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國家治理提供倫理學智慧方案-光明日報-光明網

2020-12-14 光明數字報

    近日,紀念中國倫理學會成立40周年暨2020中國倫理學大會在無錫召開。本屆大會圍繞「倫理學與國家治理」這一主題,設置了一場主題報告會和「倫理學與國家治理」「倫理學基礎理論」「立德樹人」等八個專題論壇。來自全國倫理學界的專家學者,相聚太湖之濱,為國家治理、道德建設提供倫理學智慧方案。

    「新時代中國之治,在其本質上是中國共產黨之治,是適合中國國情的科學治理,它內含著中國共產黨歷來崇尚的馬克思主義倫理精神即倫理層面的『應該之治』,而這種倫理應該的治理,依據的是社會主義制度,依靠的是人民的擁護和支持,依託的是德、法並舉方略,依存的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環境,依傍的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合作與發展。這充分展示了新時代中國之治的內在特質和本質特徵。」南京師範大學教授王小錫指出。

    國家治理的特色方略和辯證手法是法、道並舉。治理國家、治理社會必須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實現法律和道德相輔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廣東省人口發展研究院研究員程琳琳表示,「以法為主、以德為輔」前提下的德法共治,旨在推動法律秩序向更高水平發展。從高水平的法律秩序向更高水平的道德秩序的秩序迭代過程,意味著公民以道德的義務心態對待法律義務,是國家治理現代化不斷前進的過程。

    新時代中國之治的根本性依據是社會主義制度,基礎和動力來自人民的擁護和支持,黨和國家在制度設計與制度完善中高度關注體現民主集中、聚力築夢的制度倫理及其獨特作用。上海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陳東利分析疫情對我國國家治理能力的重大考驗,認為在黨中央的領導下,舉國上下勠力同心,努力控制並進入疫情防控常態化階段,恢復正常的國民生產和人民健康生活,這充分展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彰顯了以人為本原則下的生命觀、集體主義原則下的全局觀的倫理價值。

    生態環境倫理應居於國家治理倫理層次中的重要地位。山西大學哲學社會學學院副教授王繼創表示,現代生態環境危機的產生源於社會生活中人們不正當的實踐方式,偏頗的價值觀念,以及長期以來對人與自然關係的不全面的價值認知。生態倫理學應基於感性人的社會生產實踐和日常社會生活,在生態理性實踐和生態德性養成中建構其理論價值旨趣,而不僅僅是純粹的概念思辨和邏輯推演。

    國內環境和國際環境也均為實現治理目標不可忽視的重要條件。「命運共同體在面對公共突發性危機的時候,它是奉行什麼樣的倫理原則呢?」東南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研究院院長郭廣銀從命運共同體角度表達了對疫情防控的倫理關切,她認為,任何突發性公共危機事件,都無法迴避共同體與個體、個體與個體之間的利益衝突。在利益衝突的過程中,命運共同體下的人們往往都會選擇犧牲自我的方式來維護共同體價值。

    面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挑戰,與會學者們一致認為,各國社會應當堅守「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倫理信念,勇敢迎戰「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作為倫理學人,在特殊的歷史時期更應肩負起倫理學使命,為人民生命健康、為人類社會的普遍正義和共同幸福而不懈努力。「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學者們從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增強溝通交流,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而為人類文明建設新格局貢獻『中國治理』思想。」中國倫理學會會長萬俊人說。

    (本報記者 鄭晉鳴)

