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平民教育運動之父-晏陽初

2020-12-13 中公教師網

一、人物簡介

晏陽初(1890年10月26日—1990年1月17日),別名晏遇春,四川巴中人,中國平民教育家和鄉村建設家,被譽為「世界平民教育運動之父」。其代表作包括《平民教育的真義》、《農村運動的使命》。

二、主要思想

【一大發現】

一大發現,是指晏陽初在一戰時為在法國戰場上當「苦力」的中國東北、華北招募去的華工服務當翻譯的過程中,發現了中國有一個巨大的「腦礦」。「腦礦」一詞是晏陽初的一個大發現,也是一大創造。它比什麼「金礦」、「銀礦」都重要。

【兩大發明】

晏陽初在為華工服務過程中發現了中國有一個巨大的礦藏「腦礦」之後,就立志要開發這個大礦,他說:「第二點便是發明。發明開人礦、腦礦。」具體包括:

1.開腦礦的工作──「平民教育」;

2.鄉村建設理論。

【三大方式】

平民教育運動的對象是全體民眾,通過教育,使他們成為具有「知識力、強健力、生產力和團結力」的「新民」。晏陽初採取三種方式對民眾進行教育,即:學校式、社會式、家庭式。

1.學校式:就是採用平民學校的形式。具體辦有「初級平民學校」、「高級平民學校」和「平民大學」。

2.社會式:它是以高級平民學校或平民職業學校畢業生的各種活動為中心,使畢業生繼續受教育。

3.家庭式:家庭式教育是中國的特殊教育方式,它主要是「聯合各個家庭中地位相同的分子施以相當的訓練」,使在家庭中的老少男女都能得到相當的教育,分別有戶主、主婦、少年、閨女、幼童五種組合。

【四大教育】

晏陽初早期開展平民教育運動時,認為中國的大患是民眾的貧、愚、弱、私「四大病」,主張通過辦平民學校對民眾首先是農民,先教識字,再實施生計、文藝、衛生和公民「四大教育」。具體為:

1.以文藝教育攻愚,培養知識力;

2.以生計教育攻窮,培養生產力;

3.以衛生教育攻弱,培養強健力;

4.以公民教育攻私,培養團結力。

【五個結合】

陽初平民教育和鄉村建設理論的特點是緊密結合農村實際,平民教育和鄉村建設聯環扣合與整體推進,以達到改造鄉村實際,創造新的生活,使廣大人民成為有創造力、有知識力和公德心的「新民」的目的。歸納起來有五方面的結合:

第一是教育與農民生活、鄉村建設相結合;

第二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第三是科學與農村實際相結合;

第四是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建設相結合;

