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消極抵抗,毀了你的親子關係

2020-09-13 陳妍媽媽

1、「消極型「的抵抗也是一種冷暴力


王先生是北方人,主食不太習慣吃米飯,特別是最近我煮雜糧飯頻率比較多,所以為了照顧他,便會買一些饅頭放在家裡。

本來一起吃飯的時候,饅頭只要放在微波爐裡轉一下就可以,但是王先生的生物鐘跟普通人不一樣,而且每頓飯又總喜歡喝上兩口,於是同樣是一頓飯,他用的時間大概是我跟兒子的三倍。所以如果提前幫他把饅頭熱了,等他吃的時候又會冷掉,所以便乾脆讓他自己熱。什麼時候吃就什麼時候熱。


本來在我的認知裡,這是最好的方法,但其實並不是。

這一次買了五個饅頭,並不大,以王先生的飯量,每頓兩個剛剛好。他吃到還剩一個半,便停住不吃了。每次吃飯的時候我總惦記著冰箱裡有饅頭,讓王先生把饅頭熱一下吃。然後一次次地把饅頭從冰箱裡拿出來,而王先生又一次次地「忘記」吃,把饅頭又送回去。直到昨天晚上,我和兒子吃的是紅米飯,王先生終於下定決心要吃饅頭了,還拿出來去微波爐裡熱了一下,說有股酸味兒。再仔細看,說饅頭上長了黴點。

我說那就不吃了吧,他說沒關係,把外面的皮撕掉就行了。直到我說,那樣對身體不好,還是不要吃了。王先生才說,「也行,你說不吃就不吃了吧。」他這句話剛出口,我就感覺到身體裡有一朵蘑菇雲爆炸了。

我真的非常憤怒,我生氣的並不是浪費了一個半饅頭,而是因為我發現,他其實是在試探我,他從一開始就沒有想要吃那剩下的那一個半饅頭。(王先生也從來不吃剩菜,做好的菜最多中午放到晚上,到了第二天,放到冰箱裡擺出綠毛,他也不會碰一下。)

我更生氣的是,如果一開始就沒有打算要吃,為什麼不說出來?明明不想吃,也從一開始就打定了主意不吃,但因為怕我責怪,所以才會採用這種「消極抵抗」的方式來任由饅頭壞掉,甚至連「把長黴的饅頭扔掉」這種小小的決定,也必須經我自己的口說出,他才能心安理得。

外人看起來都覺得王先生尊重我,又對我特別好,不管我是老是醜還是胖都不離不棄,但是每天生活在這種消極的氛圍裡,沒有辦法不覺得窒息和壓抑。就是你感覺不到這個人生命的活力,就算提要求,也是拐著彎地顧左言他,讓人自己去意會。整個家庭都死氣沉沉。


我嘗試過抗爭,督促他努力,也想過很多辦法激發他的生命活力。後來放棄了,因為改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饅頭的事憤怒歸憤怒,也只能下次少買一點罷了,做菜只做一頓能吃完的量。

以前我把王先生叫作「不高興先生」,後臺有留言說看到這幾個字就浮現出一張沒有表情的撲克臉,覺得不舒服。但這幾個字真的是太適合王先生。敏感、易怒、但又不願意表達,即便是反抗也不願意正面衝突,而是日復一日地用一種消極的方式消耗對方的生命力。

2、拖拉、懶散、不聽話,孩子執行力差是因為「聽不見」

性格沒有好壞,這裡我並不是指責王先生的性格。類似王先生性格中的消極部分,其實也存在於我們每一個人的身上,它在孩子身上的反應叫「不聽話」,在職場中的反應叫「執行力差」。所以我最想探索的是這種消極性格的背後是什麼,以及遇到這種問題該如何解決。

兒子的性格雖然跟王先生完全不一樣,但我發現他也會用「消極」的態度來處理問題。最明顯的就是,他感興趣的吃和玩只要說一聲,就會牢牢記住,但是讓他寫作業,說了好幾遍他都像沒聽見一樣。

