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者不能極端,應該尊重肉食者的習慣

2020-12-12 擺渡人Andy一

誠然,肉食者的行為習慣會傷害其他生命,會汙染環境,對自身健康也沒有好處。但我們要明白,這種肉食習慣是當年被動養成的,並非出於自己的本意,受成長環境影響,才這樣的,他們也是受害者,不知誰是始作俑者,傳下這個風氣,讓大家在迷惘中追隨。想在剎那間放下,談何容易?回想一下我們這一路走來,有多孤獨?

所以我們要尊重他人的習慣,每個人的想法不一樣,如何能強求?又何必去強求?守住我們自己的緣便是,做好自己已經很難。如果素食者連最基本的尊重,包容都做不到,那又何必吃素?吃素是為了修身,為了保身,如果修來修去什麼都看不慣,生起諸多煩惱,那又何必這樣做?

習慣,習氣有多難改?回首這一路走來,我們自己應該深有體會,所以要以平常心看待世間百態。吃素人不能自以為是,有那種道德優越感,要時刻謙卑,恭敬,做好表率。別讓大家感受到負擔,心生煩意。讓肉食習慣隨緣放下,不能急。

相關焦點

  • 肉食者、魚食者和素食者的中風風險
    肉食者、魚食者和素食者的中風風險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9/6 10:07:03 英國牛津大學Tammy Y N Tong小組的一項最新研究,分析了肉食者、魚食者和素食者患缺血性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
  • 肉食者和素食者對比,哪種更健康?
    肉食者和素食者對比,哪種更健康? 無論你走到哪裡,沒有人能逃脫日益增長的素食主義現象,所以今天我們進一步探索關於素食者與肉食者的對比。 肉食者的數量顯然遠遠超過了世界上純素食者的數量,純素食者最集中的地方是以色列,佔其人口的5%左右。
  • 俄營養師比較肉食者和素食者的預期壽命
    在保持進食正確食物的情況下,肉食者比素食者的壽命更長。俄羅斯營養師尹娜卡諾寧科在接受俄羅斯五臺的採訪時表達了這一觀點。 照片 : PIXABAY她解釋說:「我們器官的所有一切實際上都是由蛋白質組成的。由於素食者很少攝取膽固醇,因此其壁厚將比食肉者的要小。醫生強調說:「如果食肉者攝入足夠量的維生素B12、D3和K2,那麼血管壁的厚度就不會增加。」衰老的第二個標誌是線粒體功能的運作情況,專家稱它們為細胞的「發電站」。
  • 素食文化:肉食者與素食者巔峰對決:吃什麼才對
    在司空見慣的飲食習慣中,為什麼有的人要選擇吃素?僅僅是素食更健康嗎?為什麼肉食者覺得吃肉會更酷,站在火雞面前一邊吃著美味的素食一邊欣賞生命的靈動,與把火雞送進口中哪個更好呢?這些精彩的辯論相信也會引發每一位讀者深深地思考。(鳳凰網華人佛教·素食)美國德克薩斯州的大廚TimLove走訪了CNN的5對5熱坐,並且解釋了為何吃肉為「酷」,而吃素不「酷」。
  • 腎結石無論你是素食者還是肉食者,關聯都不大,都會患上腎結石
    素食主義者不吃肉,並且理論上應該更少的接觸ExPEC。然而,目前還沒有研究調查是否素食者的飲食能夠減少UTI的風險。 腎結石也是同樣的道理,素食者跟肉食者都容易患上腎結石,有些事情就是這樣,毫無道理可循。
  • 誰會活得更長:肉食者或素食者?
    有一項研究曾對近十萬名美國人進行了長達五年的追蹤,結果發現:在研究期間,比起素食者,肉食者更有可能因為各種原因死亡,這一點在男性身上表現得更為顯著。有一些綜合性分析結合了其他幾個研究數據也表明,低肉類攝取飲食與人類長壽密切相關,且堅持無肉飲食的時間越長,越能從中受益。然而,並非所有研究結果都認同。一些結果表明壽命的長短與肉食者及非肉食者之間的關係微乎其微甚至根本沒有關係。
  • 從肉食者轉變為素食者的方法
    對於那些想從肉食者變成素食者的人來說,是如何做到的呢?當你把肉從你的飲食中去掉時,你需要選擇富含蛋白的植物來代替肉。你將發現你的身體和內心奇蹟般的改變了!例如,鱷梨既不應該太硬也不應該太軟!鱷梨:富含抗氧化劑、抗腫瘤、消炎的水果,有助於減輕體重、幫助皮膚美容,降低膽固醇和血壓,是很好的多功能水果。
  • 不吃肉,素食者如何高效補鐵,預防貧血?
    在素食者當中,這種情況也許更為常見。鐵的重要性幾乎無需贅言,沒有它,全身的氧氣運輸和血液營養都會出現問題。美國國家科學院醫學研究所指出,素食者對鐵的需求量,應該是肉食者的1.8倍。但大部分國家膳食指南都並未對素食者的鐵需求,制定更高的數值。因為,目前的研究普遍認為,與非素食者相比,雖然素食者的鐵儲備量是比較低的,但是如果合理規劃飲食,做到飲食均衡和多樣化,多吃富含全穀物、豆類、堅果、種子、乾果、鐵強化穀物和綠葉蔬菜的飲食,他們患缺鐵性貧血的風險並不比肉食者高。
