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假設:在未來或許能夠摧毀世界的,8種讓人不可想像的方式

2020-12-13 腦洞照亮生活

按照科學家的理論,我們現在賴以生存的地球年齡,已經達到了46億年左右,壽命已經接近了一半,雖然離真正所說的「末日」還有很長的時間,至少我們現代人是完全不用擔心了,可是隨著這個世界越來越不安全,充滿著太多的未知性,因此有不少科學家都曾經提出了一些「世界末日論」的設想,聽起來真的會超乎想像,那麼今天我們來說說,科學假設:未來或許能夠摧毀世界的,8種讓人不可想像的方式!

011,小行星撞擊

在一些科幻片裡,常常會有地球被小行星撞擊的劇情,讓觀眾看起來非常具有視覺衝擊感,那麼問題來了,如果現實也出現這樣的現象,我們該如何處理呢?在1908年,一塊60米寬的彗星碎片撞擊了大氣層,就在俄羅斯西伯利亞的通古斯卡地區爆炸,爆炸的原子彈能量幾乎等同廣島的約為1000倍,天文學家估計,類似大小的事件每1-3個世紀發生一次,而一顆8046米的小行星,就足以會導致重大滅絕,就像恐龍被終結一樣。

022,伽瑪射線暴

天體物理學家最近了解到,這些伽馬射線爆發起源於遙遠的星系,並且異常強大,相當於太陽能量的10倍萬次(1次加16個零),爆發可能是由兩顆坍塌的恆星合併而成,在大災變之前,這樣的雙星可能幾乎是完全不可察覺的,因此如果潛伏在附近,我們可能沒有事先通知,但是,一旦爆發開始,就不會失去它的憤怒。

地球大氣層將保護我們,免受大多數致命的X射線和伽馬射線的傷害,但這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強烈的輻射會煮熟大氣,產生氮氧化物,會破壞臭氧層,如果沒有臭氧層,來自太陽的紫外線將以幾乎完全的力到達表面,從而導致皮膚癌,更嚴重的是,殺死了海洋中微小的光合作用浮遊生物,到目前為止,觀察到的所有伽馬射線爆發都非常遙遠,可是科學家對於它的了解還是不夠,要是發生爆炸,將會是摧毀性的。

033,地球磁場的逆轉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每隔幾十萬年前,地球磁場就會發生一些變化,然後隨著北極和南極的翻轉而逐漸消失,上一次這樣的逆轉是在780000年前,更糟糕的是,在過去的一個世紀中,我們的磁場強度下降了約5%。

可能有人會問,在GPS使指南針過時的時代,為什麼要擔心?因為磁場會偏轉來自太陽的粒子風暴和宇宙射線,以及來自深空的甚至更高能的亞原子粒子,如果沒有磁保護,這些粒子將撞擊地球的大氣層,侵蝕本已飽受困擾的臭氧層,而且,許多生物都通過磁性計算來導航,磁性反轉可能導致嚴重的生態「惡作劇」,所以並不會像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

044,全球變暖

地球正在變暖,科學家大多同意人類應承擔責任,人們很容易看出全球變暖,將如何淹沒城市並破壞收成,最近,哈佛醫學院的保羅·愛潑斯坦等研究人員提出了這樣一個警告:一個更溫和的行星,還可以通過為寄生蟲提供更合適的氣候,並傳播熱帶病原體的範圍來協助傳染病的傳播,這可能包括作物疾病,再加上重大的氣候變化,可能導致饑荒。

目前,雖然大氣中的氣體將足夠的熱量散布在地表附近,以保持室內舒適,但是,略微升高全球溫度,可能會產生不良的反饋效果,水會更快地蒸發,釋放出水蒸氣,水蒸氣會捕集更多的熱量,從而驅使巖石中的二氧化碳,從而驅使溫度仍然更高,地球最終可能會像金星一樣結束,通常一天的最高溫度是華氏482℃,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將徹底的被毀滅!

