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科技部發文:不把SCI論文作為評價標籤

2020-12-13 環球網

剛剛過去的周末,一紙重磅文件在高校學術圈內刷屏。

教育部、科技部印發了《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 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該文件要破除論文「SCI至上」,也要以此為突破口,拿出針對性強、操作性強的實招硬招,破除「唯論文」,樹立正確的評價導向。

「破」完要「立」,重視同行評價、分類評價

SCI,美國創辦的科學引文索引,本來是一個分類資料庫,但一度被學術圈架上神壇。高等學校科研工作出現了過度追求SCI論文及相關指標的現象。

教育部科技司相關負責人指出,SCI的本質是文獻索引系統,並非評價系統。SCI論文相關指標直接用於科研評價,具有很大局限性。不能把SCI論文簡單等同於高水平論文,SCI論文的引用數也不能對應於創新水平和實質貢獻。而且,SCI論文相關指標並不適用對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等工作的評價。

當然,破除「SCI至上」,關鍵不是「破」,而是如何「立」。科學評價學術水平是一個複雜的問題,需要的是綜合評價。

文件指出,要建立健全分類評價體系,完善學術同行評價,規範評審評價工作。

不同類型的科研工作,成果的產出形式是有區別的,從評價上要解決「一刀切」問題,既不能只看論文,也不能完全不看論文。同行評價則是科研評價的通用做法,關鍵是要真正發揮同行專家作用,在評審中引導專家不簡單以SCI論文相關指標代替專業判斷,負責任地提供專業評議意見,並倡導建立評審專家評價信譽制度。

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研究員袁曉如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科技評價最重要的是要認識到科技活動的個性,尊重學科特點。要建立真正公開公正的同行評價體系,相信領域專家,也要鼓勵學術爭鳴。他表示,若要真正挖掘創新性、引領性成果,也需要具有戰略眼光的專家,營造風清氣正的同行評議環境。

多項考核與SCI脫鉤

若SCI成了指揮棒,高校和研究人員就不得不參與一個個以SCI為核心的「排名遊戲」。所以,文件對SCI論文使用,提出了負面清單。

在學科評估上,減少對學科、學校的排名性評價,堅持分類和分領域評價。在評估中要突出創新質量和實際貢獻,審慎選用SCI論文數量等量化指標,同時引導社會機構科學開展大學評估排行。

在人員考核上,職稱(職務)評聘中,要建立分類的評價指標體系,考察重點是人崗相適,不把SCI論文相關指標作為職稱(職務)評聘的直接依據,以及作為人員聘用的前置條件。

此外,學校也不宜設置對院系和個人的論文指標要求,解除SCI論文相關指標與資源配置和績效獎勵的直接掛鈎關係;學校也不宜將發表SCI論文數量和影響因子等指標作為學生畢業和學位授予的限制性條件。

「高校及其主管部門要擔負起引領學術文化建設的責任,要有自信和定力,在輿論宣傳上不採信、不發布以SCI論文相關指標為核心編制的排行榜等信息。」上述負責人強調。

上海財經大學常務副校長徐飛此前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也表示,科研很嚴肅,要多做求真務實的事,少做滿足虛榮心或哄自己開心的事。「學校、學者、校長們要淡定些從容些。」