一般來說,家長面對孩子的這種「沒聽見」會非常憤怒,覺得孩子不尊重自己。但其實人對於自己並不是真心想做的事情,大腦的確會下意識地進行過濾,從而造成「沒聽見」的效果。

之前上心理課的時候,老師講過一個案例,一個耳聾患者前來諮詢,說自己耳朵聽不見。但到醫院檢查之後,耳朵生理上不存在任何問題,便建議他看一看心理科。

在經過催眠之後,那個患者告訴諮詢師,說他耳朵裡住著一個小人,正在用一塊塊磚砌牆要把耳朵堵起來。諮詢師結合他的描述,找出因為是他既不想聽伴侶嘮叨,又不想產生衝突,才「假裝」自己失聰。

治療的方法,是諮詢師通過催眠讓他安撫耳朵裡的小人,並告訴小人,「別砌啦,把磚都拿掉,再砌耳朵就聽不見啦。」慢慢地耳朵就恢復了正常。


3、消極型的性格從哪裡來?

消極的性格固然讓人惱火,但其實消極的本人才最更加痛苦的那一個。而且消極也並不完全是壞事,至少他避免了很多正面激烈的衝突,減少了實質性的傷害。


但是人消極的性格是從哪裡來的呢?


一般來說,性格不是天生,是從後天的教養環境中來。

喜歡說「不」的人,往往從小都是生長在比較安全的環境裡,他們看起來欲望滿滿,心裡仿佛都裝著徵服世界的夢想。他們敢於提出自己的要求,不害怕被嘲笑被打擊。所以倒推著可以大概描繪出這些人的原生家庭輪廓——一對能夠接納孩子的父母,從小給予了孩子足夠的尊重和話語權,以及相對富足安寧的家庭環境。

而那些不敢提要求,不敢說出想法的人,通常是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被父母打壓掉了。這種打壓並不一定是暴力的,相反更多是心理和情感上的。

比如,王先生從小就被媽媽告知「饞」是最羞恥的汙點,所以王先生對於吃的欲望最低,整個人也特別瘦。但其實哪有小孩不會對甜甜的糖果和蛋糕垂涎?直到現在王先生仍是最愛可樂和糖果。

王先生也喜歡吃,但他從來不會主動提出,只有我買回來甚至做好他才會吃。

現在的王先生已經是有自己兒子的中年男人,但是聽到他跟媽媽打電話還是會覺得客氣得過分。(王先生從來不和爸爸通電話)哪怕心裡已經打好了滿滿的腹稿,但電話一接通,媽媽幾句話就把他心裡想說的話一掃而空,剩下的就是沒話找話的尬聊,甚至一度讓兒子做他們中間的接線員。對於王先生來說,面對父母從來不敢提要求,更不可能享受撒嬌這種待遇,那種感覺就像兩個熟悉的陌生人。

4、孩子消極抵抗,父母應該怎麼辦?

  • 把大目標拆分成小目標

一般來說孩子,之所以會消極抵抗,是從心裡預判這件事很龐大很艱難,自己做不到。所以乾脆就不做。

比如,讓兒子跳一千個繩,他覺得很難,可以讓他先跳一百個,然後再跳一分鐘,兩分鐘。其實熟練了之後一千個繩也就10分鐘的事。

  • 鼓勵孩子說「不」,鼓勵孩子有情緒

鼓勵孩子把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說出來,並附上理由。如果理由合情合理,應該給予支持。


孩子作為獨立的個體,也會有各種各樣的情緒,這些情緒也需要出口。當孩子的負面情緒有了去處,便不會壓在心裡開成消極抵抗。


所以孩子有情緒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長因為自己不願意面對這些情緒,而強行把它們壓制下去。


  • 父母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看到孩子磨蹭、說話不算數,家長首先自己很容易上火。這種情況下家長要先思考一下孩子磨蹭的原因,作業沒寫是不會還是不願意。

不會的可以跟他一起讀題,想辦法。不願意寫可以先休息幾分鐘再寫。


(具體的情緒管理方法,可以參照「冷靜的全套方法」,即用「深呼吸」+「數深呼吸的次數」+「冷靜的自我暗示」的方法)