055,生態系統崩潰

被屠殺的大象,和燃燒的雨林的圖像吸引了人們的注意力,但是最大的問題生物多樣性的整體喪失,如果某種生物鏈的發生嚴重變化,那麼最後的結果,將會給人類造成不可逆的打擊,可是目前每年至少有30000種物種因人類活動而消失,這意味著我們生活在地球歷史上,最嚴重的物種大滅絕真的不遠了,然而人類為了自己的貪婪,並沒有看到這樣的隱患。

066,全球戰爭

雖然我們並不願意看到這樣的結果,但是從現在國際局勢來看,真的很難預測第三次世界大戰,會不會在未來的某一天出現,相比較前兩次世界大戰,現在如果爆發戰爭,將擁有更多的殺傷性武器,比如,擁有核武器,細菌戰,以及生物武器,這些都可以完全摧毀全人類,所以作為熱愛和平的人士,真的不希望這樣的戰爭出現。

077,機器人接管

人們創造了智慧機器人,這些機器人與我們背道而馳,佔領了整個世界,數十年來,我們已經在電影,電視和漫畫書中看到了這一點,卡內基·梅隆大學機器人系的創始人之一,漢斯·莫拉維克預測。

到2040年,機器將與人類的智力以及人類的意識相匹配,然後它們會變得更好,他設想了人與機器之間最終的共生關係,兩者融合為「後生物學」,能夠極大地擴展他們的智力,可是危及也會出現,隨著機器人的智商越來越高,對於人類的控制就會降低,甚至會產生攻擊行為,到那時人類就會感到非常尷尬!

088,外星人入侵

雖然在現實中,關於外星人是否存在,還處於未知的階段,但是如果科學假設一下,外星人真的存在,那麼一旦像災難片那樣,實施了大規模的侵略地球,我們人類是否真的可以抵擋?現在許多科學家對於這樣的假設,都產生非常大的興趣,已故的物理學家傑拉德·奧尼爾就表示過,外星人真的入侵地球,人類是根本無法抵擋,只能任人宰割,當然,這只是假設,目前還沒有出現,可是誰也無法保證未來會不會出現?這的確有一些恐懼!

你相信我們這個世界,未來會被完全摧毀嗎?可以在下面與我留言!

