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拉磨蹭會遺傳嗎?從心理學解讀其中奧妙……

2021-02-13 靖心舍


 靖心舍 
這是一個為中國家庭教育供給平和安定、幸福養分的地方,通過系統課程、個人諮詢等方式,讓中國家長們能教育、懂教育、會教育,成為孩子的靈魂燈塔。

編者按:提起孩子的拖延,相信大多數父母都會感到非常頭疼,畢竟現代社會生活節奏非常快,很多父母都忙於生活和工作,總是風風火火的,尤其是在時間緊迫的情況下,父母很少有時間等待孩子。然而,生活哪怕再忙碌,父母也要尊重孩子內心的節奏,不要隨意擾亂孩子的規律喲。

  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孩子的拖拉磨蹭呢,

  我們又該如何幫助孩子作出調整呢?

  今天這篇文章希望或多或少給到各位一些啟示!

在我們的觀察中發現,事實上有些孩子並非真的拖延,而是孩子的內心節奏決定了他們的「慢生活」。即使對於真的有些拖延的孩子,我們作為父母也要學會尊重他們的節奏,給予他們時間,引導他們漸漸加快速度。

可能家長們要說了,ivy老師,你說的容易啊,但有時候孩子拖拖拉拉的性格真的讓人很抓狂受不了啊。

 

特別是每天早上,相信很多家庭都是以緊張忙碌來開始一天的生活。尤其是工作日的早上,悠閒從容的家庭少,緊張忙碌的家庭多,甚至有的家庭因為缺乏秩序,導致手忙腳亂。特別是二胎放開後,多子女家庭的養育更是讓人頭疼。其實啊,這些都是正常的現象,你在經歷的別人家也正在經歷著。即便再忙碌,家庭生活也要遵從一定的秩序,才能從容向前推進。

 

很多父母對於幫助孩子戒除拖延這個問題存在一定的誤區,總覺得只要催促孩子,孩子就能快起來。其實啊,有的時候催促會起到完全相反的效果,甚至父母越是著急,孩子越是拖延,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首先啊,我們作為父母著急了,那肯定會不斷催促孩子,而且在一而再,再而三的催促孩子的過程中肯定會帶著情緒,導致孩子變得很緊張,甚至無法聽清楚父母的話,也就不能理解父母的意思,由此引起延誤。其次,很多孩子都有叛逆心理,在家庭生活中,假如媽媽比較囉唆,孩子很可能產生逆反心理,甚至故意與媽媽對著幹,這種情況特別容易發生在青春期的孩子身上,因為青春期的孩子更有主見,也不願意接受父母的安排。比如叫孩子起床這事,有的父母一直嘮叨,叫了一遍又一遍,以致孩子潛意識中認為媽媽還會不斷叫我起床,還會提醒,反而變得不著急,形成依賴,形成父母嘮叨後的拖延錯覺。

關於孩子磨蹭的問題,我曾經在社群裡發起過投票,大家普遍反應孩子比較磨蹭,不珍惜時間,不是起床慢就是寫作業拖拉。雖然也曾經採取過措施,但是效果不明顯,甚至因為這件事情打孩子的也不少,可是就不見孩子改變。今天呢,我就從心理學的角度跟大家聊聊孩子磨蹭,拖拉,慢性子這件事情!

氣質類型決定了慢性子

希波克拉底是古希臘著名的醫生,他把人的氣質根據體液分為:膽汁質、多血質、粘液質和抑鬱質。我相信有些父母應該聽說過這種氣質學說,這個氣質不是我們通常說的形象氣質哈,這裡說的氣質更像是我們說的性格。那膽汁質、多血質這兩種是外向型的氣質類型,遇到事情容易衝動、話多動作快,做作業速度快,但正確率不高;後兩種氣質類型粘液質和抑鬱質是內向的氣質類型,他們做事情比較仔細,認真,做事追求完美,沒有把握的事情絕對不主動去做,其中抑鬱質的孩子做事情優柔寡斷,相對而言動作會更慢一些。

有些孩子磨蹭是因為本身屬於內向氣質型,他們行動遲緩,慢條斯理,緊張不起來,任憑人怎麼著急催促,依然會按照自己的節奏慢慢來!

