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歷史|曾讓河北驕傲的「中山國」,如何在強大中走向覆滅

2021-01-12 保定府大裂瓜

驕傲的中山國

文/Smirk boy

|定州城裡有「中山國」

在定州城中心有一條路叫「中山路」,那時候我以為中山路是為了紀念孫中山而命名的。後來城中又有「中山公園」、「中山古城」、還有定州有名的「中山松醪酒」。但是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也不至於這麼大張旗鼓地用「中山」命名吧?

有一次和年長的人在一起聊天,正好聊起了關於「中山」的話題,有一個大叔拍著我的後腦勺說:「後生,不知道吧,定州原來是『中山』國的國都。」

那個時候我就明白了為什麼定州好多地方用「中山」命名的緣由。從此以後我逢人就吹捧中山國驕傲的歷史,並以自己家鄉是定州而感到無比的驕傲。

|戰國時期的「中山國」

上學時學歷史,講到戰國時期有七雄;燕、趙、齊、楚、魏、韓、秦,其實在那個時期應該準確的說戰國八雄,還有一個曾在定州立過國都的「中山國」,在歷史上也是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的。

我心裡不由得產生了疑問,為什麼我們學習的歷史上沒有講到「中山國」呢?後來我有幸看到一本《保定往來》書籍,在那裡我找到了歷史上的有名的中山國的印象以及中山國的高光時刻。

中山國是由遠古時代蒙古草原上的一支遊牧民族狄族成立的。狄族分為白狄、赤狄和長狄。春秋時期,白狄進入河北境內與中原諸侯國發生戰爭。而此時白狄中的鮮虞借勢發展壯大,定都中人(今唐縣西南),因城中有山而得名中山國。

|頑強自立的「中山國」

狄族建立的「中山國」在入侵中原時,因與那些中原諸侯國發生多次戰爭,使得中原民族與北方遊牧民族更加敵視不能容忍。「中山國」也是幾經滅國,又幾經復國崛起,因大國所欺而變強,被強國佔領又復生,不屈不撓、頑強自立的精神為燕趙大地留下了絢麗的色彩。

大約在公元前489年,鮮虞建立的中山國被崛起的晉國復仇攻擊,多年徵戰不敵晉國而慘遭第一次滅國。而後中山國骨幹西逃太行山休養生息。

七十年後中山武公即位,為復仇率領自己的子民浩浩蕩蕩地進入華北平原,打得晉軍措手不及,節節敗退,並趁機收復了以定州為中心的大部分領土,並藉機恢復了中山國,定都「顧」(今定州市)。

而後過了六年,覬覦中山國已久的魏國發兵攻擊中山,苦戰三年中山國再次慘遭滅國。中山國臣民又逃回太行山。

後中山桓公在大山裡即位,帶領中山子民積蓄力量,開始向魏國發動多次戰爭。最終魏國不敵,終退出了對中山的統治,中山國再次復國。

而後三十年間桓公勵精圖治,開疆拓土,迎來了中山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刻。當時的中山國的疆土南至贊皇、趙縣,東至衡水、安新、晉州、束鹿,西至太行山中部,北至徐水、易縣、淶源,成為戰國時期第八大強國。

為了中山國進一步的發展,公元前380年,中山國都由今定州遷至靈壽,還修建了抵禦趙國侵犯的長城,並趁機佔領了燕國的大片領土。

中山國進入了一個相對和平穩定的時期,國力迅速發展強大,擁有人口十幾萬,戰車千輛,兵甲逾萬。同時中山國的經濟、文化、科技都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給中華文明的輝煌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荒淫奢侈的「中山國」

如此聰明能幹,不屈不撓的民族為何還會覆滅呢?在《呂氏春秋》一書中曾說過中山人經過徵戰,生活安定後,變得胸無大志,荒淫奢侈,生活無規律,日以繼夜地歌舞,才至於滅國。

中山國用武力換來了和平,卻忘記了過去為了生存,曾與中原民族結下的深仇大恨。趙國的趙武靈王為了復仇,偷偷實行「胡服騎射」改革,大力整軍備戰,於公元前307年全面進攻中山國。歷時八年,中山國終因長期消耗抵不住趙國的進攻,於公元前296年,中山國再次滅國。

