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開車撞死老婆 過失致死還是故意殺人

2020-12-25 浙江新聞

  浙江在線08月11日訊去年6月2日晚上10點半,在江東區永達路現代商城門口的一段下坡路上,貨車駕駛員張景輝開車撞死了自己的老婆武明英。

  張景輝承認,他和老婆因為瑣事吵架,老婆擋著車不讓他走,他一氣之下踩了油門,碾過了老婆的身體。但他並不是要老婆死,只是想嚇唬她。

  張景輝的辯護律師為他辯的是交通肇事罪,檢察院起訴的是過失致人死亡。因為罪名爭議較大,一年來,寧波江東法院多次開庭審理此案。

  昨天,這起案子終於告一段落,張景輝收到了法院判決書。他的最終罪名是,故意殺人罪,被判十二年有期徒刑。

  法院判決:故意殺人罪

  拿到判決書的那一刻,張景輝毫無反應。他似乎已對這一結果早有預料。

  8月8日,江東法院最後一次開庭,給了這起拖了一年多的案子一個結果。昨天,判決書下達,送到了張景輝的手裡。

  法院認為,張景輝因瑣事與妻子武明英發生爭吵,明知武明英擋在車子前面阻止行駛,仍不計後果,開動車輛,強行往前行駛,導致武明英被車輪碾壓致死,其行為已構成故意殺人罪。

  最終,張景輝以故意殺人罪,被判十二年有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三年。

  檢察院起訴:過失致人死亡罪

  檢察院起訴的罪名,過失致人死亡罪,為何不成立?

  「張景輝應當可以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導致妻子死亡。但他在車輛啟動,到車輛將妻子撞倒並碾壓期間,未採取任何措施阻止死亡結果的發生。由此可見,張景輝對妻子遭車碾壓致死的結果,採取的是放任的態度。因此,過失致人死亡罪的罪名不能成立。」法官解釋。

  而律師所辯的交通肇事罪,危害的是不特定多數人的生命安全。也就是說,該罪的犯罪對象是不特定的。「張景輝的犯罪行為具有明顯的指向性,不屬於交通肇事。」

  另外,張景輝在案發後雖主動向公安機關投案,但並未如實交代自己的罪行,不能認定為自首。

  律師:主觀意圖是區別過失和故意的根本

  為何起訴的罪名和最終認定的罪名不一致?

  昨天,浙江一墨律師事務所的章碧珍律師,向記者解讀了交通肇事罪、過失致人死亡罪和故意殺人罪三者之間的區別。

  「在這起案子中,交通肇事罪不能被認定,這是無疑的。爭議就在過失致人死亡和故意殺人上。」章律師說,主觀意圖是區別晾著的根本。

  章律師說,起訴的罪名和最終認定的罪名不一致,以前也出現過。「有主觀上的故意意圖,就可以認為故意殺人。」

  交通肇事一般判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過失致人死亡則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相關焦點

