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地域的中山國:國王傳承100年

2020-12-17 河青新聞網

河青新聞網訊 今天,我們為您聊的是西漢時期的中山國的故事。

西漢時期的中山國最早設置是在公元前154年,當時漢景帝劉啟封自己12歲的兒子劉勝為中山王。根據《漢書·地理志》等資料的記錄,當時的中山國轄區範圍包括了北平、唐縣、深澤、苦陘、安國、曲逆、望都、新市、安險、盧奴等14個縣,戶數有160873,人口有668080。

中山國大致的轄區範圍包括了滹沱河以北和易水以南的地域,涵蓋了石家莊北部和保定中南部地域。當時的國度盧奴在今天定州市區一帶。這片區域有滹沱河等自然河流,土地肥沃,山河縱列分布,既有平坦易於耕種的平原也有動植物資源豐富的山地。可以說,西漢時的中山國那是要人口有人口,要經濟水平有經濟水平,還有著非常豐富的物產。

所以,不難理解,為啥中山靖王墓中會出土那麼多精美的陪葬文物了。這在某種程度上,是河北中部地域經濟發達的一個旁證。

劉勝被封為中山王后41年後,他因病去世,享年52歲。後來漢武帝採納主父偃的推恩令,原來的封國被越分越小。劉勝本人喜歡酒色,有記載的子女就有120多人,後來有記錄的得到封爵的兒子只有16人。

劉勝死後,他的兒子劉昌接替了他的王位。不過劉昌只做了兩年王,就因病去世,史稱他為中山哀王。劉昌的嗣子劉昆繼承了王位,此君在位21年,但是他的作為比他的爺爺更過分。當年劉昆不管政事,死後得了個「中山穅王」的諡號。

古書說,好樂殆政曰穅,這個諡號可謂是名副其實。其後是中山頃王和中山憲王劉福(在位十七年)。公元前70年,劉福去世後,王位由劉休繼承。這個王爺在位期間還是做了一些好事,起碼促進了轄區範圍內的農業生產。另外,封國內的手工業比較發達,和周邊郡國的商貿往來也比較多。

劉修在位有15年時間,死後被稱為「中山懷王」。不過,劉修死後沒有子嗣,原來的中山封國成了郡縣。由此,存在了100年(公元前154年到公元前55年)的中山國暫時消失了。漢元帝時的公元前44年,中山國復國,那就是後話了。

