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壩壩宴,濃濃鄉土味,全是四川特色菜,吃著這頓想下頓

2020-12-22 芋兒烘焙

前幾天去鄉下參加二爸的80壽宴,吃了一次真正的壩壩筵,見識了熱火朝天的喜慶壽宴場面,真心覺得比城裡面上千一桌的席面味道還好,更重要的是感受那種鄉裡鄉親,人與人之間的那種質樸與親切。還別說,那種壩壩宴的氛圍比起城裡高檔宴席就是感覺更舒服。雖說環境差了些,座位舒適度差了些,但是看到那一張張就算很陌生的面孔洋溢著的笑,卻是真真的。壩壩宴,都是簡單的家常菜,吃起來,就比大酒店精心烹製的豪華菜品更有味道,也許吃這樣一桌子菜,已經不僅僅是味道,還有我們那根深蒂固的鄉土之情。

在農村每逢紅白喜事、生崽滿十、起屋等都要擺席,少則幾桌,多則幾十桌,遠近鄉鄰親友,男女老少傾巢前來,其盛況不亞於城裡餐館。宴席一般是在房屋地壩擺開,故稱壩壩席,但要吃出味道,吃出氛圍,在形式和內容上肯定都是大有考究的。在形式上,食客要多多益善,吃飯如同打一場殲滅戰,聲勢要大大的,兵員要旺旺的,動作要猛猛的。在內容上,「九大碗」是起碼的。之所以叫「九大碗」,是因「九」字含吉祥之意,民間有「九九長壽」、「九子登科」、「天長地久(九)」等說法。

而菜品中的肘子、燒白、酥肉、扣肉、蹄膀、紅燒肉、夾沙肉、八寶蛋、糯米飯、蝦羹湯等,則是壩壩席中不可缺少的主打菜。下面大家就隨我一道來看看這宴席的菜品如何吧!

我們到的時候,院壩裡密密麻麻擺了十多桌,很多客人都已經上座等候了。

涼菜早已上桌了,足足十一道。涼拌雞,涼拌豬頭肉,涼拌折耳根拌胡豆,涼拌豬心豬舌,醃雞翅,醃製豬舌,涼拌雞爪,麻辣麵魚兒,還有酥香可口的麻圓。菜品實在太多,我就不一一上圖了。

在一陣震耳欲聾的鞭炮聲之後,喜慶的生日宴正式開始了。

接二連三的熱菜上桌了。

很快桌子已經放不下了,一邊上菜,一邊撤著吃過的盤子。胡蘿蔔燒牛腩,狼牙土豆條,燒什錦,辣子魚,乾鍋排骨,燒雞腿,等等,還有叫不出名的。

這道菜霸道,整整一個豬頭端上,其實我最想吃的是豬嘴那一部分,那可豬身上最美味的部分。不過都沒人去夾,我也不好意思去破壞這完美的品相。最後我看很多桌上的豬頭,都還是原封未動的。實在是浪費呀。或許晚餐還會加工一下端出來吧。

肘子,村宴上的必備硬菜。軟爛入味,肥而不膩。

烏骨雞湯,肉質軟爛,味道鮮美,滋補又養人。

這就蒸碗。這蒸碗一桌有兩碗,一碗蒸的肉,一碗蒸的排骨,不懂的我們還以為菜上重了。

這就是赫赫有名的夾沙肉,也就是甜燒白。這道菜做得相當完美。甜而不膩,好吃極了。我也忍不住吃了三大塊。

層層疊疊,擺不下了。看完了今天的菜品,下面就來看看今天的掌勺師傅吧。

以往的農村的各種宴席,都會請鄉裡鄉親的來幫忙。從準備的那天開始到宴席結束,要連續吃幾天,真可謂勞民傷財呀。不過現在好了。現在家家都是直接請鄉廚。你只管給錢,其他什麼都不用管。