  • 孩子死於親娘之手,是故意傷害、故意殺人,還是過失致人死亡?
    孩子死於親娘之手,是故意傷害、故意殺人,還是過失致人死亡?今天給大家講這個故事,發生在山東,山東有一個王女士,王女士在家裡相當的跋扈,她有一個6歲的孩子也有一個看起來老實巴交的老公。有一天,一家人在一個桌上吃飯,也不知道因為什麼事,兩口子就吵起架來,沒想到王女士起來直接給她的老公臉上來了一個大嘴巴子,老公也不敢惹自己的老婆,只好栽著頭走了。王女士打走了自己的老公,火氣還沒消,回頭又看見了她6歲的女兒,在桌上吃飯,於是就罵她的女兒說,你吃飯這麼慢,你跟你爹一樣,都不是好東西,小姑娘一聽,自己的媽媽罵自己,就說我還沒吃飽呢。
  • 「滴滴司機」躲檢查撞人,故意傷害?過失致傷?故意殺人?
    3日,崔某在北京海澱法院因涉嫌故意傷害罪受審,崔某本人表示認罪,但其辯護人認為,崔某應屬過失致人重傷罪,於先生則提出,崔某是故意殺人罪。公訴機關認為,崔某的行為構成故意傷害罪。辯護律師:過失犯罪崔某對指控的事實和罪名均無異議。其辯護人卻提出,崔某是過失犯罪,應該是過失致人重傷罪。受害人:故意殺人「我認為是故意殺人罪。」參加庭審的於先生提出,自己當時在現場,聽到執法人員說「前面的車撞人了」,讓周圍人幫忙攔下,自己本著市民的義務,上前攔車,結果,崔某駕車把自己撞倒。
  • 小區內開車撞死人 司機涉嫌過失致人死亡罪
    祥坂新村內,樓下店面眾多,道路兩邊停滿了車海都網(微博)—海峽都市報(微博)訊 施建華 實習生 黃蔚 文/圖關注理由 前日,福州臺江祥坂新村小區內,一名八旬依伯在小區散步時,被捲入一輛麵包車車底,雖然眾人抬車救人,但依伯最終還是因傷情過重
  • 2019刑法:故意殺人罪的5種情形,別和過失致死混為一談!
    殺人,指非法剝奪對方生命權,是一種惡劣且嚴重的行為,應該受到刑罰;過失殺人與故意殺人,雖然都是剝奪了他人生命權,但因其定義不同、性質不同,受到的刑罰也不一樣。過失殺人,是指非故意或非預謀的殺人、是由於行為人的疏忽造成了殺人的後果,是指由於普通過失致使他人死亡的行為。
  • 重點 | 陳興良:階層理論在過失犯認定中的司法適用
    而混合型是指同一行為既可以由故意構成,也可以由過失構成。在這種情況下,其實是故意和過失共用一個構成要件。故意殺人和過失殺人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這兩種犯罪在客觀上都表現為殺人,只是主觀罪過不同而已。在這種情況下構成的過失犯,筆者稱之為不純正的過失犯。對於這種不純正的過失犯,其實行行為雖然在形式上與故意犯的實行行為相同,但在具體表現形式上還是不同的。
  • 湖南「黑車」司機撞死執法輔警一審被判死刑,當事人已上訴
    楚天都市報11月11日訊(記者劉孝斌)湖南衡陽男子譚許澤涉嫌非法營運,為逃避檢查駕車衝卡致一名輔警死亡,一審法院以故意殺人罪判處譚許澤死刑。譚許澤否認故意殺人,稱輔警執法不規範,已提出上訴。其14歲女兒日前致信律師,稱「發生這種情況非爸爸所願」。今日,在接受楚天都市報記者採訪時,譚許澤家屬和援助律師稱,譚許澤的行為更符合過失致人死亡,認為一審量刑有待商榷。
  • 2017年第076期——每日重點考點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和過失致人死亡罪(5星考點)
    2、故意殺人罪的客觀方面表現為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行為:殺人行為(非法剝奪生命),(1)殺人行為的本質:非自然地提前結束他人生命;(2)行為方式和手段:①作為,間接正犯;②不作為故意殺人:作為義務;與作為行為價值相當(等值性)。行為對象:他人,(1)人:生命的起始(出生)和終止(死亡)。嬰兒、胎兒問題;(2)他人。自殺不屬不法。
  • 【刑法學堂】犯罪過失(刑法第15條)
    甲提議趕快下山避雨;乙說先把火滅掉,不然會起火;丙說馬上要下雨了,不滅也沒有關係,還是躲雨要緊。經丙這樣一說,三人扔下燃燒的火堆,慌忙向山下奔跑。結果剛到山下,雲就散開了,不僅沒有下雨,反倒起了一陣大風,將整個火堆吹得四散開來,結果引起了森林大火,造成嚴重損失。行為人主觀上具有過於自信的過失。[黎宏:《刑法學》,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第200頁。]
  • 對於人身傷害類案件,故意傷害還是過失傷人該如何界定?
    在司法實踐中,對於人身傷害類案件,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經常會主張自己是過失傷人,從而得到從輕處罰。那麼,是其一經主張即可成立嗎?故意傷害還是過失傷人又該如何界定呢?但是,故意傷害致死,行為人對傷害結果出於故意,而對死亡結果則必須是過失的心理態度;間接故意傷害的情況下,只能是放任對他人身體健康損害結果的發生,而不能是放任死亡結果的發生,否則就成立故意殺人罪。對於過失傷人,我國刑法僅規定了「過失致人重傷罪」,過失致人輕傷的,不認為構成犯罪。
