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想要「粿」住一切

2021-01-09 騰訊網

如果一部中國美食紀錄片裡沒有「潮汕」二字,那這部紀錄片多半不夠香。作為隱藏的美食朝聖地,你很難在這裡找到不好吃的東西,連人間餓霸陳曉卿都幾次三番去打卡。

紅遍大江南北的潮汕牛肉火鍋,隨著潮汕人向外遷移的步伐在全國各省份遍地開花;席捲外地人的潮汕牛肉丸,更是成為潮汕美食名片裡的實力派。潮汕美食正在走出潮汕,但一出了潮汕,潮汕人的鄉愁就變成了一碗「粿」,這個無可替代,並且不接受反駁。

如果說川渝人的命是火鍋給的,湖南人的命是米粉給的,那麼潮汕人的命就是「粿」給的。潮汕人吃粿,可以說已經是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無論是早餐、午餐還是晚餐,本潮汕人表示餐餐皆可吃粿,被粿拴住的家鄉胃可以活到老,吃到老。

有潮汕人的地方就有粿

源於農耕時代的「粿」,是潮汕人一輩子賴以生存的美食。潮汕人做粿已有500多年歷史,中原地區大量南遷的移民陸續來到潮汕,祭祀中要用麵食製作祭品,但是南方不產麥子,只能用大米代替,這便出現了粿。

在潮汕,一切好吃的,都得先讓神明和祖先享用。時年八節,拜請神明,沒它不行。根據民俗和祭拜的神靈不同,就產生了不同的粿。但到底有多少種粿呢?這事怕潮汕人自己都數不清。

如果按粿皮的原料分,可以分為粳米粉、糯米粉、薯粉。

如果按餡料分,可以分為有餡的和沒餡的;

如果按口味分,可以分為鹹的或者甜的;

如果按形狀分可以分,可以分為桃形的、圓形的、方形的、三角形的;

如果按照烹飪方式又可分為蒸著吃的、炸著吃的、和炒著吃的;

清明節要吃樸籽粿,五月節要吃梔粿,天元節要吃紅桃粿······

放眼望去,在全中國,怕是沒有哪個地方比潮汕「粿」味兒更重了。

潮汕的粿品一般以米粉、麵粉或薯粉加工成粉末製成粿皮,再包上在地最鮮的農作物為食材燴成的粿餡。做法聽起來簡單,卻被潮汕人包出了花樣。

所謂「粿」不可貌相說的就是鼠殼粿,常見的鼠殼粿是祭祖的傳統糕點,別看鼠殼粿長得烏黑,用鼠殼草做成的鼠殼粿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痢的功效。蒸好的鼠殼粿色澤烏黑髮亮,餡料絲絲的甜和粿皮淡淡的野草清香的結合使得入口軟糯香黏。

如果說鼠殼粿是其中歷史最悠久的粿品,那紅桃粿定是潮汕人一年四季最離不開的粿品。紅桃粿是最能代表潮汕味道的粿品,將紅花粉末拌入梗米粉中,與水勻和,做出粉嫩色的粿皮,蘊意著吉祥喜慶、長壽安康。

一般紅桃粿裡面會加用蝦米、豬肉、花生米、芹菜等油鍋爆炒的餡料,如果加些乾貝海鮮那就算是高級貨了。紅桃粿最好吃的做法是加雞蛋用油煎,把粿皮煎脆,咬下去像在吃香軟的糯米飯,迂迴於酥嫩間,齒頰留香。

還有鹹水粿、玉米粿、韭菜粿、紅豆粿、梔粿······小時候每逢過節,爺爺奶奶祭拜先祖,在旁邊垂涎欲滴地等著祭拜結束,迫不及待地想快點吃上色彩鮮豔的水晶粿是每個潮汕娃娃專屬的童年經歷。可以說「粿」串起了一代代潮汕人的記憶和鄉愁。