鄉廚也算是個團隊,他們常常是挑著籮筐(盛裝碗筷等)進村入戶,鍋碗瓢盆也會捎帶上一部分。地方不夠用了,就直接在空場地上臨時搭個棚子作廚房、臨時用泥土壘一個或者用磚頭碼一個,隨便拆個門板作案板。用大鐵鏟在大鐵鍋中鏟啊鏟啊鏟。

這位大姐和大哥,就是今天的主廚吧。再看看大哥身旁高聳的大蒸籠,今天的三蒸九扣,就在那層層蒸籠裡吧。

這就是他們的操作臺。雖說衛生狀況有點堪憂,但是還算井然有序,大家開心就好。

這是二爸的家。二爸是第一批受到政府精準扶貧的農戶。這房子也是政府修建的。小巧別致。

房屋前還有一小片菜地。可以種些時令蔬菜,自給自足,綠色養眼。何等悠哉。這也是我嚮往的生活。

想不想也擁有一個這樣的農家小院?這樣的壩壩宴你喜歡嗎?歡迎在評論區發表您的看法,喜歡這篇文章的,別忘了點讚、收藏、轉發呦,也歡迎關注:芋兒烘焙,每天都會發布原創家常美食做法。

相關焦點

  • 彭應欽:九鬥碗·一條龍·壩壩宴
    文/彭應欽 「九鬥碗」,也被人們稱作「九大碗」「九個碗」等,是四川地區傳統特色菜餚之一,其特色注重的是蒸菜,原意是以蒸菜的九大菜而得名。分別為:鹹燒白、甜燒白(夾沙肉)、蒸肘子、櫻桃肉、香碗、粉蒸肉、蒸蛋卷、蒸全雞、蒸全鴨。
  • 靜生活@探店∣四川鄉村壩壩宴來到東莞,18道硬菜提前感受過年的熱鬧
    壩壩是指四川農村村民房屋前的院子,在院子裡筵開10席以上才能稱得上是壩壩宴。壩壩宴是當地人慶祝喜事的盛宴,九個涼菜,九個肉菜,九個蒸菜為一籠,講求的是大順、吉祥。如今,四川鄉村壩壩宴在東莞也悄然現身,這種大鍋蒸肉,大碟裝菜,大桌吃飯,開門迎客,來了即是客的熱鬧場面,提前讓人感受到過年的濃烈喜慶氛圍。
  • 四川泡菜如何做?學會這一招,在家做出濃濃「四川味」!
    四川泡菜如何做?學會這一招,在家做出濃濃「四川味」!一說到吃,大家就會想到四川、廣東和上海,因為這幾個地方美食是真的很多,而四川,更是將美食做的名列前茅,比如基本的菜餚、傳到全國各地的火鍋、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吃,多的一本書都寫不完。
  • 映秀「壩壩宴」慶喬遷
    1800多名群眾用當地傳統的聚餐儀式「壩壩宴」歡慶回遷。鞭炮鑼鼓聲響徹新城,中灘堡大道,當街支起180張圓桌,雞鴨魚肉飄出誘人香氣;民族服飾,綻放絢麗奇葩;各色春聯,掛滿大街兩側。映秀,這個曾經多難的小鎮這一刻綻放出最美麗的笑顏。    走進一戶新遷居民家中,一樓後屋是廚房,上下水設備、冰箱、燃氣爐具一應俱全;前屋是自家開的小副食店。
  • 北川桃龍藏族鄉:千人共享壩壩宴 全鄉歡慶「望果節」
    望果節中重要的一項活動就是「千人共享壩壩宴」。在九龍村村委會廣場上,密密麻麻地擺上著100張餐桌。上千名群眾一起大口吃肉,大碗喝酒,拉家常,唱民歌,藏羌漢三民族的群眾,相互祝福新年年的到來,展望來年,氣氛十分熱烈。
  • 想吃一碗四川江油的肥腸飯
    大人小孩都是很適合的,吃蘸蘸一般都是一大桌子人圍在一起,有不認識的人在美食麵前也不顯尷尬。老闆會給每個人一個小碟子,吃完了可以把籤籤放在那裡面,最後等老闆數籤籤就行啦。一到天氣冷點的時候一碗熱氣騰騰的米粉下肚真的是對一整天的生活都充滿了希望呀!而且最常點的是紅湯,配上一籠小籠包,這頓早餐,完美!江油米粉店多到數不清,至於哪一家最好吃就看你們的口味了,其實是各有風味!