那孩子的氣質類型呢是取決於父母的,如果父母中有人是慢性子,孩子有可能會慢,如果父母做事追求完美,而且媽媽要求比較嚴格,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會形成做事追求完美的行為,由於追求完美需要反覆確認,所以用的時間就會比較長。

對於這一類孩子的磨蹭,我們要想著提高孩子的完成速度的能力,可以嘗試改變周圍環境,給孩子製造一定的緊迫感,比如正常情況下我們希望孩子9點半前能寫完作業上床睡覺,為了讓孩子準時休息,我們可以把這個時間提前到9點,因為越靠近時間節點,我們大腦會分泌一種物質讓我們緊張起來,從而會讓孩子行動變得快速。剛開始可能孩子還是要磨蹭到9點半才能完成,但只要每天時間比之前提前了一點點,我們就及時肯定孩子的進步,我們可以告訴他,「寶貝,媽媽看到你今天作業比昨天更快做完了,你是怎麼做到的呢?」每天不斷的鼓勵也會強化孩子這種改變的行為。同時讓孩子清楚完成比完美重要,情況慢慢會有所好轉。

負向強化型的磨蹭

負向強化是一個心理學名詞,最早是斯金納在進行試驗的時候提出來的,這個實驗是把小貓關在籠子裡,持續的播放噪音,小貓按下槓桿噪音停止。主要是為了通過噪音督促小貓按下槓桿,這就是負面的強化。

負面強化型的磨蹭,主要表現為學習興趣低落、胡亂應付,拖沓無奈,能拖就拖,缺乏自信,不負責任。

面對孩子這樣行為的時候,父母往往是不停的說:「你快點,你怎麼這麼慢?」其實當我們不停的提醒「你慢,你真慢」的時候恰恰就起到了負向強化的作用。我想很多上過家長課程的朋友們都做過這樣的一個小遊戲,就是講師在臺上讓大家閉上眼睛,描述一幅場景,然後提醒大家千萬不要看那個粉紅色的大象,結果都到最後,大家張開眼睛啥場景都不記得了,只記得那隻不要去看的粉紅色大象。那這種負面強化呢時間長了,孩子會自然而然的條件反射就是「反正我就是沒辦法做好的,因為我是個磨蹭的慢孩子!」

要改變這類型孩子的磨蹭,我們需要多一些正面強化,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從孩子感興趣的事情出發,看到他行動迅速,做的快的時候,就趕快鼓勵!當孩子做的慢的時候,少說慢,可以不評價,但是儘量不要說負面的詞彙。

缺乏時間觀念和效率觀念的磨蹭

    這一類孩子基本沒有時間和效率觀念,孩子並不是天生就有時間感知的能力,所以需要讓孩子知道時間點和時間段的概念。

    比如,孩子要在10點之前睡覺,這是一個時間點;但是刷牙需要5分鐘,洗澡需要20分鐘,這是時間段。

    我們也可以嘗試讓孩子自己從1數到60,來讓他更加直觀的認識1分鐘時間有多長。讓孩子對時間點和時間段有清楚明確的概念,並且知道做每一件事情需要多長時間,有助於他更好地計劃時間。

    比如專門拿出一天的時間來觀察孩子,不要幹擾他,看他刷牙需要多久、吃飯需要多久、做作業需要多久……然後和孩子一起感受,自己花了多長時間,幹了什麼事。這樣,他就能大概感知,自己刷一次牙需要多久、吃一頓飯需要多久……

