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玉河 筆墨揮灑老來樂

2020-12-17 新疆日報網

邢玉河 筆墨揮灑老來樂

2014-9-16 17:28:00   來源:烏魯木齊晚報   編輯:一鳴   字號:T | T


  

有時候,一個人喜歡一件事,常常是一輩子的事,或許中間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不得不將這種喜歡藏在心底,但只要有機緣,那種強烈的喜歡就像一粒小小的種子,悄悄地滋生出來,茁壯成長,直至長成參天大樹。新疆書法家邢玉河,從小喜愛書法,然而直到退休才真正有時間有機會去研習,因為書法,他的生活變得多姿多彩。

                   將喜歡付諸筆端

  72歲的邢玉河,對書法的喜愛持續了60多年之久。他自小喜愛書法,從唐楷練起,常得老師誇獎。後來到了新疆,因為字寫得好,就常寫大字報,雖然不是正規的練筆,但也天天和毛筆打交道。

  歲月常常給人磨礪,在那樣一個特殊的年代,個人的喜歡總是被忽略。工作成了邢玉河的重心,那些自小而生的喜歡,對於書法特殊的愛好,都被邢玉河深深埋在心裡。那些曾臨摹過的字帖,雖然破舊,卻都被他悄悄藏了起來,他總覺得或許有一天會用得上。


  

時光飛逝,邢玉河已然退休。他終於有時間來專心做自己喜歡的事,卻茫然了。他一時不知自己的動力在哪裡。直到有一日,晨練的他來到家附近的廣場上,看到有位老人正拿著一個特大號毛筆蘸了水,在廣場上揮毫。

  邢玉河看了,忍不住上前和老人搭話,想問問老人平常都練什麼字帖。結果老人只是慢吞吞看了他一眼,沒搭理他,那眼神裡滿是不屑。邢玉河當時心裡特別難受,書法一直以來都是他的最愛,只不過被歲月和生活隱藏在了心底。

  邢玉河心想自己已有足夠的時間,可以重新拿起筆來,專攻書法。他買了紙和筆,在家練了幾天後,又覺得有老師指導練字才更有成效。於是又報名參加了老幹部書法研究班。時任新疆書協副主席的王世傑擔任研究班的老師,他看了邢玉河練的字後點評了四個字,「字有功底」,但言下之意,還要下苦功好好臨帖。

  

王世傑的點評讓邢玉河心裡很踏實,他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篆書、隸書、行書、草書逐一專攻臨摹,王羲之、孫過庭、懷素等大師的字,他不知疲倦,每天全部身心都放在了苦練上。寫好了就拿給老師看,聽老師點評和建議。

  全身心的投入,讓邢玉河的書法日益進步,他也更為書法痴迷。有一次,他揮毫寫了一幅字,寫好後自己很滿意。結果晚上躺在床上後,又翻來覆去睡不著,心裡琢磨著,哪個字換種方法用筆會更好些,哪個字的字體結構還可以再改進,整幅字的謀篇布局還可以再設計。

  後來,邢玉河又迷上了王羲之的《草訣歌》,一本書譜不知道練了多少遍,到了後來,每個字都在他腦海裡生了根。之所以這樣刻苦臨帖,最根本的原因是他記得王世傑老師說過的話,「根植傳統才是書法的根本」。練書法,臨古人的字最需要體會其中的筆法和結構,把這些融會貫通之後,再研究如何寫出自己的特點。

  正是有了這樣的苦練作基礎,邢玉河的另一位老師李叔萍看了他的書法後說:「筆精墨妙。」還提醒他,以後繼續練字,書法的境界會更高。

                  苦練終於回報

  偶然的一次機會,邢玉河在讀毛澤東詩詞的時候,看著那行雲流水的字體,突然萌發了練練毛體的想法。練了一段時間的毛體後,他感覺毛體真正是胸有成竹,大氣磅礴,像大海一樣波瀾壯闊。

  

