摯的樣子,縱是鐵石心腸者,見了也會感動。看到他們那麼興致勃勃地學習,而且所學可以馬上致用,心裡覺得很高興。表面上看,我在教他們,實際上,他們指點了我一生的方向。」

  晏陽初認為,華工營是中國社會的縮影。民為邦本,本固邦寧,沒有高素質的國民,哪來強大的國家。他下定決心,需要用廣泛的平民教育來開發中國民眾的「腦礦」,喚醒他們,進而拯救國家。

  1920年夏天,獲得普林斯頓大學歷史學碩士學位的晏陽初回到祖國,開始試驗他的「革心」理想,而其著手之處,就是最艱難、最漫長、而又最難出成效的平民教育。

  晏陽初認為中國農民普遍存在「愚、貧、弱、私」四大病害。他提出要以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連環教育的三種方式,實施四大教育:即以文藝教育治愚,以生計教育治窮,以衛生教育治弱,以公民教育治私,以此達到政治、經濟、文化、自衛、衛生、禮俗「六大建設」。在他主持和帶動下,上演一場「博士下鄉」。

  1926年,晏陽初本著「解除苦力之力、開發苦力之苦」的精神,率領一批有志之士及其家屬來到河北定縣農村安家落戶,推行平民教育,啟發民智為主,以帶動整個鄉村建設。這批人中,不少是留學美國的博士、碩士,或國內大學的校長、教授。他們來到農村,進行鄉村建設實驗,在社會上引起極大反響,該次實驗被稱為「定縣實驗」。

  「定縣實驗」不會抹去的記憶:一段「來翟城村之前,晏陽初在城市平民教育領域已經摸索出一條路子,他把目光投向農村,是因為他堅信,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是人,最寶貴的礦藏是『腦礦』,而最大的『腦礦』在中國。」定州市晏陽初文化交流中心主任張永輝介紹說,晏陽初很早就認識到,中國有4億人民,但目不識丁的文盲超過3億。當時,英國每百人中文盲有3人,法國、日本有4人,而中國卻有80多人。這種尷尬讓晏陽初憂心又興奮,這80%文盲正是一個巨大的腦礦。他決心大幅度開發礦藏,長沙、煙臺、嘉興……以平民教育開民眾「腦礦」,愈演愈烈。

點擊下方文章連結跳轉閱讀:

  張之洞:被遺忘的清末督撫另一面

  「西方孔子」杜威與中國不得不說的故事:「中國巡演」、中國弟子……

  陳序經:痴情於教育的校長

推薦公眾號:良知教育

微信號:liangzhijy

一個幫你解決小孩在廣州上學問題的良心媒體

信息整理自|新京報、長城網、鳳凰網等

文字編輯|丹娜

排版編輯|澤鑫

相關焦點

  • 「平民教育家」晏陽初:一個不能忘卻的名字
    人物檔案  晏陽初(1890―1990年),四川巴中人,我國近代史上享有盛譽的平民教育家,曾任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總幹事、國際平民教育委員會主席、菲律賓國際鄉村建設學院董事長。  長城網定州10月28日電(燕銳 賈旭紅)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在當時的定縣,乃至全國,曾有過一場轟轟烈烈的「平民教育」運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海歸博士」晏陽初先生,他領導的「定縣實驗」,通過「以文藝教育救愚、以生計教育救窮、以公民教育救私」的理念,解決了民眾的貧、愚、弱、私「四大病」,在定縣大地點燃了「平民教育」的熊熊火焰,激發了廣大民眾學知識、學科技的熱潮。
  • 晏陽初:百歲平民教育家
    照片上,四個中年男人並排站著,身高几乎一致。在最左邊的麥克拉肯(MacCracken)博士旁,一眼便能認出愛因斯坦,他半側著身體,看著右邊的一位—當晚大會的主講人夏普瑞(Harlow Shapley)博士,彼此表情放鬆,似乎在討論著什麼,最右邊的那位就是晏陽初。
  • 晏陽初:出色的平民教育家
    晏陽初(1890-1990),著名教育家、社會學家、中國鄉村建設家,創辦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中國鄉村建設育才院。著作有《平民教育的真義》《農村運動的使命》等。1918年,因第一次世界大戰之故,10多萬華工背井離鄉,在戰場做工。他們渴望與家人聯繫,卻無人會寫字。
  • 晏陽初民國時期四大教育家之一,你知道嗎?
    晏陽初:開啟千萬國人心智。晏陽初,1913年就讀於香港聖保羅書院。1916年入美國耶魯大學,攻讀政治學與經濟學,獲學士學位,1920年在普林斯頓大學獲碩士學位。1920年回國,後組織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在河北保定地區開始鄉村平民教育實驗。1940年創辦重慶鄉村建設學院,任院長。1950年移居美國。
  • 晏陽初:平民教育的先驅者
    晏陽初(右)和愛因斯坦(左)獲獎時與主持人沙普列博士(中)合影在這十大偉人中最年輕的一位,也是唯一的東方人,他就是世界著名的平民教育家晏陽初博士。他將中國幾千文字簡化且容易讀,使書本上的知識開放給以前萬千不識字的心智。晏陽初與愛因斯坦等人在一片掌聲中領取了表揚委員會頒發的表揚狀。
  • 晏陽初:到民間去
    1929年,一個耶魯的中國畢業生,團結了一批留洋歸來的博士,他們放棄唾手可得的名利,地位和城市生活,把全部精力和心血都獻給了充滿著「貧,病,私,盲」的農業文明最後一塊陣地——農村。 這個當年39歲的耶魯博士,便是晏陽初。
  • 晏陽初
    四川巴中人,中國平民教育家和鄉村建設家。是近代中國平民教育的先驅。
  • 名家思想 |​ 晏陽初:平民教育「傳教士」
    1.生平晏陽初(1893—1990年)平民教育家和鄉村建設家,是中國平民教育的先驅,與陶行知先生並稱「南陶北晏」。四川巴中人,原名興復,字陽初。畢生從事平民教育與鄉村改造的探索和實踐,力圖向全中國、全世界的貧困落後地區推廣。
  • 傳承晏陽初精神 培養振興鄉村優才 四川師範大學晏陽初研究所揭牌
    四川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劉道平:四川師範大學繼承晏陽初思想需有獨到見解和實踐劉道平表示,晏陽初先生關注底層,改造社會,他的平民教育思想影響了幾代人。四川師範大學作為打造卓越教師和未來教育家的搖籃,應作晏陽初思想的堅定傳承者和實踐者。
  • 巴中名人|「世界平民教育之父」晏陽初
  • 晏陽初:平民教育的一座豐碑
    這兩個人,一個是大家後來耳熟能詳的教育家陶行知,一個則是自20世紀50年代前往美國,從美國走到更多第三世界國家,長期致力於平民教育的晏陽初,他們並稱「南陶北晏」。 早在1943年,由美國、加拿大、南美各國的幾百所大學和高等學術機構發起的「全美紀念哥白尼逝世40周年大會」上,晏陽初便被表彰為「發揚哥白尼精神,為人類做出革命性貢獻的十大偉人」之一,與他同時受到表彰的,是愛因斯坦、萊特兄弟、亨利福特等一批大腕級人物。 1890年10月,晏陽初出生在四川省巴中縣一個四代書香之家。