要解決這類孩子的磨蹭問題,首先要幫孩子樹立時間觀念,這不能靠家長的大嗓門,更不能靠打罵。我推薦使用講故事的方法來幫助孩子認識時間,樹立時間觀念,讓他們認識到時間是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

記得跟我女兒讀書的時候我們講過一本賴馬的《慌張先生》,大概內容是這樣:慌張先生是一位演員,當其他人都起床收拾準備去看戲的時候,他這位主角還在睡覺,當他醒來發現時間不夠了,就匆忙的穿衣服,跑到劇場,結果發現自己弄錯了,今天根本不是他的演出!後來有人給他送了一個鬧鐘幫助慌張先生改變自己的習慣。

之前我女兒也比較拖拉,沒有時間觀念,我們都吃飯的時候,她還想看動畫片呢。我們要出門了,她的鞋子還沒有換,自從看了這本書之後,當她磨蹭的時候,我就說「慌張先生來了!」,她就加快速度了!

對於孩子,講故事比吼叫更管用,也因為《慌張先生》我們家多了沙漏和鬧鐘。

下面我來說說沙漏是幹嘛用的,孩子沒有時間觀念的時候,很容易一邊寫作業一邊玩,結果本來10分鐘完成的事情,拖到了30分鐘。

所以這個沙漏也類似番茄鐘的作用,10歲之前的孩子我們用沙漏計時趣味性會更強,而且能更直觀看到時間的流逝,大一點的孩子可以直接用計時器。

每當我家女兒寫作業的時候,我會根據作業量選擇15分鐘還是30分鐘的沙漏,然後告訴她:「現在是寫作業時間了,我們挑戰看看能不能在沙漏漏完之前把作業又快又準確的完成,開始之前我們先上好洗手間,削好鉛筆,在寫的過程中,我們就專注思考和寫,不說話,不做和作業無關的事。挑戰成功後,我們就有10分鐘的遊戲時間!玩什麼遊戲你可以決定喲,寶貝加油!」

利用定時器來約定寫作業和玩遊戲的時間,可以讓孩子認識到時間的價值,讓孩子明白磨蹭會白白浪費許多時間。

在糾正孩子磨蹭的過程中,絕不是我放了一次沙漏她就不磨蹭了,也不是講了一個繪本故事她就開始珍惜時間了,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最需要的就是溫和而堅定。很多時候孩子不配合,往往是父母的壞脾氣,引發孩子的不良行為,導致問題非但沒有解決,反而時間耽誤的更長。

能力不足導致的磨蹭

這是我們非常需要注意的一點,因為孩子愛磨蹭是他能力不足造成的。比如1-2年級的孩子手部肌肉發育沒完整,寫字很難寫的特別標準漂亮,如果這個時候我們家長要求過高,會導致孩子對寫字學習喪失信心。另外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專注力時間也大概只有20分鐘左右,對於這樣的情況我們就要想辦法鍛鍊他們的專注力以及動手能力,幫助孩子提高動作的熟練和敏捷程度。

向大家推薦一個家長在家就可以訓練孩子專注力的方法,舒爾特方格

「舒爾特方格」不但可以簡單測量注意力水平,而且是很好的訓練方法。通過動態的練習鍛鍊視神經末梢。我們在心理學上會用這個表來研究和發展心理感知的速度,其中包括視覺定向搜索運動的速度。

經常和孩子一起玩這個小練習可以培養注意力集中、分配、控制能力;拓展視幅;加快視頻;提高視覺的穩定性、辨別力、定向搜索能力。

練習的時間越長,完成的時間會越短。隨著練習的深入,眼球的末梢視覺能力提高,可以很好的提高閱讀效率。

 

榜樣不良型磨蹭

我們是孩子最好的榜樣,當孩子磨蹭的時候,排除了以上一些因素,我們就要從自身考慮原因了!

