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什麼行業會是下一個熱點?在去年爆發的疫情中,機器人正在進入人們的視野,導致「無接觸」需求大增,對機器人行業而言,2020年是一個難得的發展期。機器人得以有機會廣泛應用在各類場景,甚至活躍在武漢的抗疫一線。在去年的兩會中,機器人行業的發展多次被提及,還提出了建立完善機器人正常標準體系,5G商用啟動也催生了「AI+5G」風口的到來。
在疫情影響下,服務機器人價值凸顯,讓人們看到了更多場景中的應用價值。機器人行業的發展趨於多元化,也更加落地,行業未來前景非常可期。
咖啡消費向新渠道遷徙
線下咖啡店難做,幾乎是公開的秘密。在疫情的衝擊下,原本就難盈利的線下實體店更是雪上加霜。2020年,咖啡服務行業的閉店率達到83.3%。無論是資深玩家,還是老品牌,一個都沒能倖免。
但與此同時,疫情之下,用戶購買咖啡的便利性需求突顯,部分想喝現磨咖啡而又喝不到的消費者,不得不採取其他方式來滿足需求。數據顯示,在疫情期間,分別有45.3%和17.9%的消費者增加了速溶咖啡和罐裝咖啡的飲用量。
更重要的是,疫情倒逼咖啡行業線上化發展,零售形態的產品和外賣咖啡成為過渡性選擇。這樣的改變,加速了零售咖啡產品的推出,也加速了咖啡機器人品牌的發展。
咖啡機器人引領未來智慧生活
一般情況下,在北上廣開一家咖啡館,人工成本在25%~30%左右,房租成本25%左右,運營管理、折舊、損耗成本15%左右,普通咖啡館勉強做到收支平衡,如果算上老闆的工資,很大概率是虧損。
所以過去幾年咖啡市場正在悄然發生一些變化。輕餐咖啡、快餐咖啡店的興起,很多國內用戶咖啡的消費場景正在由精緻化轉向便利性與大眾性,便利店、寫字樓、外賣,通過各種渠道和消費場景的布局,讓喝咖啡這件事變得越來越便捷。
買咖啡的人,消費習慣也在改變,已經從最初始以速溶咖啡為代表的「新鮮消費「到以星巴克代表的「身份消費」,走向大眾習以為常的「習慣消費」。
提到會做咖啡的機器人,日前在上海中山公園地鐵站、延安西路地鐵站出口附近的一臺機器人咖啡亭COFE+成為近日媒體的熱點。
與傳統實體咖啡店不同,COFE+機器人咖啡亭佔地面積不到2.35平米,現制現售現磨咖啡,儼然一個無人咖啡館。營業時間延長1倍,提供24小時全天候服務,消費者可以通過手機付款下單,下單後,透明倉裡的咖啡豆便開始現磨、萃取、鮮打奶泡、滴入糖漿……30秒-1分鐘,一杯香濃四溢的咖啡便做好了。
同時,機器人咖啡亭有多個品種的咖啡,其中包括美式、法式歐蕾,也有複雜的玫瑰荔枝拿鐵、中東摩卡奇諾,還有飲品如抹茶拿鐵、熱巧克力等,種類超過50種,而且COFE+還能提供100%阿拉比卡與100%有機兩種咖啡豆、熱飲與冰飲兩種杯型、熱/冰兩類溫度、還有無糖少糖、多冰少冰、加粉加顆粒等個性化定製服務,可以實現保鮮純奶、即時製冰、創意澆頭、混合搖勻、飲料分層製作。
除此之外,通過自助掃碼下單系統和後臺,咖啡機器人還能統計店面銷量、客戶偏好、會員管理、設備檢測等,通過大數據實現精準營銷,相比於傳統店面,能夠大大提高運營效率,事半功倍。
全封閉無菌的環境,全透明的製作過程,全程零接觸的消費模式,在疫情還未結束的當下讓消費者放下了顧慮。在品嘗之後,消費者紛紛表示,這款COFE+機器人咖啡亭做出的咖啡,口味堪比專業咖啡師,而且在價格上異常親民,最低一杯咖啡僅需9.9元,而同款咖啡在品牌店一般售價在30元以上。
COFE+無人咖啡亭至今已申報了五十多項國內外專利,雄踞業界翹楚,並且還在繼續技術升級迭代,預計在今年推出5.0版本。
不管外部環境如何變化,行業如何變遷,可以確認的是,在智能零售越發強大的當下,無人咖啡店COFE+的模式還會相繼在其他行業出現,一個無人店鋪的時代即將到來,下一個十年,很有可能就是無人經濟的風口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