  • 多跟孩子肢體接觸,拉近父母和孩子的距離

小時候,父母有機會一定要多多陪伴孩子。

王先生之所以跟父母這麼生疏,是因為從小就沒有好好相處過。父親嚴厲,母親愛而不能,是典型的北方家庭。

小時候親親抱抱舉高高很正常,但是上了小學以後的孩子,便漸漸不再愛跟父母肢體接觸了。可是家長對孩子所謂的「愛「,不光只停留在做飯洗衣接送方面,仍然要用實質的傳遞。抱抱孩子,摸摸孩子的頭,拍拍孩子的肩膀,這些動作都可以幫忙傳遞愛意,拉近父母和孩子的距離。

孩子感受到愛才能卸下心防才會對父母的要求積極回應。無論願意還是拒絕,任何一種回應都是回應。只有回應才能進行到下一步如何解決。


說實在的,我覺得兒子很煩,因為他喜歡說「不」。

「不想」、「不要」、「不行」……他無比的堅持自我,如果願望沒有達成,他會覺得委屈,會痛哭,會覺得世間不公。

而對於覺得跟自己想法不同的東西,他就會提出質疑,並且他的質疑,並不能簡單地糊弄或壓制過去,這讓我感覺作為他的媽媽非常累。

可是仔細想想,這不應該是七八歲的小男孩正常的反應嗎?