總是愛遲到的父母,孩子大多不是守時的,做起事總是三心二意的父母,孩子的專注力也不見得很高。因為這些行為每天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非常容易使孩子養成注意力不集中,辦事拖拉,沒有時間觀念等不良習慣。

       

       事實上,孩子內心的節奏原本就比成年人慢,越是年紀小的孩子,越是喜歡慢節奏,這也是如今主張還給孩子「慢生活」的原因。所以,真正愛孩子的父母,應該學會合理安排好家庭生活的節奏,儘量不要擾亂孩子內心的節奏,從而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現在很流行的一個詞語不是叫做「靜待花開」嘛,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節奏,幫助孩子長到適合自己的節奏,一切就會往好的方面發展了。

     期待大家用耐心去陪伴我們孩子的成長,你會驚喜的發現每一天都有一點進步。

--

每周六下午,正面管教家長課,一起來探討一下,如何解決養育孩子過程中的問題~快來考取《父母上崗證》

相關焦點

  • 睿智燈塔-小孩拖拉磨蹭怎麼辦?如何改掉孩子磨蹭的習慣
    小孩拖拉磨蹭怎麼辦?孩子開學一個多月了,各位家長還好嗎?你是否在為早上叫孩子起床、刷牙以及催促孩子上學而煩惱?你是否還在為每天督促孩子寫作業而發愁?是不是孩子不管做什麼事情,家長都得催促一下。但是各位家長有沒有發現,就算再怎麼催促孩子似乎也快不起來,甚至會因此變得越來越慢,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小孩拖拉磨蹭怎麼辦?其實在對待孩子磨蹭的問題上,家長不必驚慌,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經的階段。相信我們每個人在小的時候,肯定都會因為磨蹭,受過父母的催促和指責。
  • 讓孩子告別拖拉磨蹭,做好時間管理
    應該怎麼幫助孩子解決做事拖拉磨蹭的問題呢?怎麼做才能從根本上治好孩子的「拖延症」呢?10月16日,以《如何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為主題的專題講座,針對以上問題,為家長解讀孩子磨蹭拖拉背後的原因和對策,讓孩子學會做時間的朋友,從此告別磨蹭拖拉。
  • 孩子拖拉磨蹭怎麼辦?這有比催促更好的辦法
    最近後臺有很多媽媽們都在問「孩子做事拖拉懶散怎麼辦」「孩子寫暑假作業半天寫不出來該怎麼引導」之類的問題。好像放假放到了一段時間,很多孩子都開始拖拉、懶散了起來,但是卻鮮有家長提到孩子一到暑假就磨蹭的問題。
  • 孩子「磨蹭」背後的心理學分析
    關於孩子磨蹭有些是天生的慢性子,有些可能就是潛意識裡孩子潛意識裡通過磨蹭來達到ta的目的。一個人的性格,受遺傳和小時候經歷兩個方面的影響。遺傳那個部分,不可改變、也不必改變,要像尊重指紋的特徵性一樣,尊重每個人的天然個性特徵。受經歷影響的那個部分,如果沒有明顯地壓抑這個人的各種功能、沒有太大影響到Ta的成就和幸福,也是需要尊重的。
  • 孩子寫作業拖拉磨蹭怎麼辦(一)
    孩子寫作業拖拉磨蹭,父母們心梗腦梗各種梗兒,這「病」,真的沒治嗎?想要治「病」,得先找到「病因」。為什麼孩子會磨蹭呢?我們在服務上萬個家庭後總結出,通常來說,孩子寫作業磨蹭的原因有以下這幾種:第一,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弱。他們不知道一個小時有多長,不知道怎麼控制自己的時間,特別是對於小學低年齡的孩子來說。
