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談教育:很多家庭都有一個焦慮的媽媽和暴躁的爸爸,培養孩子

2020-09-06 新Sky

馬雲資料圖。圖 / 視覺中國


「一般開學第一課給孩子上,我認為我們應該給家長上。因為在中國,孩子18歲之前,決定孩子命運、決定孩子學習的是家長。


8月30日,馬雲來到杭州雲谷學校,並與孩子們交流。8月30日下午,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馬雲來到杭州雲谷學校,並發表「重返課堂 重新看見」的主題演講,演講中,馬雲依舊金句頻出。據了解,雲谷學校是由阿里巴巴合伙人出資創建,2017年成立的一所覆蓋幼兒園、小學、初高中的15年制私立國際化的新學校,致力於讓每一位「穀粒」(雲谷學校的學生)成為最好的自己。


作為一名曾經的教師,馬雲對為什麼創辦雲谷學校、怎麼辦雲谷學校、要培養什麼樣的孩子,應該成為怎樣的家長,分享了他的思考和看法。


「回家第一件事,就想好好抱一抱孩子。」聽完演講後,有家長在釘釘群裡留言說。

雲谷不是貴族學校

也不是阿里子弟學校


創辦三年來,外界對雲谷充滿了好奇,也有很多爭議,不過歸結起來主要有兩點:雲谷是一所貴族學校,以及雲谷是一所阿里子弟學校。


馬雲又重新解釋了創辦雲谷的原因:不是為了賺錢,也不是為了解決阿里員工孩子的問題。


馬雲說,教育眼下不僅是中國家庭有焦慮,全世界都一樣。但云谷是想探索一條不同的教學之路,為未來20年怎麼教育打一個樣板出來。「如果今天的教育不為未來做準備,30年以後孩子會面臨找不到工作的境地。」


馬雲說,現在的教育體系是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建立起來的,但人類已經進入了數字經濟時代,雲谷就是這樣一所為未來而準備的學校。「不改變教育和訓練方式,那時候哭都來不及。」


對於傳言中的貴族學校,馬雲說,這不是有錢人的學校,「但孩子必須有高貴的氣質,培養不同格局、眼見的孩子,和金錢無關。」


馬雲說,雲谷也不是要辦一個國際學校,而是辦成國際化學校,「培養孩子們全球化的理念產,跟世界接軌,不等於為孩子出國做準備。」


馬雲說,自己沒有在國外讀過一天書,但在全世界有很多的朋友,是因為自己經常在全世界跑,尊重別人、理解別人、參與別人和欣賞別人的文化。「希望中國孩子以後出國並不是因為學習成績有多好,而是朋友多,講義氣,領導力強受人尊重。」


對於是不是阿里子弟學校的質疑,馬雲說,雲谷沒有挑選過學生,開學三年來,沒有給任何一個阿里員工開過後門,自己也沒有推薦過一個孩子進學校。「雲谷只面試家長,挑認同雲谷理念的家長。」


很多家庭都有一個焦慮的媽媽和暴躁的爸爸

家長每天應該問自己三個問題


說起中國家長對於教育的焦慮,馬雲說,很多家庭都有一個焦慮的媽媽和暴躁的爸爸,「家長的心態影響了孩子的心態,同時家長的焦慮又影響了學校的心態。」


「很多家庭都有一個焦慮的媽媽和暴躁的爸爸,」在馬雲看來,學習不好的家長,問題特別大。「自己沒讀好書的媽媽,卻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研究生。認為讀書是努力的問題。」


在馬雲看來,在家裡管教育,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工作,因為陪伴孩子的成長是一件特別幸福的事情。「如果覺得管孩子很累很煩,一定是你做錯了。」


在雲谷有一句話叫「家長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馬雲說,孩子們起得比我們早,還比我們用功。所以如果家長要求孩子們好好學習,必須提升自己。


馬雲認為,從家庭分工來說,前期學習主要以媽媽為主,後期以爸爸為主。「家長們應該每天問自己三個問題檢討:第一,今天的有沒有拿自己的孩子跟別的孩子比較;二,是不是因為分數著急了;第三,有沒有不傾聽不尊重自己的孩子。」


過去擔心孩子考不上大學

未來大學會擔心招不到學生


考一所名牌大學,找一份好工作,成為大部分家長和孩子焦慮的最終目的,不過馬雲並不認同。


馬雲說,中國每年有1300多萬的新生兒,但是在這些孩子們中,真正會讀書的人不到5%。也就是說,只有六七十萬的人天生會讀書,最後有機會考進名校。


那麼對於剩下近1300多萬的普通孩子們來說,怎麼辦呢?


