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最應節的粿,一次吃六七個都不夠

2020-12-19 日素記

每一個傳統節日,在潮汕都有一樣或幾樣獨特的食品糕點,就好比我們常見的過年吃年糕。

潮汕地區盛產大米,當地人以大米為主食,其米製作成的食品叫做粿。粿是眾多潮汕小吃中最特殊的一大門類,在生活中有著獨特的粿文化,它代表著飲食文化中重要的一面。地區素有「時節做時粿」,也就是根據四季不同的時節來做不同的粿品,不同的季節吃不同的粿品。

粿品的種類有很多,有甜粿、酵粿、青葉粿、薯粉粿、豆心粿等。各種粿品也有各自防病治病的醫學道理,可以說是一種食療中的特殊粿食。一年做的粿品多得數也數不完。

然而在潮汕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紅桃粿、也是最有節日的味道。逢年過節家家戶戶都要做粿。潮汕人把粿當作日常點心,每個節日都要做出不同的粿來應節,這就是所謂「時節做時粿」。

以前在潮汕傳統節日特別有氣氛,家家戶戶圍在一起做粿一一元宵節要做甜粿、酵粿(發粿)、菜頭粿,即「三籠齊」,取其甜、發、有彩頭之意。清明節做樸籽粿,端陽節做梔粿,中元節要做「碗糕粿」(即笑粿),中秋節做米糕,十月半祭五穀神,粿做成尖擔狀,過年要做「鼠殼粿」,各種祭拜神明或祖先的日子更離不了粿。

粿品的背後還常常有民間故事和傳說。因此粿貫穿在潮汕人的整個生活圖景中,牽扯著他們心中的鄉情、親情,與他們的歡樂和悲苦緊密相連。

做粿曾被人認為是潮汕婦女繼刺繡之後的「第二手工藝」。粿品做得好不好吃與漂不漂亮也曾是衡量一個潮汕媳婦賢惠與否的重要指標,從前家家戶戶的女人沒有一個不會做粿。

如今,隨著社會變革和進步,潮汕粿品逐步走向專業化市場化,大多數人都喜歡到市場買現成的粿品,偶爾在家呼朋喚友做粿品,過程其實很美好。

親友們圍坐在一起忙活,彼此的感情也在做粿的過程中增溫,有人和面、有人妙餡、有人包、有人印模,粳米粉中衝開水或者是粿條揉粉、加入一點點「英米」做成紅桃粿皮,把紅桃限皮接成長條,捏一小塊,壓成圓薄皮,包上用糯米飯、香菇粒、蝦米、花生仁拌成的餡料,夾餡、捏合、壓模,之後用印有「壽」字或「福」字的粿印印模。

轉眼間,一個個刻有龜狀紋的紅桃粿,再上蒸籠蒸熟,一會兒,一股紅桃粿特有的香味就瀰漫了整個屋子。看到一個個外形飽滿、精美細緻、冒著熱氣的紅豔油亮的紅桃粿,大家一起品嘗,親手做的粿品,那份滿足無可替代。自家做的粿品安全放心、料足餡好,算起來比市面出售的還便宜。

這些由米製品做成的粿品,不但是逢年過節祭拜祖宗的粿品,還是吉祥美好的象徵,飽含著潮汕人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美好願望,也反映出潮汕人的勤勞與智慧的時年八節、粿品是條拜祖宗必備之用。

一個個印著龜背條紋的紅桃粿,外形像極了一個個的紅桃子。紅桃粿因取桃子的造型而得名,它象徵著長壽,吉祥,反映出潮汕人祈福祈壽的美好心願。

今天,油水充足的人們吃粿不在於果腹,而是在品粿,粿品要求小而精。所以潮汕粿品,外形上越做越小,人們可在短時間內品嘗到多種粿品。甚至在上火的時候,可以選擇清熱去火的粿品。無處不在的粿品讓潮汕人過得滋潤,活色生香!

