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土豆為何不敵美國馬鈴薯

2020-12-23 中國蔬菜網

中國土豆為何不敵美國馬鈴薯

蔬菜網  來源:文匯報 閱讀數:1821

    原產於南美洲的馬鈴薯,在中國不僅名稱上有「洋山芋」、「洋芋」、「土豆疙瘩」等等差異,其身價,和它在中國的「兄弟姐妹」們也有天壤之別——
    被中國農學會命名為「中國洋芋之鄉」的甘肅省定西地區行署副秘書長郭維國欣喜地告訴記者:2001年,定西地區洋芋種植面積已經達到287萬畝,洋芋已經賣到五毛錢一公斤。郭副秘書長可能不知道美國馬鈴薯在中國大城市的身價:120克麥當勞大薯條,在上海任何一個麥當勞連鎖店,都是說一不二的7.5元人民幣。誰都不會說炸薯條是高科技產品,我們忽略麥當勞大薯條的水分不計,這一公斤美國馬鈴薯在中國的身價就是62元。
    「我國土豆的品種和質量雖然比不上美國,但是,也肯定沒有如此大的差異。」上海交通大學農學院博士生導師奧巖松近日對記者說:「中國土豆與美國馬鈴薯,身價截然不同的根本原因在於『產品與商品的差異』。」
    中國土豆:從土地到菜籃子
    美國馬鈴薯:「千錘百鍊」身價增
    在我國的農業種植目錄中,土豆納入果蔬範圍,而從全球範圍看,鮮食的比例越來越少。目前,美國主要的馬鈴薯加工產品有:薯片、薯條、雪花粉、顆粒粉、薯塊、全粉、澱粉、罐頭、去皮薯、薯粒、薯酥、沙拉等等,日常餐飲已經到了「無薯不成餐」的程度。在歐美,「千錘百鍊」的馬鈴薯平均加工比例已接近50%,其中美國為60%,荷蘭、英國為47%。而我國所產的馬鈴薯90%是直接進廚房上餐桌,僅僅只有10%左右用於加工轉化。我國雖然土豆產量世界*,但是品種只有60餘種,並且普遍存在著澱粉含量低、薯形不規則、芽眼較深、表皮不夠光滑等缺陷。而美國,馬鈴薯品種多達2000餘種,以適應深度加工的不同需要。
    中國土豆:風吹雨打不穿「衣」
    美國馬鈴薯:離開土地「孵空調」
    馬鈴薯是一種鮮活、易爛原料。馬鈴薯貯藏是馬鈴薯加工企業需要解決的一個突出問題。我國在保鮮貯藏技術方面比較落後,基本上是以農戶為單位的分散貯藏,且多是地窖、山洞等傳統的貯藏方法,遠遠不能適應現代化生產的要求。而在美國,馬鈴薯從離開土地到進入加工廠,全程「享受空調」。
    中國土豆:農民上街自吆喝
    美國馬鈴薯:行業協會全球忙
    近來,美國馬鈴薯協會頻頻在北京、上海等地推廣美國「馬鈴薯文化」。美國馬鈴薯協會成立於1972年。協會的宗旨是在世界各地促進美國馬鈴薯的用量。協會的活動經費來自他們集合售賣馬鈴薯的一小部分。
    美國馬鈴薯協會中國總部在上海成立後,又在北京、廣州、成都設立了聯絡處。中國已經一躍成為全球擁有該協會辦事處*多的國家。每年夏天,他們在包括中國在內的8個國家舉辦「薯條推廣比賽」。對每個活動的創意效能進行評估。獎勵*的活動獲獎者,參觀美國馬鈴薯的種植。他們甚至還辦了一份溝通中國用戶和美國市場的新聞簡報和一個中文的「馬鈴薯協會」網站。
    馬鈴薯協會的吆喝,使美國馬鈴薯製品對中國的出口每年都以20%至30%的速度增長。2001年,僅僅是冷凍薯條,向中國出口就達到46105722公斤,在美式快餐店銷售後,可以實現銷售額近29億元。
    相比之下,儘管我國土豆產量世界*,但是,我國的土豆產銷基本上還停留在傳統的流通方式中。
    沒有面對市場、研究市場、駕馭市場的美國馬鈴薯協會式的中介組織,也缺少龍頭企業、科研機構,「谷多傷農」、聽天由命的困惑依然伴隨著種植土豆的農民。
    中國土豆的命運就是中國農業的命運。加入世貿組織,農業的挑戰首當其衝。在與國際市場同類產品「短兵相接」的競爭中,今後可能遭遇類似「打擊」的,不只是中國的土豆,也不僅僅限於農產品。因此,我們必須有勇氣面對這種「打擊」和「差距」,要從「差距」中找出自己的不足。否則,不久的將來,我們將不得不看著別人的「香餑餑」眼饞了。

蔬菜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註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蔬菜網」(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註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繫。
③因網際網路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繫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後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蔬菜網」(Vegnet.com.cn)聯繫。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service@agronet.com.cn,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

