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記者探尋巴渝教育大家足跡》特別報導⑥晏陽初:平民教育夢...

2020-12-13 華龍網

先生,一個稱謂,一份崇敬,一種精神。

抗戰時期的山城重慶,就聚集了這樣一批先生。在那個百廢待興的年代,懷揣教育救國理想的中國教育人,開始了一場影響深遠的教育行走。

在第34個教師節來臨之際,華龍教育記者懷揣著對先生無比崇敬的心境,踏上了探尋巴渝教育大家足跡的旅程。

從今年7月開始,兩個多月時間裡,我們派出多路記者,走訪了渝中、江北、南岸、沙坪垻、渝北、北碚、合川等地,欣喜地看到陶行知生活教育的理念在巴山渝水遍地開花,盧作孚留下的教育精神遺產已融入這座城市,津南村裡的傳說依然被南開人津津樂道……

巴山蒼蒼、渝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先生的風骨,在巴渝大地上薪火相傳,源遠流長。

平民教育家晏陽初

【教育家小檔案:晏陽初,1918年耶魯大學畢業,主修政治經濟。致力開展平民教育運動時,主張通過辦平民學校對民眾首先是農民,先教識字,再實施生計、文藝、衛生和公民「四大教育」,培養知識力、生產力、強健力和團結力,以造就「新民」,並主張在農村實現政治、教育、經濟、自衛、衛生和禮俗「六大整體建設」,從而達到強國救國的目的。】

從北碚出發前往歇馬,拐進一條街道,穿過一片片田野,在一棟居民樓的背後,晏陽初紀念館就坐落在這裡。隔著柵欄,我們看到晏陽初的坐像就在院子中間,笑容可掬,仿佛在享受著鄉村獨有的鳥語花香。

晏陽初臥室

因為路上的耽擱,我們趕到紀念館時已經快下午5點,大門已經關閉。幸好管理員沒走,看到有人前來參訪,老人欣然打開了門和屋內所有的燈光。

老人叫蔣明友,一年多以來,在這裡擔任唯一的管理員。作為歇馬的原住民,以前都沒聽說過晏陽初,「沒想到我們歇馬還曾經有這樣一位大人物」,直到晏陽初紀念館的成立。

晏陽初與愛因斯坦合影

這位大人物有多大呢?1943年,在紀念哥白尼逝世400周年大會上,鑑於晏陽初「將繁難的漢字簡化易讀,用書本知識開啟萬千不識字人的心智,用科學方法指導農民發展生產」,晏陽初與愛因斯坦、杜威、福特等人一起,被美國百餘所大學和科研機構評為「世界最具革命性貢獻的十大偉人」之一,而且,他是惟一獲此殊榮的亞洲人。

晏陽初在國際上的教育貢獻

從1939年到1949年,晏陽初在北碚歇馬鎮磨灘河畔創辦「中國鄉村育才院(1945年更名為「中國鄉村建設學院」),1945年更名為「中國鄉村建設學院」,期間成立璧山實驗區,培育平民教育人才達10年之久。其所推行的平民教育與鄉村建設兩大運動,使北碚區匯集了大量教育人才。平民教育運動還獲得了國際教育界的贊同,在世界各國推廣開來。

晏陽初看書時用的眼鏡

晏陽初施行的平民教育理念中,對北碚「鄉建院」學生提出了兩個要求:上臺能演講,下田能幹活。晏陽初非常注重實踐,在北碚農村教育建設方面,通過教育方法、教材改良、訓練技術人才、招聘大學生進行訓練後,再參與下鄉實踐等方式,來培養學生使命感,培養具有責任感、社會理想的學生與教職工,讓他們心裡裝著農民與博愛,向民族復興奮鬥;師生所學所為,還能有效指導和解決農民生活、生產中遇到的各種難題。

他所主張的,不是救濟,而是讓中國人數最多的群體——平民,擁有一個通過自己奮鬥努力,得以揚眉吐氣的機會。在他看來,教育不需要推翻與鬥爭,只要按照持續漸進、持續改良的方針,一步一個腳印走下去。

紀念館裡晏陽初雕像

離紀念館一公裡的北碚區晏陽初中學,踩著晏陽初平民教育的腳印,以「崇德勵志,平民天下」辦學理念,踐行了58年之久。學校體育場上,晏陽初雕塑微笑屹立,眼神遙望前方,似是平民教育的路,光明無限。

如今的平民教育理念,早已化身為義務教育,造福著千百萬的學子。晏先生的目光,還在更遠的地方。9月,新的開學季來臨,平民教育的腳步,教育的發展,伴隨著歷史洪流滾滾向前,止不住,停不下。(文/龍勇 劉蘇頡)

