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開學一個月了,這一個月是各個年齡段孩子們在學校的一個適應過程。很多媽媽反映說孩子做事情、做作業磨磨蹭蹭、拖拖拉拉怎麼辦?關於孩子磨蹭有些是天生的慢性子,有些可能就是潛意識裡孩子潛意識裡通過磨蹭來達到ta的目的。一個人的性格,受遺傳和小時候經歷兩個方面的影響。遺傳那個部分,不可改變、也不必改變,要像尊重指紋的特徵性一樣,尊重每個人的天然個性特徵。受經歷影響的那個部分,如果沒有明顯地壓抑這個人的各種功能、沒有太大影響到Ta的成就和幸福,也是需要尊重的。
我們從精神分析的角度來探索一下孩子「磨蹭」背後的原因。
一、磨蹭
1、你(父母或父母中某一方)自己有磨蹭的習慣,你把它投射給孩子,孩子代表你磨蹭,然後你再指責ta。
2、父母承擔了孩子磨蹭的後果,比如磨蹭後可能上學遲到、趕火車誤點、不能按時完成作業受老師批評等等.你替ta著急、對ta的磨蹭後果負責,ta沒有承擔因為磨蹭導致的後果,也使ta覺得事情不是自己的事情,就變得更加磨蹭。
解決的辦法是:讓ta直接面對自己行為的後果,使ta自己對磨蹭的後果負責。
3、孩子知道ta磨蹭,你就會著急,ta逐漸對用磨蹭調動你「上癮」,潛意識ta用這種方法激怒你,來達到懲罰、報復你的目的。
4、也許ta只是一點點磨蹭,你的指責放大了或者固化了ta的磨蹭。改變這個習慣,會讓ta覺得羞恥。試著想想:在他人指責下你改變某種習慣,是不是會有羞恥感呢?如果一被指責就可以改變「壞習慣」,那可能滿街都是完美之人。
需要說明一下:對一個人的習慣或人格層面的東西,心理學上並沒有可以製造立竿見影的效果的招數。當我們太希望別人改變的時候,我們也許正在犯這樣一個「錯誤」:攻擊別人的獨立人格。
從另外一個角度說:一個人太容易被別人改變了,還有比這個「毛病」更大的「毛病」嗎?
小小行為、大大道理,在這裡你get到了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