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教育,重視什麼?孤島學校,僅有11名學生,他們每天的日常生活是怎樣的?

2021-02-16 三省堂中華網

這裡自然環境不錯,但因為交通不便、人口老化等種種原因,島上300多名居民,平均年齡在70歲以上,多以打漁為生。在科技發達的現代日本,依舊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

但就在如此偏遠的湖中浮島上,居然有一所設備齊全的現代化小學,真的令人驚訝!從一年級到六年級,總學生數11人,比老師數量還少。

看著這張課程表,不免讓人想到了風靡一時的日本動畫《悠哉日常大王》。

仿佛動畫裡的旭丘分校來到了現實……不相信的話,小編就帶你去看看。

木質結構的房屋,掩映在一片綠色中。

校舍內整潔明亮的走廊過道。

學校圖書室。僅僅為十多個孩子,就準備了這麼多的圖書,堪稱奢侈!

孩子們午餐的食堂,乾淨的一塵不染。

每一間教室都配有液晶大屏的數碼電視和投影儀。老師正在教孩子們辨識昆蟲。

學校設備室內,擺放著包括天文望遠鏡在內的各種教學設施。

小編上學的時候是肯定沒有的,即便現在的國內小學,能有的也是條件不錯的。而這,只是日本偏遠鄉下一所十多人小學的配置,箇中差距,真的值得我們深思再深思!

這是孩子們的遊戲室。

按日本公立學校的設施規定,學校配有標準的操場和體育館。

還有遊泳池。

學校的料理學習手工廚房。

學校的音樂教室。

這所創辦於1875年的小學,至今有130多年的歷史,最多時學生人數達到129人,2002年一度減至5人,如今恢復到11人。

即便如此,島上的衝島小學依然作為公立小學,由政府提供資金,校長和教師也由日本政府統一派遣

日本人認為,基礎教育的目的,是幫助孩子形成完整的人格,並將地域文化傳遞給下一代,不讓文化隨老一輩人消逝。

衝島小學落實「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傳統,孩子們從一年級到六年級的共同必修課是「勇渡琵琶湖」。

必修的還有島上傳統的「衝島大鼓」。

對孩子們進行「食育」,也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環節。每天早上,老師會帶領學生到碼頭搬運當天需要的食材,讓孩子從中體會食物的來之不易。

不光如此,校園中還開闢有田地,由學生親手種植、採摘蔬菜。

每周的家庭料理課上,男女學生都會參加學習各種料理的製作方法。

才藝學習也是種類繁多,書法課就是每周必選的科目。

根據孩子的興趣,還可以學習各種樂器的演奏。

雖然這只是一所鄉下的小學,但是怎麼看,都不比任何一所國內的重點小學條件差,無論是硬體還是軟體。

教育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對自己未來的態度!

日本鈔票上印的都是教育家的頭像;日本女人生育後一般會放棄工作,因為教育孩子更重要。

日本在1920年大正時代已經實行教育資源的平均分配,當時兒童免費就學率就達到90%以上,所有費用由國家承擔。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中國人常說的這句話,卻在日本這座孤島上,被完美的實現了。