從此世代生活在河北這塊土地上的幾十萬白狄人,散落在河北中部與其他民族徹底融合,徹底告別了那段崢嶸的歲月。他們有可能就是我們今天部分河北人的祖先。

相關焦點

  • 六集歷史紀錄片《中山國》將陸續在河北臺、石...
    六集歷史紀錄片《中山國》將陸續在河北臺、石家莊臺播出》「鏽跡斑斑的青銅史書,揭開一個被遺忘國度神秘的面紗,萬裡蒼煙,掩埋著燦爛輝煌的文明。」六集歷史紀錄片《中山國》是全景表現戰國中山國歷史滄桑演變的首部大型紀錄片,對於發掘和弘揚我市優秀歷史文化具有重大意義。近期,此片相繼在央視紀錄頻道、河北衛視播出,引發各界關注。
  • 戰國歷史上的趙國如何滅掉了「心頭大患」中山國?
    一個強大的晉國消失了,三個國家的主人以一個嶄新的面貌出現在新的歷史舞臺上。他們佔地的多少,取決於誰的腰杆粗,誰就得到的多。魏國地盤最大,缺點是有幾塊地,合不攏。趙國的版圖相對完整,缺點是被中山國是趙國的「國中之國」。韓國的的疆域相當完整,但是,韓國土地面積最小。趙國從此開始了與其他幾個國家,為了生存和發展,想盡了辦法。
  • 春秋戰國時期的「中山國」是如何興起並走向滅亡的?
    談秦說漢(194)春秋戰國時期的「中山國"是如何興起並走向滅亡的?中山國的前身是白狄大部落,屬於遊牧族。其中白狄的鮮虞氏又是由鮮虞、肥、鼓、仇等幾個部落組成,沿著滹沱河逐漸遷徙到大行山腳下。齊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齊國都要集合多國之兵,足見鮮虞氏的戰鬥力之強大。公元前530年,晉國六卿之荀吳打敗鮮虞氏之鼓部落,又俘虜肥部落的頭領,次年又攻破鮮虞氏的中人城。幾年之內,徹底消滅了鼓、肥兩個部落。但過了20年,逐漸復甦的鮮虞氏出擊晉國,又奪回了被晉國佔領的鼓、肥之地與中人城。
  • 春秋戰國時期的中山國,是如何興起?又怎麼走向滅亡的?
    中山國之前是中山,公元前432年被建立傀儡政權,後脫離控制,建國於公元前414年,因城裡有山而得國名。中山國處於當時的趙國和燕國之間,在今河北省中部太行山東麓一帶,都城在顧(今河北定州),後遷都靈壽(現今中國河北省靈壽縣),建立者是中山武公。
  • 中山國文化——石家莊的歷史根脈和文化靈魂
    張霖 攝長城網石家莊訊(記者張霖)有很多人說,石家莊是火車拉來的城市,缺乏足夠的歷史和文化底蘊,有不少石家莊本地人也這麼認為。其實呢?不是石家莊沒有歷史和文化底蘊,而是你不知道。1974年冬天,河北考古工作隊在平山縣三汲進行田野普查,發現了當地農民在三十年前挖出的一塊石頭,上面有很多奇怪的字,像甲骨,又像大篆。
  •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定
    保定之名意為「保衛大都,安定天下」,保定向來是「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門」。保定也是傳說中堯帝的故鄉,有著3000多年的歷史,是歷史上燕國、中山國、後燕立都之地 。保定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誕生了荊軻、劉備、趙匡胤、祖衝之、酈道元等一批歷史名人!保定有著悠久的歷史。轄區內自然景觀和人 文景觀交相輝映,革命紀念地和文物古蹟各具特色。
  • 河北省中部一座城市,被譽為「九州咽喉地」,曾是中山國古都
    河北省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燕趙大地上譜寫著英雄的篇章,太行山的壯美,正定城的滄桑,保定府的驢肉火燒,總有不同的魅力。在河北省中部,有一座城市名叫定州,這裡是河北省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被譽為「九州咽喉地,神京扼要區」,歷史上曾經是中山國古都,不知道是你家鄉嗎?
  • 戰國第八強中山國,為何剛剛走向巔峰,就被趙國滅掉?
    中山國是鮮于人建立的一個國家,是一個鑲嵌在趙國內部的「國中之國」。這個地盤只有三萬多平方公裡的迷你小國,在戰國紛亂的環境裡,居然存在了一百多年。它曾經被魏國滅掉,又奇蹟般復國,趙武靈王為了滅掉他,整整花費了十二年時間。中山國的地理位置,在今天的河北定州一帶,都城靈壽。中山國地盤狹小,以商業為主,經濟水平很高。
  • 河北地域的中山國:國王傳承100年
    河青新聞網訊 今天,我們為您聊的是西漢時期的中山國的故事。西漢時期的中山國最早設置是在公元前154年,當時漢景帝劉啟封自己12歲的兒子劉勝為中山王。
  • 戰國時期的中山國是歷史中的小強還是戰鬥民族?