相關焦點

  • 曾揚言要「摧毀人類」,4年過去了,女機器人索菲亞怎樣了?
    隨著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越來越多的智能產品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博物館中的AI主持人,能夠與人類進行交流的百科機器人,這些都意味著人工智慧的蓬勃發展。隨著智能產品深入人類生活,也有很多人感到擔憂,他們認為到了未來,人工智慧是否會取代人類呢?學習能力這麼強大,是否會摧毀人類呢?
  • 心理學:能夠真正摧毀你的,只有你自己,這個道理請務必明白
    如果把這個成語回歸到個人層面,它的意思可以理解為:只有我們內心足夠堅定,那麼就沒有能夠戰勝我們的東西,更不可能摧毀我們,反之如果想要毀滅,也只會在你的一念之間。或許如今的你,也正處於逆境之中,或許你想過放棄,也想過逃避,因為你害怕失敗,更害怕自己哪怕拼盡全力依然會失敗,但也請你明白,沒有誰的成功是註定的,機遇必將伴隨挑戰。
  • 科學上最大膽的假設,包含了人類的眾多夢想
    科學是什麼?是假設和求證的過程,但假設不是漫無邊際、天馬行空的假設,而是建立在事實基礎上的假設,這樣的假設,才能去求證,才有求證的必要。就像牛頓看見蘋果落地,如果他假設是上帝讓蘋果落地的,那麼就沒有去求證的必要了,也不可能發現萬有引力,當然,牛頓因為蘋果發現萬有引力這件事本身就是假的。說一個成功的,19世紀末期,科學家為光是波還是粒子這個問題爭論的熱火朝天的時候,年輕的愛因斯坦根據事實,設想光既是波,也是粒子,最終他證明了光的波粒二象性,成為了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
  • 科學的出現改變了世界的發展方式,不遠的未來,世界會變什麼樣?
    處於封建王朝統治下的人們並不能預見未來會比現在更好,事實也的確如此,而隨著科學的出現,世界的發展方式出現了驚天覆地的變化。與人類的整個歷史相比,科學的誕生是非常短暫的,一般將牛頓力學體系的建立視為自然科學誕生的標誌,而這是17世紀的事情,也就是說科學的誕生僅僅300餘年。
  • 科學對人死後世界的10種解釋
    8.有些人即使臨床上證實死亡但他依然有意識最近一個關於復甦醫學的研究調查了360個在心搏停止後又甦醒過來的患者。這360人從美國、英國和奧地利的醫院中的2000名患者中挑選出來。這360人中僅有100人左右恢復到可以接受採訪的程度。接受採訪的人中,有40%的人,說儘管他們的心臟已經停跳且大腦已經失去功能,但他們仍然有一些意識。
  • 科學解釋人死後的世界
    其實用科學解釋人死後的世界的話,很多事情就十分明了了。下面一起來看看如何用科學解釋人死後的世界。一、人死後會去哪裡,揭秘人死後去陰間的全過程要用科學解釋人死後的世界的話,首先要知道的是人死後會去哪裡。每個地方可能對人死後去的地方都不一樣,國外有科學家做了死人體重實驗,證明了人真的是有靈魂的,但是我國對於道教的陰間輪迴深信不疑。人死後會去哪裡呢?
  • 「假設」家族大起底!如何正確區分科學假設、統計假設和機器學習假設?
    大數據文摘出品來源:machinelearningmastery編譯:Stats熊、睡不著的iris、錢天培什麼是科學假設?什麼是統計假設?什麼又是機器學習假設呢?這個過程可以被分為如何選取假設空間,以及評估候選的假設空間。作為一個機器學習領域的初學者來說,假設這個詞的概念可能讓他們會產生困惑,有時會產生歧義,比如在統計領域我們會有假設檢驗,而在科學領域我們又會有科學假說。這些定義互有關聯,卻不盡相同。假設是一種對事物的解釋。它是一種憑藉經驗和知識所提出的猜測性想法,需要一定的評估依據。
  • 世界上最安全城市:日本大坂不可想像
    對絕大多數人而言,居住環境的安全穩定性極其重要。英國廣播公司(BBC)參照經濟學人智庫(EIU)的全球安全城市排行榜,同時對人身安全、基礎設施穩定性、衛生穩定性和虛擬安全技術等要素加以綜合考量,採訪了一些世界上「最安全城市」的居民,請他們講述住在「超級安全」的地方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 劉慈欣對未來的恐怖假設:終產者的公平,將導致20億地球人被驅逐
    "未來",這是人類永遠不會中斷的話題。未來是什麼樣的?問1000個人,可能會有1000種答案,相信每個人都曾經在自己的腦海中假設過未來的社會,假設過自己在未來時的樣子。但是,很多人腦海中的假設都是天馬行空的,可能和未來真正的樣子有很大差距。但有的人基於現在的狀況,合理的假設出了未來的樣子。
  • 中學生研究性學習之科學假設與科學描述