  • 【巴中名人】世界平民教育之父--晏陽初
    中文名晏陽初別 名晏遇春民 族漢族出生日期1890年10月26日職 業中國平民教育家,鄉村建設家信 仰基督教代表作品《平民教育的真義》、《農村運動的使命》外文名Y.C.James Yen國 籍中國出生地四川巴中逝世日期1990年1月17日畢業院校香港聖保羅書院,耶魯大學主要成就被譽為「世界平民教育運動之父」1人物簡介
  • 鄉村振興:回望晏陽初的夢想與試驗
    從1926年開始,懷揣耶魯與普林斯頓雙料常青藤文憑的晏陽初,與一批志同道合者一道,告別都市,來到河北定縣東亭鎮翟城村,開啟鄉村建設試驗,試驗持續11年,書寫了現代中國歷史上鄉村建設試驗傳奇的一章。《 劍橋中華民國史》在談到民國時期的鄉村建設運動時,如是評論:「從總體上看,各種鄉村建設試驗最終都未得正果,日本的入侵使它們迅速煙消雲散。
  • 簡論晏陽初的平民教育運動
    晏陽初是我國著名的平民教育家,被譽為國際、國民平民教育之父,不僅在我國河北定縣率先開展了平民教育實驗,更在泰國、柬埔寨等地開展了改革實踐。因此他的思想不僅對中國教育影響深刻,更在國際上產生了深遠的教育影響。晏陽初首先分析了中國落後的問題,把中國的所有問題歸結為「愚、貧、弱、私」。
  • 【鄉村振興】一位與愛因斯坦齊名的中國人——晏陽初,世界平民教育之父:生計教育治窮,以衛生教育治弱,以公民教育治私
    在這十大偉人中,除了早已名揚海內外的愛因斯坦、杜威等人,還有一位年輕的東方人,他就是世界著名的平民教育家和鄉村改造運動的奠基人晏陽初。晏陽初是這十大偉人中最年輕的一位,也是唯一的東方人。他獲得這一稱號的理由是:「他將中國幾千文字簡化且容易讀,使書本上的知識開放給以前千萬不識字的心智。又是他的人民的領導者:應用科學的方法,肥沃他們的土地,增加他們辛勞的果實。」
  • 世界平民教育之父:晏陽初
    晏陽初與愛因斯坦晏陽初是民國時期著名的教育家和社會學家,一生致力於落後地區的平民教育與鄉村改造事業,被尊為「世界平民教育之父」,曾被聯合國聘為終身特別顧問。1943年,晏陽初當選「世界上貢獻最大、影響最廣的十大名人」之一,與愛因斯坦等同獲殊榮。晏陽初曾將自己比作平民教育的傳教士:「我是一個傳教士,傳的是平民教育,出發點是仁和愛。」為了這一目標,他放棄都市優越的工作條件與舒適的生活環境,「走出象牙塔,跨進泥巴牆」,「和農民同起同居」,成為一名鄉村的「科學布道人」。晏陽初從小熟讀儒家經典,又接受過系統的西方現代教育。
  • 四川師範大學晏陽初研究所揭牌成立
    華夏 曾江)10月21日,「紀念世界平民教育家晏陽初誕辰130周年座談會」暨四川師範大學晏陽初研究所揭牌儀式在四川師範大學獅子山校區舉行。下一步,四川師範大學將全力做好晏陽初研究所的各項建設工作,將思想理論研究與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有機結合起來,產出一批高質量的研究成果,紮實推進晏陽初鄉村建設與教育思想的時代傳承、創新和實踐工作,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提高鄉村教育水平、譜寫出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新篇章做出更大貢獻。
  • 1950,晏陽初在去留之間
    >先生|晏陽初:平民教育家晏陽初(1890—1990),20世紀中國教育家中最具國際影響的世界性人物。盧作孚此時,身在香港的盧作孚(1893-1952,著名愛國實業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和正在美國的晏陽初兩位老朋友都面臨著一個共同的問題:未來的新政權對他們這樣的知識分子的態度如何?對他們多年來的事業是否接納和支持?這是他們急於了解的。
  • 世界平民教育運動之父-晏陽初
    一、人物簡介晏陽初(1890年10月26日—1990年1月17日),別名晏遇春,四川巴中人,中國平民教育家和鄉村建設家,被譽為「世界平民教育運動之父」。其代表作包括《平民教育的真義》、《農村運動的使命》。
  • 教育家晏陽初的民國鄉村振興夢|人物
    晏陽初(1890—1990),四川巴中人,中國著名的平民教育家和鄉村改造家。早年接受過系統嚴格的儒家教育,中學時期在四川的西式學堂裡學習,隨後進入香港和美國的大學深造。晏陽初致力於平民教育70餘年,他是我國平民教育運動的先驅,被譽為「世界平民教育運動之父」,與陶行知並稱「南陶北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