粿,寄託了潮汕人的思念先祖之情,也寄託了海外潮汕人思念家鄉之情。今天,三千多萬潮汕人中超過三分之一分布在世界各地,粿品也隨著外出的潮汕人傳到泰國、新加坡等地,有潮汕人地方就有粿。

潮汕人的一天是從粿汁開始的

爽滑的粿片澆上一兩勺子入味兒的滷汁,沒有用一碗粿汁叫不醒的潮汕人。

將米漿烙成薄餅而後剪成角狀(俗稱粿角),好的粿皮要有氣孔,這樣吃的時候可以吸入滿滿的滷汁。

原湯煮原食,待到水沸投入煮熟並和以米漿調成半糊狀,豬肉切小塊,豬腸來一份,加上一個雞蛋,這就是潮汕人一天的精氣神兒。

每個潮汕人的記憶裡都有一碗粿條

對於異鄉的潮汕人來說,一碗粿條就是家鄉的味道。在潮汕地區,粿條每日的消耗量可達近百萬公斤,最日常的做法之一,便是下一碗熱騰騰的粿條湯。

在這個機械化的時代,潮汕地區一直在堅持著用最古老的手工方法製作粿條,這一點很難得。

首先將調配好的米漿鋪滿蒸屜,在高溫的作用下米漿迅速凝結,使之成為一張粿皮。

待粿皮放涼,即能順利切成條狀,但粿條不易保存,所以各家各戶都是當天做、當天賣。

到這一步,白花花的粿條完成進度條:100%!連環三暴擊

豬雜肉餅,魚膠魚冊,牛丸香菜,潮汕人下配料也是闊氣十足,一定要碗頂堆成小山,把底下的粿條都蓋起來才算到位。

另外,配菜蘸料也有講究,潮汕人習慣吃粿條湯的時候倒一小碟潮式辣椒醬,用於給清淡的配菜調味,吃起來才夠接地氣。

除了粿條湯,炒粿條也佔據著潮汕人的生活。而炒粿條又分為幹、溼兩種做法,將菜、肉與粿條齊下鍋,一勺豬油必不可少。豬油是潮汕人炒菜的首選,動物油脂的濃香在高溫下被釋放,等待主角的登場,每根粿條都厚厚地包裹著豬油,再配以清香爽口的豆芽,入口既軟糯,又不失乾爽,牢牢拴住了潮汕人的胃。

每個潮汕人的記憶裡都有一盤牛肉炒粿條,芥藍牛肉做成的一盤芥藍牛肉炒粿條一般是溼炒,這樣可以保存牛肉本身的鮮美嫩滑。

與幹炒不同,溼炒是先將粿條炒熟,加入潮汕沙茶醬調味,再另起一鍋,把牛肉、芥藍、番茄一同翻炒,待其收水成濃稠的湯汁,最後蓋在炒好的粿條上邊。

潮汕人可以拍著胸脯說,這道平均價格在20元左右的小炒在潮汕人心目中是一種神聖的存在,如果你想對一個潮汕姑娘說愛,那麼請帶她去吃芥藍牛肉炒粿!

還有一種家常的吃法,俗稱「幹粿」,即將沸水煮熟的粿條撈乾,直接往上淋沙茶醬,再撒上少許蔥花,韌滑爽口,鹹香誘人,又是全新的味蕾體驗。

對於潮汕人來說,「粿」已經不再單單是一種食物,它貫穿在潮汕人的整個生活圖景中,暖胃暖心,通過味覺的記憶,將潮汕人與家鄉緊緊相連。

圖源網絡

-end-

You May Also Like

你吃過哪些忘不了的潮汕美食?

