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察官告訴你:「被欺凌的孩子」是怎樣變成了「欺凌者」?

2020-12-25 正義網

隨著開展校園暴力整治、心理團隊進駐,「中關村二小」學生遭疑似欺凌事件暫告一段落。但是,「校園欺凌」這種現象卻引發人們的關注,而媒體也對此現象進行了更加深入的報導。

央視新聞12月19日報導,北京市平谷區一所中學有學生被涉黑社會組織欺凌控制,實施勒索行為,並要挾學生成為「小弟」,據學生表示,該校已有100多名學生加入這個組織。其中,一些曾遭到欺凌的高年級學生已經轉化成欺凌者,仗著有校外青年撐腰,開始欺負起低年級或者弱小的同學。因青春期孩子易衝動,「校園欺凌」甚至會演變成聚眾鬥毆或者是故意傷害等犯罪行為。 

據正義君所知,在檢察機關所辦理的刑事案件中,就有由「校園欺凌」而引發的刑事犯罪案件。而其中有一些涉罪的未成年人竟然是從被欺凌者變成了欺凌者,從而去實施犯罪行為。那麼,這背後究竟有什麼樣的隱情呢?今天,正義君專門採訪了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人民檢察院專門辦理未成年人案件的助理檢察員李美霖,與大家探討此話題,從而讓大家從另一個角度審視「校園欺凌」現象。

正義君:美霖,您好!非常感謝您接受我們的採訪。那麼近期因為「校園欺凌」這個話題備受關注,據我了解,檢察機關所辦理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就有一些是由「校園欺凌」而引發的刑事犯罪案件,這樣的案件多嗎? 

 

李美霖:在我們的辦案實踐中,此類直接由校園欺凌引發的案件有發生,但還比較少。不過,根據我們此前辦理的案件看,多數此類案件中的涉罪未成年人此前都有過在校被欺凌的經歷,而後輟學進入社會仿效欺凌者傷害在校生,或為尋求保護而與社會不良青年結夥實施傷害在校生的活動。 

正義君:那麼在你們所辦理的案件中,有沒有讓您印象深刻的此類案例?

李美霖:印象較深的案例,倒是有兩個。有一個男生A,在學校也是屬於比較乖比較老實那種孩子,學校有些學生愛欺負他,他就找校外的男生B來「罩」他。他說,自從跟B在一起後,就再也沒有挨過打。後來在B因糾紛與他人約架時,A出於「哥們兒義氣」也去,以致因行為構成聚眾鬥毆罪而被起訴。

而另一個男生X,在學校裡被高年級學生欺負,他就選擇打回去,因此在校內衝突不斷。後來轉到工讀學校,跟這個學校裡的不良少年一起,持刀搶劫他人財物,以致因行為構成搶劫罪而被起訴。 

正義君:據您了解,在學校裡,這種欺凌事件一般會發生在哪些地方?

李美霖:一般就是監控較弱的地方,比如廁所、操場,有時也會在放學後留被害人在教室裡。

正義君:您認為,現在「校園欺凌」現象是否嚴重?原因是什麼?

李美霖:沒有進行實際的調查了解,尚不能得出是否嚴重的結論。但從媒體及網絡上的相關報導及信息看,該現象在各地甚至部分其他國家及地區均有一定的普遍性。

其原因包括:(1)未成年人成長身心發育不完善的特點,對相關行為的後果認知不成熟,不能對自我情緒合理調整。(2)獨生子女自我為中心的心理特點,導致同理心不足。(3)家庭教育缺失或不當。部分家長對孩子過於寵溺,部分家長對孩子不管不問,部分家長對孩子粗暴打罵,部分家長對孩子打鬧行為沒有給予足夠重視,未予以及時正確引導,都導致未成年行為發生偏差,甚至形成施暴行為模式。

正義君:「校園欺凌」中的那些孩子對於法律又持什麼樣的態度?