  • 湖南「黑車」司機碾死輔警,一審以故意殺人被判死刑 上訴至省高院:無主觀殺人意圖
    經鑑定,顏某某系重度顱腦損傷合併胸腹損傷致死。一審時,譚許澤被衡陽市中級人民法院以故意殺人罪,判處死刑。「我們認為譚許澤是屬於過失致人死亡。」顏某某當場死亡,經鑑定, 顏某某系重度顱腦損傷合併胸腹損傷致死。
  • 北京南四環追尾事件:見死不救是否等於故意殺人
    旁人一直在呼喊「先別打電話了,快趕緊把你的車往前挪」「我開車給你拉一下,你先把人弄出來」,但鏟車司機卻一直在打電話。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畫面中車輛前側的濃煙中,漸漸出現了明火。火勢在車身迅速蔓延,幾位路人用車內的滅火器進行撲救,但是此時火勢已經無法控制,它漸漸將整輛車吞噬。
  • 臺灣一妙齡女子邊開車邊吸毒 撞死兩名女大學生
    詹女開車拉K,撞死2名醫專生後,訊後遭羈押。東南網6月10日訊 據臺灣媒體報導,24歲女子詹庭歡4日邊開車邊拉K,行經平鎮市中興路、南豐路口時恍神,猛烈撞上在路口等紅燈的機車。機車上2名新生醫專女學生被撞飛30公尺遠,全身多處骨折,送醫均不治。詹女下車時精神恍惚。警方調查是毒駕,訊後依公共危險、過失致死罪嫌移送法辦,檢察官復訊後向法官聲請羈押獲準。
  • 故意與過失——刑法中的主觀責任要件
    刑法分則中的故意犯罪,沒有特別規定的,都既包括直接故意,也包括間接故意。二、過失過失犯罪,只有造成實害結果才構成犯罪;間接故意,只有造成實害結果才處罰。過失分為過於自信的過失和疏忽大意的過失。1.疏忽大意的過失是根本沒有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結果,也就是「應當預見而沒有有預見」。
  • 問題來了,持槍者對生還的人構成故意犯罪嗎?漫畫版•(原創81號)
    設定吳某對甲、乙均有殺人故意,下列哪一分析是正確的?( )相應的,圍觀者也沒有犯罪故意】  B.司機急於回家,行駛時闖紅燈,把馬路上的行人撞死【儘管司機闖紅燈是有意識進行的,但這不等於故意犯罪。>【主人在客觀上實施了不作為方式的容留他人吸毒的違法事實,假裝沒看見,放任其結果發生,成立故意犯罪】2.關於犯罪故意、過失與認識錯誤的認定,下列哪些選項是錯誤的?
  • 故意傷害還是過失致人死亡? 一樁刑事案件引發的思考
    本案關鍵點在於定性問題,即犯罪嫌疑人構成的是故意傷害罪還是過失致人死亡罪?首先故意犯罪成立不僅要求有故意行為存在,行為人還要對行為的危害後果有認知或預見(結果加重犯則要對加重結果有所認知或預見),並且希望或者放任該結果發生。本案中,犯罪嫌疑人與被害人素不相識排除預謀的可能性,整個犯罪行為的發生系被害人出言不遜並在雙方爭吵過程中出手毆打犯罪嫌疑人崔某在先。
  • 女明星譚松韻媽媽被撞案開庭,逃逸致人死和故意殺人界限在哪
    有人疑問,什麼情況下是逃逸致人死亡,什麼情況下又是故意殺人,因為故意殺人罪的刑罰一般嚴重的多。肇事逃逸和故意殺人就是一線之間女明星譚今夏母親遭遇的車禍事件,傳言就是肇事者逃逸了。但是否是逃逸致人死亡還不清楚。
  • 開車撞死闖紅燈的行人,機動車要負責不?看看老司機是怎麼說的
    最近就有網友提出了這麼一個問題,開車撞死闖紅燈的行人,機動車要不要負責?看看老司機是怎麼說的吧。首先需要知道的是,儘管行人闖紅燈屬於違章在先,但是也要看具體的情況,比如他是直接橫穿馬路還是走的人行橫道,並且也要看當時的事故車輛本身有沒有違章行為,這些都會影響到事故責任的劃分。
  • 為「情」起殺意開車撞情敵 犯故意殺人罪,被追究刑責
    廖某某還威脅要開車撞死呂某。今年6月5日上午,廖某某從某汽車租賃服務部租賃一輛汽車。廖某某通過微信再次與前妻發生爭吵後,於當天13時通過手機向呂某發出死亡威脅。廖某某回到家中,草擬了一份夫妻房屋協議,還準備一把刀並用蛇皮袋裝著,以防跟呂某發生衝突時使用。廖某某找到呂某,想下車砍死呂某。但呂某走路太快,廖某某轉而駕車加速撞向呂某。呂某被撞飛至汽車的前擋風破璃上,又被彈上汽車車頂。
  • 【刑法複習小節】過失致人死亡罪
    【提示】本罪指的是生活過失造成他人死亡,如果是業務過失造成他人死亡,則按相應的責任事故犯罪處理。1.過失致人死亡罪與故意殺人罪的區分。關鍵是看行為人主觀上對被害人的死亡持何種心態。 審判實踐中,過於自信過失致人死亡和間接故意殺人,在客觀上都造成了他人死亡結果的發生,有時難以區分。
  • 英國小偷偷自行車,竟被失主開車追殺直接撞死
    一個小偷偷自行車,沒想到失主竟然是個狠人,直接開車追殺,將其撞死。據《每日星報》12月18日報導,近日警方公布了一則視頻,顯示了事件發生的詳細經過,偷車男子遭遇身後轎車暴力碰撞,車手直接被甩飛,頭撞燈柱當場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