  • 孩子磨蹭拖拉怎麼辦,幾個妙招!來改正
    孩子磨蹭拖拉怎麼辦? 在心理學上,大人和孩子在生活節奏、生理節奏以及生命節奏都是不一樣的,有時候不是孩子在拖拉磨蹭,只是更不上父母的節奏。2,我不願意 正確做法:針對孩子不願意做某件事的磨蹭拖拉,找出孩子拖拉的原因,激起孩子內在的動機,就是堅持多表揚孩子的原則。
  • 孩子做事拖拉,寫作業磨蹭,父母要的解決辦法全在這
    實際上,你去網絡搜看看,關於孩子磨蹭,拖拉的帖子有大把,絕對的高頻次,高展現。那我們不禁要問,孩子磨蹭,拖拉,究竟是怎麼個情況?為毛他們總是需要父母反覆催促?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讓孩子們改掉這些毛病?首先,我極為反對很多人,把孩子磨蹭,拖拉的責任推給家長,認為是家長造成的現狀。我認為父母有一定助推作用,但並不是真正的元兇(後面會提)。
  • 一年級孩子寫作業拖拉、磨蹭怎麼辦?
    孩子每天放學回家,寫作業時不是玩筆就是玩橡皮尺子;不是喝水就是上廁所........本來半個小時能寫完的作業,硬是拖拉了幾個小時還沒有寫完。生活中超過80%的家長已經被孩子氣的焦躁不安,怒不可遏的訓斥,大吼,甚至動手揍孩子。這樣真的有效嗎?
  • 孩子做作業拖拉磨蹭,是什麼原因?我們又該怎麼辦?
    遇到這樣的「求解」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在我從事教育工作的八年時間裡,有太多家長問過我關於孩子教育的問題,其中問的最多的,就是孩子寫作業拖沓磨蹭怎麼辦。在這八年的教育工作中,我接觸過幾百個孩子,很多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一會兒玩玩筆,一會兒喝點水吃點零食,一會又去廁所,各種瑣事,一件接一件。
  • 為什麼會拖拉磨蹭Ⅰ愛Ta就要了解Ta
    拖拉磨蹭,也有人叫它「拖延症」,這幾乎是所有孩子6歲之前都會發生的事情。「世紀」洗臉朋友家的女兒今年3歲,每天單是洗臉就磨蹭很久,常常會用手按著臉盆半天都不動如果家長著急催促,甚至替代孩子去做,那麼孩子就失去了體驗和成長的機會,不得不跟著家長的節奏去做,這時有些孩子就會顯得非常拖拉和磨蹭。
  • 做事情拖拉的孩子,為什麼不能過度糾正?拖拉背後的解讀了解嗎?
    ,那些「快點」、「趕緊地」的催促最後起到作用了嗎?當孩子年齡太小的時候,他們的成長包括學習思維還沒有發育成熟,他們沒有辦法去更好地理解家長所說,或者老師所教的拼音及算術知識,如果孩子沒有徹底將這些知識弄懂,學習起來的時候自然是磨蹭拖拉了。
  • 上學起床總是磨蹭拖拉,為何越催反而越慢?不催不吼培養自律兒童
    最近收到一個父母的諮詢,他的孩子快4歲了,上幼兒園起床特別拖拉磨蹭。每天一大早就會上演「驚天地,泣鬼神」的「催娃」模式:叫第1遍,孩子紋絲不動;叫第2遍,孩子哼哼唧唧回應一聲;叫第3遍的時候,才不情願拖拉著身體起床,眯著眼磨磨蹭蹭的穿衣服。最近孩子拖延的情況越來越嚴重,父母越是催孩子,他反而越來越慢。孩子是有拖延症嗎?為什麼他總是拖拉磨蹭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孩子拖拉的那些事。
  • 孩子磨蹭、拖拉、沒時間觀念?試試這招,很受用!