李美霖:無論是欺凌者還是被欺凌者,對於法律基本都不夠了解,認為與自己很遙遠,自己的行為都不屬於犯法或受法律保護的範圍。

正義君:據您了解,家長和學校是否重視「校園欺凌」事件?家長的解決方法是?學校的解決方法是?

李美霖:家長的重視程度仍有待加強,部分欺凌者的家長不予重視,甚至認為孩子「欺凌」他人的表現是「不吃虧」,以後進社會也「混得開」,部分家長認為只要自己說孩子幾句即可。部分被欺凌者的家長對子女關注度不夠,對孩子的異常反應不敏感,未能及時察覺孩子受欺凌的情況。

學校還是比較重視對「欺凌事件」的處理,通過德育老師、綜治副校長、家長等進行教育,必要時給予學校內部處分等。但是應避免簡單以勸退方式處理那些行為有偏差的孩子。如果學校將責任推到社會,使得這些孩子處於失管狀態,受到社會不良人員誘導從而強化偏差行為,就會導致社會危險性和矯治難度的增加。

正義君:您認為,採取什麼樣的措施才能防治「校園欺凌」?

李美霖:首先無論家長還是老師都要加強對孩子的道德教育,對於問題衝突要教會他們正確的糾紛解決模式。 

校方和社會應該做到這五點,加強對弱勢未成年人、行為偏差未成年人的關注和幫助;設立多種渠道使得受欺凌未成年人可及時需求支持幫助;擴大心理疏導,不僅對當事人雙方進行心理疏導,必要時應將監護人納入心理疏導範圍;對涉事未成年人予以跟蹤幫扶與教育;消除校內已經或可能產生的對涉事未成年人的不良影響,使雙方順利回歸健康良性的群體關係。

正義君:好的,非常感謝美霖。「校園欺凌」之所以成為頻發的「世界性」的社會問題,成因複雜,幹預的尺度也不易把握。家長跟學校要互相信任,而社會各界也要以更為積極的態度承擔起預防校園欺凌的責任擔當。 