邢玉河就這樣痴迷在書法的世界裡,後來在練書法的過程中,他很自然地將毛體和古人的字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在練書法的同時,邢玉河不斷翻閱各類古籍,從唐詩宋詞元曲,再到《道德經》《金剛經》《論語》……他深刻地感受到了書法給予自己精神上的寄託。通過練習書法,在中國古典文學的世界裡徜徉,這種潛移默化的學習,讓他記憶深刻。

  邢玉河感受到了書法帶給自己的快樂,於是他特地給自己的女兒買了紙和筆,還配送字帖,並對她說:「練書法可讓人心神寧靜,若有時間一定要試試。」

  

在讀《孫子兵法》時,邢玉河突然想到,練書法這麼久,應該寫幅作品留給兒孫們。於是他開始構思創作百米長卷,每天書寫《孫子兵法》之三十六計,長卷一點點展開,上面是筆走龍蛇,似是一江奔湧而來的春水,跌宕起伏,氣勢奔騰。

  2011年,邢玉河受邀為「鐵木爾·達瓦買提愛國主義詩歌書畫展」書寫百米長卷,在全國政協禮堂展出,受到廣泛好評。今年7月,邢玉河帶著130幅書法作品,在遼寧本溪舉辦了個人書法展,其書法作品很受當地人們的喜愛。


  

正是這樣默默無聞的耕耘書寫,讓邢玉河聲名在外。他在創作時,筆隨心動,一幅字就像一首歌從心裡唱出,有鮮明的節奏和韻律,有抑揚頓挫的氣息,有激情澎湃的張力,讓作品更有個人的思想和感情。雖然獲過一些全國獎項,但邢玉河並不滿足,在他眼裡,書法是一部漫長的沒有盡頭的歷史,他只是在尋找和學習歷史的途中跋涉,且永沒有終點。 