在潮汕大地,代代傳承 「歲時節日」豐富多彩的過節儀式,世代沿襲相傳。時節的儀式或紀念祖先、或寓意尋根、或祈望幸福、或寄託信仰,都有獨特深遠的民俗傳統,形成一道獨具「潮味」的民俗風景線。祭拜祖先有特殊的儀軌,也有特別的祭品,口味習慣被賦子精神的訴求,裡頭有價值觀、有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象徵著吉祥如意,印證著幸福,家鄉的味道,遊子的情結,家庭的幸福,盡在那濃濃的粿香裡 。

感謝閱讀我寫的文章,文章分享的可能是一碗湯,一碗粥、一碗糖水、一份點心,一碟小菜或蔬果汁,可能是面點烘焙等。

若你也喜歡粿,請在下方評論,或關注、點讚、收藏、分享、你有什麼想法觀點,歡迎留言大家一起討論,感謝!

相關焦點

  • 南澳人最愛吃 「粿」,這12種 「粿」 你吃過幾種?
    ,代表吉祥如意的象徵 粿類蒸熟製作,寄予了蒸蒸日上的願望 這就是粿文化 2、紅桃粿 年節最常用的一種供品 紅桃粿像個扁平的紅桃,象徵長壽
  • 潮汕人最愛做粿,這種特色土豆粿能讓你吃過一次就再也忘不掉
    潮汕人最愛做粿了,紅粿,鼠曲粿等等,不過今天我們要說的是他們最出名的土豆粿了。一起來看看這種讓人沉迷的美食吧。潮汕人最愛做粿,這種特色土豆粿能讓你吃過一次就再也忘不掉。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所謂的粿,
  • 潮汕美食之油粿 怎麼做?
    「粿」是一種地道的潮汕特色小吃, 潮汕人對於凡是用米粉、麵粉、薯粉等經過加工製成的食品,都稱「粿」。粿的品種很多,有紅粿、油粿、酵粿、甜粿等,也有應節的鼠殼粿、石榴粿、人仔粿、粟穗粿等,還有早夜茶點上的各種菜粿。在潮汕,逢年過節祭神,粿是必不可少的祭品。
  • 這粿包菜是客家人的特色小吃,自己做兩個就一碗,一次我能吃4個
    客家人有一種特色小吃叫粿包菜,這裡的「粿」其實也不叫粿,應該叫「粄」,「粿」是潮汕人叫的,客家人叫的粿是粄,恰當地來說是粄包菜,也叫「菜粄」。因為在潮汕地區,就習慣了潮汕人的叫法,叫成「粿包菜」了。客家人的這種菜粄特別受人歡迎,這菜粄是用薄薄的腸粉皮,客家人叫「粄皮」包入各種蔬菜,它的品類繁多,有南瓜、芋頭、空心菜、厚合菜、韭菜、菜脯、鹹菜、豇豆、白菜、包菜等等。先將粄皮炊熟,把想要吃的蔬菜準備好,再用蒸製的方法蒸熟蒸熱,最後澆以秘制的特色醬汁,鮮香嫩滑的菜粄就做好啦。
  • 舌尖上的潮汕,逢年過節必有「粿」,你都吃過多少?
    潮汕的「粿」文化博大精深,初來乍到的小夥伴可能都以為粿是一種水果,但是,小黑要在這裡解釋一下,粿其實不是水果,而是用米粉,麵粉,薯粉經過加工而制的食品,在廣東潮汕,福建,海南,臺灣這一帶都十分受歡迎在眾多的粿中呢,以紅桃粿最為經典
  • 紅桃粿,韭菜粿,菜頭粿,馬鈴薯粿誰最好吃