馬雲拿雲谷學校的方式總結了幾個要點:


■ 不培養考試機器,不會為了分數放棄綜合能力培養,但孩子未來不會怕考試;

■ 老師不是給正確答案,而是讓孩子尋找答案;

■ 反對超前學習,有時候快反而不好。


馬雲說,這幾年一有空跟世界各地的教育界人士探討,去看不同的學校,發現以色列、芬蘭,以及很多北歐國家都開始建不同個性的學校,有的側重體育,有的側重音樂,有的側重繪畫,讓孩子自己去做選擇,也讓家長有了更多的選擇。


「雲谷不培養考試機器,而是培養活生生的人。」馬雲說,要不要寫作業?要不要考試?答案是「必須要」。


在馬雲看來,考試考的是學校和老師的教育方法對不對,考試的目的是為了調整學校的策略。「希望雲谷的孩子不怕考試,不排斥考試,不把考試作為目的。真正的知識不是考出來的 ,是因為熱愛。


馬雲回憶自己當年當英語老師時,正好是蔣芳(阿里巴巴的十八個創始員工之一,現任阿里巴巴集團首席人才官)所在的那個班,原來沒有準備考英語四級,在距離考試還有3個月的時候突然通知,要參加等級考試,當時一般學校60%的通過率已經算很高了,結果馬雲所在的班通過率100%,其中還包括了4個平時英語成績一般的代培生。


在馬雲看來,家長們並不需要擔心孩子們能不能考上大學,好的大學,因為「出生率下降,大學在上升,未來大學一定招不到學生」。


所以回歸學校教育的使命,不是追求最後的成功,而是讓孩子們成為最好的自己,為未來的成功打好基礎。「對未來有期待,對事務永遠有好奇心,懂得學習,會獨特的思考,不害怕挫折,這是雲谷可以交給孩子們的能力。」


馬雲說,雲谷的孩子要一定要兩康:思想健康,身體健康。面對挫折失敗時,積極樂觀不抱怨。


同時需要培養孩子們的三觀:全球觀、全局觀和未來觀。「懂得用全球思維,足夠了解、尊重和欣賞不同民族和文化,同時融入其中;懂得如何配合的全局觀,同時站在未來去思考問題。」


要不要讀興趣班?

要不要讀興趣班,也是家長們最焦慮的問題之一。


馬雲說,自己並不反對上興趣班。比如,有的孩子讀書很輕鬆,可以適當報個興趣班。也有的孩子成績很差,也可以報一個自己特別感興趣的班,從而在同學們當中建立起自信。


「如果是為了加學分,或者為了家長的面子,那不是真正有興趣。主菜吃不好,輔菜吃很多,你說能好嗎?」


「如果孩子讀書不好,也不要沮喪。而對孩子們來說,最好的榜樣是20年以後心目中的自己。」

培養孩子是投資,不可能一夜漲停

馬雲認為,培養孩子一定是投資,而不是炒股投機。「炒股是明天就漲停,後面掉下來就不管了;孩子是慢慢長大,不可能一夜漲停。」


「我希望,每個孩子、每個父母都覺得我有一個跟別人不一樣的孩子而感到驕傲。」馬雲說。


馬雲建議大家要成為幫孩子實現夢想的家長,而不是成為一個讓孩子實現自己夢想的家長,要做孩子的支持者,而不是控制者。同時,馬雲建議家長們要「尊幼愛老」:「對小孩子、對年輕人要尊重,尊重他們的想法。古代養子防老,今天養孩子只有一個目的,讓他健康,讓他幸福,讓他能給別人帶去幸福。」