相關焦點

  • 開學第一課|檢察官教你如何應對校園欺凌
    開學了同學們回到闊別已久的校園迎來開學第一課今天檢察官教你如何應對校園欺凌,化身同學們中的一員,通過案例還原校園欺凌的各種表現形式,教同學們分辨「什麼是校園欺凌」、「校園欺凌的危害有哪些」以及「如何正確應對校園欺凌」。
  • 當欺凌者變成被欺凌者,他該如何反抗暴力?
    如果讓學生自己來制定規則,那又會是怎樣?2003年上映的瑞典影片《校園規則》(《Ondskan》)講述的就是由學生制定規則的校園生活。當曾經的施暴者被欺凌,他將如何反抗?艾裡克和他的母親和繼父生活在一起,並不代表他就生活的幸福。
  • 基層動態 | 開學第一課:檢察官教你向校園欺凌說「不」
    城步檢察院第一檢察部主任、南山實驗學校法治副校長周懿授課「同學們知道哪些行為屬於校園欺凌嗎?如果遭受校園欺凌我們應怎樣保護自己呢?……」城步檢察院第一檢察部主任、南山實驗學校法治副校長周懿以電影《少年的你》中的一個片段為切入點,介紹了校園欺凌的表現形式,結合實際案例和辦案數據講述了校園欺凌對青少年的身心危害,講解了欺凌他人行為可能涉及的罪名及法律後果,告訴大家不要做霸道的欺凌者,不要做沉默的受害者,不要做冷漠的旁觀者,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和法律意識,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
  • 校園欺凌屢禁不止,到底是什麼讓孩子變成了施暴者?
    在這種家庭環境影響下的孩子,會表現出更多的侵略性和暴力傾向。一個孩子成為施暴者是因為他們在不健康家庭中感受到的不安、冷漠、自尊心低下會喚醒心中的惡魔,這導致了他們有用殘酷手段控制他人的願望。當孩子成為群體欺凌的受害者時,他們可能會未來自己有能力的時候欺負別的孩子作為報復。
  • 檢察官法治課開講,對校園欺凌說「不」!
    檢察官送法進課堂為增強學生的法治觀念和自我保護能力,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校園欺凌、校園暴力等青少年違法犯罪案件的發生,近日,慶雲縣檢察院的檢察官們走進金書小學、雲龍小學兩所學校,為學生們送去內容生動且實用性強的法治公開課。
  • 「紅杜鵑未檢」丨開學季,檢察官教你向「校園欺凌」說不
    校園欺凌危害對於被欺凌者而言:不僅會造成身體上的傷害,還會帶來更為嚴重且難以治癒的心理、精神創傷,嚴重影響日常學習、生活某些情況下,部分受欺凌者會發生惡逆變化,轉化為欺凌者或者欺凌者的幫兇。對於目睹欺凌現象的旁觀者而言:往往會因為無法幫助受害者而感到內疚、不安甚至惶恐,或明哲守身以自保,或不自覺的加入欺凌行列。
  • 對校園欺凌說「不」! 嘉魚檢察官保護少年的你
    9月4日嘉魚檢察院未檢檢察官走進嘉魚縣第一小學。他們穿著制服,笑容親切,孩子們帶來一次內容滿滿的法治課堂。「你們認為那些行為屬於校園欺凌呢?通過一個個問題,嘉魚縣第一小學的「法治副校長」也是主辦未成年人檢察案件的檢察官陳繼鳳通過互動的方式將本次法治課堂的內容呈現給同學們,在檢察官的帶動下,同學們回答問題非常踴躍。
  • 你家孩子常被欺凌嗎?教孩子5種方法,更有效遠離被欺凌
    據不完全統計,大部分中小學生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欺凌。被欺凌的經歷會對孩子的童年及一生都產生消極影響。會引起創傷後遺症,恐懼、消沉抑鬱、憂慮胃痛、吸毒、酗酒、自殘、自殺、可能是校園槍擊案的原因之一。從大量的欺凌事件中看出,欺凌者往往身體強壯,剽悍,性格強暴,爭強好勝,愛好拉幫結黨。
  • 預防校園欺凌 聽聽檢察官怎麼說
    西安發布訊 近日,蓮湖檢察院檢察官參加了蓮湖區機場小學教育集團舉辦的以「防範校園欺凌」為主題的模擬法庭活動,並為在場的師生帶來了「拒絕校園欺凌」的主題講座。在講座中,檢察官從校園欺凌的含義、現狀入手,詳細講解了校園欺凌會帶來的民事、行政、刑事法律後果,以及對自身學業、就業、人際關係等方面的影響,提醒同學們重視校園欺凌事件,避免成為校園欺凌的被害人和加害人。
  • 面對校園欺凌,班主任應該怎麼做
    能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啟迪和思考? 一起來看—— 大家下午好!我們本期沙龍的主題是「面對校園欺凌,班主任應該怎麼做」。之所以選擇這一論題,是因為11月份電影《少年的你》的熱映,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直面校園欺凌問題,有效預防和應對,是我們班主任的責任和擔當。
