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網 來源:文匯報 閱讀數:1821
原產於南美洲的馬鈴薯,在中國不僅名稱上有「洋山芋」、「洋芋」、「土豆疙瘩」等等差異,其身價,和它在中國的「兄弟姐妹」們也有天壤之別——
被中國農學會命名為「中國洋芋之鄉」的甘肅省定西地區行署副秘書長郭維國欣喜地告訴記者:2001年,定西地區洋芋種植面積已經達到287萬畝,洋芋已經賣到五毛錢一公斤。郭副秘書長可能不知道美國馬鈴薯在中國大城市的身價:120克麥當勞大薯條,在上海任何一個麥當勞連鎖店,都是說一不二的7.5元人民幣。誰都不會說炸薯條是高科技產品,我們忽略麥當勞大薯條的水分不計,這一公斤美國馬鈴薯在中國的身價就是62元。
「我國土豆的品種和質量雖然比不上美國,但是,也肯定沒有如此大的差異。」上海交通大學農學院博士生導師奧巖松近日對記者說:「中國土豆與美國馬鈴薯,身價截然不同的根本原因在於『產品與商品的差異』。」
中國土豆:從土地到菜籃子
美國馬鈴薯:「千錘百鍊」身價增
在我國的農業種植目錄中,土豆納入果蔬範圍,而從全球範圍看,鮮食的比例越來越少。目前,美國主要的馬鈴薯加工產品有:薯片、薯條、雪花粉、顆粒粉、薯塊、全粉、澱粉、罐頭、去皮薯、薯粒、薯酥、沙拉等等,日常餐飲已經到了「無薯不成餐」的程度。在歐美,「千錘百鍊」的馬鈴薯平均加工比例已接近50%,其中美國為60%,荷蘭、英國為47%。而我國所產的馬鈴薯90%是直接進廚房上餐桌,僅僅只有10%左右用於加工轉化。我國雖然土豆產量世界*,但是品種只有60餘種,並且普遍存在著澱粉含量低、薯形不規則、芽眼較深、表皮不夠光滑等缺陷。而美國,馬鈴薯品種多達2000餘種,以適應深度加工的不同需要。
中國土豆:風吹雨打不穿「衣」
美國馬鈴薯:離開土地「孵空調」
馬鈴薯是一種鮮活、易爛原料。馬鈴薯貯藏是馬鈴薯加工企業需要解決的一個突出問題。我國在保鮮貯藏技術方面比較落後,基本上是以農戶為單位的分散貯藏,且多是地窖、山洞等傳統的貯藏方法,遠遠不能適應現代化生產的要求。而在美國,馬鈴薯從離開土地到進入加工廠,全程「享受空調」。
中國土豆:農民上街自吆喝
美國馬鈴薯:行業協會全球忙
近來,美國馬鈴薯協會頻頻在北京、上海等地推廣美國「馬鈴薯文化」。美國馬鈴薯協會成立於1972年。協會的宗旨是在世界各地促進美國馬鈴薯的用量。協會的活動經費來自他們集合售賣馬鈴薯的一小部分。
美國馬鈴薯協會中國總部在上海成立後,又在北京、廣州、成都設立了聯絡處。中國已經一躍成為全球擁有該協會辦事處*多的國家。每年夏天,他們在包括中國在內的8個國家舉辦「薯條推廣比賽」。對每個活動的創意效能進行評估。獎勵*的活動獲獎者,參觀美國馬鈴薯的種植。他們甚至還辦了一份溝通中國用戶和美國市場的新聞簡報和一個中文的「馬鈴薯協會」網站。
馬鈴薯協會的吆喝,使美國馬鈴薯製品對中國的出口每年都以20%至30%的速度增長。2001年,僅僅是冷凍薯條,向中國出口就達到46105722公斤,在美式快餐店銷售後,可以實現銷售額近29億元。
相比之下,儘管我國土豆產量世界*,但是,我國的土豆產銷基本上還停留在傳統的流通方式中。
沒有面對市場、研究市場、駕馭市場的美國馬鈴薯協會式的中介組織,也缺少龍頭企業、科研機構,「谷多傷農」、聽天由命的困惑依然伴隨著種植土豆的農民。
中國土豆的命運就是中國農業的命運。加入世貿組織,農業的挑戰首當其衝。在與國際市場同類產品「短兵相接」的競爭中,今後可能遭遇類似「打擊」的,不只是中國的土豆,也不僅僅限於農產品。因此,我們必須有勇氣面對這種「打擊」和「差距」,要從「差距」中找出自己的不足。否則,不久的將來,我們將不得不看著別人的「香餑餑」眼饞了。
蔬菜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註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蔬菜網」(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註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繫。
③因網際網路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繫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後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蔬菜網」(Vegnet.com.cn)聯繫。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service@agronet.com.cn,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