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椒兒媽媽,一個時間相對自由的全職媽媽,喜歡分享,喜歡傾聽,希望把經歷過的、看到過的、聽到過的,用文字的方式表達出來,對觀者在育兒上、情感上有所啟發……
文|家有小甜椒兒(專注優質原創,抄襲必究,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圖|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前兩天看到這樣一個帖子「高中畢業後,女孩開啟了打工生涯,幾年間攢下20萬,被父母全部拿來給弟弟買房子,女孩子坐在馬路上崩潰大哭」,看完之後的感覺除了心酸還是心酸。
父母一碗水端不平,被忽視的女孩兒,心裡的苦說給誰聽呢?
說到這個話題,就想到了媽媽之前講過的發生在她老家的一個在當地比較常見的事情。
當地有比較嚴重的重男輕女現象,沒有兒子會被人嘲笑「絕戶」,在村子裡抬不起頭,也很難被尊重,甚至遇事會被欺負。
老李頭兩口子養了一個女兒,算是比較爭氣的,考上了大學,今年已經23歲。
女兒在大城市工作,老兩口年輕的時候覺得沒有兒子無所謂,年紀大了,女兒又不在身邊,聽得閒言閒語多了,滋生了想要一個男孩的想法,甚至決定如果生不了就直接抱養一個想法。
老兩口今年45歲了,讓他們堅定了這個想法的引線是同村一個47歲的婦女生下來健康的孩子。
當女兒得知老兩口的想法之後,第一個站出來反對:堅決不能再要了,養一個孩子代價太大了,你們現在年紀大了,未來我工作穩定了,把你們接來一起生活,就不會太孤單了。
老李頭兩口子鐵了心要二胎,跟女兒說:自己老了沒關係,以後你來照顧孩子,你來養弟弟,一樣的。
女兒聽了這話就急了眼:我來養弟弟?我以後是不會結婚不會生孩子嗎?我養弟弟,誰來養我的孩子?
聽了女兒這話,兩口子非常寒心,對女兒說:養你這麼大,你也不用報答我們,就是未來有了弟弟以後,幫忙照顧弟弟就行了,你什麼時候結婚還不知道,不要拿這個來當擋箭牌。
老李頭對女兒的表現非常不滿意,還經常和鄰居說女兒的不好,稱後悔只養了一個女兒,早知道不應該讓她上大學,早早嫁人,現在日子好過多了,養了20多年,工作了自己都難養活,更別說貼補家用了。
哥哥姐姐們有沒有撫養年幼弟弟妹妹的義務呢?
簡單說,是沒有,但是如果父母不具備撫養幼子的能力,哥哥姐姐還是有這個義務的。
不管是道德層面還是從法律層面來說,哥哥姐姐都有一定的責任和義務。
一個家庭的走向和幸福程度取決於父母的一些決定。
就拿老李頭來說,最後要了二胎之後,按照他們的年齡和收入水平,養育一個孩子,並教育出來,實在是太難了,勢必需要女兒來幫助撫養,這就會女兒帶來很大的麻煩,她雖然大學畢業,但是沒有穩定的工作,在大城市還沒有安定下來,未來事業發展不好,這將會直接成為影響她婚姻的障礙。
這樣說話,雖然不太好聽,但是這就是現實,女兒要面對,父母要接受。
越是親密的人,越需要理解。
為什麼一些有血緣關係的親人最後反倒成了「仇人」,比普通的陌生人還不如?
由愛生恨,才是根源。
父母處理不好和子女之間的關係,影響不僅僅是和子女之間的感情,還有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
父母的態度,對一個家庭的和諧太重要了。
不管是開篇提到打工女孩的20萬,被父母全部拿來給弟弟買房子,還是老李頭夫妻想要一個男孩,希望女兒幫忙撫養,都隱藏著一個讓女孩子們異常傷心的觀念:你是女孩,你的價值就是幫助後邊的男孩。
這是非常具有打擊的,甚至可以擊潰一個女孩子內心的做法。
父母養育子女是父母的義務,子女孝順父母是子女的責任,可是當父母的行為過於偏向的時候,就會引發女兒的不滿,進而引出「怨恨」和「憤懣」的情緒,這是一個家破裂的根源。
1、對待子女儘量公平一些
父母對待子女做到絕對的公平,是不太可能的,但是至少要儘量面面俱到,對每個孩子都關注到,不要讓她們感覺自己被忽視了。
被忽視的女孩子,內心積攢的仇怨,是很有破壞力的,不要事情發生了,父母反過來埋怨白養大了女兒,到頭來成了「白眼狼」。
2、量力而行
還有就是頭胎是女兒,自己年齡大了,想要一個兒子,這種情況一定要量力而行。
所謂的量力而行,需要考慮的條件因素無非就是:錢力、精力和體力。
孕育生命不是兒戲,需要強大的身體支撐,養育孩子不是兒戲,需要強大的錢力和精力支撐。
說白了生兒育女是自己的責任,我們最好自己來完成這件事,而不是把養育孩子的責任推到子女身上,指望著子女來幫忙撫養。
這對孩子、對子女都是不負責的表現。
3、做一個替子女考慮的老人
事情總有兩面性,哪一方都有道理,但是如果想要保持家庭和諧,做父母的要看得遠、看得高,多替兒女考慮。
父母年紀了,子女固然有接替父母撫養弟妹的義務,但是我們做父母的要先替子女考慮考慮,子女是否強大到養一個孩子毫無壓力?
如果把這份責任強加給子女會給她們帶來很大的壓力,甚至對她們的影響是致命的,那這件事最好還是不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