    李 楠兒童時間管理認證講師親子教育專家、知名大學副教授育兒36計父母成長營聯合創始人國內首套兒童時間管理工具卡主創人員李楠老師,多年對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兒童成長三階段的各類問題有深刻的認識,成為數十萬家長群家庭問題指導師
  • 【婦聯講堂】第十六講:如何讓孩子改掉拖拉磨蹭的壞習慣
    拖拉磨蹭是現在的孩子比較常見的一種毛病,很多家長都非常苦惱。父母們認為孩子做事拖拉磨蹭,可能是因為懶惰或動力不足,其實這是對拖拉行為最常見的誤解。動力不足可能是兒童拖拉的部分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家長朋友們,你想了解孩子拖拉磨蹭的真實原因,以及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嗎?接下來我講一下孩子拖拉最常見的三種原因:第一種原因:時間的感知經驗不足。
  • 孩子總是拖拉磨蹭怎麼辦?
    親子關係中,除了「寫作業雞飛狗跳,不寫作業母慈子孝」,最不和諧的畫面,大概還有孩子拖拉磨蹭,家長焦急吼叫最開始我買的《慌張先生》,只是想告訴她「做事情一定要早早準備,否則就會慌裡慌張,而慌裡慌張常常是會像慌張先生那樣摔大跤的」。 剛滿三歲的小朋友大概理解不了慌裡慌張會做錯事會倒黴,但是慌裡慌張而摔跤卻是有過經歷的。
  • 孩子做事磨蹭拖拉,家長怎麼辦?這3個建議,比催100遍還管用
    他說在刷牙,可又是十分鐘過去了,他還是沒有開始刷牙……學習寫數字,不盯著他,能寫3個小時,盯著他寫,也是一邊玩一邊寫,至少要寫1個小時……她崩潰地問大家:別人家小孩做事也都這樣子磨蹭嗎?!其實,小孩子做事情拖拉磨蹭,真的是讓很多父母都非常頭疼的事,連明星也不例外。
  • 被貼上「磨蹭、拖拉」標籤後,這樣的孩子還能逆襲嗎?
    哈佛大學曾做過一項研究:一個孩子未來沒有出息有九大根源,其中一條就是磨蹭、拖延。比如到起床的時間了,孩子本想再躺2分鐘就起床,這時候媽媽過來了,對孩子大喊:「到時間了怎麼還不起床,要遲到了不知道嗎,都這麼大了起床還要喊,養個孩子真是太累了。」聽到媽媽這麼說,孩子內心會變得焦慮煩躁,產生反叛心理,甚至會跟家長唱反調。
  • 做事拖拉磨蹭,孩子成「拖拉大王」?家長要教孩子「吃青蛙法則」
    但是小聰媽媽卻和我抱怨說道:"我的孩子哪裡都好,就一點,做事太拖拉磨蹭了!"在學校,永遠都要是催交作業了,他才慢吞吞拿出來;在家裡,無論是要吃飯,寫作業他的前奏都要準備很久,同樣的,也會在那裡磨洋工;要出門了,總是最後一個,每次都被人催。這讓小聰媽媽很苦惱,"等會吧,飯有點燙!等一下,我看完這個電視嘛!"這些都是他的口頭禪。
  • 徹底改變孩子磨蹭、拖拉:聰明的媽媽都這樣做
    在節目中,陳小春不停地要求兒子Jasper「快一點,快一點」,直接導致孩子委屈的說:爸爸你能停止生氣嗎?「你太磨蹭了」、「你太慢了」「時間來不及了」……。於是,父母接手了全部:幫孩子包書皮、幫孩子畫畫、幫孩子穿衣服……。父母的催促與幫助並不能解決孩子磨蹭與拖拉的習慣,相反會把家長的焦慮傳遞孩子的內心。
  • 孩子做事總是拖拉磨蹭,越催越慢?學會這3招幫娃戒「拖」
    important}拖拉磨蹭的琪琪孩子做事拖拉磨蹭怎麼辦?絕對是個世紀性難題。琪琪就是如此,如果琪琪想要出門去樓下跳繩,需要「磨蹭當她趕到樓下,弟弟已經跳了100多個了,琪琪只會換來媽媽的咆哮。高蛋白質食品會產生更多的多巴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