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區域白領中午就餐難? 南京東路選擇最多,陸家嘴飯店少且貴

2020-12-20 上觀

轉載自第一財經·新一線城市研究所(微信公眾號:TheRisingLab)

 

新一醬最近的工作日生活發生了一個小變化:公司食堂似乎是換了大廚,做菜的水平變得很不穩定,再加上天氣不錯也撓得新一醬想要嘗試新東西,於是每天都開始加入了上海多數公司人中午出門覓食的大軍中。

 

一旦開啟了這樣的生活,午飯「去哪裡吃」「吃什麼」「吃多貴」就成為了新一醬的一日三問。新一醬的辦公室位於南京西路這樣的核心地段,周邊有新開業的商場,餐館的汰換率也高,但即使這樣,要做到每天的午飯不重樣,價格能在合理的範圍,且不能去太熱門的餐廳排隊耽誤時間,也並不是容易的事情。

 

而那些辦公室位於新型商務區的朋友困難明顯更大。如果公司或園區沒有食堂,周邊步行範圍內能找到的餐廳大多是簡餐快餐,菜單少有變化,要提高午餐的豐富度,很多人只能嚴重依賴外賣。

 

體會到公司人午餐的不易,新一醬想著至少可以先從數據上看看不同區域上班族的就餐條件,在這個基礎上再去討論有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案。在開始這個研究之前,新一醬先定義了上海寫字樓聚集程度最高的區域:

 

在計算商務區時,新一醬主要考察的是甲級寫字樓的聚集程度。從上海的辦公空間分布特點看,硬體配套更好的甲級寫字樓周邊通常也能聚集其他類型的辦公空間,形成租金價格和進駐公司梯度豐富的商務區,這類商務區在規劃時也會預留一定的商業配套,形成了相對成熟的一片辦公區域。

 

上圖中,新一醬用甲級寫字樓的核密度值識別出了上海的21個商務區。其中包括了南京西路/靜安寺、南京東路/外灘、淮海中路、徐家匯、陸家嘴這樣的傳統中央商務區,也有五角場、上海火車站、長風、四川北路/北外灘等正在崛起的非中央商務區。

 

要用數據了解在這些商務區上班午飯是否成問題,就要先明確公司人吃飯的一般方式:除了公司有食堂(這個情況比較難統計),剩下的就是出去找家餐館、買便利店的便當,或者點外賣。

 

通常來說,公司人在午休時間出門吃飯最遠能接受步行時間也就在8到10分鐘左右。因此,我們定義寫字樓半徑600米範圍內的餐廳為這個寫字樓的「周邊餐廳」。在上海的所有甲級寫字樓中,周邊餐廳最多的匯金大廈在600米範圍內擁有1264家餐廳,它們分布於整個人民廣場至南京東路地鐵站沿線,包括南京路步行街上的眾多商場中。

與匯金大廈類似,你還能在上海找出至少20棟寫字樓周邊都有1000多家餐廳,不過它們全部來自南京東路/外灘商務區。在周邊餐廳數量上,南京東路/外灘是全上海表現最好的商務區,平均每棟甲級寫字樓周邊都有761家餐廳。

 

不過,同樣是市中心的核心商務區,在陸家嘴上班的金融工作者們卻只能平均在自己的寫字樓附近找到305家餐廳,且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還屬於高價餐廳。

新一醬進一步統計了各商務區的餐廳價格分布情況,並按照50元以下餐廳的佔比在上圖中對它們做了排序。幾乎在所有非中央商務區,只需要50元以下就能解決一頓飯的餐廳佔到寫字樓周邊餐廳的一半以上。但在中央商務區,寫字樓周邊的高價餐廳就多了起來。

 

在市中心地段,餐廳的功能會更綜合,它不僅供應周邊公司人的午餐,也要服務於購物休閒、商務洽談甚至旅遊觀光等人群的就餐需求。這豐富了周邊公司人的就餐選擇,但也意味著更高的價格。出於每日就餐成本的控制,不少公司人會時不時在便利店購買只需要十幾元便當的來做平衡——當然很多時候也是因為中午時間緊張。

新一醬用類似周邊餐廳數量的方法計算了寫字樓周邊便利店的數量。不過,到便利店買便當的人或者是時間緊迫,來去匆匆,或者是圖個方便,懶得走太遠。所以,新一醬只把距離寫字樓400米直線距離的便利店算作了寫字樓的「周邊便利店」。當然,上海的便利店中,羅森、全家和7-ELEVEn三大外資便利店售賣的便當質量較高、選擇也較為豐富,因此新一醬只計算了這三家外資便利店的數量。

 

按照商務區把每個寫字樓擁有的周邊便利店數量做了平均計算,中央商務區的表現明顯好於非中央商務區。浦東楊高路和陸家嘴商務區的寫字樓周邊都有平均7個以上的外資便利店,成了買便利店便當最為方便的商務區。便利店配套較差的商務區則集中於上海的西南和東北兩個方向的商務區。