    潮汕人喜粿,每年每個時節都會做粿吃粿。粿——可以說是潮汕人的心頭好之一。吃粿已經成為潮汕人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有的人家還是沿襲舊習,自己動手做粿。我最喜紅桃粿裡面包裹著的炒飯,有肉沫,有香菇,有花生,還有蔥花。不僅料足,飯粒也是顆粒飽滿,粒粒分明。小小的、尖尖的米粒,和平常吃到的炒飯完全不一樣。它還帶著些許粿皮的味道,香香柔柔的。連著皮一塊咬,外柔內淳,香軟可口,十分美味。
  • 海豐美食|這一個鼠殼粿,吃之前還要去「拔草」
    都不乏它的身影其中鼠殼粿是不少人的最愛 這期我們一起吃「粿」在外的遊子們常會聽到這樣的尷尬 鼠殼粿雖然名叫鼠殼粿海豐鼠殼粿有鹹甜不同的餡,一般海豐人喜歡做甜餡,加入黑芝麻、花生、豬油糖等,每家的配方也不一樣,自己最愛的還是媽媽的配方。這就是鼠殼啦,鼠殼是海豐當地的一種叫鼠殼草(也稱鼠粬草)的草藥,據說有去瘀,調和胃氣的功效。它製成的粿皮,讓鼠殼粿增加了一股濃濃的青草香氣。
  • 清明最該吃的葉子,加米粉做成「樸籽粿」,消痰清熱,吃過都說好
    導讀:清明最該吃的葉子,加米粉做成「樸籽粿」,消痰清熱,吃過都說好。3月轉眼已經過去,迎來了芳菲的四月,進入四月的第一個節日就是清明節,清明節有很多關於飲食方面的傳統習俗。其中有一種就是潮汕人常吃的『樸籽粿』。
  • 「老闆,一個碗仔粿加辣」老街上的碗仔粿,吃不吃得到就看你了
    總是出現在街頭巷尾的碗仔粿,可以說是小得不能再小的閩南小吃,巴掌大的小碗,小竹篾一挖,各種醬料一碼上,當零嘴兒解饞,或是早餐、下午茶,蹲坐在路邊吃上幾個,似乎最對胃。
  • 邊吃邊聊:上饒|天曉得弋陽還有多少俺沒吃過的粿
    方媽媽油炸粿午後三點,在空調房中躲掉了最熱的時辰,覺得餓了,直奔大名鼎鼎的方媽媽油炸粿,不料排在前面的大哥要了整整十五個油炸粿帶去義烏,只能在灼人的油鍋邊乖乖等待,正好得以和老闆娘閒聊幾句——一問嚇一跳,這間小店竟然開業已有四十餘年,如今的店主是第二代——要知道,在弋陽縣城亦或是在上饒市乃至南昌市,不說賣粿,四十年的任何餐飲空間都異常罕見。
  • 喜歡吃潮汕牛肉乾粿,肉嫩粿滑湯鮮沙茶醬香,牛肉牛丸牛雜隨便拼
    好彩六廚瞥見了這種幹粿配湯的吃法,記得清楚大份是十二塊錢一份,一晃都快二十年了。豬八戒吃人參果一樣稀裡譁啦一碗幹粿配碗牛丸湯就下肚了,幹粿裡面多放了好多福合埕自製的沙茶醬和紅辣椒醬,比吃炸醬麵還要重口。粿條夠香,夠滑,牛肉夠嫩,夠鮮。吃完幹粿嘴裡的醇厚味道用南姜牛骨的底湯一口化開在嘴裡,好像渾身毛孔都被打開一樣的舒服。這一口知味,以後的日子裡就再也放不下了。
  • 這碗牛肉粿仔湯,便宜大碗還好吃,吃出的是滿滿幸福感
    牛肉粿仔湯可謂是潮汕地區的人們美好一天的開始,一大早起來點一碗牛肉粿仔湯,吃進肚子裡,暖了身體暖了心裡。吃了這一碗,幸福美滿的一天也重新開始,這便宜大碗的牛肉粿仔湯就是有這樣神奇的魔力。潮汕地區的老闆,個個熱情大方、幽默風趣,再加上一勺牛肉,牛肉和湯汁與粿條的碰撞,擦出最美妙的火花,也帶給我們最回味無窮的感覺,這簡直就是對吃貨的挑戰。店家的牛肉,質量都是最新鮮的,咬這麼一口牛肉,鮮嫩多汁,讓你的味蕾感受這美妙的感覺,仿佛是音符在你的舌尖上跳動。
