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新加坡出臺了一項特殊的禁令:禁止在新加坡的電視臺、報紙、廣告牌及其他的宣傳平臺上出現高糖飲料的廣告。這也是世界上第一個禁高糖飲料廣告的國家。
此外,新加坡還對飲料進行分級,涉及高糖及含糖量中到高的飲料,必須在包裝正面貼上標籤,以表明它們是不健康的。
糖,這位「健康殺手」,到底對於人體,對於我們的日常生活,存在怎樣的危害?我們又該如何預防它?
過量攝入糖,危害到底有多大?
一位美國教授曾說糖有毒,他認為,吃糖就等於吸菸。2012年國際頂級學術刊物《Nature》雜誌的一篇文章也指出:糖就像菸草和酒精一樣,它的危害遠在脂肪和卡路裡之上。
2006年,世界衛生組織曾調查了全球23個國家人口的死亡原因,最終發現:長期嗜高糖食物的人,平均壽命比正常飲食的人要短10-20年。
除了會導致肥胖、糖尿病,糖還與心臟病、高血壓、通風、齲齒、腎結石、營養不良、癌症等疾病密切相關。
注意,上面所說的糖,主要是指人為提取或添加的各種游離糖,比如白糖、冰糖、紅糖以及一些容易消化,能快速轉化為血糖的精製主食。好的碳水化合物,應該來源於粗糧谷薯等消化慢的食物,它們才是身體需要的營養。
你真的吃糖不多嗎?
看完上面陳述,很多人都會說一句:幸好我吃糖不多。
來看看我們日常生活,常喝飲料的數據:一罐330毫升的可樂,含有約35克的糖;一瓶430毫升的果汁,含有約45克的糖;一瓶340毫升的「零脂肪」乳酸菌,通常含有超過50克的糖……
再從早上的咖啡、豆漿、八寶粥、饅頭,到中午晚上吃的紅燒肉、西紅柿炒蛋、糖醋排骨,再到平時的蜜餞、辣條、巧克力......現在還覺得自己沒吃多少糖嗎?
但畢竟吃完糖的我們,依然好好活著啊!沒錯,吃糖本身不會引起類似於糖尿病這樣的疾病,但超重則會增加2型糖尿病的風險,而糖果、點心、甜飲料,都是長胖的元兇。
一旦出現糖化,幾乎是不可逆的,只能預防!而且糖會加快病情發展,出現各種嚴重的併發症。曾有一名外國人自信滿滿認為自己健康沒有問題,然而檢查數據一出,卻發現他的甘油三酯嚴重超標,這表明他的飲食存在過多的問題,增加心臟病和血管阻塞風險。
這,也許就是我們的寫照。
如何真正有效離開糖?
離開糖,其實也就是控制血糖穩定,做好血糖管理。千萬不要小看這項管理,這是一項及情緒管理、精力管理、皮膚管理、健康管理的綜合管理藝術。保持一個穩定的血糖濃度,沒有大的波動才是理想狀態。
總結起來,有三種方法。首先,每天攝取添加糖(白糖、紅糖、蜂蜜等)的總量不超過50g,最好控制在25g以內。偶爾吃點甜點無可厚非,只要不讓自己處於「被糖控制」的狀態就可以了。
通過減糖提高自己對甜度的敏感度。比如原來一杯豆漿要加10勺糖才能喝的下去,現在改為8勺,慢慢的改為5勺,到最後,一點點糖就會讓你覺得很甜了......
其次,是自制力。以奶茶為例,店面奶茶都含有大量糖、果糖,但如果,我們自己在家用牛奶和茶葉製作奶茶,把珍珠換成一樣有嚼勁的燕麥米,再加上一些天然甜味劑或水果乾增加甜度,誰還敢說是垃圾食品呢?而且口感不一定比外面的差。
提到使用的甜味劑,推薦吉福思的羅漢果產品,吉福思是一家專門從事羅漢果全產業鏈的合資企業,旗下生產的羅漢果提取物、羅漢果濃縮果汁已經先後通過了美國FDA-GRAS認證,還被獲準使用在6個月嬰幼兒食品中,可以說是實力大品牌+安全有保障+功效齊全的產品,拿它來替代糖,是不錯的選擇,強烈安利哦。
最後就是改變進食順序,吃飯時可以先多吃一些菜,再一口菜一口飯慢慢吃,可以明顯降低餐後血糖反應。還有要多吃全谷雜糧,在煮飯時加入黑米、紅米、小米,或是一些紅薯一起煮,可以極大的提高米飯的營養價值。
成長過程中,要不斷選擇,而選擇決定未來人生。買什麼零食、吃什麼午餐,決定權在我們手上。而太肆無忌憚的吃,最後可能就要犧牲健康為你的人生和藥費買單了。
所以為了自己和家人,少吃點糖吧。
(以上文字部分內容選自丁香醫生《吃糖 = 吸菸!你吃下去的糖比你想像的更多》;知乎章瀘川《如何有效地戒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