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商崛起、實體店鋪的式微,不少人在問如今的商業街怎麼樣了?被譽為「中華商業第一街」的南京東路以及更大範圍的黃浦商圈,無疑有著標本意義。
其實逛街的幸福感,是很難被代替的。而令人更感高興的是,如今這種幸福感的背後又增添了不少新意。位於南京東路的新世界大丸百貨開業四年多來實現了客流量與銷售額「雙豐收」:去年進店客流總人數達1343.02萬;銷售額達15億元,是開業首年的三倍,今年有望達到20億元。大數據正是其經營的「秘密武器」之一。運用大數據,新世界大丸百貨實現了精準營銷、促進調整轉型、優化用戶體驗。
新世界大丸百貨只是一道縮影。其實,黃浦區一直在推進「智慧商圈」建設並走在上海全市前列:早在2015年,「兩街」(南京東路、淮海中路)就被認定為上海首批「智慧商圈」創建活動試點區域;2016年,豫園商城獲評第二批智慧商圈創建活動試點區域。近年,黃浦區著力加快「智慧商圈」建設,促進商業結構優化,提升消費者購物體驗。
大數據告訴你,商圈一年有多少遊客?
在選擇引入商戶時,位於南京東路的世茂廣場瞄準時尚、喜愛新鮮潮流的年輕消費者。讓世茂廣場有底氣這樣定位的原因之一,是大數據對南京東路的解讀。
「很多人認為,南京東路缺少年輕消費者;但大數據顯示,南京東路上的『90後』客群佔比達到36.21%,『00後』消費者也在逐年增長。如果南京東路上能有更多適合年輕人集聚的業態與空間,這一比例還會上升。」世茂廣場相關負責人說。
「商圈一年到底有多少遊客?這些遊客的情況是什麼樣?人流高峰出現在什麼路段?遊客逛完商圈還會去什麼地方遊玩?……」這些問題,對於商圈與商業體的管理者、經營者都非常重要;但大數據技術應用之前,這些問題很難精準回答。
如今,南京東路上的十多家大型商業體每個季度都會收到一份由黃浦區商務委提供的「南京東路大數據分析報告」:遊客在南京東路平均駐留時間為28分鐘;到訪尖峰時段下午1點到6點,下午5點客流達到最高峰;到訪遊客中本地客佔45.51%;6.08%的遊客同時逛了豫園……報告中的不少數據,都顛覆了人們對南京東路的認知。
藉助專業第三方力量,黃浦區對「兩街」建立了「客流分析平臺」,可實時掌握「兩街」路面上的客流情況。去年起,每個季度以及全年會出具分析報告,內容包括客流分析、遊客行為分析、畫像分析、商圈聯動分析等,發放給沿街大型商業體,作為商業體進行經營決策的參考依據。
區商務委還在構建「商業信息資料庫」,首期圍繞南京東路商圈,目前處於前期採集數據階段。「南京東路商圈內的品牌、商鋪更新非常快,商圈內品牌詳細信息、細分業態布局等數據很難及時掌握。」區商務委相關負責人說,通過打造「商業信息資料庫」,可以分析出更多有用信息。如可以了解某一業態在商圈中的生存現狀,如果這一業態數量在商圈內過多或者頻繁更替,那麼商場在引入這一業態時,就要慎重考慮了。
不是一塊大屏那麼簡單
淮海中路與瑞金二路路口,一塊矗立的大型電子屏,吸引了不少遊客的目光。「周邊有什麼可以逛的地方?要去新天地南裡北裡怎麼走?附近有哪些咖啡店?……」用手觸摸一下電子屏,淮海中路商圈周邊的餐飲、娛樂、文化、旅遊信息一網打盡。這是區商務委去年初在淮海中路試點的首塊「慢行導視系統」電子屏。
「智慧商圈」建設的最終落腳點。是讓商圈內的遊客獲得良好的體驗。「淮海中路商圈周邊商業、旅遊、文化等資源豐富,但很多值得逛遊的資源,遊客單單通過手機上的一些通用程序不一定找得到。」區商務委相關負責人這樣介紹設立「慢行導視系統」的初衷:希望遊客能更深度地、更便利地遊覽商圈。