通過留言和評論分享給我們吧~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那就動動手指

點擊右下【在看】吧~

相關焦點

  • 潮汕人為什麼愛粿?紅桃粿,韭菜粿,菜頭粿,馬鈴薯粿誰最好吃
    潮汕人喜粿,每年每個時節都會做粿吃粿。粿——可以說是潮汕人的心頭好之一。吃粿已經成為潮汕人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有的人家還是沿襲舊習,自己動手做粿。對於現代潮汕人來說,做粿源於氛圍,吃粿則源於傳統。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講講幾款常見的粿類。紅桃粿推薦指數:★★★★★一說起潮汕的粿,大多數人最先說出口的便是紅桃粿。粉粉嫩嫩的,其形如名,就像一個紅色的桃子。
  • 被稱為水晶球的無米粿代表潮汕人的匠心,餡多皮薄,讓人回味無窮
    帶著輕輕的焦香味和米糊味,辣椒醬和粿皮簡直是絕配,粿皮的米糊香和辣椒醬的清爽相結合,口中味覺神經被挑動,又被粿皮的綿柔安撫,入口雙層味覺體驗。輕咬可以聽見粿皮「咔哧咔哧」作響,外皮焦而不粘牙,非常爽口,一口下去,滿足感由內而發。
  • 潮汕人常說的粿是什麼,在家自製紅桃粿,紅色來自它
    在潮汕,總免不了跟「粿」打交道,粿在潮汕人心目中地位頗高,多數人家都會做粿,大有潮汕「國民美食」的風範,然粿種類繁多,別說外地人一臉懵圈,就是不少潮汕本地人,都說不清到底有多少種粿。鼠曲粿潮汕人常說的粿是什麼簡單來說,在潮汕,用麵粉、米粉、紅薯澱粉製成的食品都可以叫粿,而通常我們見到的粿都是用粘米粉製成粿皮,包裹好餡料,
  • 80後潮汕人心中的記憶:「姐妹小吃」——豆花草粿
    就如同店名「老傳統」,黃烈波所製作的小食,都是最為傳統的潮汕小食:草粿、豆腐花、酵粿桃、糕粿、「膠羅錢」、薯粉豆乾……而製作這些小食,黃烈波也仍是採取最為傳統的方法。據介紹,製作草粿需用一種稱為草粿草的植物,黃烈波說,草粿草是梅縣一帶地區的特產,現在這附近都沒有人賣草粿草了,每次他都需要到豐順湯坑那邊購買。
  • 龍鬚水浴,插艾掛蒲,草粿梔粿,龍舟競渡,看看潮汕人的端午習俗
    2、吃粽子和梔粿:吃粽子是我國漢族端午節傳統習俗,最早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潮汕人絕大多數是漢人,吃粽子當然也免不了,同時潮州話的「粽」和「壯」同音,吃粽也有身體強壯的寓意。潮汕粽子而梔粿的主材當然也是糯米,不過必須先磨成粉漿,然後配黃枝汁成黃液體,再加以鋪姜鹼液,三種材料搓勻後裝入蒸籠蒸熟,梔粿便製作而成,剛出籠的梔粿呈黃色,晶瑩潤滑,還記得我們小時放學回家
  • 潮汕人的童年小吃豆花草粿,夏天消暑冬天溫補,比龜苓膏還好吃!
    「豆花、草粿、凍草粿……」,伴隨著「咚咚咚」的敲碗聲,這叫賣聲穿梭於大街小巷,對每個潮汕人來說都不陌生。這對潮汕的「小吃姐妹花」,是老一輩人揮之不去的回憶,是8090後珍貴的童年印象。炎炎夏日,沒有什麼比一碗草粿更解暑的了,如果有,那就是凍草粿。草粿是潮汕地區特有的小吃,別的地方可吃不到。因為長得和龜苓膏很像,所以常常被誤會,其實這是兩樣完全不同的小吃。龜苓膏產自廣西梧州,是以龜板、土伏苓和甘草等中藥材為原材料製成的,比起草粿,它吃起來的感覺偏硬,還帶有一點點苦味。而草粿則是用仙人草做的,仙人草是揭陽一帶的產物。
