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白帶增多 嬰兒出生後可能會得鵝口瘡

2020-12-23 網易親子

阿慶懷孕十周,還沒到產檢的時候,她就急衝衝地找婦產科醫生,原來她一早醒來,發現自己的內褲有一些水痕,難道自己穿了羊水?滿懷擔憂的阿慶到醫院作了一系列的檢查後被證實是虛驚一場。原來那是白帶。懷孕後,白帶會變得比往常多嗎?醫生解釋說,懷孕期間,由於體內女性激素水平增高,導致白帶增多,這是正常的,但是如果白帶的症狀出現異常則需要立刻求醫接受診治。

婦女懷孕後,陰道的分泌物會增多,這種分泌物一般稱為「白帶」。如果白帶只是量較多,但沒有惡臭,沒引起瘙癢,沒有特別的顏色(如紅色、咖啡色或黃綠色),則屬正常的現象,無須特別處理。如果白帶顏色較濃、氣味難聞或陰部瘙癢,就該求醫診治,因為白帶異常通常代表陰道感染,這對胎兒將造成影響。

醫生介紹,白帶顏色較多、氣味難聞或陰部瘙癢比較常見的原因有四種。包括白色念珠菌感染、陰道滴蟲感染、衣原體感染、淋病感染。這四種情況對胎兒有何影響呢?孕婦由於陰道分泌物較多,且含糖的成分較多,白色念珠菌很容易繁殖,因此,孕婦特別容易感染白色念珠菌,一旦感染了也不容易治癒。目前認為白色念珠菌感染雖然對胎兒沒什麼大傷害,但自然生產時,嬰兒的口腔可能受到感染而產生潰瘍,一般稱為「鵝口瘡」。所以,孕婦有念珠菌感染最好還是要使用藥物控制,以免嬰兒通過產道的時候受到感染。然而,口服的抗菌藥物可能影響胎兒,故只能使用陰道栓劑和藥膏來治療。而治療陰道滴蟲通常都使用口服的滅滴靈,效果相當好,但可能使胎兒畸形,所以懷孕期間不宜服用。有些醫師認為,懷孕末期胎兒器官已經發育成熟時可以服用,有些醫師則表示,最好等生產後,夫妻再同時接受治療。而孕婦感染衣原體後,最好接受治療,以免胎兒通過產道時,眼睛受到感染而受傷害。現今治療衣原體最有效的藥物是四環素與紅黴素,前者會影響胎兒的牙齒與骨骼,也就是說,使用紅黴素是比較好的選擇,而且性伴侶必須同時接受治療才會痊癒。至於淋病,症狀與衣原體感染差不多,胎兒通過產道時也可能受到感染,因此,最好在生產前接受徹底治療,性伴侶若同時接受青黴素治療,療效更佳。

醫生建議計劃懷孕的夫婦,在懷孕前最好做孕前檢查,儘量在懷孕前將身體的疾病治療好,特別是孕婦,畢竟疾病對胎兒極有可能造成影響,孕期用藥也多有顧慮,對大人小孩均不利。