                                  烏魯木齊晚報記者  趙劍塵

相關焦點

  • 「揮灑浪漫筆墨,書寫英文青春」 第一屆「Growth Cup」 (成長杯)英語書法比賽
    書法不過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關頭。立品之人,筆墨外自有一種正大光明之概。
  • 中國畫筆墨語言的個性彰顯與繼承創新
    「寧方毋圓、寧醜毋媚,寧樸毋華,寧缺毋齊」,中國畫的筆墨語言是畫家的內在功夫,是一種造型能力。"隨意揮灑即成形",一筆下去,輕重緩急、方圓肥瘦、乾濕濃淡都是形體,「欲下先上、欲左先右」,所產生的筆觸、質感、體量都是一幅作品的有機整體。
  • 汪為勝:筆墨與皖南山水——談朱松發山水畫作
    ,其結果喪失了中國畫筆墨的獨立性,偏離了發展方向。90年代中期,儘管吳冠中又一次宣揚「筆墨等於零」的言詞,人們大都持懷疑態度,並進行理性的痛定反思,從而引起了那場聲勢浩大的「筆墨之爭」。崖壑歸來去 180cm x 97cm 2018年 朱松發作筆墨緣何備受如此關注?其實,這是個談來談去的問題。
  • 把「文房四寶」搬到「基地」,來一場筆墨與花卉的激情碰撞
    交流會後,海天書畫院的藝術家們鋪開宣紙,揮灑筆墨,書法、山水、鮮花,揮筆之間,一幅幅和花卉有關的作品躍然紙上。
  • 作文競賽展風採,筆墨書香滿校園#大慶市第三十二中學小學部
    作文競賽展風採,筆墨書香滿校園#大慶市第三十二中學小學部 2020-12-18 12: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鑑賞畫家王寧國畫作品,盡顯中國山水畫筆墨的精微之妙
    山水畫家王寧就真正做到了用筆墨把自己的內心感受強化、表達出來,並在境界上有所升華。一位山水畫家應讀萬卷書,行萬裡路,養浩然之氣於肺腑,列天下名山於畫卷。遊遍祖國山川江河,用自己內心深處的心靈節奏與自然萬物的生命節奏相融合。王寧每時每刻都會沉浸這時光歲月帶來的美好當中,用心眼去看,用心耳去聽,用內心去感受,做到應目會心。創作的源泉與靈感,不就是這樣得來的嗎?
  • 南大教授張永敬紅嘴相思鳥畫稿 形似神俏、清新秀麗、有筆墨情趣
    所作題材廣泛,構思精巧,形似神俏,清新秀麗,富有筆墨情趣。▲張永敬先生作品觀其畫作,清新淡雅之氣撲面而來。這裡沒有喧鬧,沒有躁動,沒有桃紅柳綠的俗豔,沒有張牙舞爪的筆墨,有的是平淡天真的意趣,有的是禽鳥靈動的飛舞、棲息,有的是百卉千花的盛放靜思,有的是筆墨揮灑間的爽利清逸。
  • 潘公凱——筆墨與程式
    有了程式,筆墨才有獨立生存的餘地,或者說筆墨的獨立的審美價值才有其存在的空間。反過來,筆墨的發展又促進了程式的進一步概括、梳理、豐富、完善,推動程式不斷往前發展變化,這和筆墨的發展是相得益彰、互為因果的。  筆墨在程式化的過程中獨立出來以後,便形成了自己的審美價值。這種獨立的審美價值已經不依存於客觀對象了,而成為符號本身自己的審美價值。
  • 胡秋萍草書橫向用力,左右揮灑帶有行書結構,與現代創作方式有關
    胡秋萍草書橫向用力,左右揮灑帶有行書結構,與現代創作方式有關。胡秋萍女士是一位非常有才華的草書能家,她的草書磨練深師法帖,對歷代名家的草書作品都進行了比較深刻的臨摹參悟,無論是用筆還是用墨,或者是章法結構,都有取法為上,修法亦為上乘的結果。
  • 淺析對中國畫筆墨的認識
    筆墨是中國畫的主要元素和精髓所在,具有一定的精神意義和文化符號性,同時也作為傳遞繪畫內涵的手段而不斷發展。中國畫一切審美形式與審美內容都是圍繞筆墨而展開的,筆墨就是最基本的構成要素,是最本質的東西,是有別於其它畫種的首要特徵,我國的傳統繪畫都是用筆墨表現在紙或絹上,筆墨是中國畫表現手法的主題,所以評畫離不開筆墨。
  • 筆墨之法可以千變萬化,筆墨表現的內容,卻是物象產生的審美