  • 潮汕粿肉,食材和做法告訴你,外酥裡鮮,出鍋孩子一頓吃20個
    ,潮汕粿肉,食材和做法告訴你,外酥裡鮮,出鍋孩子一頓吃20個。粿肉由於粿肉是我家人都比較喜歡的美食,所以我家隔三差五做一回,一次做50個,一頓全能吃完,孩子自己就能吃20個,做好的粿肉外面口感非常的酥脆,裡面的餡料營養又美味,一口咬下去酥香又解饞
  • 春節回家 吃到衢州那一口酥嫩的油炸粿了嗎?
    味蕾間最難忘的記憶,就是舊時光的記憶,但隨著歲月的變遷,很多街頭小吃正在漸漸淡出我們的視線。金黃油亮的油炸粿就是其中一種,小時候聞到香味就特別想吃,現在很難找到做油炸粿的攤鋪。很久沒吃了。你還記得,上一次吃油炸粿是什麼時候嗎?浙小編真的找到一個油炸粿攤。在衢化街道花徑二村對面,有一個小攤,攤主一直在這裡營造著讓人惦念的味道。
  • 畲鄉最小吃——九層粿
    今天我要帶大家品嘗畲鄉最最最最最最小吃——九層粿那麼問題來了:九層粿真的有九層嗎?nonono~~九是個量詞,代表多的意思而不是單指九層有可能多也有可能少,但是層多層少都不影響它的美味說起九層粿它幾乎霸佔了我對家鄉小吃的全部印象好吃!吃不膩!當飯吃!
  • 潮汕粿品探訪 | 鼠殼粿,老鼠殼做的粿?!
    潮汕的祭祀文化濃厚,每年的時年八節大大小小加起來有幾十個,由於每個節日祭拜的「老爺」不同,用作祭品的粿也不盡相同,潮汕的媽媽都比較迷信(也不能說是迷信,是一種民間地區信仰吧),對各個時節都認真對待,這也是潮汕粿種類繁多的重要原因。
  • 潮汕粿之|艾草版酒殼粿
    臨近清明/江南的家家戶戶都做起了清明果/而在潮汕/很多地方會做酒殼粿   家裡最會做酒殼粿的是外婆/往年在家的時候/外婆帶來的酒殼粿我可以一次吃兩   酒殼粿其實學名叫鼠麴粿/是用鼠麴草搗爛為原材料/據說因為閩南沿海一帶氣候溼熱/食用鼠麴粿可解決身體不適/因潮汕方言各地多有不同/故衍生各種民間叫法~   ——   因為嘴饞外婆做的那一口酒殼粿
  • 潮汕人,想要「粿」住一切
    如果一部中國美食紀錄片裡沒有「潮汕」二字,那這部紀錄片多半不夠香。作為隱藏的美食朝聖地,你很難在這裡找到不好吃的東西,連人間餓霸陳曉卿都幾次三番去打卡。
  • 汕頭|用一天八頓粿食與乾麵,吃懂潮汕
    當然,美食聖地這四個稱號早已被用濫,縱觀全世界,衣食住行中,唯有吃這件事是能撩動所有人的。無論是濃濃的鄉愁,還是異國的情懷,總是離不開吃這一道門檻。不得不說,潮汕人對食物的感情,莊嚴又細膩,而潮汕的飲食文化,也非外鄉人隨便來這裡吃個幾天就能完全吃透,吃懂的。認識潮汕地區的食物,要從粿食小吃開始。
  • 論「粿」我只服潮汕的!地道的潮汕風味,本地人都在吃的正宗糕點!
    粿,是用秫米、粳米磨成粉後製作成的糕類食品,多指閩南地區的地方小吃,不同區域有不同的叫法,像粄、 、 ,其實都是一種東西。但若要說哪裡的粿最出名,那必須是潮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