呈現在遊客面前的是一塊電子屏,背後卻有著非常複雜的軟體架構。「關鍵在於『注入』的內容。與淮海中路相關的內容非常多,且商鋪更新頻次很高,所以內容選取要豐富並要經常更新。」區商務委相關負責人說,他們綜合比較了多個內容提供商,最終選擇了一家經驗豐富、資源庫強大的市場化企業進行合作。
正在進行的南京東路改造中,「慢行導視系統」也將作為改造的一個重要部分。「南京東路上有些信息亭,未來將進行改造,不僅是外觀上變化,在內容上還會增加更多便民服務、與『演藝大世界』相結合的票務服務以及『慢行導視系統』功能。」區商務委相關負責人說,南京東路上的「慢行導視系統」將注入更多內容,如在電子屏上除了可以查到南京東路商圈周邊的商旅文資源,還可以查到黃浦區以及上海市重要的商旅文資源,為遊客提供更多遊覽服務。
「兩街」周邊寸土寸金,停車難一直是困擾傳統商業街發展的主要問題之一,黃浦區將通過信息化技術打通商場之間以及周邊公共停車資源的信息壁壘,實現商圈內的停車共享。
南京東路公共服務提供方——南京東路步行街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紐約第五大道、日本銀座等國際頂級商圈都有自己的商圈宣傳網站,展現商圈形象。今後南京東路商圈將結合南京路步行街IP打造,建立自己專屬形象網站、微信公眾號,並同步開發手機APP。在設想中,手機APP除了向遊客呈現各種公共服務信息、商業活動信息等,還將集成商圈共享停車等服務。如消費者在市百一店消費購物,未來可以在新世界大丸百貨享受停車抵扣與減免。這一模式不僅會方便消費者在商圈購物,也能促進商場之間的客流互導。
「兩街」覆蓋5G信號
「智慧商圈」最基礎的服務,是讓消費者能在商圈內隨時隨地享受免費的高速網絡。這樣的體驗,在「兩街」早就實現了。
早在2015年底,黃浦區就完成了「兩街」總長共計4.7公裡的基礎硬體鋪設、免費WiFi建設等工作。為進一步提升用戶體驗,2017年,區商務委與中國電信加強合作,對「兩街」WiFi逐步優化和完善,實現區域WiFi全覆蓋。根據網絡使用情況,區商務委還因地制宜地提高總接入帶寬,擴大上網容量,讓公共網絡的速度「跑起來」。在黃浦區推進5G建設中,「兩街」也在首批推進名單中,現在南京東路、新天地、外灘、人民廣場等「兩街」以及周邊區域均已實現5G信號覆蓋。
其實,在「兩街」上構建WiFi服務網絡,建設與運營難度非常大。「南京路、淮海路沿線建築多為歷史保護建築,可供布點的點位相對較少;設備點位主要是在沿街建築外牆、公共電話亭、電線桿上,容易受建築裝修、公共空間整治管理等影響;公共開放區域內,無線信號發射源眾多,信號相互幹擾嚴重。」區商務委相關負責人說。
黃浦區想方設法克服困難,一方面,與具有豐富WiFi設備建設、運營與維護經驗的單位合作,儘可能多挖掘空間、布設點位;另一方面,結合黃浦區推進的「多杆合一」工程,將WiFi設備整合進新型杆中,增加了不少點位布置,提升了「兩街」公共空間WiFi上網體驗。
過去,街面上的WiFi設備壞了,都必須靠人工現場檢測才能知道。去年,以南京東路為試點,區商務委委託運營服務商開發了「WiFi設備運行情況實時監控平臺」。通過平臺的後臺,區商務委可以實時了解「兩街」上WiFi設備的運營情況,一旦有WiFi設備顯示「紅燈警告」,就能通知運營方的專業人員及時維修,進一步提高了設備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