因為只有信任一個人,才會放心地把自己的情緒交出去。而愛用消極抵抗的人,大多是早已習慣了壓抑。

作者介紹:陳妍,電影愛好者,專注親子關係、家庭教育、兒童心理。新書《真正的教育在家庭》全網同步上市中。

相關焦點

  • 《從此以後》:夏目漱石如何以消極之法抵抗消極社會
    《從此以後》便是他著名的「愛情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描寫了一位受過高等教育卻沒有能力的世家公子哥代助與自己的好友平岡以及三千代之間的愛恨糾葛,通過代助的生活來解釋資本主義體制下的消極社會,通過代助的心境轉變來展現自我——包括夏目漱石在內的人——用消極之法抵抗消極社會的全過程。
  • 書香有線|員工薦書:《別讓消極心態毀了你》
    在收到公司關於開展「讀書·評書·薦書」活動的通知後,我讀了一本讓我受益匪淺的書——《別讓消極心態毀了你》。本書一共八章,全面地向我們介紹了消極心態是如何產生的又是如何駕馭的;如何不計較得失,從容學會拿得起與放得下,又如何輕視困難遠離抱怨;如何摒棄消極心態,用寬廣的胸懷去包容,又如何趕走消極思想帶來幸福。更教會了我們如何用平和心態去對待世間萬物、成功和失敗,讓所有的結果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下面是我對部分篇章的讀後感想,希望能與眾讀者共享。
  • 馨香智慧:大多親子關係,毀在你不懂我,親子變仇人怎麼辦?
    馨香智慧:大多親子關係,毀在你不懂我,親子變仇人怎麼辦?現今的親子關係,太累了,太難了!當孩子很累、當父母很累!為什麼你越來越不懂孩子了呢?為什麼孩子什麼都不願意跟你講,甚至遠離你、漠視你呢?親子關係,兩個人,兩個世界,父母無法讀懂孩子,孩子更無法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雙方樹立的高牆比城門還要高?其實大多數關係都毀在:我以為、你以為!
  • 孩子做事懶散,可能是因為「消極抵抗」,家長應培養孩子執行力
    消極抵抗簡單來說指的就是不直接地表達自己對一件事情的態度,但是所呈現出來的情緒是非常消極的,對別人的意見不直接拒絕,採取不回應的方式,選擇性的失聰,還有一些情況時表面非常積極的答應但是真正開始做事的時候卻非常的消極沒有效率,完不成任務有很多的抱怨。
  • 家長別做孩子的「馭獸師」,好的親子關係,勝過手中的皮鞭
    家長不要做馭獸師,拿起手裡的「皮鞭」對待自己的孩子,好的關係才會有好的教育,不對等的不公平的關係對孩子的發展並沒有什麼好處,只會讓親子關係緊張,孩子越來越難管教。張先生的兒子東東有時候會很調皮,張先生的脾氣又很暴躁,看到孩子不是很聽話,就會責罵孩子,甚至會拿衣架去打孩子。張太太看到自己兒子因為小事情被老公打,心疼不過就會去制止。
  • 親子關係的正確打開方式,你掌握了嗎?
    好的親子教育無疑是對孩子與父母之間的親子關係上,錦上添花。開啟正確的親子關係,培養孩子優秀品質,讓孩子在愛中成長,在愛中學會擔當,學會愛自己、愛父母、愛他人。讓孩子與父母共同成長才是最正確的親子關係。親子互動關係也是如此,如果家長過分尊重孩子而失去自我,就變成了嬌縱,會助長孩子的自我中心。如果一味尊重自己而不考慮孩子的需求,那就變成了專斷,會影響孩子主動性與創造性的發展,長此以往,可能導致孩子的心理問題和行為偏差。和善與堅定並行,說起來容易,做起來有難度,取決於家長的決心與耐力。
  • 趕緊停止你這種親子關係的模式,會毀了孩子一生
    文/黃小姐世界上最痛苦的一件事是:你愛的人以錯誤的方式愛著你。都說父母的愛是偉大的,這毋庸置疑,但用錯了方式就會毀了孩子一生的信心和情感。而在湊合的夫妻關係下長大的孩子不知道什麼是好的感情,需要花更多的力氣去踢開那些糟糕的情緒,要碰壁很多年才知道那條路是對的。打擊式教育毒害了多少祖國的花朵,有的父母特別信奉打擊式教育,理由就是:別人都是說好話哄你開心的,只有我們才說你不好,才會對你講真話,我們是為你好。從小到大對於孩子的任何事情的第一本能反應就是否定,否定以及否定。
  • 戒掉這3個消極心態,別讓他們毀了你的前程,阻礙你的發展
    面對這些事情的時候,煩躁、抱怨等等消極情緒就會產生,不會控制情緒的人,就會將這些全部都寫在臉上。 這樣消極的情緒不僅會給自己帶來不好的影響,也會影響到身邊的人,同事們都不願意主動與你接觸,就連領導也會討厭你。 心態決定行為,行為決定命運。
  • 教育札記|別讓壞情緒毀了你的人生
    《史記項羽本紀》中記載了這樣一段故事:項羽在垓下被劉邦團團圍困,為了使項羽之軍早日崩潰投降,劉邦採用了一個計策,他讓士兵唱楚歌(項羽士兵故鄉的民歌),結果使得項羽大驚失色,他的判斷力也受到影響,以為劉邦已奪得許多楚地,擄楚人來打仗,楚軍之中原高度緊張的神經因此而鬆弛下來,情緒急劇轉換,原有的鬥志昂揚、同仇敵愾等積極情緒突然轉換為消極的情緒
  • 別讓你的「臉譜」阻礙親子關係