    歷史中出現一個國家曾經三次被滅,三次立國,經歷大小戰鬥無數,不管你是強國還是弱國,只有敢戰,那就可以來一場。 中山國立國範圍差不多,一直都是在河北境內,第一次在靈壽(今中國河北省靈壽縣),第二次在中顧(今河北定州市)第三次在靈壽(今河北平山三汲),中山國也叫鮮虞,原因是第一次建國由鮮虞部落的姬翟建立
  • 秉筆直書的司馬遷,為何撰寫史記時,隻字不提大名鼎鼎的中山國呢
    那麼,《史記》對中山國隻字不提,是否與司馬遷個人主觀意願有關係?我們將時間回溯至1975年,當年河北保定地區與衡水接壤的一個小村落人聲鼎沸,當地某位村民正在自家田地翻土時,刨出了許多古色古香,形狀怪異的金屬器物。
  • 中山國的覆滅,小國得志便猖狂,二兩顏色就敢開染坊的後果
    面對這個有二兩顏色就敢開染坊的小鄰居,春秋時期,在晉國還在的時候,就曾忍無可忍胖揍過他一回,晉國先是陸續把中山國好容易召集起來的幾個小兄弟全部滅掉。公元前489年春,晉國大將趙簡子鞅更是大敗中山國,如果不是後來晉國內亂,很可能中山國從此在歷史上消失,但此後二十多年,中山國確實老實了不少。看來,暴力這種語言在很多時候都是行得通的。
  • 神秘消失的中山國是如何被發現的?考古學家如何證實它就是中山國
    第一,考古發現,猜想是中山國1974年2月的一天,一個農民抱著一個布包急匆匆地來到了河北博物館,當他小心翼翼打開包裹後,在場的工作人員都驚詫不已。只見裡面有一個大型瑪瑙環,一個青銅套環,還有一些做工精美的文物殘片。
  • 中山靖王劉勝所在的中山國,地勢有多重要?
    《三國演義》中,被諷刺為「織席販屨之徒」的劉備,自知出身低微,逢人便說:在下是漢景帝玄孫、中山靖王之後。《三國志-蜀書-先主傳》,明確記載了劉備是中山靖王劉勝之後,但依然還有人懷疑劉備冒稱劉勝之後。另外,咱們都知道河北滿城曾出土過一座漢墓,在墓中發現了金縷玉衣,那就是劉勝的。劉勝為何被封為中山靖王,中山國在歷史上的地位如何?漢景帝總共有14個兒子,名氣最大的自然就是外號「小豬」的漢武帝劉徹。漢景帝有個賈姬,生有兩個兒子,長曰劉彭祖,封趙王;次曰劉勝,封中山王。有個著名故事:漢景帝帶著賈姬在上林圍獵,賈姬剛進廁所,一頭野豬跟了進去。
  • 歷史上消失的民族——白狄與中山國
    公元前506年,鮮虞人在有險可守的中人城(今河北唐縣西北粟山)建國。因中人城城中有山,故曰「中山」,這便是初期的中山國,中山之名始見於史書。《左傳》記載:公元前506年春天,晉國拒絕蔡侯伐楚的要求,準備專心對付中山。公元前505年、504年,晉國兩次進攻鮮虞中山,報「獲觀虎」之仇。此後對鮮虞中山國,史書中兼稱「鮮虞」、「中山」。
  • 大型歷史紀錄片《中山國》分集簡介
    中山國先民是春秋早期北方遊牧民族白狄鮮虞人,他們在華夏諸侯兼併戰爭中跨越太行山,東遷至今天河北中部平原,建立鮮虞聯盟。春秋晚期,他們在太行山東麓構築中人城,創立中山國。中山後來被晉國攻佔,中山文公被扶立為「傀儡」國君。文公是「中山三器」銘文記載的中山國歷史中的第一位國君。
  • 神秘的古中山國風景區
    河北石家莊是最全國年輕的省會,是火車拉出來的城市。因其曾是小小的村莊,沒有什麼歷史文化成為人們一直誤解。近年,石家莊市的平山縣三汲鄉挖掘出來中山王族墓和中山古城遺址,揭開了塵封兩千餘年戰國時期的中山國的千古之謎。
  • 【中山文化】中山國文化如何與現代藝術結合,看看專家怎麼說
    本期推出的是中國古都學會副會長申有順、河北省文化廳藝術處原處長王竹平、河北廣播電視臺主任編輯劉亞軍、河北365集團董事長於樹中的精彩發言。中山國文化應叫響「古都牌」申有順我是研究古都名城的。我國古代有多少個城市或地區曾經作過古代大統一華夏帝國國都、封建割據和諸侯爭霸時期諸侯國的都城、以及我國邊彊地區少數民族政權所在地呢?
  • 戰國時期,中山國可謂是趙國的心腹大患,趙國是如何滅掉它的?
    趙國的強盛,是從滅中山國開始的。中山國可謂趙國的心腹大患。此國不滅,趙國始終不能強大。在消滅這個心腹之患的過程中,趙武靈王表現出驚人的洞察力和謀略。很難根除的心腹大患中山國是一個「千乘之國」,實力不容小覷。他的領土嵌入趙國中部,使趙國幾乎被分成兩半。
  • 五國相王的中山國,小國何以為王,究竟是怎樣的一段歷史
    立足下來之後的白狄各個部落開始逐漸建立起屬於自己的一些小國,比如有肥、鼓、仇由等,原本屬於白狄一支的鮮虞這個時候逐漸強大起來,成為白狄最主要力量,建立了鮮虞國。肥、鼓等小國陸續被晉國吞併滅掉,而他們的子民則依附於較為強大的鮮虞國,這又壯大了鮮虞國的聲勢,鮮虞的名字也逐漸取代了白狄的名字,開始走上歷史舞臺。 面對晉人的徵伐欺凌,鮮虞做了頑強的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