本文來源:網易親子綜合 責任編輯:楊卉_NQ4978

相關焦點

  • 寶寶為什麼會得鵝口瘡 鵝口瘡能自愈嗎
    原標題:寶寶為什麼會得鵝口瘡 鵝口瘡能自愈嗎   寶寶患上小兒鵝口瘡,總會在寶寶嘴巴的舌頭上看到白屑一般的一層白膜,身為爸媽的我們擔心鵝口瘡讓寶寶疼痛和哭鬧,下面我們看看小兒鵝口瘡的原因是什麼?
  • 嬰兒鵝口瘡怎麼辦?寶貝計劃為您解答
    鵝口瘡是白色念球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多在嬰幼兒口腔黏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鵝口瘡是因何而起?        1、母親陰道有黴菌感染嬰兒出生時通過產道,接觸母體的分泌物而感染;        2、奶瓶奶嘴消毒不徹底,母乳餵養時,媽媽的奶頭不清潔都可以是感染的來源;        3、接觸感染念珠菌的食物衣物和玩具。
  • 寶寶得了鵝口瘡,怎麼辦?
    5個月大的小明最近吃奶時異常地愛哭鬧,媽媽發現小明舌頭上出現一層雪白色的東西,用棉籤也擦不掉,媽媽趕緊帶小明到兒童醫院門診看醫生,經醫生診斷,原來小明得的是一種叫做「鵝口瘡」的疾病。鵝口瘡是怎麼回事?為什麼小明會得鵝口瘡?寶寶得了鵝口瘡該如何治療?不妨聽聽藥師為您講解兒童鵝口瘡的知識吧。
  • 專家支招 困擾BB鵝口瘡一掃光
    嬰幼兒為什麼會得鵝口瘡呢?  A1:鵝口瘡也叫雪口瘡,都是同一個疾病,鵝口瘡與個人衛生、體質及抵抗力有關,且與嬰幼兒口腔內的PH值適合念珠菌生長有關。  Q2:身邊的好幾個寶寶都得了鵝口瘡,請問這是每個嬰兒都會生的病嗎?什麼年齡的嬰兒比較容易生這個病啊?  A2:不是每一個嬰兒都會生的病,新生兒及嬰幼兒比較多見。
  • 說說新生兒鵝口瘡的大事小事
    醫生告訴媽媽,原來芸芸得了鵝口瘡。識別鵝口瘡出生不久的嬰兒,常常會不明原因的哭鬧、拒食。此時檢查寶寶的口腔,往往可以發現舌頭或頰部有成片的雪白色乳凝狀的斑片,這在醫學上稱為「鵝口瘡」,又叫雪口。鵝口瘡多見於周歲內的嬰兒或新生兒。多發生在口腔內舌、頰和軟顎處,主要表現為牙齦、頰黏膜或口唇內側等處出現乳白色奶塊樣的膜樣物,呈斑點狀或斑片狀分布。
  • 【新生兒】什麼是鵝口瘡?
    鵝口瘡本質上是一種真菌感染,是由白念珠菌過度增殖引起的。多見於免疫力低下,無法及時清除過度繁殖的真菌的人群,例如新生兒和嬰幼兒、營養不良、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或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的人。鵝口瘡患兒的嘴唇內黏膜、上顎、舌頭、頰黏膜等處,常出現不容易被擦拭掉的白色斑膜。一般為乳酪狀,也有點狀的、融合成片的,如果強行刮下這些白斑可能會造成出血。
  • 鵝口瘡
    鵝口瘡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白色念珠菌就是許多微生物中的一種,通常多發生在口腔不清潔、營養不良的嬰兒中,在體弱的成年人中亦可發生。白色念珠菌在健康兒童的口腔裡也常可發現,但並不致病。以下情況均可引起感染:1.母親陰道有黴菌感染,嬰兒出生時通過產道,接觸母體的分泌物而感染。2.奶瓶、奶嘴消毒不徹底,母乳餵養時,媽媽的奶頭不清潔。
  • 嬰兒鵝口瘡是小病?醫生:不是滴,真菌對孩子全身感染風險可不低
    可是,這回鵝口瘡與細菌、病毒毛關係沒有,它的致病菌是一種白色念珠菌(或白假絲酵母菌)的一種真菌感染引起的。它的習性是專門在嬰兒比較薄弱的口腔黏膜定植,當它具備特殊條件時,就會導致嬰兒生病,也就是嬰兒鵝口瘡。這就是為什麼白色念珠菌專門中招孩子口腔甚至其他系統的原因。而且鵝口瘡常常著磨不透,經常反覆。
  • 鵝口瘡嚴重會危及生命?要重視起來,儘快治療,別讓寶寶繼續難受
    嬰兒口腔中的乳白色附著物是鵝口瘡,由黴菌和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嬰幼兒6-7個月開始長牙。此時,牙齦可能有輕微的腫脹和疼痛。嬰兒會喜歡咬手指和玩具,這很容易將細菌和黴菌帶入口腔並引起感染。一、 什麼是鵝口瘡?1、一種真菌感染鵝口瘡是一種真菌感染,主要是白色念珠菌感染。鵝口瘡通常在出生後2-8天內出現。最常見的部位是臉頰、舌頭、軟顎和嘴唇。
  • 孕期是「婦科炎症」重災區,影響順產嗎?
