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餐廳不是什麼新鮮事,但是餐廳內雪糕、咖啡、炒菜、送菜、做漢堡、迎賓等20多個工種全由機器人完成,還是著實令人吃驚!
這不,近日碧桂園旗下公司打造的FOODOM天降美食王國正式在廣東順德開業,餐廳面積達到2000平米,能同時為600左右的人帶來充滿未來科技感的就餐體驗。
20餘款機器人集中「上崗」,最快20秒出餐
碧桂園的機器人餐廳綜合體科技感十足,從中餐區門口進入,迎面是一面碩大的落地玻璃幕牆,牆內18口炒鍋機器人整齊列陣!客人掃碼點單後,機器人機械臂迅速啟動炒菜,AGV送菜小車在頭頂雲軌上平穩穿行,很快菜品就會放在盤子裡從「天」而降,抵達客人所在的桌位。
這次機器人員工除更加穩定高效外,在出餐速度上也顯著提升,比如快餐行業巨頭的漢堡出餐效率約為30-40秒/個,而漢堡機器人出餐效率是20秒/個;火鍋區雙臂配餐機器人傳菜能力是850盤/小時,實現了配菜立等可取。
除了出菜效率高,菜品口味也不用擔心,它們都「師從」順德名廚。機器人能精準記住師傅的技藝,經過上千次反覆嘗試,機器人對於炒菜時的溫度、炒制的時間、炒鍋翻轉次數……精準把控,能穩定地還原大廚的地道手藝。排除人為幹擾因素,保障菜品品質穩定,同時也大大提高了出品效率。
後疫情時代,智慧餐飲引領未來
過去,人們對於機器人餐廳的認知多半是好奇或好玩。但2020年疫情的流行,讓無人餐廳的需要變成趨勢。機器人烹飪過程與人工隔離,將人工操作帶來的食材汙染機率降到最低,同時減少了人與人的接觸,符合後疫情時代的形勢,也是未來的趨勢。
疫情期間,廣州部分品牌餐飲店啟用了送餐機器人,讓食物運輸變得安全可靠。在湖北,碧桂園捐贈的貨櫃煲仔飯機器人全天24小時為隔離點免費提供配餐,讓醫護人員們隨時吃上熱飯熱菜。
智研諮詢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預計到2020年中國機器人市場規模將突破100億美元,2016-2020年的平均增長率達到20.5%。不少餐飲企業已嘗試將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應用於傳統餐飲業場景,機器人餐廳、無人餐廳、智慧餐廳成為近年來餐飲行業的熱詞,科技智慧餐飲進入了風口期。
各路資本加持,機器人與AI結合是未來方向
疫情之下,對機器人等智能設施的研發生產和使用進一步被催化。除碧桂園外,美的、格力等巨頭紛紛加大在機器人產業的布局投入。
2016年美的以每股115歐元收購德國工業機器人庫卡,在業界倍受矚目。據媒體報導,近兩年,美的庫卡積極擴大產能規劃,擴建上海工廠,在廣東順德落地智能製造科技園,2019年順德園區進入試產階段。
格力方面,據董明珠自媒體披露,格力已擁有近1000種自動化產品,覆蓋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數控工具機、定製自動化設備、大型自動化線體等10多個品類,服務於家電、3C、模具、汽車、電子以及新能源等行業。
巨頭的爭相進入背後是國內機器人市場的巨大空間。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發布的《全球機器人報告2019》顯示,中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佔全球安裝總量的36%,並超過歐洲和美洲的機器人安裝量之和。
機器人作為智能生產和工業互聯的核心載體,未來將成為集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為一體的超融合產品,超越傳統機械設備的概念,遠期成長空間大。
AI帶給世界的改變,仍在不斷上演。不僅僅是工業領域、餐飲領域,客服領域能幫助客服接打電話的機器人客服也在不斷承擔重任。大勢所趨,Yeta電話機器人歡迎各位有需求的企業前來諮詢,早日試用智能客服產品!
Yeta機器人
讓溝通更高效
你「在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