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事拖拉磨蹭怎麼辦?絕對是個世紀性難題。
琪琪媽媽告訴我說:
女兒做啥事兒都拖拖拉拉。
寫個作業,挨了打僅僅也就只能做到動筆。想要完成作業,需要寸步不離的監督和不斷咆哮。
有時候「炸毛了」狠狠打一頓,也只能讓她聽話2、3天...
究竟孩子為什麼愛拖拉呢?
我的小來訪者琪琪,告訴我:
我知道拖延是不對的,可是我就是不想不做。
老師要求抄寫單詞,我寫了,但是覺得不好看,又擦掉了,我寫不下去。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已經晚上11點了,我的作業還沒有寫完,我也很急,但是就是忍不住想去喝水,上廁所……
出現這種情況又是什麼原因呢?是不是孩子太懶惰了!
其實不是的,拖延≠懶。懶惰是不願意做,而拖延是想做卻做不到。
在《拖延心理學》中,心理學家解釋到:拖延是一個複雜的「心理問題」,它最主要的原因是「恐懼」。
比如,恐懼失敗,就會用拖延來避免失敗。
懶惰和拖延,從心理學的角度講都是一種「熱情缺乏症候群」。表現為沒有動力,沒有興趣,沒有目標,對生活失去活力。
這種「拖延」的狀態還有另一種說法叫做「抑鬱症」(對生活喪失動力是抑鬱症的一種表徵)。
1、追求完美
如果說成年人的過度拖延是因為過度追求完美,那麼這個過度追求完美的人是怎麼產生的。
他們大多小時候都有過那麼一個或幾個追求完美的家長。也許是媽媽,也許是爸爸。
他們無時無刻不在指正我們,告訴我們他們總結出的經驗。指正你們應該這樣做、應該那樣做。
於是乎,還是孩子的我們,變得越來越不願意做事情,能拖就拖。好像拖到不能再拖時,就可以草草了事,少一些教訓。
如果運氣好的話,可能我們只是「拖延症」。
若是運氣不好,兒童或青少年長期處於家長過度嚴苛的管教和高度緊張壓抑的家庭環境中,也可能演變為「抑鬱症」。
2、警惕注意力缺陷問題
拖延是一種「熱情缺乏症候群」。
那麼我們頭腦裡的熱情來自哪裡?來自神經遞質「多巴胺」。
當腦內多巴胺缺損時,在精神上就會表現為懶散。在注意力和精神上呈現不同的表現:
琪琪就是如此,如果琪琪想要出門去樓下跳繩,需要「磨蹭」20~30分鐘。
當她趕到樓下,弟弟已經跳了100多個了,琪琪只會換來媽媽的咆哮。
3、「快快快」,父母360無死角催促
「快快快」現已成為多數媽媽的標配口頭禪。
但在我們急切地催促下,孩子非但沒有「快」,反而越來越「慢」。
父母越是急切地催促,大聲呵斥,孩子越容易出現心理學上的『超限效應』,和家長對著幹。
有時養育孩子,放慢比求快更有效。
每一個生命都是一粒種子,它生根,發芽,成長都需要良好的環境和土壤。
不要一味地求快,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
0-6歲是孩子形成良好習慣的關鍵期。儘早戒「拖」,養成自律好習慣。
1、習慣方面
首先,家長不要太過苛求孩子,給孩子寬鬆但不放縱的教育環境。
其次,我們父母要以身作則,做事拖拉,給孩子豎立一個好榜樣!
2、飲食補充多巴胺
如果孩子是多巴胺缺乏,建議在飲食上多吃一些雞肉、雞蛋、鴨肉、燕麥、大豆、純牛奶。
高蛋白質食品會產生更多的多巴胺,讓孩子保持注意力。
3、心理幫助
如果孩子的拖延比較嚴重,已經產生的其他情緒心理問題。建議尋求專業心理人員的幫助。
想了解更多兒童健康方面的知識嗎?
可以添加公zhong號「醫教寶育兒助手」,回復「家庭訓練」 ,還可以進行家庭訓練課程的學習
如果你有兒童健康方面的問題,可以私信我,我都會詳細給大家解答
也可點擊下方「了解更多」,給我留言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