 

如果附近餐廳不夠多,去便利店買便當也不方便——或者選擇太少容易吃膩,公司人剩下的選擇就是點外賣了。

新一醬從外賣平臺餓了麼拿到了一批時間跨度為2018年1月至3月的外賣訂單數據。從全上海的數據看,這段包括了59個工作日(春節假期前後的數據偏差較大,實際工作日可能更少)的時間裡,上海有19棟寫字樓的外賣訂單總量超過了500單,也就是平均一天8.5單以上。其中,位於上海火車站商務區的恆豐路商務樓甚至3個月內總共點了3171單,平均每個工作日53.7單。

 

一棟寫字樓中的公司人是否頻繁地叫外賣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除了周邊餐館和便利店就餐的方便程度,進駐公司的工作性質、收入水平等等也都會是影響因子。但如果考察整個商務區內所有寫字樓的外賣訂單量,並結合觀察周邊餐廳和便利店的數量,就可以總結出一些規律。

將各商務區周邊餐廳的數量、便利店數量以及外賣訂單量的數據歸一化並投射到蛛網圖上後,你可以看到,位於市中心的商務區整體外出就餐的便利度相對較高。比如以南京東路/外灘為代表的一類商務區,外出就餐選擇多、便利店買便當也方便,吃外賣的人也就比較少;像中山公園、徐家匯這樣的商務區,三種就餐選擇較為平均;而在所有成熟的中央商務區中,陸家嘴和楊高路的外出就餐環境最為薄弱,人們對便當和外賣的依賴程度更高。

 

在非中央商務區中,長風和上海火車站的外賣依賴程度是最高的,它們周邊的餐廳和便利店數量明顯偏低,最方便的選擇只有外賣。

 

為了進一步理解各個商務區內部午飯問題的實質,新一醬找來了長風和陸家嘴兩個商務區為案例。它們中一個是非中央商務區中的高度外賣依賴者,另一個則是中央商務區中就餐環境薄弱的區域。

對寫字樓周邊餐廳的菜式分類計算後,新一醬發現長風商務區雖然寫字樓周邊餐廳較少,但是適合上班時間便利就餐的快餐簡餐很多,主營快餐簡餐的餐廳佔到了所有餐廳的29.8%。新一醬也將21個主要商務區的寫字樓周邊餐廳做了相同的計算,發現快餐簡餐只佔到了周邊餐廳的18.3%。這樣看來,在長風上班的人們便利就餐的需求可能大體還能滿足,但是如果想多換換口味,或者多換幾家館子,可能就比較麻煩了。

新一醬在空間上對餐廳數據做了核密度分析。按照600米直線距離的計算方法,長風地區寫字樓的周邊餐廳的確比較少。但是,如果人們願意走兩三公裡,或者騎共享單車去得更遠,那麼這一區域附近的幾個地鐵站周邊都是有不少餐廳的。在長風商務區西北邊的真北路,西南邊的北新涇,東南邊的婁山關路,三處地鐵站上蓋商業體中都有密集的餐廳,可供人們在休息時間充裕時出來打打牙祭。

陸家嘴商務區的菜式分類則呈現了高端化的特徵。快餐簡餐和小吃所佔的比重遠遠低於上海主要商務區的比重,分別為9.7%和19.4%,而西餐、日本料理和粵菜則比重較高。其中主營西餐的餐廳佔到了陸家嘴寫字樓周邊餐廳的19.7%,是在陸家嘴上班最容易找到的菜式。這類餐廳通常等餐時間長,且客單價高,在陸家嘴本就不多的周邊餐廳中很難成為解決午飯問題的好選擇。

新一醬琢磨著,在高樓林立的陸家嘴,苦於周邊餐廳太少的數萬公司人或許還有更好的外出就餐解決方案。新一醬為陸家嘴以外的地區也做了餐廳分布的核密度分析。結果發現,從陸家嘴出發坐一兩站地鐵,在南京東路、世紀大道等地鐵站周邊就有不少餐廳。與這些周邊餐廳數量更多的商務區共享餐廳,也許能成為陸家嘴人的新選擇。

 

類似陸家嘴這樣,中央商務區的外出就餐問題還是能找到交通近便的附近區域解決。但接下來更容易面臨吃飯問題的商務區通常都會出現在非核心地段的新興商務區。根據仲量聯行的報告,2009年上海非中央商務區甲級寫字樓僅有40萬平方米存量,到2017年,這一數字已躍升至500萬平方米,它們之中多數位於遠離市中心的新開發區域。在長風附近,兩三公裡還能有區域性或社區型商業體來滿足需求,但更多更遠的商務區是否還能在周邊找到可以與其他人群共享的就餐空間呢?