相關焦點

  • 教育部科技部發文:不把SCI論文相關指標作為評價標籤
    新京報快訊(記者 馮琪)2月23日,教育部、科技部下發《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要求各地在學科和學校評估、職稱評聘等方面規範對SCI論文相關指標的使用,不將其作為科研人員、學科和大學評價的標籤。
  • 深度丨關於SCI論文,科技部教育部聯合發文意味著什麼?
    交匯點訊 23日,科技部正式印發《關於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措施(試行)》的通知。教育部、科技部印發《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就在前不久,教育部、國家知識產權局、科技部聯合印發了《關於提升高等學校專利質量促進轉化運用的若干意見》。兩部門聯合集中發文,意味著什麼?
  • 破除論文「SCI至上」!教育部、科技部發文提明確要求
    教育部網站截圖。教育部科技部印發意見要求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近日,教育部、科技部印發《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 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破除論文「SCI至上」提出明確要求。
  • 教育部、科技部發文整頓「唯論文」和「SCI至上」,你的學術生涯...
    來源:教育部、科技部官網圖片來源:sciencedocs.com2 月 18 日,教育部、科技部聯合印發公文,宣布將對廣泛存在於科研和高等教育界中的「 SCI 至上」現象採取直接措施,推進改革。
  • 教育部、科技部重磅發文:破除「唯論文」、「SCI至上」不良...
    科研評價中存在的論文「SCI至上」的現象,已經對國內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職稱評審、人才引進、業績獎酬,以及政府相關部門的人才稱號評定、項目成果評審等工作帶來嚴重影響。近日,科技部、教育部印發文件(教科技[2020]2號),要求規範SCI論文相關指標應用,樹立正確的論文評價導向。
  • 教育部、科技部:不把SCI論文指標作為職稱評聘的直接依據!
    破除高等學校論文「SCI至上」樹立正確評價導向近日,教育部、科技部印發《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 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破除論文「SCI至上」提出明確要求。
  • 教育部、科技部發文:規範高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
    近日,教育部、科技部印發《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 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破除論文「
  • 教育部、科技部:不把SCI論文相關指標作為科研人員、學科和大學評價的標籤
    對不同類型的科研工作應分別建立各有側重的評價路徑。對於基礎研究,論文是成果產出的主要表達形式,堅決摒棄「以刊評文」,評價重點是論文的創新水平和科學價值,不把SCI論文相關指標作為直接判斷依據;對於應用研究和技術創新,評價重點是對解決生產實踐中關鍵技術問題的實際貢獻,以及帶來的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實現產業化應用的實際效果,不以論文作為單一評價依據。
  • 解讀科技部、教育部的文件,破除SCI論文至上的含義
    今天看到有人在說,教育部發文取消SCI論文作為評審職稱的依據。為此,寫一篇文章說明一下,這個提法是錯誤的。教育部取消的是SCI指標跟評審職稱的直接掛鈎。一石激起千尺浪。教育部、科技部這兩天投下了兩塊巨石。
  • 教育部科技部:不把SCI論文指標作為職稱評聘依據
    近日,教育部、科技部印發《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 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破除論文「SCI至上」提出明確要求:學校不宜將發表SCI論文數量和影響因子等指標作為學生畢業和學位授予的限制性條件,應取消直接依據SCI論文相關指標對個人和院系的獎勵,不把SCI論文相關指標作為職稱(職務)評聘的直接依據。
  • 教育部 科技部印發《關於規範高等學校 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 樹立...
    教科技〔2020〕2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
  • 教育部 科技部印發《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 樹立...
    ,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和《關於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破除論文「SCI至上」,探索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營造高校良好創新環境,加快提升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教育部、科技部研究制定了《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現印發給你們。
  • SCI論文不作為評價指標後,看看哪個大學發的論文比較多?
    2月18日,教育部聯合科技部發文《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意見明確指出SCI論文不是評價學術水平與創新貢獻的直接依據,並督促各「雙一流」建設高校檢查修改相關制度文件及「雙一流」建設方案。
  • 教育部發聲:破除「SCI至上」成定局,今後發表SCI論文還有用嗎
    教育部、科技部印發《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 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的通知後,在社會上引起了極大的討論。特別是《通知》明確提出,要破除論文「SCI至上」。對此,不管是在學術界,還是在學術界之外,都引起大家的激烈討論。
  • 述評|教育部、科技部動刀,學術評價體系能否與SCI脫鉤?
    【財新網】(記者 黃蕙昭 趙今朝)為破除高等學校論文「SCI至上」,教育部、科技部提出,要在學科、學校排名中限制使用SCI論文數量等量化指標,不得把SCI論文作為職稱評聘、績效考核的直接依據。在全民抗疫大背景下,此文件發出將對學界產生何種影響,又如何落實?
  • 教育部、科技部重磅文件:堅決破除論文「SCI至上」!丨附原文件
    導 讀  為破除論文「SCI至上」,探索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營造高校良好創新環境,加快提升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2020年2月18日,教育部、科技部研究制定了對於基礎研究,論文是成果產出的主要表達形式,堅決摒棄「以刊評文」,評價重點是論文的創新水平和科學價值,不把SCI論文相關指標作為直接判斷依據;對於應用研究和技術創新,評價重點是對解決生產實踐中關鍵技術問題的實際貢獻,以及帶來的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實現產業化應用的實際效果,不以論文作為單一評價依據。對於服務國防的科研工作和科技成果轉化工作,一般不把論文作為評價指標。
  • 教育部、科技部:破除論文「SCI至上」優化高校學術生態
    北京商報訊(記者 劉斯文)2月23日,教育部、科技部印發《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 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簡稱《意見》),對破除論文「SCI至上」提出明確要求,要建立科學評價體系,淨化高校學術風氣。
  • 吉林大學召開落實教育部 科技部《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
    【文/攝 饒明月】3月4日,吉林大學召開落實教育部、科技部《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座談會,對於吉林大學如何落實好教育部、科技部文件精神向學校學術委員會、學位委員會的專家學者廣泛爭取意見。
  • 科技部發文整頓「唯論文」和「SCI至上」,你的學術生涯可能迎來這...
    圖片來源:sciencedocs.com來源 教育部、科技部官網編輯 科研圈2 月 18 日,教育部、科技部聯合印發公文,宣布將對廣泛存在於科研和高等教育界中的「 SCI 至上」現象採取直接措施,推進改革。
  • 教育部、科技部發文,要求規範高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
    對於基礎研究,論文是成果產出的主要表達形式,堅決摒棄「以刊評文」,評價重點是論文的創新水平和科學價值,不把SCI論文相關指標作為直接判斷依據;對於應用研究和技術創新,評價重點是對解決生產實踐中關鍵技術問題的實際貢獻,以及帶來的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實現產業化應用的實際效果,不以論文作為單一評價依據。對於服務國防的科研工作和科技成果轉化工作,一般不把論文作為評價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