相關焦點

  • 土豆什麼時候傳入中國?史料中的「土豆」,真是今天的馬鈴薯嗎?
    土豆什麼時候傳入中國?史料中的「土豆」,真是今天的馬鈴薯嗎?土豆,也就是馬鈴薯,起源於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脈,距今已經有了7000多年的種植歷史,印第安人對其進行了長期的馴化和人工栽培,在加工食用上作出了具體的貢獻。
  • 「中國薯都」辦馬鈴薯展洽會 給土豆找「婆家」
    中新網烏蘭察布11月16日電(張林虎)「烏蘭察布將進一步挖掘馬鈴薯的文化內涵、加工工藝和品質品牌,加快馬鈴薯產業轉型升級,推動烏蘭察布馬鈴薯走向更廣闊市場。」16日,烏蘭察布市副市長於海宇如是說道。
  • 馬鈴薯開會:別拿土豆不當乾糧(多圖)
    最後汪曾祺的創作成果是一本《中國馬鈴薯圖譜》,可惜這部作品在「文革」中弄丟了,不然肯定是他作品裡最妙的一部。好比沈從文最後一部書竟是《中國歷代服飾研究》,都是荒唐裡的有趣。架子上是一排土豆開發出來的產品:馬鈴薯醬油、馬鈴薯醋、馬鈴薯飲料和馬鈴薯酒!據介紹產品將於年底上市,目前暫不對外銷售。我對馬鈴薯醬油很有興趣,想說有了此物,是不是可以把豬肉燒出土豆燉肉的味道……
  • 中秘友誼土豆牽 走進秘魯國際馬鈴薯中心
    歡迎來到國際馬鈴薯中心原標題:中秘友誼土豆牽 走進秘魯國際馬鈴薯中心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李宇):作為世界三大糧食作物之一的馬鈴薯原產於秘魯南部地區。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左右,秘魯就開始了人工種植馬鈴薯的歷史,至今這裡仍保留著3000多種馬鈴薯,是世界上擁有馬鈴薯品種最多的國家。
  • 土豆,號稱「馬鈴薯之王」用它做菜簡單方便好吃,帶你了解一下!
    土豆,號稱「馬鈴薯之王」用它做菜簡單方便好吃,帶你了解一下!馬鈴薯,屬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塊莖可供食用,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糧食作物,僅次於小麥、稻穀和玉米。馬鈴薯又稱地蛋、土豆、洋山芋等,茄科植物的塊莖。
  • 土豆你個馬鈴薯
    今天給大家介紹土豆的菜譜。土豆別名:馬鈴薯、洋芋、洋山芋、地豆土豆內的營養豐富,有「第二麵包」、 「地下蘋果」的美稱,而且據研究證明土豆是胃病和心臟病患者的優質保健品和良藥。土豆能提供給人體大量的的黏液蛋白,可以保持呼吸道、消化道、關節腔和黏膜腔的潤滑,可以預防心血管和系統的脂肪沉澱,保持血管的彈性,有一定美容、抗衰老的效果。
  • 馬鈴薯作物特性-種好土豆系列2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介紹了馬鈴薯種植所需要的土壤氣候條件,受到很多讀者的歡迎,今天我們接著介紹一下馬鈴薯和其他的作物相比的獨特的作物特點,幫助廣大土豆種植戶更加科學的種植馬鈴薯,避免因為對作物的不了解造成經濟損失。
  • 從朋友圈裡的大土豆看甘肅馬鈴薯育種高質量發展
    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王佔東金秋時節,是甘肅馬鈴薯收穫的季節。從田間地頭的豐收景象到澱粉廠前滿載土豆的交貨車隊,再到今年穩中有長的價格,土豆成為人們眼下談論豐收的熱門話題。朋友圈裡曬出的超級大土豆令人驚嘆——一位農民背上背著幾個土豆,用繩子綁著,各個都比冬瓜還大。來自隴南成縣的網友曬出土豆豐收的小視頻,罕見的大塊頭兒土豆鮮活地呈現在眼前,最大的一個土豆重達3.8斤。「這是啥品種?」「土豆能長這麼大嗎?」「都是哪裡種出來的?」
  • 馬鈴薯,土豆、洋芋、山藥蛋,它們之間有區別嗎?
    馬鈴薯,土豆,洋芋,山藥蛋蛋誰才是這種塊莖狀植物的真名,今天我們就來考證一下它們幾個的前世今生。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這種一年生草本植物不是亞洲大陸的原生植物,而是來自於遙遠的南美洲,跟辣椒,蕃茄是正宗老鄉。
  • 土豆饅頭打響馬鈴薯主食化第一槍 新媒體一日
