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流域農業產業轉型發展,大理市迎來豐收季!

2020-12-19 騰訊網

金秋時節,瓜果飄香,大理市城鄉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連日來,全市各地農民群眾正抓住天氣晴好時機,忙於水稻秋收、果園採摘工作,田間地頭到處是一派繁忙的秋收景象。

在銀橋鎮磻溪村,村民趙鳳花請來收割機幫忙收割水稻。今年水稻栽種以來,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溫度適宜,氣候條件對水稻生長發育十分有利。此外在農業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大家都注重田間管理,使銀橋鎮水稻呈現個體植株生長健壯、群體生長旺盛的狀況。

操作收割機的楊吉元

今天幫趙大媽收,她這坵田畝產在八百公斤左右,今年雨水好,收成也可以。

趙鳳花

收成好,天氣也好,風調雨順的,什麼都順順利利。

近年來,大理市圍繞洱海保護治理,加大洱海流域農業面源汙染治理力度,積極推動洱海流域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

走進喜洲鎮金河村,棵棵紅梨在枝頭展開笑顏,村民們正忙著採摘、包裝新鮮的紅梨,現場一派繁忙景象。今年34歲的段開壽是喜洲鎮金河村人,從事淡水養魚多年。為了保護洱海,段開壽積極響應政府號召,果斷關閉了漁場。隨後,通過考察,他流轉了105畝土地,成立了大理市田鑫雲南紅梨專業合作社,種植雲南紅梨。眼下正是紅梨豐收的時節,樹上累累的果實以及每天源源不斷的訂單讓段開壽喜笑顏開。

段開壽

大理市田鑫雲南紅梨專業合作社負責人

今年我家梨園長勢相當好,一棵樹至少結三到五十斤,品質好,價格也高,顧客也反映相當好吃,口感獨特,每天可以摘三到五噸,銷量是供不應求,這一季賣完收入要比去年高。

大理市通過農業產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以水稻、油菜、蠶豆、烤菸、荷藕、除蟲菊、花、果等生態、綠色、節水減肥型作物和具有溼地淨化功能的水生作物為主的綠色農業。推廣「水稻+油菜/蠶豆/除蟲菊」、「烤菸+」、「觀賞藕+旅遊」等模式,推行綠色生態種植。同時,積極探索溼地生態農業發展模式,推進大麗路以東高效節水灌溉生態農業示範區流轉土地綠色生態種植,洱海流域農業產業轉型發展逐漸迎來了「豐收季」。

記者 徐建偉 楊爾華

編輯:趙榮兵 張芸 羅丹梨

值周:胡亞玲

主編:李勝 李錦芳

總編:羅宗雄

洱海保護聽我說,今天小編繼續帶你學習《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保護管理條例》~~

第二章 保護管理職責

第十七條

自治州人民政府洱海保護管理機構履行下列職責:

(一)宣傳貫徹執行有關法律法規和本條例;

(二)對縣(市)人民政府洱海保護管理機構實行工作統籌和業務指導,協調、督促州級有關部門履行洱海保護管理職責;

(三)參與編制並監督實施洱海保護和治理的相關規劃;

(四)對洱海流域由州級審批或者核准的建設項目提出審查意見;

(五)對洱海流域的生物引種、馴化、繁殖提出審查意見;

(六)會同相關部門組織編制洱海水資源年度調度計劃和實施方案,報自治州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

(七)組織查處跨縣(市)行政區域或者重大違法的案件;

(八)組織洱海保護治理的科學研究及信息化工作;