    物象的神通過畫家深邃的思想境界得到更深刻的發掘,使藝術形象有更大的迴旋餘地,給人以想像,勾動人的情思,這就是藝術的魅力筆墨在中國畫中具有獨立的審美價值。筆與墨會,得筆法則運墨之法相繼可得。各家筆墨風尚不同,但都講究力的表現。由此而引申出畫評的審美觀念,如挺秀、蒼勁、厚實等等形式美的要求,都與力的概念相聯繫。力必須融貫於塑造藝術形象的整個節奏和變化之中,強調運筆、運墨(運色與運墨同理)在運字上著力。
  • 他用毛筆寫了12封信,獲中國書法最高獎,筆墨秀雅、風度翩翩
    金澤珊的這組手札兼學宋元諸家,最得米元章神韻,信手揮灑,筆姿翩翩,洵為佳制。宋代書法,自然以宋四家為代表,而四家當中風格最為灑脫者當屬米元章。米芾書法,直接魏晉,有晉人之灑脫,又有宋人之質實。金澤珊學米又不局限於米,從筆墨間不難看出蘇子瞻、趙松雪諸家的痕跡,而他又具備化為一家、不留痕跡的能力,顯示出作者的專業才情。
  • 齊白石花鳥畫的構成特點:筆墨
    筆墨是中國畫中最重要的特點之一。中國畫為什麼這樣強調筆跟呢?因為它標誌看中國畫的藝術性的重要郎分。肯定一幅畫段法的優劣和價值的高低,與筆墨有極大的關係。中國畫家通過筆墨才能畫出想表達的事物。筆墨掌握得愈好,所表達的事物的精神也就愈突出。所以說,筆墨就是中國畫家表達思想感情的手段。
  • 剖析中國畫「筆墨「給予我們的啟示
    「筆墨」是我們談中國畫時最多的話題,在形容一幅中國畫作時也多稱讚,這幅作品筆墨如何如何,形容一位畫家時也是稱讚其筆墨功力深厚。可「筆墨」到底為何,能有幾人解答。「筆墨」狹義講就是工具,創作時用的毛筆和墨色。可當用它來形容中國畫時,它又脫離了工具的範疇,成為了技法。可藝術的呈現和恆定卻不是工具和技法所能承載得住的。
  • 中國畫的顏色、筆墨、空白的關係
    中國畫除少數隻用顏色的畫法外,用色多數是在筆墨已完成基本造型之後,也就是在用色之前已具有許多筆墨效果。 現講色與筆墨的覆蓋關係。如果著色之先已有筆墨,則色便有的是加在筆墨上面的。從筆墨來講,在這種覆蓋關係中,墨是一種襯託關係。這是著色是要照顧到的另一方面。
  • 信筆揮灑,成就長聯精品——蒲華書贈楚琴仁兄
    文辭筆墨中不可遏止地既有豪情也有悲情,字字激蕩胸懷,詩文並茂矣。何方人士耶,讓蒲華如此傾情?筆者寡聞,不識楚琴,檢索文獻資料也未得結果。再想想,「邋遢」如蒲華者,一生結交幾無達官貴人,楚琴無跡可尋也在情理之中,即便蒲華本人,我們不也是無法從史料中拼湊其全貌,又如何找到楚琴呢?
  • 「筆墨勝過刀劍」用英語怎麼說?
    大家好,歡迎來的餅哥英語的頻道,今天我們分享一個非常有用且地道的表達——筆墨勝過刀劍, 這個短語的英文表達是:the pen is mightier than the sword 筆墨勝過刀劍Through his hugely popular online campaign
  • 創作談 ▏傳承創新 融鑄西北心像——大西北山水畫筆墨語言的傳承...
    若畫這裡的山川河流,必須在傳承傳統筆墨語言中創造構建一個新的筆墨體系、筆墨語言、筆墨符號。我們能記住古代畫家,是記住了他們創造了什麼皴法、點法、墨法,諸如董源、巨然的披麻皴,郭熙的雲頭皴,李唐的大、小斧劈皴等,此時題材已不重要,關鍵是你所創造的筆墨語言對美術史的發展是否有所貢獻。比如黃賓虹,誰也不會在他的畫裡去找哪裡畫的是黃山、哪裡畫的是廬山,能感悟到的是他的點線的縱橫自由揮灑,筆墨的渾厚華滋。
  • 書法藝術布白美:書在有筆墨處,妙在無筆墨處
    米芾書法作品古人論書云:「書在有筆墨處,書之妙在無筆墨處,有處僅存跡象,無處乃傳神韻。」中國書法藝術,是以文字為書寫對象,以線條為表現手段的獨特藝術。欣賞一幅書法藝術品,筆歌墨舞,翰逸神飛,那疾徐有致、疏密相問、弛張有度的線條節奏,當然會顯示出其獨特的藝術魅力.給人以美的感受。
  • 筆墨丹青,揮灑盛唐:以嚴謹著稱的中國書法,為何在唐朝愈發狂放
    字在風骨,揮灑性情。風骨一詞是劉勰在他的著作中提出的一個詞,他本意大概是想說這是一種書法藝術的美學規範,但是在文人的親身實踐下,這種美又上升到了一定的教化作用。書法是從漢字中發展出來的一門藝術,而漢字又是一種表現天地萬物的象形符號。因此在書法作品中我們也要能感受到道家所說的"自然"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