相關焦點

  • 馬雲談教育:很多家庭都有一個焦慮的媽媽和暴躁的爸爸
    馬雲又重新解釋了創辦雲谷的原因:不是為了賺錢,也不是為了解決阿里員工孩子的問題。馬雲說,教育眼下不僅是中國家庭有焦慮,全世界都一樣。但云谷是想探索一條不同的教學之路,為未來20年怎麼教育打一個樣板出來。「如果今天的教育不為未來做準備,30年以後孩子會面臨找不到工作的境地。」
  • 馬雲談教育:很多家庭都有一個焦慮的媽媽和暴躁的爸爸,培養孩子是投資不可能一夜漲停
    馬雲又重新解釋了創辦雲谷的原因:不是為了賺錢,也不是為了解決阿里員工孩子的問題。馬雲說,教育眼下不僅是中國家庭有焦慮,全世界都一樣。但云谷是想探索一條不同的教學之路,為未來20年怎麼教育打一個樣板出來。「如果今天的教育不為未來做準備,30年以後孩子會面臨找不到工作的境地。」
  • 馬雲談教育:每年都有2億家長在犯暴躁的錯誤
    的媽媽,暴躁的爸爸,是教育最大的問題。UC大數據發布的《中國媽媽焦慮指數報告》中指出,導致家庭焦慮因素的前兩名是小孩健康和小孩教育。」更可怕的是暴躁的爸爸很多人經常說,現在的教育都是「喪偶式育兒」,因為只見媽媽忙,不見爸爸的身影。
  • 爸爸愛媽媽的家庭,更容易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每一個爸爸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使一個優秀的人,能在一定的領域出類拔萃,做一個對社會對家庭都很有幫助的人,因此很多家長都會在探索,如何培養教育下一代,如果正確的引導孩子,在教育方面付出的很多,但並不是每一個家長都能如願以償的實現自己的理想。
  • 爸爸的缺席會造就一個脾氣暴躁的媽媽,別再平白無故的冤枉媽媽了
    我們經常都說一家三口,一家三口,並不是代表一個家庭裡只有三個人,而是代表一個家庭裡三個身份,一個都不能缺少,那麼就是爸爸媽媽和孩子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應該是爸爸與媽媽一起承擔的事情,只有兩個人共同努力,才能讓一個家庭和諧美滿,缺少任意,一個人都是一個不完整的家庭,尤其是在一個家庭中,爸爸的缺席會造就一個脾氣暴躁的媽媽。
  • 拒絕「焦慮媽媽」「暴躁爸爸」:給孩子更好的教育,你可以這樣做
    反省過後,我們決定改變固有的教育模式,但是說歸說,執行起來真的太難了,看了很多書試了很多錯後,家庭氛圍還是那個樣子甚至還有些尷尬。但念念不忘,必有迴響。也是一次偶然的機會,一個要好的同時給我推薦了《引爆孩子學習力》的課程,讓我去試試。她還說:當時我也是對這個課程將信將疑,但沒想到真的非常實用,比書裡那些大段的理論知識管用多了。讓我意外的是,真的很有用!
  • 爸爸在哪裡?暴躁的媽媽背後,都有一個缺席的爸爸
    爸爸好還是媽媽好?我們逗孩子玩的時候經常會問他們是爸爸好還是媽媽好?事實上,媽媽從早到晚關注著孩子的吃喝玩樂,衣食住行,陪伴他們時間最久,最辛苦的是媽媽,誰最好當然是媽媽了。事實上可能每天為孩子操心生活,操心學習的媽媽們,還不如跟他玩遊戲打鬧一會兒的爸爸好!所以每當這個時候,我們會感慨世界對當媽的太不公平了!
  • 中國式家庭的悲哀:失控的孩子,焦慮的母親,缺失的父親
    描述一個家庭的成員本應該是:可愛的孩子、溫暖的母親、有能量的父親。但是現在的家庭裡面描述家庭成員估計要這樣來說:失控的孩子、焦慮的母親、缺失的父親。現在的家庭為什麼會成為這個樣子呢?小悅在孩子的眼裡就是一個暴躁的媽媽,而孩子在小悅的眼裡也是極其的不聽話,而在孩子和小悅的眼中,爸爸就是一個賺錢的機器。就這樣的一個家庭模式孩子能夠幸福嗎?為什麼家庭裡面爸爸會缺失,媽媽會焦慮呢?
  • 馬雲談教育!9月開學第一課,家長學生必看
    馬雲說,教育眼下不僅是中國家庭有焦慮,全世界都一樣。但這所學校是想探索一條不同的教學之路,為未來20年怎麼教育打一個樣板出來。「如果今天的教育不為未來做準備,30年以後孩子會面臨找不到工作的境地。」馬雲說,現在的教育體系是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建立起來的,但人類已經進入了數字經濟時代,「不改變教育和訓練方式,那時候哭都來不及。」對於傳言中的貴族學校,馬雲說,這不是有錢人的學校,「但孩子必須有高貴的氣質,培養不同格局、眼見的孩子,和金錢無關。」
  • 大多數家庭現狀:缺位的爸爸,焦慮的媽媽,失控的孩子!
    每一個教育問題孩子的背後,通常折射出的是一個問題家庭或者家長的作為和不作為。我們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對孩子未來的學習成長,是至關的重要!而爸爸的角色,則是起到關鍵的作用!為什麼說孩子教育難題背後,是一個缺位負責任的爸爸,我們從「家庭教育」這四個字來看,假設,家庭的本質代表的是「愛」,教育的本質代表的是「規矩」。因為媽媽和爸爸的思維偏向不同,通常,媽媽更容易感性一些,爸爸則理性一些。