中山懷王劉修去世後,葬於今天的河北省定州市八角廊一帶。他是穿著金縷玉衣下葬的,其墓中出土了不少文物,一些文物因造型精美被看看做是國寶。

好了,今天我們的故事就說完了,今日頭條搜索「青史觀」查看更多內容。

文並編/河青新聞網編輯郭會哲|頻道主編李若星|頻道監製李默涵

相關焦點

  • 六集歷史紀錄片《中山國》將陸續在河北臺、石...
    據悉,六集歷史紀錄片《中山國》還將陸續在河北廣播電視臺、石家莊廣播電視臺播出,讓我們共同期待!河北廣播電視臺播出時間 ⊙河北衛視:首播:9月24日-26日,每日21:20播出,每日兩集。2015年,《中山國》劇組成立並啟動拍攝。之後,主創團隊歷時兩年,跋涉國內十多個省市並遠赴海外,採訪了我國及美國、日本的100餘位著名歷史學家、考古學家、文化學者,搜集了大量的資料。文稿創作又經歷了近一年的時間,100多次的修改,其間還召開了多次研討會,省內外專家學者參加了討論和修改。2016年3月,攝製組在唐縣考察中山長城。
  • 神秘消失的中山國是如何被發現的?考古學家如何證實它就是中山國
    第一,考古發現,猜想是中山國1974年2月的一天,一個農民抱著一個布包急匆匆地來到了河北博物館,當他小心翼翼打開包裹後,在場的工作人員都驚詫不已。只見裡面有一個大型瑪瑙環,一個青銅套環,還有一些做工精美的文物殘片。
  • 一個隱藏在燕趙之地的古國——中山國
    絢麗鮮明的中山國文化主要分布在我市的平山、靈壽一帶,發掘出的中山國遺址出土文物達到19000多件,其中有三項世界之最,四項中國之最。 具有鮮明石家莊地域特色的中山國文化,正在成為我們傳承燕趙歷史文化根脈的重要組成部分。
  • 戰國狄族中山國都城在哪?河北靈壽故城村?
    「中山國的都城應該是在靈壽故城村。」戰國時期,來自太行山區的北方民族在河北中南部建立了國家,他們不但一度和戰國七雄比肩,還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化。千百年來關於這個國家僅有隻言片語的記載,它就是被後人稱為「神秘王國」的中山國。
  • 中山國景區免費參觀啦!
    中山國景區文化惠民活動好消息!中山國免費啦!中山國王陵陳列館開啟文化惠民活動,平山人免費進園參觀!中山國是2300多年前春秋戰國時期的國家,延續200多年,三次被滅,三次崛起,被稱為"戰國第八雄"。中山古城遺址位於平山縣,出土文物2萬多件,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7年被批准立項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中山國文化是石家莊地域的文化根基和靈魂,是家鄉文化的優秀代表,也是平山人的驕傲。為宣傳家鄉文化,普及中山國歷史知識,提高文物保護意識,中山國王陵陳列館擇農閒時期為廣大群眾提供免費參觀服務,並安排義務講解。
  • 中山國免費啦!
    中山國免費啦!中山國王陵陳列館開啟文化惠民活動,平山人免費進園參觀! 中山國是2300多年前春秋戰國時期的國家,延續200多年,三次被滅,三次崛起,被稱為"戰國第八雄"。中山古城遺址位於平山縣,出土文物2萬多件,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7年被批准立項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中山國文化是石家莊地域的文化根基和靈魂,是家鄉文化的優秀代表,也是平山人的驕傲。
  • 保定歷史|曾讓河北驕傲的「中山國」,如何在強大中走向覆滅
    後來我有幸看到一本《保定往來》書籍,在那裡我找到了歷史上的有名的中山國的印象以及中山國的高光時刻。中山國是由遠古時代蒙古草原上的一支遊牧民族狄族成立的。狄族分為白狄、赤狄和長狄。春秋時期,白狄進入河北境內與中原諸侯國發生戰爭。而此時白狄中的鮮虞借勢發展壯大,定都中人(今唐縣西南),因城中有山而得名中山國。
  • 帶你走進神秘的中山國
    然而在「七雄」之外,戰國時期的中原大地上,還存在著許許多多的中小國家,中山國就是其中神秘而又獨特的一個,說它神秘,是因為史書中有關中山國的記載非常執之少,說他獨特,是因為展現出了與眾不同的遊牧文化。中山國雖然神秘,但是兩千多年後的我們卻呢個認識了解它,因為隨著一次考古發掘的新發現,戰國中山國的真容慢慢浮現。
  • 戰國時期的中山國是歷史中的小強還是戰鬥民族?
    中山國立國範圍差不多,一直都是在河北境內,第一次在靈壽(今中國河北省靈壽縣),第二次在中顧(今河北定州市)第三次在靈壽(今河北平山三汲),中山國也叫鮮虞,原因是第一次建國由鮮虞部落的姬翟建立
  • 驍勇善戰 中山國的軍事