  • 三亞美食策略:做一頓像樣的飯,火鍋,海鮮,特色菜
    旅途中,當然有美食的誘惑,除了走走停停,看看美麗的風景,你不會錯過當地的特色美食,因為這次時間充裕,我們挑選了幾道有代表性的海南特色菜,一個個打卡,來三亞,讓我們做一頓像樣的飯。祖傳文昌雞是最具代表性的菜餚之一,感覺你吃的不是美味的食物,而是一種文化和傳承,哈哈哈,你吃過最具歷史意義的一幕,文昌雞是海南最具代表性的菜餚之一,如果你想嘗嘗正宗的海南味道,建議您點這道菜,並浸泡原雞嘴,肉質滑鮮美,絕妙滿是「貓」-張茂茂的店在計程車開始的時候,司機師傅問:「你們要去買貓嗎
  • 農村俗語人生三頓飯,你只能吃到一頓剩下兩頓要別人吃,是啥意思
    農村俗語人生三碗飯,你只能吃一碗,剩下兩碗別人為你吃,是什麼意思?這句俗語是說每個人一生中必須要辦的三頓飯,即人出生時的「出生宴」,結婚時的「結婚宴」,走完人生路的最後一次「離世宴」。這人生中的三次宴飯,每個人只能吃到最中間的那一次「結婚宴」,其它兩次宴席都是別人為你吃,自己想吃,也是無法吃到的。這三次宴飯,在我國56個民族中,每個民族都具有的文化習俗,都是具有相同的習俗特點。所以,每個人的一生這三次宴飯是缺少不了的,已經成為我國幾千年的民俗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得到所有人的重視。
  • 好想吃一頓火鍋
    等疫情結束,你最想吃什麼?網友回答最多的,「和親友吃頓火鍋。」 在北京,期待已久的相聚,總要吃頓火鍋。一屋子人,圍著一口熱氣騰騰的炭火鍋子,隨意放入各種鮮嫩的肉片,邊涮邊吃邊聊,無比暢快,再喝一口北冰洋汽水,再咬上一口脆掉渣的芝麻燒餅,這就是老北京最地道的涮鍋吃法。
  • 舊味暖心∣川渝壩壩宴,九大碗裡是鄉味
    不遠的地方,隨地而挖的土灶上,疊著高高的蒸籠,熱氣騰騰;簡易的案板上堆滿菜餚、餐具,一碗碗菜流水一樣的端上桌子……這是當地吃壩壩宴的熱鬧場面。農村裡的傳統宴席,就是擺「壩壩宴」,更老的說法叫「九大碗」,簡稱「九碗」。
  • 南川開啟鄉村旅遊精準扶貧新模式
    新華網譚雲峰攝  此次活動集「色、香、味」於一體呈現在市民面前。「色」是「十二金釵大觀園」冬日裡也能見到各種鮮花的春色,是洋溢在村民及遊客臉上幸福的喜色。「香」來自年豬節的精品環節「八大碗全席宴」,農家「八大碗」豐盛厚實、南川土酒醇香甘冽。年豬節上還有豐富的農產品展銷,新鮮年豬肉、臘肉香腸、特色滷味、土雞土鴨、富硒果蔬等土特產品,綠色生態、物美價廉,深受市民歡迎。
  • 王菲慶功必開火鍋宴 陳道明曾連吃90頓蛋炒飯
    火鍋的魅力就在於吃得毫無顧忌,不像正餐有太多的禮儀拘束,因此對於平時壓力大的明星們來說是一种放松,所以明星們對火鍋有種天然的親近感。  以王菲為例,天后每次演唱會慶功必開火鍋宴。劉嘉玲好吃辣食,麻辣火鍋是她最愛。黃貫中和朱茵戀愛約會時經常去吃火鍋。朱茵廚藝不怎麼樣,又最愛吃火鍋,所以兩人經常去「滾一滾」。