  • 吃魚、吃肉還是素食——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應該怎麼吃?
    核心提示:近日,BMJ發表的一項研究分析了肉食者、魚食者和素食者罹患缺血性心臟病和卒中的風險。研究顯示,與肉食者相比,魚食者和素食者的缺血性心臟病發病率較低,但素食者的總卒中發生率較高,這主要與出血性卒中發生率升高相關。
  • 肉食者可增強心理健康,三成素食者易患抑鬱症!
    研究人員回顧了18項關於精神健康和吃肉習慣之間關聯性的研究報告,共涉及160257份參與者。他們推斷稱,素食或者純素食主義者出現抑鬱症、焦慮症和自殘的概率顯著增大,不吃肉可能是一種「行為標記」,表明人們的心理健康狀況很糟糕。目前我們還需要更多的研究數據進行驗證。
  • 曬牛排、漢堡照片反擊 澳大利亞肉食者與素食者激戰升級
    對此,澳大利亞肉食者發起了反擊,紛紛在網上曬出牛排、漢堡等照片。此前社交網絡上的素食標籤也被肉食所替代。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4月8日,數百名動物權益保護者走上墨爾本的街頭,造成了墨爾本交通大面積癱瘓,警方逮捕了其中一些活動者。   作為對素食主義者活動的抗議,很多肉食者也紛紛行動了起來。
  • 在異性眼中素食主義男性魅力不及肉食者
    中國網12月7日訊 據俄羅斯媒體12月4日報導,美國科學家發現,男性肉食者較男性素食者在女性中更受歡迎。       由厄勒姆學院心理學博士瑪格麗特·託馬斯領導的研究小組決定探究,男性食不食肉是否會影響其對女性的吸引力。為了得到這一問題的結論,研究人員對女性對於肉食主義及素食主義男性的反應進行了分析。
  • 素食者不能缺八種食物(營養與健康)
    原標題:素食者不能缺八種食物(營養與健康) 據統計,我國目前有素食者5000萬人左右,其中大多數為「全素」(戒食所有魚肉蛋奶等動物食物)或「蛋奶素」(不戒蛋類和奶類)。為了促進這個群體的健康,國家衛生計生委發布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專門就素食者如何搭配好一日三餐,獲得全面營養給出了指導。
  • 肉食者:你可以認為素食好,但能不能別逼我
    近日,一個關於「素食者能不能聞到肉食者身上臭味」的話題引起了網友們的關注和爭議,眾多評論都在嘲諷素食主義者想入非非,有人直接怒嗆:牛羊都吃素,它們味道怎麼樣?你可以認為素食好,但強行安利我不吃!火藥味十足。
  • 素食者與肉食者相比,哪種飲食更健康?看後就明白了
    素食者比肉食者骨折風險高一般來說,純素飲食是指避免任何和所有動物性食品,包括雞蛋和蜂蜜等。素食者避免食用動物的肉,但經常吃雞蛋和奶製品。同時,魚素者基本上吃素食,但增加了海鮮。研究人員建議,偏重素食的老年人,應該有意識地吃一些肉,要想降低骨折風險,就應注意飲食平衡。那麼,為什麼素食會影響骨骼健康呢?說到素食的時候,很多人的第一感覺就是,那是非常健康的一種飲食習慣。現在很多人高熱量飲食的攝入導致了疾病的出現,多吃蔬菜等素食確實有利於身體健康。但研究發現,比起吃肉的人來說,素食者的骨頭更脆。
  • 素食文化:英國彈性素食者越來越多 素食餐廳火爆
    他們並非都是嚴格的素食者,而是所謂的「彈性素食者」。因為有市場,英國一大堆新的素食餐館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相應的,英國素食材料銷售量也大大提高了,越來越多的人購買肉類替代品。英國「明特爾」市場諮詢公司的一份報告指出,2008年英國超級市場的素食材料的銷售值達7390萬英鎊(1英鎊約等於11.2元人民幣),比過去5年的總和還多出25%。
  • 澳大利亞大學最新研究:肉食者的心理
    研究揭秘肉食者的心理   新的研究表明,肉食者以無視動物的心理能力來為他們的飲食習慣找藉口。  據來自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一個新研究報告,肉食者往往否認他們所吃的動物有精神能力。據布洛克.巴斯蒂安博士和他在該大學心理學院同事的研究結果。如果人們相信動物缺少智力和情感,那他們吃肉就會覺得比較心安理得,而且在肉類的生產過程中也會不怎麼關心動物福祉。 「總之,我們的研究說明了一個事實,即:儘管大多數人並不介意吃肉,但他們不願意認為他們所吃的動物擁有頭腦」。巴斯蒂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