相關焦點

  • 「平民教育家」晏陽初:一個不能忘卻的名字
    人物檔案  晏陽初(1890―1990年),四川巴中人,我國近代史上享有盛譽的平民教育家,曾任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總幹事、國際平民教育委員會主席、菲律賓國際鄉村建設學院董事長。1918年畢業於美國耶魯大學,1921年在北京發起並組織大眾教育聯合會。他認為,當時中國的大患是民眾的貧、愚、弱、私「四大病」,主張通過辦平民學校對民眾首先是農民,先教識字,再實施生計、文藝、衛生和公民「四大教育」。1926年,他開設定縣平民教育實驗區,在國內外產生了深遠影響,著有《平民教育概論》《農村運動的使命》等。1950年,晏陽初定居美國,1990年逝世,享年100歲。
  • 世界平民教育之父:晏陽初
    直到1980年代之後,中國大陸的人們才開始逐漸認識晏陽初和他的平民教育理論,一些從事農村問題研究的社會學者如溫鐵軍等將晏陽初在中國大陸中斷的鄉村教育運動繼續下去,成立了晏陽初平民教育與鄉村建設委員會、晏陽初鄉村建設學院、晏陽初研究會等非政府組織。總體而言,中國大陸的學術界和民間正在逐步重新認識晏陽初和他的教育理念。河北定州市有以晏陽初命名的中學以及晏陽初故居。
  • 晏陽初:平民教育思想家
    晏陽初平民教育思想有其自身的特點。他根據「民為邦本,本固邦寧」的中國古訓,將平民教育與鄉村改造聯環扣合、整體推進,創造出一大發現、兩大發明、三種方式、四大教育、五個結合的平民教育思想,形成了相當完整的體系。    在晏陽初看來,「民為邦本,本固邦寧」,這話雖舊,「實有至理。人民委實是國家的根本。」然而,當時中國雖號稱有四萬萬人民,但其中80%以上是文盲。
  • 晏陽初:平民教育的先驅者
    晏陽初(右)和愛因斯坦(左)獲獎時與主持人沙普列博士(中)合影在這十大偉人中最年輕的一位,也是唯一的東方人,他就是世界著名的平民教育家晏陽初博士。晏陽初於是開啟了教授華工識字的活動,他編訂了常用字讀本,創辦了《華工周報》報刊。華工們自從識字後,團隊的風氣大變,連看管華工的軍官都開始對華工們大加欽佩。在法國布朗,晏陽初小試牛刀,積累了經驗,對他以後的平民教育事業奠定了堅實的實踐基礎。
  • 晏陽初:平民教育的一座豐碑
    >兩千年前的孔子,開創了平民教育的先河,將教育引入到勞動大眾人群中,使老百姓有了受教育的機會,成為中國教育史上的一座裡程碑。這兩個人,一個是大家後來耳熟能詳的教育家陶行知,一個則是自20世紀50年代前往美國,從美國走到更多第三世界國家,長期致力於平民教育的晏陽初,他們並稱「南陶北晏」。
  • 晏陽初:推動平民教育從中國走向世界
    他集孔子的儒家精神和基督的博愛於一身,他的平民教育和鄉村教育被推廣到世界各地。他就是被各國政要讚譽的「平民教育之父」------晏陽初。而河北定縣因為有了晏陽初,有了他的「定縣實驗」,開始了全面掃盲工作。20世紀30年代末,時任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總會總幹事的晏陽初選定河北省定縣從事平民教育的實驗研究工作,為中國教育的平民化、現代化與本土化,以及整個中國社會的現代化進行探索。他說,到定縣去,我們就是要向農民認老師,走出象牙塔,跨進泥巴牆。因為我們以前所受的教育與農民太隔膜了,我們要重新教育自己,要先農民化,才有資格去化農民。
  • 名家思想 |​ 晏陽初:平民教育「傳教士」
    1.生平晏陽初(1893—1990年)平民教育家和鄉村建設家,是中國平民教育的先驅,與陶行知先生並稱「南陶北晏」。四川巴中人,原名興復,字陽初。畢生從事平民教育與鄉村改造的探索和實踐,力圖向全中國、全世界的貧困落後地區推廣。
  • 【巴中名人】世界平民教育之父--晏陽初
    晏陽初是世界著名的中國平民教育家和鄉村建設家,他認為中國的大患是民眾的貧、愚、弱、私「四大病」,主張通過辦平民學校對民眾首先是農民,先教識字,再實施生計、文藝、衛生和公民「四大教育」。著有《平民教育的真義》、《農村運動的使命》等。2教育經歷
  • 巴中名人|「世界平民教育之父」晏陽初
    他領導的中華平民教育會開展了著名的定縣教育實驗,為中國教育事業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其成就獲得了國際認可,美國著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賽珍珠在《聯合國世界》雜誌撰文,稱讚他的平民教育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一件事」,「這不只是中國的,它的方法能在世界上任何地區應用,使全球四分之三未受教育、貧窮多病的人群受益。」
  • 晏陽初,不應遺忘的「世界平民教育之父」