相關焦點

  • 何為美德倫理學-光明日報-光明網
    【論點摘編】     陳真在《哲學研究》2016年第7期撰文指出,並非所有研究美德的倫理學都是嚴格意義上的美德倫理學。「美德倫理學」和「關於美德的倫理學」有著本質的區別。
  • 中文有效供給是全球治理的公共需求-光明日報-光明網
    【文化評析】       近日,美國國務院將孔子學院美國中心認定為「外國使團」,對中美合作項目的正常運作進行妖魔化和汙名化,以冷戰思維對語言國際教育進行了幹涉和阻撓。這對於吸收文明成果、借鑑先進技術、增進國際交往、促進有效溝通、減少認知衝突和提升全球治理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當前,中國在全球治理體系中的作用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國家需要了解中國實踐、借鑑中國經驗,全球治理效力的提升需要中國提供更多物質性、理念性和制度性的國際公共產品。
  • 關於舉辦「尋找中國好校長」大型公益活動的啟事-光明日報-光明網
    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時代主旋律,順應教育深化改革發展趨勢,提升校長專業化水平,由光明日報社主辦,《教育家》雜誌社、光明網承辦,《留學》雜誌社、人民教師網協辦的「尋找中國好校長」大型系列公益活動正式啟動。
  •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學 創新社會治理體系-光明日報-光明網
    日前,北京師範大學舉行社會學院成立大會暨新型社會治理智庫建設研討會。成立社會學院,與中國社會管理研究院作為新型智庫一體化建設,這是北師大響應國家加強社會建設、創新社會治理和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戰略部署,貫徹落實《關於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重大體制創新。
  • 光明日報推薦參評2020年中國新聞獎消息通訊類作品《創新服務能力...
    為此,各機構媒體需要進一步強化用戶思維,明確自身的用戶主要集中於哪些領域、需要何種服務、如何為其提供高質量服  其實,「服務」並非後天附加給媒體的新增機能,而是媒體本質屬性的題中之意。通過發揮信息傳播、輿論引導等媒介作用,媒體始終處在服務國家治理、服務社會建設、服務經濟發展、服務民生改善的重要位置。
  • 光明日報社行政人員招聘公告-光明日報-光明網
    光明日報創刊於1949年6月16日,是中共中央主辦,以知識分子為主要讀者對象的思想文化大報。作為黨中央指導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陣地,作為黨和國家聯繫廣大知識分子的橋梁和紐帶,光明日報始終堅持與真理同行,與時代同步,立足知識界、面向全社會,在團結、聯繫、引導、服務知識界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 為國家治理現代化和全球善治貢獻中國智慧
    ,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提供了中國方案。而且充分表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為廣大發展中國家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提供了可資借鑑的經驗和示範,也為新的全球化時代條件下世界各國共同推進區域合作和全球善治貢獻了中國智慧,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國內政外交的新境界。
  • 黃石:加強數據安全協同治理
    摘編自《光明日報》  【黃石:加強數據安全協同治理】  湖北省社會治安治理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黃石認為,面對數據安全領域的諸多挑戰,政府、企業、行業組織需要有效配合,發揮各自優勢,建立適應大數據時代要求的協同治理模式。
  • 光明日報-光明網
    目前,公司的上市工作已取得實質性進展,重大資產重組方案已經得到相關部門的批准,公司重大資產重組預溝通方案已報送中國證監會進行預溝通。目前控股公司下屬廣州日報報業經營有限公司(負責《廣州日報》的經營業務)、廣州大洋傳媒有限公司(負責系列媒體的經營業務)、廣州大洋實業投資有限公司(負責對外投資業務)、廣州日報新媒體有限公司(負責新媒體的經營發展)等28家全資子公司,並控股(參股)包括上市公司廣東九州陽光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在內的6家子公司。
  • 夯實基層社會治理應做好「加減乘除」法-光明日報-光明網
    「十四五」規劃建議明確提出要實現「社會治理特別是基層治理水平明顯提高」的目標。「基層是社會治理的基礎性平臺、基本運行空間,是社會治理的重心和重點場域,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在論及社會治理時,尤其強調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性,這是一個突出的特點。」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教授康曉強說。    「一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水平很大程度上體現在基層。」
  • 我國食品安全基本態勢與風險治理-光明日報-光明網
    食品安全問題產生的根源與未來風險治理的難點是什麼?如何有效治理食品安全風險?了解這些問題,全面認識我國食品安全的現實狀況與未來走勢,事關國家發展,更是民心所系。數據顯示,我國食品國家質量抽查合格率由2006年的77.9%上升到2015年的96.8%,提高了18.9%。2016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在全國範圍內組織抽檢了25.7萬批次食品樣品,總體抽檢合格率為96.8%,與2015年持平。自2010年以來,我國食品抽檢總體合格率一直穩定在95%以上。
  • 為現代劍川而設計-光明日報-光明網
    我漸漸意識到,當地的貧困治理已經歷了相當長的一個歷史時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現在的「貧困」狀態和過去的「貧困」還是有很大區別的,過去是基本生活保障都難以維繫,處在生存邊緣;而現在則是既要解決溫飽,消除貧困,還要全國人民齊奔小康,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
  • 紀念中國倫理學會成立40周年暨2020中國倫理學大會在錫召開
    12月5日,紀念中國倫理學會成立40周年暨2020中國倫理學大會在錫召開。來自全國倫理學界的專家學者,相聚太湖之濱,為國家治理、道德建設提供倫理學智慧方案。市委書記黃欽出席並致歡迎辭,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黨委書記、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哲學院院長王立勝宣讀賀信,中國倫理學會會長萬俊人講話。
  • 《光明日報》: 馮翠玲:「國際大家庭」的「穩壓器」
    天津大學藥物科學與技術學院是國家外國專家局首批國際化示範學院之一,院長由外籍人士擔任,75%以上的教師具有海外留學或工作經歷。從建院起,中外多元文化的衝撞、融通就成為一道現實難題。2003年,馮翠玲受命擔任院黨總支書記。她既秉持原則,又務實創新,成為「國際大家庭」的「穩壓器」。
  • 鄧小平改革思想的理論精髓和現實意義-光明日報-光明網
    這一論斷為我國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提供了思想依據。     1978年5月,光明日報發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掀起了全社會的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對於清除「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和「兩個凡是」的影響起到積極的作用。鄧小平告誡全黨:「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下了,就要亡黨亡國。」
  • 實施國家榮譽制度 凝聚國家認同-光明日報-光明網
    【治理明言】     國家榮譽制度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積極運用各種國家榮譽制度,可以凝聚全國各族人民對國家、制度和道路的認同,有助於激發和鼓勵廣大人民群眾為黨和國家事業努力奉獻的正能量,也有助於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導的歷史記憶。     西方國家基於不同的歷史和文化傳統,有的通過憲法和法律明確規定國家榮譽制度,有的通過不成文的憲法慣例予以確認。
  • 《科技日報》| 汪碧剛: 人才、技術、資金、體制,建好智慧社區一個都不能少
    汪碧剛(1975-),安徽樅陽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博士後、安徽大學雙聘教授、青島理工大學兼職教授,「十三五」國家重點圖書《城市治理實踐與創新系列叢書》總主編。北京大學城市治理研究院創始副院長兼秘書長、青島理工大學城市治理與智能化研究院院長,中國社區發展協會智慧社區工作委員會主任、中國城市出版社城市治理專家委員會主任、北京世紀非凡城市環境科學技術研究院院長、北京智慧社區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
  • 光明網法律聲明
    彙編權等權利長期授予光明日報及相應子報子刊,並許可光明日報主辦的光明網在網際網路及移動網際網路上使用投稿或約稿作品。  3、凡來源為「光明網」或單獨帶有光明網水印LOGO的所有文字、圖片、音頻、視頻及其他任何形式的作品,其版權均屬於光明網,任何媒體、單位或個人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摘編、改編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經本網授權的媒體、單位或個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光明網」。
  • 《光明日報》客戶端時評:建設「韌性社區」,補齊治理「短板」
    2020年2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上指出:「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是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