    孕期由於激素的影響,肥胖等原因,讓孕麻的婦科炎症加重,分泌物增多,瘙癢,異味等,讓孕麻苦不堪言。這還不是最重要的,有婦科炎症嚴重的孕麻甚至會影響順產,有位寶媽就說自己寶寶在出生的時候受到感染,得了鵝口瘡,嚇得其他寶媽都不敢生了,也怕寶寶受到感染,那麼孕期有婦科炎症,會影響胎兒順產嗎?醫生提醒孕麻:孕期一般的婦科炎症,是不影響順產的,也不會對胎兒造成傷害。
  • 婦兒健康 | 什麼是鵝口瘡?
    鵝口瘡是什麼?聽聽宜昌婦幼兒科「祁叔叔」怎麼說!鵝口瘡是什麼鵝口瘡又名雪口病、白念菌病,由真菌感染,是兒童口腔的一種常見疾病。這種真菌有時也可在口腔中發現,當嬰兒營養不良或身體衰弱時可以發病。具體表現為嘴巴裡的白色奶塊狀斑膜。一般好發於1周歲以內的寶寶。感染的原因呢,通常認為是出生時從媽媽產道感染了真菌、奶頭或奶嘴消毒不徹底等等。另外,營養不良、身體衰弱,或者服用抗生素的寶寶,也很容易感染鵝口瘡。鵝口瘡鑑別鵝口瘡應與滯留奶塊相鑑別。
  • 鵝口瘡,多發病於營養不良的嬰兒,以及體弱的成人,建議及時治療
    01導致鵝口瘡的原因有哪些?常見的症狀有什麼?發病人群僅限於嬰兒嗎?1、導致鵝口瘡的原因有哪些?常見的症狀有什麼?口黴感染是主要的原因。症狀主要有口黏膜為乳白色,膜斑稍高,似乳狀塊狀。鵝口瘡是嬰幼兒常見疾病。
  • 【鵝口瘡】反反覆覆的鵝口瘡,到底應該怎麼治?
    口腔內出現一塊塊的白色斑膜(舌、唇、顎等處)+不易擦去+擦去後呈現紅色創面鵝口瘡,是一個很容易引發寶媽們大面積吐槽的「小糟心」,它的槽點多多,會使寶寶嘴巴疼痛、不願進食、還易復發……天啦嚕,想想都神煩,有木有!
  • 鵝口瘡 導致寶寶不願喝奶
    出生不久的寶寶,常常會不明原因的哭鬧、拒食,粑粑麻麻一看,哇哇大哭的寶寶,嘴唇內側、臉頰內側、舌頭、上顎部分,長了白色乳酪狀的斑點,這可不是他們吃奶後留下的奶塊,而是鵝口瘡,這個醫學上的名稱,還有個綽號叫「雪口」,初起時常在舌面上出現白色斑膜
  • 小兒鵝口瘡的症狀有哪些?這點你知道嗎
    什麼是小兒鵝口瘡? 可以自行治癒嗎,北京東區兒童醫院周杰醫生,嬰幼兒在患上鵝口瘡之後,如果沒有進行治療基本上是不會自行痊癒的。即使有自行好轉的情況,那也需要很長的時間。在孩子患病時,最好還是積極的採取治療措施。否則疾病不但無法痊癒,還很可能會加重,引發其它的口腔疾病。
  • 鵝口瘡怎麼來的 這五種情況最易感染鵝口瘡
    鵝口瘡是孩子小時候很常見也很容易患上的一種疾病,對孩子的危害極大,會嚴重影響寶寶的日常生活,也會嚴重影響寶寶的飲食,下面我們看看寶寶的鵝口瘡是怎麼來的? 鵝口瘡怎麼來的 1、母親陰道有黴菌感染,嬰兒出生時通過產道,接觸母體的分泌物而感染; 2、奶瓶、奶嘴消毒不徹底,母乳餵養時,媽媽的奶頭不清潔,都可以是感染的來源; 3、接觸感染念珠菌的食物、衣物和玩具。
  • 不是破皮也不是奶垢,寶寶嘴角白白的,小心鵝口瘡
    許多家長一看到寶寶嘴巴出現白色斑點都會直覺認為是奶垢或破皮,但這通常是鵝口瘡的症狀。好發在1歲以下嬰兒身上的鵝口瘡到底是什麼病,又該如何預防呢?許多小小孩之所以感染鵝口瘡就是因為本身免疫力不佳,又接觸了沒清潔乾淨的奶瓶、奶嘴、餐具或玩具,才讓細菌趁虛而入。患鵝口瘡的新生兒則主要是在通過母親產道時接觸白色念珠菌,因而在出生後7~10天產生症狀。
  • 寶寶得了鵝口瘡,只因媽媽犯了這個錯
    這就是鵝口瘡,鵝口瘡是嬰兒常見的口腔疾病。什麼是鵝口瘡?2歲以內最常見,2歲以上也有可能發生奶瓣VS鵝口瘡,如何鑑別?一般在出生時或出生後4至8周出現。馬牙一般沒有不適感,個別嬰兒可出現愛搖頭、煩躁、咬奶頭,甚至拒食,這是由於局部發癢、發脹等不適感引起的,是正常的生理現象,會自行脫落,無需處理,如果「馬牙」過大,影響嬰兒吸奶,一定就醫。為什麼會患上鵝口瘡?
  • 關於鵝口瘡,你了解多少?媽媽寶寶都遭罪!
    關於鵝口瘡,你了解多少?媽媽寶寶都遭罪! 鵝口瘡是由白色念珠菌過度生長引起的的疾病,一般來說如果白色念珠菌處於正常水平,那麼就不會導致任何問題,但是如果這種病不受控制地倍增,就可能導致鵝口瘡。在母乳餵養的時候,細菌也會滯留在乳頭、乳暈和乳房中,從而導致感染髮炎。
  • 鵝口瘡早期圖片
    核心提示:鵝口瘡(thrush)又名雪口病,白念菌病(moniliasis),是由真菌傳染,在黏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的疾病,多見於嬰幼兒。本病是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這種真菌有時也可在口腔中找到,當嬰兒營養不良或身體衰弱時可以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