    在社會動蕩、諸侯林立的夾縫中,嵌在燕趙兩大強國間的中山國,佔地雖小,卻迅速發展,幾百年的國史就是鮮虞中山國跌宕起伏的戰爭史。今天就來說一說驍勇善戰的中山國的軍事與戰爭。 據史料記載,作為千乘之國的中山國,面積狹小,但地理位置險要,進可攻,退可守,乃兵家必爭之地,在歷史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清代史學家郭嵩燾評價說:「戰國之所以盛衰,中山若隱為之樞轄,而錯處六國之間,縱橫捭闔、交相控引、爭衡天下如中山者,抑亦當時得失之林也。」由此可見中山國地理位置和歷史地位的重要性。
  • 秉筆直書的司馬遷,為何撰寫史記時,隻字不提大名鼎鼎的中山國呢
    那麼,《史記》對中山國隻字不提,是否與司馬遷個人主觀意願有關係?我們將時間回溯至1975年,當年河北保定地區與衡水接壤的一個小村落人聲鼎沸,當地某位村民正在自家田地翻土時,刨出了許多古色古香,形狀怪異的金屬器物。
  • 神秘的古中山國風景區
    河北石家莊是最全國年輕的省會,是火車拉出來的城市。因其曾是小小的村莊,沒有什麼歷史文化成為人們一直誤解。近年,石家莊市的平山縣三汲鄉挖掘出來中山王族墓和中山古城遺址,揭開了塵封兩千餘年戰國時期的中山國的千古之謎。
  • 河北靈壽發現古墓群 可供研究中山國時期經濟文化
    河北靈壽發現古墓群可供研究中山國時期經濟文化   2002年12這個墓的布局呈現為三層:底層是中山國時期(公元前506年--公元前296六年)墓葬,中層為漢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墓葬,上層為明清墓,層次非常分明。出土的文物有青銅器、玉器、陶器等,其中以中山國時期的為主,陶器最多,有舞俑、說唱俑、陶豆、陶鼎等,青銅器有青銅劍、青銅鏡、風鈴等,玉器有瑪瑙等。
  • 厚重歷史故事搬上雜技劇舞臺《夢回中山國》昨晚震撼首演
    河北省雜技團演藝有限公司深度發掘河北厚重的文物資源,利用雜技這一最傳統的、最具河北地域特色的表演藝術,創排大型雜技劇《夢回中山國》,為了讓文物活起來,講好河北的中國故事,讓世界人民了解河北、了解中國,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去,做好「文化+旅遊」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 文物展現貫穿整部劇的始終,有的以視頻或投影的形式出現,在一些道具如中幡、鼓面和傘上的圖案都有文物元素。
  • 歷史上消失的民族——白狄與中山國
    公元前505年、504年,晉國兩次進攻鮮虞中山,報「獲觀虎」之仇。此後對鮮虞中山國,史書中兼稱「鮮虞」、「中山」。公元前497年,晉國發生內訌後,中山從晉國的重壓下獲得喘息,開始介入列國紛爭。公元前494年,中山與齊、魯、衛共同伐晉,取得晉國的棘蒲(在今河北趙縣境內),將之列入中山國版圖。
  • 尋蹤還看後來人——中山國文獻資料薈萃
    基於近二十年的考古發掘,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出版了兩本最重要的考古發掘報告,一本是1996年2月由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厝墓——戰國中山國國王之墓》(上、下),另外一本則是2005年11月由文物出版社出版的《戰國中山國靈壽城——1975~1993年考古發掘報告》。
  • 古國迷蹤,位於石家莊的「萬乘之國」中山國,卻因為一杯羊羹而亡國
    戰國雄風古中山國 戰國雄風古中山國 春秋初期,秦、晉、鄭、衛、邢等國以北,今天的陝北、山西與河北兩省的中部與北部的一些強悍的部落這個中山國先興於顧,後在齊桓公支持下遷到了靈壽。有自己的國土,是重建的中山國。中山武公不能確定就是重建新中山國的初代君主,而方壺上的銘文又表示,新中山國的國君世系傳承的順序已歷數代。 幾廢幾立 不得不說,中山國是一個命運坎坷又格外堅韌不折的邦國。
  • 黃帝箕子與周文王,誰是中山國的祖先?
    在公元652年到651年,鮮虞部曾經先後對位於今天河北和山東交界地區的邢國和位於河南省北部的衛國發動入侵,結果導致衛國國君被殺,邢國國君出逃。最後還是位列春秋五霸之首的齊桓公出面,組建了宋曹邢衛等多國聯軍,才最終將其擊退。但此戰過後,邢國國力大損,10幾年之後就被其它諸侯國給滅亡了。
  • 中山國是什麼樣的存在?是華夏後裔,怎麼又不同於戰國七雄?
    在公元652年到651年,鮮虞部曾經先後對位於今天河北和山東交界地區的邢國和位於河南省北部的衛國發動入侵,結果導致衛國國君被殺,邢國國君出逃。最後還是位列春秋五霸之首的齊桓公出面,組建了宋曹邢衛等多國聯軍,才最終將其擊退。但此戰過後,邢國國力大損,10幾年之後就被其它諸侯國給滅亡了。
  • 【中山文化】中山國文化如何與現代藝術結合,看看專家怎麼說
    這當然也包括戰國時期作過中山國都城的靈壽。中山國作為春秋戰國時期河北廣袤大地上一個由北方少數遊牧民族——白狄族鮮虞部落建立的諸侯王國,雖然它最早建國於公元前507年,但其鼎盛時期卻是在前414年桓公復國後建都靈壽的八十五年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