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去鄉下參加二爸的80壽宴,吃了一次真正的壩壩筵,見識了熱火朝天的喜慶壽宴場面,真心覺得比城裡面上千一桌的席面味道還好,更重要的是感受那種鄉裡鄉親,人與人之間的那種質樸與親切。還別說,那種壩壩宴的氛圍比起城裡高檔宴席就是感覺更舒服。雖說環境差了些,座位舒適度差了些,但是看到那一張張就算很陌生的面孔洋溢著的笑,卻是真真的。壩壩宴,都是簡單的家常菜,吃起來,就比大酒店精心烹製的豪華菜品更有味道,也許吃這樣一桌子菜,已經不僅僅是味道,還有我們那根深蒂固的鄉土之情。
在農村每逢紅白喜事、生崽滿十、起屋等都要擺席,少則幾桌,多則幾十桌,遠近鄉鄰親友,男女老少傾巢前來,其盛況不亞於城裡餐館。宴席一般是在房屋地壩擺開,故稱壩壩席,但要吃出味道,吃出氛圍,在形式和內容上肯定都是大有考究的。在形式上,食客要多多益善,吃飯如同打一場殲滅戰,聲勢要大大的,兵員要旺旺的,動作要猛猛的。在內容上,「九大碗」是起碼的。之所以叫「九大碗」,是因「九」字含吉祥之意,民間有「九九長壽」、「九子登科」、「天長地久(九)」等說法。
而菜品中的肘子、燒白、酥肉、扣肉、蹄膀、紅燒肉、夾沙肉、八寶蛋、糯米飯、蝦羹湯等,則是壩壩席中不可缺少的主打菜。下面大家就隨我一道來看看這宴席的菜品如何吧!
我們到的時候,院壩裡密密麻麻擺了十多桌,很多客人都已經上座等候了。
涼菜早已上桌了,足足十一道。涼拌雞,涼拌豬頭肉,涼拌折耳根拌胡豆,涼拌豬心豬舌,醃雞翅,醃製豬舌,涼拌雞爪,麻辣麵魚兒,還有酥香可口的麻圓。菜品實在太多,我就不一一上圖了。
在一陣震耳欲聾的鞭炮聲之後,喜慶的生日宴正式開始了。
接二連三的熱菜上桌了。
很快桌子已經放不下了,一邊上菜,一邊撤著吃過的盤子。胡蘿蔔燒牛腩,狼牙土豆條,燒什錦,辣子魚,乾鍋排骨,燒雞腿,等等,還有叫不出名的。
這道菜霸道,整整一個豬頭端上,其實我最想吃的是豬嘴那一部分,那可豬身上最美味的部分。不過都沒人去夾,我也不好意思去破壞這完美的品相。最後我看很多桌上的豬頭,都還是原封未動的。實在是浪費呀。或許晚餐還會加工一下端出來吧。
肘子,村宴上的必備硬菜。軟爛入味,肥而不膩。
烏骨雞湯,肉質軟爛,味道鮮美,滋補又養人。
這就蒸碗。這蒸碗一桌有兩碗,一碗蒸的肉,一碗蒸的排骨,不懂的我們還以為菜上重了。
這就是赫赫有名的夾沙肉,也就是甜燒白。這道菜做得相當完美。甜而不膩,好吃極了。我也忍不住吃了三大塊。
層層疊疊,擺不下了。看完了今天的菜品,下面就來看看今天的掌勺師傅吧。
以往的農村的各種宴席,都會請鄉裡鄉親的來幫忙。從準備的那天開始到宴席結束,要連續吃幾天,真可謂勞民傷財呀。不過現在好了。現在家家都是直接請鄉廚。你只管給錢,其他什麼都不用管。
鄉廚也算是個團隊,他們常常是挑著籮筐(盛裝碗筷等)進村入戶,鍋碗瓢盆也會捎帶上一部分。地方不夠用了,就直接在空場地上臨時搭個棚子作廚房、臨時用泥土壘一個或者用磚頭碼一個,隨便拆個門板作案板。用大鐵鏟在大鐵鍋中鏟啊鏟啊鏟。
這位大姐和大哥,就是今天的主廚吧。再看看大哥身旁高聳的大蒸籠,今天的三蒸九扣,就在那層層蒸籠裡吧。
這就是他們的操作臺。雖說衛生狀況有點堪憂,但是還算井然有序,大家開心就好。
這是二爸的家。二爸是第一批受到政府精準扶貧的農戶。這房子也是政府修建的。小巧別致。
房屋前還有一小片菜地。可以種些時令蔬菜,自給自足,綠色養眼。何等悠哉。這也是我嚮往的生活。
想不想也擁有一個這樣的農家小院?這樣的壩壩宴你喜歡嗎?歡迎在評論區發表您的看法,喜歡這篇文章的,別忘了點讚、收藏、轉發呦,也歡迎關注:芋兒烘焙,每天都會發布原創家常美食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