    調查發現,有的商品生產者張冠李戴,亂貼追溯碼,部分次品貼上原產地品牌的溯源碼後價格翻倍;還有企業專門提供追溯碼訂製服務,每個2分錢到8分錢,200萬個起訂,產地等追溯信息完全由訂製方自行掌握。網友「涼子」表示:「希望監管部門早日對追溯碼標識加強監管,別再讓食品安全問題雪上加霜!」  馬鈴薯饅頭上市的消息成為23日微博上的熱門話題。
  • 【樂見】了不起的土豆
    適應性強,產量高的土豆也極大地緩解了古代中國人的吃飯難題。「馬鈴薯」這一稱呼最早見於康熙年間的《松谿縣志食貨》,據說因其酷似馬鈴鐺而得名。「土豆」最終成為中國人對它的一個稱呼。由於大饑荒和移民潮,土豆也隨著愛爾蘭移民登上了新大陸的土地——美國。至今在美國的一些地方如新罕布夏州還是把土豆稱為「愛爾蘭薯(Irish potato)」。
  • 美味的土豆是何時傳到中國種植的
    現在大家的餐桌上基本都少不了土豆,土豆的做法也有很多,像土豆絲、土豆片、炒土豆、燉土豆、薯條等等,還有許多單獨的、搭配的做法,雖然大家口味各異,可是很少有不喜歡吃土豆的。可你知道嗎?土豆原產地並不是中國。
  • 「工作交流」「一克土豆一克山」唱響克山馬鈴薯品牌文化
    點藍色字關注「齊齊哈爾宣傳」為講好鶴城故事,講鶴城好故事,推動克山縣馬鈴薯產業發展,唱響「中國馬鈴薯種薯之鄉」城市品牌。由齊齊哈爾市委網信辦、克山縣委宣傳部、克山縣委網信辦聯合「一個盒子」科技共同策劃拍攝的《一克土豆一克山》短視頻於2021年元旦期間正式線上發布。
  • 中國馬鈴薯的「定西味道」——定西市安定區馬鈴薯產業發展走筆
    定西人種植馬鈴薯的歷史已有200多年,定西的土地深厚、實誠,定西的人民敦厚、包容;馬鈴薯生命力強大,給點陽光就燦爛,給點雨露就發芽。定西的人民堅韌、自強。這就是定西馬鈴薯的味道,也是「定西馬鈴薯」以及定西人民的一種精神凝結:敦厚、包容、堅韌、自強。「定西有三寶,土豆、洋芋、馬鈴薯」,有人說這是一種物產匱乏的酸澀。
  • 土豆,土豆和山藥是一樣的東西?那麼在中國
    有這樣一種蔬菜,他不僅是一道菜,也是一頓飯,他被稱為蔬菜中最像蔬菜的植物,是土豆,土豆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他起源於南美洲,並在晚清傳入中國,雖然他是一個外來物種,但他很快佔據了中國的味蕾,成為妥妥的「蔬菜一哥」。
  • 「土豆」vs「洋芋」vs「馬鈴薯」vs「potato」,你支持誰
    土豆是一種非常常見的食物,無論在世界的任何地方,土豆都是最受人們喜愛的一種食物,它在不同的地方也有著不同的名字,比如義大利:地豆,法國:地蘋果,德國:地梨,美國:愛爾蘭豆薯,俄國:荷蘭薯,我國雲貴:洋山芋,我國山西:山藥蛋,世界通用名:馬鈴薯,英語:patato ,陝西叫「洋芋」
  • 馬鈴薯「十大休閒食品」公布 風味土豆泥、小薯魚等上榜
    中國網新聞陝西8月9日訊(記者 張豔玲)全國馬鈴薯主食加工產業聯盟2017年年會今日在陝西省榆林市定邊縣舉行。本屆年會還舉行了「馬鈴薯品牌故事——企業秀活動」, 評選出2017年度馬鈴薯主食加工產業「十大主食」「十大休閒食品」「十大特色小吃」「十大品牌」。
  • 一些國家把馬鈴薯全粉列為戰略儲備糧 中國將啟動
    原標題:一些國家把馬鈴薯全粉列為戰略儲備糧 中國將啟動預計2020年50%以上的馬鈴薯將作為主糧消費。馬鈴薯的歷史,你知道嗎?   幾十年前就是主糧   據農業部消息,我國即將啟動「馬鈴薯主糧化」戰略,把土豆變成繼稻米、小麥和玉米之後的第四大主糧。   消息傳出,滿座皆驚。
  • 今晚吃土豆紅燒排骨
    圖1排骨,在中國通常特指的是豬的肋骨和脊椎骨,是烹飪菜餚的一種代加工的食材。因中國食用肉以豬肉佔比更大,也是中國人飲食結構導致。馬鈴薯又名山藥蛋、洋芋、洋山芋、洋芋頭、香山芋、洋番芋、山洋芋、陽芋、地蛋、土豆等。馬鈴薯在不同國度,名稱稱謂也不一樣,如美國稱愛爾蘭豆薯、俄羅斯稱荷蘭薯、法國稱地蘋果、德國稱地梨、義大利稱地豆、秘魯稱巴巴等。
  • 土豆燒熟了再加牛肉!那麼種植馬鈴薯應該怎樣施肥呢?
    土豆燒熟了,再加牛肉。土豆燒牛肉,是一道經典名菜,你吃過嗎?馬鈴薯(土豆),湖南農村叫洋芋,為茄科茄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既可以作為主糧,也可以作為蔬菜,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種植。那麼馬鈴薯種植到底怎樣施肥好呢?下面鄉村似歌將與大家一起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