(九)法律法規和自治州人民政府規定的其他職責。

相關焦點

  • 大理市多塘系統護洱海環境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經過處理達標的汙水,合作社再用水泵抽回進行農業灌溉,實現循環利用、節約資源、保護洱海。為進一步提高水質,合作社還將增加水塘數量。  近年來,大理州陽光森林園藝專業合作社依託大理得天獨厚的氣候、土壤、物種等生態優勢及資源稟賦,大力發展高品質、高附加值、高集約度、高科技含量的生態農業,提高農業整體素質和競爭力,切實保護洱海、保護海西田園風光。
  • 大理市海東鎮出讓3宗洱海保護生態搬遷安置用地!
    3宗生態搬遷安置項目用地出讓經大理市人民政府批准,受大理市自然資源局委託,大理市土地收購儲備交易中心以掛牌方式出讓海東鎮532901108001GB00062、海東鎮532901108001GB00063、海東鎮532901108001GB00064號宗地的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
  • 四川郫縣:白背毛木耳喜迎「豐收季」 特色種植助力產業轉型
    四川郫縣:白背毛木耳喜迎「豐收季」 特色種植助力產業轉型發布時間:2020-11-27  來源:富川瑤族自治縣農業農村局眼下,正值食用菌採收季,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區郫縣古城鎮錢山嶺自然村的扶貧產業——白背毛木耳迎來「豐收季」,僅2畝大棚種植面積產值達20多萬元,特色種植有效帶動全村20戶脫貧戶增收致富,鞏固脫貧成果
  • 「立此存照」四年後,洱海怎麼樣了
    四年過去了,洱海保護治理成效如何?國務院第六次大督查第十四督查組沿著總書記的足跡,調研核查大理保護生態、綠色發展的探索和實踐。  洱海,是雲南省第二大淡水湖。上世紀八十年代起,流域內人口不斷增長、旅遊業飛速發展,洱海流域汙染負荷快速增加。洱海經歷了從貧營養湖泊向中營養湖泊再到富營養湖泊的演變,出現了藍藻大面積聚集和暴發。
  • 雲南洱海1800多家客棧和民宅拆除 房地產項目大量停工
    洱海是雲南的第二大淡水湖,這些年火爆的旅遊開發,當地農業生產農藥化肥的大量使用,讓這片綠水青山的環境承受壓力越來越大。為了確保湖水的質量,為了讓子孫後代還能享受到洱海美麗的風光,這幾年來,大理市政府對洱海環境採取了一系列的治理措施。
  • 一條生態廊道,讓洱海發生了哪些變化
    在大理市洱海之濱,從下關鎮陽南溪至大理鎮才村,洱海生態廊道12公裡體驗性試開放段於2020年年初免費向廣大市民開放。作為大理人民的「母親湖」,風光綺麗的洱海每年都會吸引大量遊客慕名前來。然而,20世紀80年代以來,由於城鎮規模不斷擴大、旅遊業無序發展,加之農業面源汙染,洱海一度出現「人進湖退」的現象,水質面臨嚴峻挑戰。
  • 雲南大理:劃定洱海生態環境保護藍線、綠線、紅線
    李文標介紹,為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一定要把洱海保護好」的殷殷囑託和省委、省政府關於「採取斷然措施、開啟搶救模式,保護治理好洱海水環境」的重要部署,大理州、大理市黨委和政府全力推進洱海流域「兩違」整治、村鎮「兩汙」整治、面源汙染減量、節水治水生態修復、截汙治汙工程提速、流域執法監管、全民保護洱海等工作,初步遏制了洱海水質下降的趨勢,湖內水生態有了積極的變化。
  • 大理擬向環洱海商戶收費治汙 客棧經營者紛紛吐槽
    當時大理白族自治州召開發布會,州有關部門分析,洱海水質惡化的原因,既有入湖水質尚未根本性好轉、水體長時間沒有循環置換、農業面源汙染大、管理不到位等老問題,也有沿湖餐飲住宿的汙水、垃圾劇增的新問題。   在那次發布會上,州政府秘書長馬忠華說,近年來,以雙廊為代表的環洱海旅遊呈「井噴式」發展,這既是大理旅遊的亮點,也是洱海保護的熱點,但許多汙水、垃圾未得到有效處理,排入洱海的現象時有發生。   今年1月2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大理市灣橋鎮古生村了解洱海生態保護情況,他同當地幹部合影后說:「立此存照,過幾年再來,希望水更乾淨清澈。」
  • 大理市芝華村:護洱海 換新顏
    看著村莊環境越來越好,大理市鳳儀鎮芝華村黨總支書記楊永打心底感到欣慰。 「過去,芝華村的環境衛生非常差,村民意見很大。」楊永介紹說,芝華村長期從事生牛屠宰的有81戶,大理市泰興市場銷售的牛肉95%來自該村。