  • 別只做一個埋頭苦幹的媽媽,還要把爸爸培養成教育孩子的神助攻
    當今家庭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孩子的教育問題,特別是孩子上了小學之後,各種親子矛盾層出不窮。不堪忍受壓迫的孩子,過度神經焦慮的母親,還有一個想要逃離戰場的父親。曾經有一個家長為了不輔導孩子寫作業,在朋友圈請求未來公婆把孩子接走,順便輔導作業的信息。緊接著朋友圈掀起一場場&34;的熱潮,可見輔導孩子寫作業,已經是困擾父母的最大問題之一。
  • 一個性格強勢暴躁媽媽的懺悔:我如何讓孩子和老公免於家庭災難?
    回首過去,我歇斯底裡我有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在過去我就是家庭的權力中心,所有事情都要徵求我的意見,我脾氣暴躁,性格強勢,老公在外地上班,性格內向,不善言辭,我在家裡說一不二。,首先擺正爸爸在家裡的位置,家裡的大小事情我都徵求爸爸的意見,在愛人面前學著做一個溫柔的小女人,改變從前囂張跋扈,說一不二的管家婆形象。
  • 中國式家庭=缺失的父親+焦慮的母親+失控的孩子?
    ,老天還會給他一個焦慮的媽媽。可媽媽那本應由丈夫承擔的焦慮和需要,都被投射到孩子身上,孩子在各種情緒中如困獸一般壓抑、掙扎、暴虐、偽裝。爸爸在家庭中要有存在感,要經常跟家人互動,不要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工作上,每天回家陪家人一起吃晚飯,跟媽媽秀恩愛,陪孩子玩十分鐘的遊戲,背著媽媽說幾句悄悄話,對家庭事務發表意見,塑造丈夫和父親的家庭形象。
  • 中國式家庭=缺失的爸爸+焦慮的媽媽+失控的孩子
    之前在網上看到很多媽媽都說自己有很大的焦慮,甚至有些得了產後抑鬱症,感覺自己壓力很大。 其中包括幼兒園的,陪讀群裡老師發的繪本,給孩子畫出繪本中最喜愛的畫面; 英語班的,陪孩子錄一段英文字母歌視頻,不能低於一分鐘; 舞蹈班的,複習當日舞蹈並拍照發到群裡,附加一段感受; 據中國媽媽焦慮指數數據顯示:健康和教育是讓媽媽焦慮的兩大殺手
  • 沒有媽媽的單親家庭和暴躁媽媽的家庭,哪個傷害孩子厲害?
    事實上,沒有完美的媽媽,也沒有完美的家庭。有缺點的媽媽會傷害孩子,單親家庭也會傷害孩子。但是相對而言,一個暴躁的母親,可能對一個孩子能夠產生更深的影響。沒有媽媽的單親家庭分為第一種是喪母,父親如果能有效陪護孩子成長,那就不會對孩子帶來什麼傷害。另一種是父母離異後,孩子隨父親,但孩子與母親保持著自然且無壓力的交往互動,那孩子也不會受到任何傷害。
  • 這種媽媽是家庭的負能量,爸爸再怎麼努力,也難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導讀:這種媽媽是家庭的負能量,爸爸再怎麼努力,也難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這種媽媽是家庭的負能量,爸爸再怎麼努力,也難培養出優秀的孩子!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脾氣暴躁的爸爸,容易造成孩子這兩種性格缺陷,很多男人還犯糊塗
    這種「壓迫式」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的發展沒有幫助,只會讓他的心理和性格發展都會受到影響。但是悲哀的是,生活中有很多父母都會對孩子施加這種教育方式,不管是有意還是無心,都難以避免的會讓孩子受到傷害。尤其是爸爸對於孩子的影響,要更加的長遠和深刻。
  • 培養孩子責任感意義非凡,從日常家庭教育入手,爸爸媽媽更好引導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擁有足夠的責任感,可以頂天立地,可以真正地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可以很好地在人生的道路上前行。 家庭教育中,孩子的責任感培養更是刻不容緩,爸爸媽媽需要從家庭小事入手進行引導培養,這種責任感培養到底有什麼重要作用呢?
  • 這2種爸爸易養成「窩裡橫」的孩子,就連溫柔的媽媽也會變暴躁
    都說一個女人是影響一個家的風水,家庭幸不幸福主要依賴於媽媽,可是這個家庭的組成並不是只有媽媽一個人。總說媽媽的性格、脾氣會決定一個家的幸福指數,但卻常常會忽視媽媽為什麼會這樣?這是因為大家忽視了家裡還有一個爸爸。
  • 孩子脾氣暴躁?跟我學,教你如何教育情緒暴躁的娃
    我的朋友覺得即苦惱又頭疼,嘗試過溫言教育,也嘗試過棍棒教育,可是都不起作用。如此年幼的孩子為何會如此暴躁?暴躁的孩子又怎麼教育呢?為什麼孩子脾氣暴躁?很多時候我們都認為,性格是一個人與生俱來的特點,但是這些孩子真的自出生就有這樣糟糕的脾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