    中學生研究性學習之科學假設與科學描述很多學生在做研究性學習課題的時候,對科學假設與科學描述會分不清楚。下面的幾句話中,哪些是科學假設?哪些又是科學描述呢?科學假設也是可以被證偽或者被證實的猜測性解釋。科學描述和科學假設的區別在於,描述的是什麼樣(what),假設要想知道為什麼這麼樣(why)。因此中學生研究性學習在進行的過程中,能夠進行科學假設,是做好課題研究的一個良好基礎。
  • 數字繪畫,未來不可想像
    大衛·霍克尼的ipad繪畫2018年12月8日,我受邀參加在北京泛空間舉辦的「有意味的形式——2018抽象藝術學術邀請展」。時代在進步,繪畫方式也會變化,我是不是過於保守了?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我發現數字繪畫已經從被人輕視儼然成為了一個畫種,或者說一個繪畫類別。優秀的數字繪畫藝術家遍布世界各國。按捺不住,我也開始進行數字繪畫的嘗試。
  • 探秘「雲上科學營」中國科學院大科學裝置專題營 在這裡尋找世界的未來
    新華網北京8月12日電 「大國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裡。」我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學習跟蹤到自主創新的過程,在提高我國自主創新能力方面佔據重要地位。「大科學裝置」,看似高深莫測,或隱世於高山峽谷,或藏身在喧囂城市,或悠遊於世外桃源。當人們走近「大科學裝置」,或許將觸摸到中國乃至世界的未來。
  • 勿用過去的假設對待現在和未來的事情
    自此,行為經濟學走入大眾視野,一直被人們嘲諷的心理學和行為學結合;搖身一變成為行為經濟學,並逐步成為世界上最好的經濟系博士項目基礎課程之一。行為經濟學是綜合心理學和經濟學的一門新興學科,是以成功及獲得最大價值為宗旨,基於已知、已知的未知和未知的未知,做出理性正確決策的一門科學。
  • 8部令人寒顫的非恐怖片,或許世界就是一個謊言
    或許將來的某一天,科技真的可以讓人的感官在虛擬世界中享受完美的人生,那時的你,也不過是一個逃避現實的膽小鬼。如果說上面兩部影片對於現實與虛幻還是有不同的定義,那麼這部影片就徹底將現實與虛幻假設為兩個不同的平行世界。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50張PPT+15塊圓桌布=未來科學的n種可能
    圖說:由15張圓桌組成的桌布論壇集體討論環節 新民晚報記者 徐程 攝(下同)5分鐘,5張PPT,與世界「最強大腦」一道,探望未來科學的N種可能。在今天下午進行的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有一個特別環節——「5張」論壇。
  • 見證世界紀錄!藍鯨發動機抗造的背後是不可想像的嚴苛試驗_易車網
    創造世界紀錄對於長安汽車或許就像家常便飯般輕鬆寫意,在今年即將結束之際(12月16日-25日),長安汽車再次向世界紀錄發起衝擊,對於向來穩健的長安汽車來說,可以預見的是一項世界紀錄即將誕生!數天前我就受邀觀看了這場意義非凡的直播開幕:藍鯨NE 1.5T高壓直噴發動機超過200小時極限運行測試並進行全球直播。
  • 王小慧:藝術能夠洞見未來的生活方式
    目前,王小慧對於藝術的理解是站在未來這個時間軸上,她認為藝術能夠洞見未來的生活方式,而人類每一天都在走向未來。用真實的自拍重建自己的生活作家黃佟佟說自己的新書《我必親手重建自己的生活》時,提出了一個問題「誰能親手重建自己的人生?」她最先想到的幾個人之中,就有王小慧。
  • 或許量子力學的雙縫實驗與延遲觀測謎題可以解開了
    量子物理學被很多人不接受,甚至評價為怪力亂神,兩個試驗當真功不可沒,而量子物理學能被大眾認知,也託了這兩個試驗的福。幸好現代社會更願意用科學的角度來理解一些不可理解的問題。如果是古代,研究量子力學不是當做神棍就是巫婆了。大部分普通人人對於未知的事物都會認為這不科學,而評價為虛假的,神話的。
  • 人文與科學之間湧動著基因和算法:人文主義是種宗教嗎?
    因為社會倫理被宗教宗法禁錮不得解放,科學被經驗教條禁錮不得其法,這點上東西方概莫能外。文藝復興之所以偉大,一是用自由和平等喚醒了人,把對「自然和人」的解釋權歸於當下的人;二是找到了方法,用實證邏輯形成科學規範。於是兩條坐標軸的標準都重來了。
  • 科學假設:當地球停止轉動,將會發生難以想像的9種自然現象
    腦補一下這個畫面肯定不會太美好,今天小編來分享一下,如果地球停止轉動時,可能會發生難以想像的9種自然現象! 2,將發生巨大的海浪 動量的力量將使得海洋中的水,會產生極致強大的海嘯,它們也將向東移動,就如同一個洪水猛獸一樣,會將沿海城市從地球表面清理乾淨,然後會繼續吞沒地球上所有的陸地,當然,我們每個人都希望這樣的災難永遠不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