第五是個人與集體相結合。

以上即晏陽初的所有教育思想,希望對廣大考生有所幫助。

中公講師解析

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招聘考試」

回復【時政】即可查看每日時政新聞+時政模擬

回復【資料】即可免費獲取各省備考資料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晏陽初:世界平民教育運動之父
    文/徐永超如今,很少有人記得晏陽初,記得這位"世界平民教育運動之父"了。晏陽初(1890——1990),原名興復,又名遇春,字陽初,早年生活在四川巴中一個書香門第之家。父親晏美堂,是他最初的啟蒙老師,教他傳統的四書五經。
  • 【巴中名人】世界平民教育之父--晏陽初
    中文名晏陽初別 名晏遇春民 族漢族出生日期1890年10月26日職 業中國平民教育家,鄉村建設家信 仰基督教代表作品《平民教育的真義》、《農村運動的使命》外文名Y.C.James Yen國 籍中國出生地四川巴中逝世日期1990年1月17日畢業院校香港聖保羅書院,耶魯大學主要成就被譽為「世界平民教育運動之父」1人物簡介
  • 世界平民教育之父:晏陽初
    晏陽初自1920年代開始致力於平民教育七十餘年,被譽為「世界平民教育運動之父」,與陶行知先生並稱「南陶北晏」。直到1980年代之後,中國大陸的人們才開始逐漸認識晏陽初和他的平民教育理論,一些從事農村問題研究的社會學者如溫鐵軍等將晏陽初在中國大陸中斷的鄉村教育運動繼續下去,成立了晏陽初平民教育與鄉村建設委員會、晏陽初鄉村建設學院、晏陽初研究會等非政府組織。總體而言,中國大陸的學術界和民間正在逐步重新認識晏陽初和他的教育理念。河北定州市有以晏陽初命名的中學以及晏陽初故居。
  • 簡論晏陽初的平民教育運動
    簡論晏陽初的平民教育運動 http://www.hteacher.net 2019-04-28 15:22 中國教師資格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 晏陽初,不應遺忘的「世界平民教育之父」
    晏陽初,一個對今日絕大多數國人無疑都是非常陌生的姓名,但現實中的晏陽初先生卻是一位在民國時期被譽為「南陶(陶行知)北晏」、全世界公認且對中國乃至世界均產生了重大影響的平民教育及鄉村建設之父
  • 巴中名人|「世界平民教育之父」晏陽初
    晏陽初(1890——1990),字復興,四川巴中人,我國近代著名教育家。他領導的中華平民教育會開展了著名的定縣教育實驗,為中國教育事業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其成就獲得了國際認可,美國著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賽珍珠在《聯合國世界》雜誌撰文,稱讚他的平民教育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一件事」,「這不只是中國的,它的方法能在世界上任何地區應用,使全球四分之三未受教育、貧窮多病的人群受益。」
  • 晏陽初:百歲平民教育家
    在晏陽初的百歲生命中,超過半個世紀的時間都是在親自推動平民教育運動,其影響力遍布東南亞、南美、非洲等地,美國《展望》雜誌評價他為「世界平民教育之父」在照相機鏡頭前,晏陽初穿著晚禮服,筆直地站立著,臉龐清瘦,抿著嘴
  • 晏陽初:留學耶魯普林斯頓,一生致力於「除文盲 做新民」,被稱為世界平民教育之父
    晏陽初是我國、也是世界著名的平民教育家、鄉村建設家,著有《平民教育的真義》、《農村運動的使命》等書籍,他的平民教育運動和鄉村改造事業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美國羅斯福總統的「四大自由」理念:言論自由、信仰自由、免於匱乏的自由、免於恐懼的自由,奠定了現代社會的普世價值。晏陽初從一個中國鄉村建設者的角度,提出了第五個人人都應享有的自由--免於愚昧無知的自由。 晏陽初在國界外備受尊崇,被稱為「世界平民教育之父」,然而在中國卻曾被遺忘多年。
  • 晏陽初:推動平民教育從中國走向世界
    他集孔子的儒家精神和基督的博愛於一身,他的平民教育和鄉村教育被推廣到世界各地。他就是被各國政要讚譽的「平民教育之父」------晏陽初。在「定縣實驗」最鼎盛的時候,聚集了近500位知識分子,其中有60餘位是學有專長的歸國博士、大學教授等,當時的媒體把晏陽初領導的平民教育運動稱 為「博士下鄉」運動。而晏陽初則花費了很大的精力,讓這些既富於創造力又特立獨行的一流人物「逐漸明白什麼是服務和自我犧牲的精神」。
  • 這位被譽為「世界平民教育運動之父」的偉大教育家,你知道他嗎?