轉載自微信號新一線城市研究所,獲得新一線城市研究所授權轉載

相關焦點

  • 尋平價食在小陸家嘴不再難
    而到明年年底,隨著「陸家嘴1885文化中心」、「96廣場」等一批中高端特色的休閒娛樂消費場所投入使用,陸家嘴將有更多中高檔購物餐飲場所供消費者選擇。  小陸家嘴吃飯難  單位食堂排成長龍  小陸家嘴地區高樓林立,但大眾餐飲場所可選擇的範圍並不多。據了解,小陸家嘴地區不少寫字樓樓內,有自己的員工餐廳。有的只供應本樓的白領午餐,有的也對外開放。
  • 陸家嘴高級白領橫掃南京西路後,到底都去了哪些餐廳吃飯?
    這個問題得看大數據上海地鐵的大數據顯示:陸家嘴人下班後主要出現在浦西,而最活躍的區域就是靜安寺—南京西路一帶。「拼在陸家嘴、混在靜安寺」「試問哪一隻陸家嘴的金融狗,不想在靜安寺擁有一套大平層?」靜安寺所在的南京西路商圈的確擁有獨特魅力啊 這裡是上海高端國際品牌密度最高的區域中國首座路易威登之家
  • 陸家嘴打造文化新地標 為20萬白領加"文化午餐"
    浦東陸家嘴金融貿易中心區1.7平方公裡的區域被稱為「小陸家嘴」,集中了近3000家中外金融機構和商貿服務企業,金融白領近20萬人。不過,文化設施和文化內容的缺乏,卻困擾著工作在這裡的人們,每天上下班人流「潮汐現象」非常明顯。
  • 南京東路,變長了!
    一路走過來,經過和平飯店,陸家嘴三件套逐漸展現在眼前,傍晚時分在這裡等待夕陽,堪稱絕美攝影機位。 原本已經足夠豪華的南京東路,隨著延長路的開放,更多經典建築即將加入南京路步行街豪華街景套餐!
  • 南京東路宏伊國際廣場地理位置得天獨厚 簡約不簡單
    南京東路步行街是滬上知名的步行街,南京東路商圈也是上海繁華的商業中心之一。宏伊國際廣場地處南京東路東段,連接外灘地區,與和平飯店、曼哈頓酒店比鄰;且在地鐵軌交2號線、10號線的上蓋;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令宏伊廣場的發展一直順風順水……
  • 上海上半年重點商圈誠信指數發布,南京東路、南京西路和徐家匯位列...
    據了解,上海市質量和標準化研究院廣泛採集商圈及重點商家的公共信用信息和市場信用信息,在南京西路、南京東路、徐家匯、淮海中路、小陸家嘴、中山公園、五角場、豫園、四川北路、中環真北等十個重點商圈,結合疫情後復工復產形勢開展2020年上半年誠信指數測評工作。
  • 上海五大商圈旗艦店PK:淮海路數量最多,南京西路最奢華
    在上海最有代表性的五大商圈——南京東路、南京西路、陸家嘴、淮海中路、徐家匯,匯集了一大批國內外知名品牌在此開設旗艦店,打造品牌形象。據贏商網不完全統計,上海核心五大商圈共分布有125家旗艦店,包括10個全球/世界旗艦店、10個亞洲/亞太旗艦店、9個中國旗艦店。除此之外,各商圈內進駐的旗艦店分別有何特點?哪些品牌更樂於開設旗艦店?這些問題我們將一一解答。
  • 文旅中國|南京東路步行街延伸至外灘,人群湧入為周邊商業打入強心針
    記者 | 範嘉懿1近日,配合上海旅遊節開幕,南京東路步行街外灘延伸段也正式開街,將步行街與外灘的百年建築相連,並將東方明珠在內的陸家嘴現代風光收入囊中。且在步行街上,車行道與人行道沒有明顯的分野,人們對步行街上紅綠燈的感知能力,也沒有普通道路強烈,每當有車通過時,都需要交警切段人流,指揮交通,保護安全。此次南京東路步行街的延長,並沒有增加商鋪,也沒有綜合體新開,看似改變不大,但其實是盤活了周邊的餐飲、住宿與商業,給南京東路周邊乃至是外灘的旅業恢復再上了一劑強心針。
  • 上海老飯店145年來第一次賣白領午餐,背後有這麼多故事
    上海老飯店廚師長朱松濤的手機裡今天又新加了八個人的微信。「朱師傅,今天中午想訂20份套餐,10份八寶辣醬套餐,10份黑椒牛肉套餐,地址是南京西路……中午11點前能送到嗎?」一個微信發過來。 2月10日,上海企業陸續復工。上海老飯店開始為企事業單位提供員工團餐。這是145歲的上海老飯店從來沒做過的生意。
  • (堂食就餐探訪報導之商丘篇)堂食恢復後飯店就餐的少打包的多