    有的家庭處理具體問題時,父母雙方會分配角色,分工合作,偶一為之,無傷大雅。但如果夫妻雙方因為教育理念的差異自然而然形成了「白臉」、「黑臉」的角色分工,就很容易引發夫妻及親子矛盾。臺灣格瑞思心理諮商所所長莫茲婷認為,父母的家庭角色不宜固化,臉譜式的父母對孩子的性格養成不利。
  • 《墊底辣妹》:親子關係中,孩子的「消極之路」唯有接受才能拯救
    自人類誕生以來,消極一直都是我們的一種情感體驗。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在經歷某些不良或失敗事件之後,總會出現消極的情緒。有時候,我們感到消極,並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只要我們敢於接受消極時,它反而會成為推動我們前進的一種機制。
  • 別讓衝動毀了你!助你調節情緒的5本書!
    當你定好的休假計劃因為公司有突發狀況而不得不取消,你是否會覺得心煩意亂且無法專心投入工作?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麼本書就很適合你!活在當下,我們難免會遭受各種各樣的挫折和創傷,讓我們的心變得疲憊和焦慮,甚至陷入痛苦的深淵。擁有消極的想法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任其蔓延,遮擋住你生活中的陽光。
  • 多少親子關係,就是毀在「你不懂我」
    去年的暑期檔熱播劇《小歡喜》對當代家庭親子關係的真實刻畫,就是當代父母與孩子關係的鏡子。劇中最引人注目的戲劇衝突就是三個不同家庭的孩子在衝刺高考的過程中產生的一系列親子矛盾:孩子已經長大,渴望離開父母的懷抱自由奔跑,渴望自己決定自己的人生。而父母卻想要讓孩子按照自己為孩子規劃的路線成長,不斷地與孩子產生衝突。
  • 愛無能:消極抵抗親密關係,其實大可不必!
    一、現代人消極的戀愛觀最近網絡上流行這樣一段話:我覺得我戀愛觀出了問題,我覺得談了戀愛都得分手,我覺得結了婚的都得離婚,我覺得沒有離婚的都是因為孩子,我覺得因為孩子沒有離婚的過的都不會幸福,我在質疑所有的愛。評論裡也是一水的認同票。看到這段話和大家的評論的時候,我其實很驚訝:現代年輕人的戀愛觀都怎麼了?
  • 別讓你的性格毀了你的愛情
    別讓你的性格毀了你的愛情一個人的性格有時候就會決定許多事情,比如說決定你與家人親戚之間的關係,決定你能交到什麼樣的朋友,決定了你的處事的態度,最主要的是決定了你跟你的對象之間的一個相處方式以及愛情有沒有將來有沒有結果。
  • 別讓親子關係中的「情感勒索」毀掉孩子
    所以這位媽媽偷偷給孩子吃一些精神類的藥物,導致孩子精神恍惚、記憶力變差,不能正常工作生活,人生徹底毀了。這是一種親子關係中的「情感勒索」。這種情感勒索正在逐漸侵蝕孩子們的獨立人格,甚至生命健康。殊不知孩子們一次次的妥協讓步,不止是對愛意的消耗,更是對孩子人格的侵蝕,是對親子關係的毀滅。
  • 《親子關係的重建》:教您如何與孩子和諧相處
    我們可以從《親子關係的重建》這本書中找到答案。《親子關係的重建》告訴我們 : 絕大多數親子衝突由親子關係不良引起,與其督促、控制孩子,不如先和孩子建立良好的關係。親子關係改善了,孩子問題基本就解決了。親子關係的重建,才是解決親子衝突的關鍵所在!作者趙玉萍通過沙盤遊戲了解孩子的心之後,讓家長們學會從全新的角度,徹底轉變與孩子的互動模式,從而解決親子間的衝突和難題。
  • 別讓脾氣毀了你的人生
    別讓脾氣,毀了你的福氣一個無法控制自身脾氣的人,只會事事處處給人困擾。壞脾氣就是心魔,你不控制它,它便吞噬你。所以別讓脾氣阻擋了你的福氣,因為,你所有的福氣,都藏在脾氣裡。幸福的家庭,離不開好脾氣對家庭而言,一個人發脾氣,會影響家裡所有人的情緒,壞脾氣是家庭公害,會極大地破壞家庭的溫馨和美好。情緒就像一種病毒。
  • 家庭中五種不良的親子關係,你佔了幾種?
    親子關係的好壞對子女影響很大,西方學者郝林的研究指出,不良的親子關係會使孩子形成消極、逃避的行為,嚴重者子女會患心理疾病。斯特瓦特對實施犯罪行為的人的研究表明,子女的攻擊、犯罪行為與不良的親子關係有關。可見,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對孩子的未來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 孩子出現消極情緒,父母別不當回事,你的態度會影響孩子的未來
    有些粗心大意的家長,在孩子出現消極情緒的時候,仍舊不為所動,認為孩子只是矯情,或者直接認為這是暫時性的,只要家長給點糖果的話,孩子立馬能恢復"本性"。然而,不是每次都是這樣,有時候孩子出現消極情緒的時候,父母別不當回事,因為你的態度會影響到孩子的未來。那麼,家長首先要了解,為什麼有的孩子會出現消極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