相關焦點

  • 僅有11名學生的日本孤島學校,他們每天的日常是怎樣的?
    這裡自然環境不錯,但因為交通不便、人口老化等種種原因,島上300多名居民,平均年齡在70歲以上,多以打漁為生。在科技發達的現代日本,依舊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但就在如此偏遠的湖中浮島上,居然有一所設備齊全的現代化小學,真的令人驚訝!從一年級到六年級,總學生數11人,比老師數量還少。
  • 阿布達比一學校開學:5100名學生,僅有11人報到
    華輿訊 據杜拜中華網報導 阿布達比一所擁有5100名在校生的學校迎來了新學年的第一天,該校僅迎來了11名學生。該校校長Abdulkader表示,大多數有孩子就讀於阿布達比這所學校的家庭都選擇了遠程教育。起初,只有40個家庭選擇了來學校進行課堂教學。
  • 日本學校"4點就下課"重視素質教育
    原標題:日本學校"4點就下課"重視素質教育  24日,日本伊丹市師生代表團在佛山市惠景中學開始了他們在佛山的行程。「我們每天下午4時就下課,4-6時是學生的社團活動時間。在社團活動時間裡,學生可以進行足球、籃球、棒球、劍道等的課餘活動。「只要是你喜歡的運動或項目都可以盡情地去做。」
  • 日本的孤島學校,給了我們什麼啟示和反思?
    相比之下,我們的日本鄰居,卻做出了堪稱模範的榜樣。「同學們,還有什麼問題?」面對講臺上教師的提問,臺下研究生鴉雀無聲……這種場景,在大學課堂上相當普遍,不僅在日常課堂,在學術會議、論文答辯現場,也是常見的場景。由此帶來的問題就是:為何現在的研究生不會提問?
  • 日本這家只有11名學生的偏遠學校才是真正的貴族學校
    都說從娃娃抓起,教育教育教育,都知道重要,重要體現在哪呢?貴族學校就是重視教育嗎?你上了10幾年學,都沒有一家能比得上日本這家只有11個學生的偏遠學校。照理說,在我國這麼一個地方,別說教育了,老是都成問題,但是你看看這個浮島上的學校,這樣的教學環境,你能相信這是一個只為10幾個孩子而建的嗎?
  • 日本小學生沉船集體脫險,學校開展的這項教育「救了」他們……
    雲南大學體育學院院長王宗平教授認為,這起事件說明,體育教育不是一個孤立的存在,而應該與「三生」教育(生命、生存和生活)緊密結合——體育也是一種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這揭示了體育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讓學生獲得更好的生命、生存和生活。
  • 日本驚現一個人的學校,全校5名老師僅教他一個人?網友:真·全村希望
    近100平方大的教室裡,不但有三個老師輪流給他上課,陪他吃小餅乾、吃飯,日本飛島,隸屬山形縣酒田市,是一座距離日本本土有1小時15分鐘船程的孤島。島上風景優美,但由於幾乎與世隔絕,所以年輕人很少。然而天意弄人,小新沒「難過」幾天,就收到了入學通知書。原來,酒田市市教育局在得知,飛島新來了一個12歲的孩子後,立馬就從其他中學調了5名老師去飛島中學任職。為了島上僅有的一個學生,飛島中學開始「重新營業」。
  • 看看日本對教育的重視,有很多地方都值得我們學習
    再加上日本多災多難,有很多火山和地震,所以他們對於生命對於未來就有了更深的思考。那就是唯有教育可以救國。日本的教育系統,基本實現了絕對的教育公平,孩子的學術表現僅有9%受到家庭經濟背景的影響。在日本,有貧困的地區,但沒有貧困的學校。
  • 日本人的日常「高素質」,源於教育
    除了少部分語數外之外,作業更多偏向日常生活的體驗,比如:觀察昆蟲、獨立做菜、養花並每天畫畫記錄等。他們更希望孩子在兒童時期,可以拓寬視野、學會獨立思考,培養他們作為一般的人的興趣與愛好。01 獨立自主教育在日本小學裡,每個學生都有一個儲物櫃,用來存放這些東西。
  • 日本只有13名學生的偏僻小島小學是啥樣?
    一個月之前,我去了日本的一個小島,名叫「衝島」,這個島位於日本最大的淡水湖——滋賀縣琵琶湖的中心,是日本唯一一個有人居住的湖中島。整個島只有1.5平方公裡大,上島必須坐船。這個島的居民只有270人,但是,居然有一所十分漂亮的小學校,叫「近江八幡市立沖島小學校」,總共有13名學生,其中島上學生是2人,其他11名學生都是從島外慕名前來入學的。
  • 重視「食育」的日本教育,什麼是「食育」
    什麼是「食育」?近幾年,日本中小學學校裡加強推廣「食育」,就是飲食的教育。