  • 韓正在臺北市的第一頓晚餐充滿濃濃臺灣味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上海市長韓正昨天抵達臺北市的第一頓晚餐,讓作東的臺北市政府和備餐的臺北市晶華酒店絞盡腦汁規劃菜單,魚翅等爭議性的菜色通通被換掉,主桌還臨時出題加點臺灣牛肉麵,讓整桌充滿臺灣味。   工作人員透露,臺北市晶華酒店最初設計的菜單,前菜是生魚片,中間有魚翅料理。
  • 牛年第①頓團圓飯,4.9折起吃它!
    一年的重頭戲團圓飯也該好好考慮一下,一家人圍坐餐桌旁,暢聊一年來的點滴趣事,吃上一頓省事省心又不缺年味的團圓家宴,年,就應該這樣過。牛年春節的第①頓年夜飯,新派粵菜、養生膳食、新加坡國菜、蘇浙淮揚菜,還有超多年味十足的現場表演,快叫上親朋好友一起吃頓好的吧!
  • 一天到底該吃幾頓?2頓、3頓還是5頓?吃2頓和3頓,有啥區別?
    很長時間以來,我們都是採取的「一日三餐」的吃法,但近年來,隨著肥胖率和各種疾病發生率的升高,很多人對吃三頓飯提出了異議,認為過午不食、吃兩頓更養生;少食多餐、吃五頓更科學。那麼,一天到底吃幾頓飯更好呢?
  • 鄧師傅的菜,吃一頓少一頓
    現在的鄧師傅,雖已年過花甲,身體還硬朗得很,保守估計退休還有個幾年……但是,這麼好吃的菜,還是吃一頓少一頓啊!鄧師傅的這隻蹄花,比我一個手掌還大,除了豆瓣沒有很愛,其他不管肉還是湯頭,都銷魂得一塌糊塗……現在想起來,都饞得要哆嗦啊!😱  燉了一整天的蹄花足夠軟爛,湯頭醇厚,看似完整,筷子輕輕一戳肉就滑入湯中,吃下去可以養胃,此後再吃辣就不怕不怕辣!
  • 在思南公館,吃頓飽飯有多難?
    在思南公館,吃頓飽飯有多難?
  • 【志慧進中】赤子濃濃鄉土情,我以我行愛進化 ——進化鎮中暑假社會實踐活動系列報導
    為了培養新時代中學生志願服務精神,讓學生零距離了解自己的家鄉,探尋具有家鄉特色的地域文化和民俗風情,培育濃濃鄉土戀情,7月21日,由進化鎮中政教處、團委組織的暑假社會實踐小分隊一行12人抵達美麗鄉村——歡潭,對這個蕭山網紅新農村開展了實地探訪。走進歡潭村,小橋流水、粉牆黛瓦,一派江南水鄉風情。天下至味,不過一碗安樂茶飯。對於農村的獨居或孤寡老人來說,每天吃上口熱乎飯,就是一種幸福。
  • 【新春走基層·春暖戰旗村】「鄉村十八坊」喜迎眾遊客 唐昌布鞋...
    四川新聞網成都2月11日訊(記者 陳淋 攝影報導)每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都會深入基層,進門入戶和群眾百姓拉家常、問冷暖、聽民聲、解民意。那麼這些習近平總書記心中最牽掛的人,如今過得怎麼樣?這些地方又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四川新聞網記者來到成都市郫都區戰旗村採訪。
  • 高考結束後辦學子宴,10道菜才花500多,孩子:終於能大吃一頓了
    這個時候,大家最想做的就是和家人聚在一起,選一個好點的飯店辦一場學子宴,點上家人尤其是孩子最願意吃的幾道菜來慶祝。而在複習備考階段落下的大魚大肉,這個時候也不用擔心吃多了給身體造成太大負擔而擔心,最近我也帶著家裡考生把之前落下的美食都補上了,點了10道菜才花了500多,關鍵是孩子說終於能大吃一頓,沒有後顧之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