  • 揭陽普寧裡湖老式炒糕粿色香味俱全,深受潮汕人的喜愛
    炒糕粿是在潮汕地區幾乎到處都能吃到的一道民間美食,因其炒後外酥內嫩,色香味全而深受潮汕人的喜愛。今天的《尋味揭陽》,我們就去普寧市裡湖鎮一家已經有數十年歷史的老式炒糕粿店去品嘗美味。據介紹,每天店裡使用的糕粿都是他在前一天下午就蒸好的。唐樂榮:糕粿要用米漿去碾,然後用木材爐蒸熟,不能用燃氣爐,小筐要四個小時,大筐要六個小時,是一層一層蒸起來的,不是一整塊蒸的。當食客來到店裡後,唐樂榮會根據食客的人數為他們炒糕粿。
  • 潮汕人最愛做粿,這種特色土豆粿能讓你吃過一次就再也忘不掉
    潮汕人也是非常的勤勞的,就算在美食上也是一樣。潮汕人最愛做粿了,紅粿,鼠曲粿等等,不過今天我們要說的是他們最出名的土豆粿了。一起來看看這種讓人沉迷的美食吧。潮汕人最愛做粿,這種特色土豆粿能讓你吃過一次就再也忘不掉。
  • 香芋酥、粿肉、牛肉丸:潮汕人記憶中的年味
    十二月二十四的這一天,對初一十五逢年過節都會拜神的潮汕人來說,是送神上天的日子,這一天意味著年關將至,新年即將到來。聽家裡的長輩說,十二月二十四這一天,是在凡間的神仙回到天庭向玉皇大帝匯報人間這一年情況的日子,也是各家供奉著的神仙為凡間各家抽取好籤的日子,因此,這一天,家裡都會準備好豐富的貢品朝拜,祈求正月初四神下天時為家裡帶來好籤,祈求新年一切平安順利。採辦年禮,準備年貨,將家裡打掃乾淨,準備迎接新年的到來,這是每家每戶新年都要做的事情。
  • 潮汕人的鄉愁,是那一碗碗的厝頭巷尾的草粿
    談起鄉愁,每個地方的人想到的東西都不一樣,西安人會想到那唇齒留香的肉夾饃,川渝人會想到那辣油飄香的麻辣火鍋,長沙人會想到美味的麻辣小龍蝦,而潮汕人則會想到那碗樸實無華卻又口感獨特的草粿。在每個潮汕人的童年裡,一定都有這樣一個阿婆或者阿伯,他踩著老式三輪車,帶著一個大喇叭,在夏天的厝頭巷尾來回騎著車,載著滿滿幾鍋草粿,一邊騎車喇叭一邊廣播到:草粿!豆腐花!而遠遠聽到聲音的小孩就會帶著碗默默在巷頭等著阿伯的到來。拿著碗舀上滿滿一碗黑乎乎的草粿,撒上潔白的白砂糖,心滿意足地端回家。我想這是每個潮汕孩子夏天最大的盼頭了吧!
  • 潮汕人過年有哪些習俗
    潮汕人一直是個非常傳統的民族,潮汕的年俗,從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就開始了,臘月二十四,「迎老爺」上天,所謂的老爺,潮汕各地都不盡相同,大多是保佑當地風調雨順、闔家平安的神仙。迎完老爺上天之後,家家戶戶要打掃衛生,寓意掃除去年的一切災禍,新的一年平平安安。
  • 食在粿香,味在潮汕
    如紅桃粿、白飯粿、鼠曲粿等,都是用木印印成桃型,是人們以壽桃的外型表達對健康長壽的追求;潮汕白飯桃,採用糯米飯作餡,是人們對五穀豐登的希翼;紅曲粿、酵粿,是潮汕民間重大節日必備的祭品,紅曲粿染成紅色,因為紅色是潮汕人心目中吉祥如意的象徵,蒸的酵粿因酵母的作用而松發,潮汕人便用以寄託興旺發達的願望。如果發酵過程做得好,蒸熟之後,粿面凸起而裂開,狀如花朵,潮汕人稱之為「笑」,意頭好。