  • 最孤獨的學校,全校只有1名學生,5名老師,背後故事讓人深思
    不是學校搞特殊,而是在男孩涉谷新的整個中學階段,整個學校,甚至於整個小島都只有他一名學生!飛島和日本本土相距甚遠,面積狹小,島上只有兩百多位居民。2009年,因為父親工作調動,5歲的涉谷新跟隨父母來到了島上。小學畢業後,涉谷新進入到中學讀書,但因為沒有生源,飛島中學易經停辦多年了。因為涉谷新的到來,飛島中學重新運轉起來。
  • 教育 | 他們的學校午餐為什麼可以做得那麼好?探究日本給食制
    這當然不止是學校的事,往大裡說,關乎國家福祉,往小了說,關係家庭的未來與幸福。我以為,每一個人,都應該看一看日本是怎樣對待學生的餐食的,其背後,是一個社會的制度運行機制,一個族群的文化和價值理念。2017年,一段八分鐘紀錄片《日本學校的午餐》在Youtube爆火,播放量高達1900萬。短片告訴所有人——吃飯不是填飽肚子那麼簡單的事。
  • 日本驚現一個人的學校:5 名老師只教 1 個學生,他畢業那天學校關門了…
    每天只有一班往返輪船,還需要坐上 75 分鐘才能到。小商店裡也只賣一些最基本的生活用品和藥品,肉和生鮮也是沒有的…重新開放的整個學校裡就只有澀谷新 1 名學生,卻配備了 5 名老師,可以說是豪華配置了…除了阿部校長負責學校運營事務,其他四名老師也是有著不同的分工。
  • 消除兒童心理教育的「孤島效應」
    嘉興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與浙江大學合作成立心理健康聯合研究中心。從去年開始,嘉興全面建構「互通共享、跨界融合」心理教育生態圈,著力消除「孤島效應」,突出全域統籌、全員育心、全程服務「三全」機制,構建起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兒童青少年心理服務社會生態系統。
  • 亞洲教育強國日本,教師社會地位怎樣,他們老師的年收入有多高?
    亞洲教育強國日本,教師社會地位怎樣,他們老師的年收入有多高?在亞洲僅有的發達國家中(日本、韓國、新加坡、以色列),只有日本是全方位高度發達國家。作為一個發達國家,對人才培養必然是十分看重的。就拿日本教育方面來說,幾乎可「吊打」任何一個亞洲國家。教育強,跟老師群體是分不開的。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簡單聊聊日本教師群體!首先來跟大家說說日本教師男女比例對比。在小學階段時,與我國一樣,都是女性老師比較多。
  • 看了日本學校教育,我明白了:日本強大的理由
    其實很多日本學校,定期的會舉辦這樣的活動,讓學生自己做飯,在培養學生社交的同時,也讓他們理解「食物」的本質。這種在制度並非是單純的「餵飽」學生,而是一種教育。其實這才是真正意義上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教育,並非只是讓他們去學習而已。這種全方位的教育,不僅僅增強了日本學生們的體質,也有助於培養興趣。學校設施以及教育充實:如何「為人」日本小學雖然人數不多,但是教育設施十分完善。
  • 北平往事︱住房、吃飯、教育:淪陷區日本人的日常生活
    她們漸漸地適應北京的生活之後,很享受美麗古都北京的安靜,感到很幸福。五月石榴花開的時候,日本主婦會買一些石榴花,作為花簪,在5月5日女兒節那天插在女兒頭上。那些僱傭中國保姆的日本家庭,他們家的孩子與保姆家的孩子也會在一起玩耍,並不是兵戎相見的敵我關係。孩子的世界,哪裡都一樣。
  • 淑德日本語學校怎樣申請?
    淑德日本語學校多年來憑藉良好的授課質量及優秀的師資資源在眾多語言學校中有著很高的人氣,同時淑德日本語升學率也是名列前茅的。1983年淑德文化專門學校日語研究科開始日語教育,於1994年單獨設立淑德日本語言學校,並在2000年成為了文部科學省指定的大學升學準備教育校。
  • 運漕孤島學校仍被淹,開學在即,怎麼辦?
    8月29日,安徽公共頻道的記者又來到了運漕鎮河北自然村,被裕溪河包圍的一座河上的孤島,而島上唯一的學校--楊謝小學河北教學點目前仍被浸泡在洪水中,眼看著就要開學了,島上的孩子們該怎麼辦呢?    從鏡頭上可以看到,這座孤島80%的土地依舊被水淹沒著,只有一名老師三名學生的河北教學點也仍舊泡在水中。面臨開學,老師和村民們都在擔心著,也都希望學校能正常上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