  • 還能看到蒼山洱海嗎?
    影響客棧發展的市場因素有哪些?投資大理客棧會面臨怎樣的機遇和挫折?伴隨著最近兩個月來雲南旅遊數據公布和洱海客棧拆遷等造成的人心惶惶及數據層面的差強人意,經營者的信心也再次被摁倒了地板摩擦。雲南省一部手機遊雲南項目上線,雲南旅遊革命升級;大理市環湖截汙工程階段性成果洱海流域部分客棧全面恢復營業;大理市鄉村客棧管理辦法制定並執行;洱海保護三線劃定政策落地並執行;洱海保護升級環湖15米建築物集體「自願騰退」。
  • 洱海保護共治共享,描繪美好生活新畫卷
    5年來,大理市堅持生態優先,不斷探索創新洱海保護治理、生態修復工作思路,形成政府主導、企業示範、群眾參與的洱海保護共治共享新局面,流域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2018年,大理州開展洱海流域農業面源汙染綜合治理,施行「三禁四推」,打造「洱海綠色食品牌」。「不施肥、不用農藥、不種大蒜,我們種什麼?該怎麼種?」不少農戶被難住了,良道公司給出了「解法」。
  • 「保護洱海,我們用了『吃奶』力氣」
    「雲南把環境整治與未來發展相結合,加強頂層設計,堅持改革創新,做到標本兼治,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推進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讓民眾共享優良生態環境成果的實踐經驗值得學習借鑑。」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陳際瓦表示。
  • 風景這邊獨好 | 洱海東北岸,有一個地方叫雙廊
    2015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雲南大理考察時指出,一定要把洱海保護好,讓「蒼山不墨千秋畫,洱海無弦萬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駐人間。近日,中國文明網 「風景這邊獨好」報導組走進雲南大理,傾聽蒼山下的人物故事,探尋洱海畔的發展變遷。
  • 休業一年之後,大理洱海民宿為何依然難逃關停命運?
    2017 年 3 月 31 日,大理市發布了《關於開展洱海流域水生態保護區核心區餐飲客棧服務業專項整治的通告》,簡稱「三號公告」,為了「切實減輕洱海入湖汙染負荷、促進洱海水質穩定改善」,責令洱海周邊和入湖河道沿岸餐館和客棧從 4 月 10 日起暫停營業、接受核查,在大理市環湖截汙工程投入使用後,證照齊全、排汙達標的商戶方可恢復營業。
  • 大理楊麗萍太陽宮藝術酒店暫停營業:配合政府洱海治汙
    遠處看太陽宮該酒店地處雙廊鎮玉幾島上,該島是三面環洱海的半島,酒店位於半島最臨海的一端,整個建築依島岸純手工而建,與礁石林木融於一體。蒼山如屏,洱海如鏡酒店落地窗三面環海兼顧室內東邊觀日出西邊賞日落,隨處可將蒼山洱海無限風光一覽無餘。
  • 大理市喜洲鎮桃源村「兩委」被問責案例剖析
    【提示】刊登信息 手機微信同號:13708668562日前,雲南省紀委公布了「大理市喜洲鎮桃源村「兩委」被問責案例剖析」。2015年4月,大理市委、市政府決定對洱海流域環境進行全面綜合整治,並作了具體的安排部署。8月,大理州市領導在現場視察中發現大理市喜洲鎮桃源村村民違法建房情況。
  • 「洱海小衛士」集合!大理市第二屆學生職業體驗日活動
    ​8月15日,由大理市委政法委、共青團大理市委、大理市教育體育局主辦的「洱海小衛士」職業體驗日活動在大理洱海科普中心開展。傳說中有這樣一群人,小小的身軀蘊藏著大大的能量,他們身披紅色「鬥篷」,頭戴「金冠」,守護在金色的洱海旁,用他們豐富的知識和切實的行動,保護著這一輪「金月亮」。今天我們來到了大理洱海科普中心,跟著這群「小衛士」,一起來聽聽洱海的「故事」。
  • 富川錢山嶺村:白背毛木耳喜迎「豐收季」 特色種植助跑全面小康
    眼下正是食用菌採收的季節,古城鎮錢山嶺自然村的扶貧產業白背毛木耳也迎來了「豐收季」,僅僅2畝的大棚種植面積產值就能達20多萬元,特色種植有效帶動全村20戶脫貧戶增收致富,鞏固脫貧成果助跑全面小康。在古城鎮錢山嶺自然村富川眾邦潤種養專業合作社白背毛木耳種植大棚裡,一牆牆菌棒掛滿木耳甚是壯觀,今年第一批白背毛木耳迎來了豐收,也吸引了周邊眾多慕名前來考察白背毛木耳產業的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