    中國的平民普遍都具有「愚、貧、弱、私」四大疾病,這是民國教育家晏陽初在定縣調查研究的結論。提到教育學家,你可能會想到陶行之、蔡元培等等,然而,總有一些星子,隱於雲層中,撥開那層紗,耀眼奪目。平民教育家晏陽初就是這樣的人。
  • 位於[定州]的近代被譽為世界平民教育運動之父--晏陽初的舊居
    定州博物館與開元寺中間,有一組民居,不經意很容易被忽略,因為我就從它門前過了好幾次沒發現,它是晏陽初舊居門口豎碑文:晏陽初舊居,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碑後有間開了門的房屋,我小心翼翼地走了進去,發現是個空蕩蕩的屋子,無人,有幾張木桌有間內屋,依然是空屋,
  • 晏陽初被譽為「世界平民教育之父」,他的教育理念有何獨到之處?
    晏陽初(1890—1990)是享譽世界的平民教育家和鄉村建設家,著有《平民教育的真義》《農村運動的使命》等。1923年晏陽初發起成立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成為一名鄉村的「科學布道人」,一生致力於落後地區的平民教育與鄉村改造事業,被尊為「世界平民教育之父」。
  • 晏陽初
    晏陽初於1890年出生於四川巴中縣,父親自辦私塾,並被聘為內地會在當地建立的教會學校的中文教師,晏陽初從小就受到基督教潛移默化的影響,於1903年進入保寧府(今四川閬中縣)華英學堂求學,並於次年自發領受洗禮。
  • 定縣平民教育運動的經驗與啟示
    在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今天,重新審視定縣平民教育運動的經驗,有非常大的啟發價值。    主持定縣平民教育運動的是晏陽初,將中國農村落後的根源歸結為「貧、愚、弱、私」四個方面。為消除「貧、愚、弱、私」,平教總會最先著手的是社會調查,目的是先摸清家底,再做詳細規劃。
  • 一封華工的信,改變了他的人生:中國近代平民教育的先驅者晏陽初
    他對中國的平民教育有著突出貢獻,為中國乃至世界的鄉村建設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生於清末的晏陽初,長於四川,幼年在私塾受過傳統的中華文化經典教育,這些啟蒙教育影響了他的一生,即使後來他經過教會學校的學習,在美國耶魯大學獲得學士學位,早年中國傳統的儒家思想還是植根於他的內心。
  • 晏陽初:平民教育的一座豐碑
    而此時,出現了兩個血氣方剛的年輕人,他們以極大的熱情和努力發展中國農村教育事業,主張平民教育思想,成為中國教育史上又一座裡程碑。這兩個人,一個是大家後來耳熟能詳的教育家陶行知,一個則是自20世紀50年代前往美國,從美國走到更多第三世界國家,長期致力於平民教育的晏陽初,他們並稱「南陶北晏」。
  • 晏陽初:平民教育思想家
    因此,為平民辦教育,尤其是到鄉村中去為農民辦教育,「開發世界最大最富的'腦礦』」,這是關係到「本固邦寧」的根本問題。從1926年以後,晏陽初把平民教育的重點從城市轉到農村,教育的對象也由城市平民變為鄉村農民,心甘情願「給鄉下佬辦教育」。晏陽初從事鄉村教育的一個顯著特點是進行實驗研究。他根據中國農村社會的實際狀況,主張以一個縣為實驗研究的基本單位。
  • 教育家晏陽初的民國鄉村振興夢|人物
    晏陽初(1890—1990),四川巴中人,中國著名的平民教育家和鄉村改造家。早年接受過系統嚴格的儒家教育,中學時期在四川的西式學堂裡學習,隨後進入香港和美國的大學深造。晏陽初致力於平民教育70餘年,他是我國平民教育運動的先驅,被譽為「世界平民教育運動之父」,與陶行知並稱「南陶北晏」。
  • ...教育記者探尋巴渝教育大家足跡》特別報導⑥晏陽初:平民教育夢...
    平民教育家晏陽初【教育家小檔案:晏陽初,1918年耶魯大學畢業,主修政治經濟。致力開展平民教育運動時,主張通過辦平民學校對民眾首先是農民,先教識字,再實施生計、文藝、衛生和公民「四大教育」,培養知識力、生產力、強健力和團結力,以造就「新民」,並主張在農村實現政治、教育、經濟、自衛、衛生和禮俗「六大整體建設」,從而達到強國救國的目的。】從北碚出發前往歇馬,拐進一條街道,穿過一片片田野,在一棟居民樓的背後,晏陽初紀念館就坐落在這裡。
  • 晏陽初:到民間去
    比較具體地說是:來自遠古的儒家民本思想;來自近世的傳教士的榜樣和來自四海的民間疾苦和智能。 從1918年在一戰法國戰區為中國勞工進行識字掃盲教育起,到1990年1月在美國逝世,70多年,晏陽初幾乎僅作了一件事:為中國和世界的勞苦大眾服務,發展平民教育。晏陽初1890年生於四川巴中縣。父親是他的啟蒙老師,四五歲時,便開始到塾館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