  • 潮汕粿品探訪 | 鼠殼粿,老鼠殼做的粿?!
    說到潮汕的吃,一碗牛肉丸、一碟腸粉,是很多人心中潮汕美食的代表,但其實在潮汕人心目中,除了熱騰騰出籠的腸粉,手錘的牛肉丸,還有一樣重要的美食,佔據著潮汕人的日常生活,那就是「粿」。這裡簡單地給大家介紹一下做鼠殼粿的流程:首先是將採摘回來的鼠麴草焯水燙熟濾掉澀水以後搗爛,再加入糯米粉和粘米粉按比例混合再揉搓均勻。這樣就做成了鼠殼粿的粿皮了。當然其中還有很多小細節,在這裡待以後一一說明。接著就要做鼠殼粿的餡料了。
  • 潮汕人民:「粿」真好吃!
    提及潮汕美食,「粿「是一個繞不開、躲不過的話題。相較於米、面,潮汕人獨愛粿。從日常餐桌,到供奉祖先神明的祭臺上,都少不了粿的身影。各式各樣的粿品對應不同的節日與「老爺「,足以迷外行人眼。別看是小巧精緻的一顆粿,它已經陪伴了潮人許久。傳說源於南下定居在潮汕地區的中原人,苦於沒有麵食可以祭拜祖先和神祇,便因地制宜,取南稻代替北麥,於是就成了「粿」。 一談到粿,便與潮汕人的祭祀這一習俗分不開。潮人信仰的神靈繁雜多樣,不同的時節祭拜的神不同。
  • 紅桃粿,潮汕人小時候渴望的年味!
    廣東潮汕有句跟「粿」有關的諺語:時節做時粿,時令防時病,說明了「粿」在潮汕飲食中的重要地位。不一樣的節日,會吃不一樣的粿,長短不一,形狀各異,但不變的是總會有紅桃粿的身影。紅桃粿也被叫做紅殼桃、粿桃、桃粿,幾乎每個潮汕人都吃過這種粿。
  • 潮汕的「粿」 ——連膠幾人都數不清
    對於外地人來說,潮汕的「粿」真是一種「蜜汁食物」像河粉一樣的叫「粿條」,但像糯米餈一樣的糰子也叫「粿」,像鱟粿、水粿、檳醅粿、豬朥粿,還有「粿汁」……粿~~汁???!!!是的!「粿汁」!此「粿汁」非彼「果汁」!其實它是粿條的兄弟,可以理解為滷汁粿片。
  • 為什麼在深圳的潮汕人這麼牛?
    據不完全統計 深圳有幾百萬潮汕人在此拼搏、創業 所以深圳也被稱為 潮汕人的「第二故鄉」
  • 潮汕民間粿類逐個數,從這裡讀懂潮汕文化!
    有一首潮汕歌謠這麼唱:「潮汕人,相食粿,油粿甜粿石榴粿,面粿酵粿油炸粿,鱟粿軟粿牛肉粿,菜頭圓卡殼桃粿。」 有一首潮汕歌謠這麼唱:「潮汕人,相食粿,油粿甜粿石榴粿,面粿酵粿油炸粿,鱟粿軟粿牛肉粿,菜頭圓卡殼桃粿。」
  • 這最應節的粿,一次吃六七個都不夠
    潮汕地區盛產大米,當地人以大米為主食,其米製作成的食品叫做粿。粿是眾多潮汕小吃中最特殊的一大門類,在生活中有著獨特的粿文化,它代表著飲食文化中重要的一面。地區素有「時節做時粿」,也就是根據四季不同的時節來做不同的粿品,不同的季節吃不同的粿品。粿品的種類有很多,有甜粿、酵粿、青葉粿、薯粉粿、豆心粿等。
  • 潮汕美食的「粿」,是怎樣一個神奇的東西,做法大全
    有一首潮汕歌謠這麼唱: 「潮汕人,相食粿 油粿甜粿石榴粿 面粿酵粿油炸粿 而這一切要源於:早先潮汕先民從中原地區遷至潮汕地區,由於祭祖先需要用麵食來做果品,然而南方不產小麥,故以米食做果品,這才有了「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