    晏陽初先生的代表著作有《平民教育概論》、《農村運動的使命》及《十年來的中國》等。晏陽初在鄉村塾師兼鄉醫父親的精心教育和啟迪下,既受到了儒家文化的薰陶,也汲取積累了大量的人性、人道及仁愛基因。而諳熟時勢的父親也深知「書香之外另有世界,西學乃潮流所趨」之理,因此毅然將少年晏陽初送到幾百裡之外的基督教內地會創辦的西學堂接受新學。
  • 晏陽初被譽為「世界平民教育之父」,他的教育理念有何獨到之處?
    晏陽初(1890—1990)是享譽世界的平民教育家和鄉村建設家,著有《平民教育的真義》《農村運動的使命》等。1923年晏陽初發起成立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成為一名鄉村的「科學布道人」,一生致力於落後地區的平民教育與鄉村改造事業,被尊為「世界平民教育之父」。
  • 教育家晏陽初的民國鄉村振興夢|人物
    晏陽初(1890—1990),四川巴中人,中國著名的平民教育家和鄉村改造家。早年接受過系統嚴格的儒家教育,中學時期在四川的西式學堂裡學習,隨後進入香港和美國的大學深造。晏陽初致力於平民教育70餘年,他是我國平民教育運動的先驅,被譽為「世界平民教育運動之父」,與陶行知並稱「南陶北晏」。
  • 【鄉村振興】一位與愛因斯坦齊名的中國人——晏陽初,世界平民教育之父:生計教育治窮,以衛生教育治弱,以公民教育治私
    他下定決心,需要用廣泛的平民教育來開發中國民眾的「腦礦」,喚醒他們,進而拯救國家。1920年夏天,獲得普林斯頓大學歷史學碩士學位的晏陽初回到祖國,開始試驗他的「革心」理想,而其著手之處,就是最艱難、最漫長、而又最難出成效的平民教育。晏陽初認為中國農民普遍存在「愚、貧、弱、私」四大病害。
  • 一封華工的信,改變了他的人生:中國近代平民教育的先驅者晏陽初
    孔子的以民為重的民本思想,是他選擇把自己的終身獻給勞苦的大眾的基礎信念,也是他致力平民教育的初心。而讓他在法國立志回國後不求做官發財,只為平民的最初起因,是一封華工的信。這名被晏陽初教著識字的華工,在信中充滿感激之情,並要把他這三年在法國戰場上積攢的三百多法郎捐獻出來。
  • 晏陽初:留學耶魯普林斯頓,一生致力於「除文盲 做新民」,被稱為世界平民教育之父
    他籌資組建了200所平民學校,長沙的掃盲教育四個月一期,利用早晚課,受教育的學生總數計有5萬多人。當時,毛澤東便是100多位義務教師之一,一些毛澤東研究者認為,毛正是受到晏陽初思想的影響才覺悟要以簡單、務實和經濟的方式真正地打到民間去。在長沙實驗的全國識字運動是晏陽初平民教育理論的第一次大規模實驗,取得了重大的影響。
  • 人物 | 「國際平民教育之父」:受華工苦力觸動,一生致力於平民教育
    經過一年多遊歷全國19個省的調查,晏陽初研究出一套適合中國國情的「平民教育」計劃和方案,並說服各省有關當局重視平民教育,特別是農村青少年教育。根據當時中華教育改進社的統計資料,全國有八千萬學齡兒童,只有七百萬就學,且大多是富家子弟。此外還有一億多青壯年,他們都已過了入學年齡,都不識字或識字不多。
  • 晏陽初:出色的平民教育家
    晏陽初(1890-1990),著名教育家、社會學家、中國鄉村建設家,創辦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中國鄉村建設育才院。著作有《平民教育的真義》《農村運動的使命》等。1918年,因第一次世界大戰之故,10多萬華工背井離鄉,在戰場做工。他們渴望與家人聯繫,卻無人會寫字。
  • 紀念世界平民教育家晏陽初誕辰130周年暨創新基層治理推進鄉村振興...
    10月22日,紀念世界平民教育家晏陽初誕辰130周年暨創新基層治理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研討會在我市召開。市委副書記、市長何平致辭,中國教育學會副秘書長高書國出席會議並講話。何平在致辭中代表巴中市委市政府和市委羅增斌書記,向各位領導、專家的到來表示歡迎,對大家對巴中發展的支持幫助表示衷心感謝。他說,巴中是國家確定的秦巴山片區中心城市、原川陝蘇區中心城市和中國氣候養生之都、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森林城市,集革命老區、秦巴山區、貧困地區於一體,擁有晏陽初文化、巴文化、紅軍文化三張文化名片。
  • 民國職業教育和平民教育
    民國時期的教育格局,必須提及教育系統之外的教育,其中包括以黃炎培為代表的職業教育,以梁漱溟、晏陽初和陶行知為代表的鄉村教育或曰平民教育,這兩支雖非民國教育的主流,但卻與教育系統之內的教育一起,共同構建了民國教育豐富而又多元的格局,故而我將民國教育這兩支稱為民國教育的兩翼。
  • 簡論晏陽初的平民教育運動
    簡論晏陽初的平民教育運動 http://www.hteacher.net 2019-04-28 15:22 中國教師資格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