  • 專家談校園欺凌:被欺凌者若缺乏及時疏導 易轉為欺凌者
    在回答網友關於校園欺凌的提問時,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學研究專家、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表示,學校應該給孩子培養規則意識、公平意識,不能倚強凌弱。北京市青少年法律與心理諮詢服務中心主任宗春山提醒,被欺凌者若缺乏疏導幹預,容易轉變成欺凌者,因此,欺凌發生後要第一時間處理,傾聽孩子的痛苦、進行安撫,及時幫助解決。
  • 【普法小課堂】預防校園欺凌
    孩子是祖國的花朵和未來,但在安靜和諧的校園中,也時有恃強凌弱的欺凌事件發生。校園安全不光是老師和家長關心的問題,更是整個社會都非常關注的焦點問題。 校園欺凌是指在校園內、外學生間一方(個體或群體)單次或多次蓄意或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絡等手段實施欺負、侮辱,造成另一方(個體或群體)身體傷害、財產損失或精神損害等的事件,大多發生在中小學。
  • 告訴你的孩子,當受到欺凌時候,應該如何做?
    文‖阿妖文森媽媽我們作為父母一定不能讓校園欺凌的手傷害我們的孩子,不僅會讓孩子產生心理陰影,甚至還會輕生的念頭!當我們的孩子受到欺負我們一定要告訴孩子這樣保護自己:1、直視那些欺負你的小孩,用平靜清晰的語言告訴他們停止這樣做(沉著會更顯實力,一哭就更容易被欺負了,過於強勢有時候也會激起欺凌者的暴力行為,沉著冷靜會給欺凌者造成一種不確定性,這樣會對其下一步行為產生影響)。2、 如果光靠說不管用,或者欺凌者會採取進一步措施,趕緊跑。
  • 如何與孩子討論欺凌——給家長的建議
    欺凌也不例外。從預防開始我怎樣才能幫助孩子免受校園欺凌?要讓孩子遠離面對面的欺凌或網絡欺凌,首先要確保他們認識到這個問題。告訴孩子什麼是欺凌。孩子了解了欺凌,就能更容易地識別是否有欺凌發生在自己或別人身上。經常和孩子坦誠溝通。和孩子討論欺凌的次數越多,他們看到或遭受欺凌時就越容易告訴你。每天都和孩子交流,詢問他們在學校的情況和在網上的活動,不僅要關心他們的學習和活動情況,還要了解他們的感受。
  • 教孩子該怎樣拒絕欺凌!
    你更要知道,大多數欺負你的人,其實內心也不是那麼自信的,他們要通過誇大和打擊別人的缺點,或者加入到多數人的隊伍裡來取得自信,這本身就是一種怯懦的表現。但是,改變自己的性格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所以,專家建議:長期在學校受人欺負的孩子應該主動尋求幫助。
  • 檢察官教你預防校園欺凌,加強自我保護!
    在踏上新的學習旅程之前, 龍泉驛區人民檢察院 的未檢檢察官為孩子們 準備了一份特別的「開學禮物」。 此次「開學第一課」從預防校園欺凌開講,通過法治課堂、觀看微電影、參觀教育基地、宣誓儀式等,為即將邁進中學校園的初一新生送上的一份特別的新學期禮物。
  • 校園欺凌和抑鬱症:欺凌導致抑鬱症的原因,施暴者本是「懦夫」
    其中,校園欺凌因為發生在孩子身上最被人們所重視。欺凌會影響價值觀,認為這個世界本質上是敵對的、可怕的和危險的。當欺凌受害者相信這一點時,無論是有意識的還是無意識的,都會產生一些適應不良影響的技巧,如孤立,慢性僵化和持續的悲傷情緒。
  • 開學第一課|西安高陵檢察教你如何應對校園欺凌
    今天檢察官教你如何應對校園欺凌,讓我們一起來聽聽他講了什麼……檢察官走進校園,化身同學們中的一員,通過案例還原校園欺凌的各種表現形式,教同學們分辨「什麼是校園欺凌」、「校園欺凌的危害有哪些」以及「如何正確應對校園欺凌」。校園欺凌是發生在學生之間、蓄意或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絡手段,實施欺負、侮辱造成傷害的行為。
  • 遇到校園欺凌,怎樣正確保護自己?
    近兩年經常有媒體報導 關於校園暴力的案件 其實面對這樣的事件 大家都不知該如何是好 如果你的孩子被人校園暴力了 你在怎麼辦?是教他打回去嗎?
  • 五個社交故事,教會孩子面對校園欺凌
    今天這篇文章,我想通過幾個我自己在工作中編寫的社交故事,來跟各位家長和老師們聊一聊究竟應該怎樣教會我們的孩子如何面對欺凌。  教會孩子如何面對欺凌,我們要做到三步:  第一, 告訴孩子如何識別哪些行為屬於欺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