    3月12日,商丘市商務局和商丘市餐飲與飯店行業協會聯合發布了「餐飲企業疫情防控期間堂食服務指南」,標誌著商丘餐飲業慢慢復工復業,就餐人員可以堂食。
  • 南京東路消費者行為基本分析
    老年人最少,為3.87次;青年人因收入階層比較狹窄,且通常存在青年人專挑自己所熟悉的品牌店這種行為傾向,因而以4.05次的平均值居第二;最多的中年人階層平均達4.56次,相比於青年人他們的收入跨度比較大,層次多,因而可選擇的餘地會多一些,加上中年人佔大部分的外來消費者通常也會抓緊這樣一次機會多光顧一些商店。
  • 對不起,我們不逛南京東路,南京西路才是時髦天堂!
    去南京西路壓馬路,偶遇易烊千璽等超級明星也不是沒可能。別再去逛什麼南京東路了,收下這份 南京西路超火吃喝玩樂攻略!「滬上消費者最愛砸錢的商圈,摩登與物質共存!」職場精英去年的地鐵大數據顯示,陸家嘴的職(金)場(融)精(狗)英們,下班後主要出現在浦西,最活躍的區域就是靜安寺—南京西路一帶。
  • 疫情防控:飯店就餐先測體溫 訂好的年夜飯可打包帶走
    本來,很多人提前半年就預訂了飯店的年夜飯。為了配合疫情管控,各大飯店、餐廳和酒店都將食品和環境安全問題放在了首位。今天,記者也走訪了南京的餐飲市場,看看餐飲企業的應對方案都有哪些。【飯店就餐先測體溫 訂好的年夜飯可打包帶走】隨後,記者又來到了位於南京河西的大蓉和餐飲酒店,一進門,便被招呼量體溫。酒店的門帘和電梯,基本上每進出一批客人就要擦拭消毒。這裡的年夜飯分為三個時間段,分別是中午12點,下午4點和晚上6點,今天一早,酒店就接到了12個退訂的申請。
  • 南京:假日餐飲消費人氣高 節儉就餐受追捧
    長假假期,走進飯店尋覓舌尖上的美味成為許多人的選擇,特色餐飲一桌難求,聚會宴請預訂滿員,假日裡的餐飲消費真可謂人氣火爆
  • 南京東路街道舉行​政企溝通沙龍
    10月23日下午,南京東路街道邀請轄區內26家重點企業和13家重點樓宇負責人舉辦「2020南京東路街道政企溝通沙龍」,區委副書記沈山州、副區長楊東升;區發改委、區商務委、區科委
  • 南京東路食事江湖
    一場秋雨後的上海,雲白天藍,涼風拂面,趁著旅遊節,我也去南京東路走走,嘗嘗美食。南京路步行街東擴連接外灘,此地是百年來中西文化交流的起點,最早的南京東路是一條不足500米的小路名為花園弄,又叫派克弄,1865年改為南京路。
  • 記者直擊|南京東路施工半幅封閉,跨年夜外灘大客流如何疏導?
    昨晚,儘管沒有迎新活動,但外灘濱江區域依然迎來了大客流。據統計,截至今晨0時,外灘江堤客流累計達到42萬人次,瞬時客流也達到當日最高的7.7萬人。圖說:跨年夜外灘濱江區域迎來了大客流。新民晚報記者 王凱 攝客流量超過去年同期,卻有南京東路步行街東拓的施工影響,半幅道路被封閉。
  • 12月31日上海地鐵延時運營,南京東路站臨時封站
    12月31日上海地鐵延時運營,南京東路站臨時封站 澎湃新聞記者 陳逸欣 2018-12-31 13:43 來源:澎湃新聞
  • 面對少部分人的「自助餐心態」 商家放「新招」
    9月初的一個晚上,上海市南京東路商圈一家人均百元以上的自助餐廳門口依舊排著長隊,自助餐廳門口提示:「買單時需您另外支付100元押金,押金憑證需保留好不要遺失,用餐兩小時不浪費、不超時,可憑押金單到收銀臺退還押金。」「這個新制度已經實行快一個月了,除非客人浪費過於嚴重,否則一般情況下都會將押金退還。」
  • 顧客在南京東路平均駐留時間是多少?大數據告訴你
    被譽為「中華商業第一街」的南京東路以及更大範圍的黃浦商圈,無疑有著標本意義。  其實逛街的幸福感,是很難被代替的。而令人更感高興的是,如今這種幸福感的背後又增添了不少新意。位於南京東路的新世界大丸百貨開業四年多來實現了客流量與銷售額「雙豐收」:去年進店客流總人數達1343.02萬;銷售額達15億元,是開業首年的三倍,今年有望達到20億元。大數據正是其經營的「秘密武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