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墊底辣妹》:親子關係中,孩子的「消極之路」唯有接受才能拯救

2020-11-09 好言勸學

自人類誕生以來,消極一直都是我們的一種情感體驗。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在經歷某些不良或失敗事件之後,總會出現消極的情緒。有時候,我們感到消極,並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只要我們敢於接受消極時,它反而會成為推動我們前進的一種機制。

前不久,我觀看了一部鼓舞人心的電影——《墊底辣妹》。影片以一種誇張的方式,講述了日本女孩沙耶加從孤僻、自卑,到突破自我考入慶應大學的勵志故事。就在大多數人感動於沙耶加永不放棄的精神時,我卻格外關注影片中一個偉大的「情緒教導型」女性——明媽。

明媽和現實生活中大多數的母親一樣,可以為著自己的孩子付出一切。可是她又有與其他母親不一樣的閃光點,那就是她能以一種極其平和的心態,接受孩子的消極狀態。正是明媽的這一觀念,深深影響與改變了沙耶加一生的命運軌跡。或許,這才是影片最為吸引觀眾的部分。那麼,今天我就從「情緒教導」的角度,來解讀《墊底辣妹》的背後: 親子關係中,孩子的「消極之路」唯有接受才能拯救。

影片劇照

一、沙耶加的「消極之路」

《墊底辣妹》中,沙耶加在弟弟龍太出生以前,一直都被父親寵愛著,一家人也是其樂融融。然而弟弟龍太出生以後,父親因著骨子裡極深的「重男輕女思想」,開始對女兒沙耶加發生了巨大的態度轉變,從而導致父女關係變得不再親密。

《漢書·杜鄴傳》曾說:「是以男雖賤,各為其家陽;女雖貴,猶為其國陰。」意思是男人即便再卑賤,也是一家之主;女人即便再尊貴,也只是一國之陰。

古人重男輕女的思想,延續到如今開放的年代,不管是中國,還是日本,依舊是很多父母難以逾越的鴻溝,尤其是身為男人的父親。正是這種無形的思想力量,讓很多女孩在家庭之中,沒有任何的「容身之所」。

影片中,沙耶加因著父親極端「重男輕女思想」的「毒害」,她的成長經歷了兩個消極的階段,即小學時期的孤僻與自卑初、高中時期的開放與自暴自棄

影片劇照

1、沙耶加小學時期的孤僻與自卑

自弟弟龍太出生以來,沙耶加就失去了父親的疼愛。沙耶加經常與妹妹麻由美蹲在一旁,靜靜地看著父親耐心地教授龍太練習棒球,她們眼神之中充滿著羨慕和渴望。

剛上小學的沙耶加膽小、懦弱,不僅沒有一個朋友,反而會受到同學的欺凌、排斥,她終日掙扎在孤僻與自卑的情緒之中,難以自拔......在家中,沙耶加表情木訥、言語很少;在學校中,沙耶加不敢與他人接受,只能坐在一旁發呆。

導演從父親對待兒子與女兒截然不同的態度、神情、言語的鏡頭特寫中,真實地表達出沙耶加在缺少父愛時的情感掙扎和心理掙扎。在沙耶加的眼神中,最常流露出來是迷茫、無助、絕望的感覺。

影片劇照

其實,此時的沙耶加已經患上了非常典型的「缺乏父愛綜合症」。

所謂缺乏父愛綜合症指的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沒有得到父愛、父親沒有參與、很少參與孩子的教育,而導致孩子在生理、心理上表現出來的不良狀況。主要有過分害羞、膽小、情緒低落、自暴自棄、沉默少言、厭惡交友等等。

這正如電影《海蒂和爺爺》中,克拉拉自從母親去世後,便大病一場無法行走。而父親常年在外經商很少回家,克拉拉只能困守在諾大的房子裡與輪椅為伴。儘管克拉拉家境富裕,但缺少父親的陪伴,她依然是孤獨與自卑的。

不管是影片中的沙耶加,還是《海蒂和爺爺》中的克拉拉,她們都在缺乏父愛的狀態中顯得軟弱無力、悲痛無比。那些痛苦的消極情緒佔據著她們的心頭,無處安放,這無疑是對她們的最大傷害。

影片劇照

2、沙耶加初、高中時期的開放與自暴自棄

父親由愛到忽視的突然轉變,對沙耶加來說,那個高大、偉岸的父親形象已然慢慢碎裂。曾經,她深受父親寵愛、快樂無比,如今卻被滿懷的消極情緒奴役著自己。或許,在沙耶加的心目中,她只不過想要來自於父親那一絲一縷、渺小而卑微的愛, 就能喚醒漸行漸遠的自己。

然而父親給予她的卻是忽視和冷眼,從沒有愛可言。影片中,父親對待弟弟與沙耶加的態度形成鮮明的對比,更加衍生出沙耶加對父親的強烈不滿。

影片中,沙耶加進入初、高中之後,她便開始抽菸、喝酒、濃妝豔抹、穿著開放......甚至對父親也是充滿著敵意的。讓人想不通的是,沙耶加對幾個朋友,非常講義氣。比如沙耶加吸菸被抓,校方讓她供出同夥,沙耶加寧願被校方休學,也不願出賣好朋友。可以說,沙耶加對朋友表現出自己的保護欲望,更加揭露出她內心對友情、愛、被愛有著超乎常人的渴望。

影片劇照

嚴格來說,沙耶加「仇視」父親,受困於父親的情感忽視而掙扎不已,但她通過把一開始對父親的「仇視」,逐漸轉化為對朋友的「義氣」,從而消除內心的不平衡。實際上,這只是大多數人以此獲得心靈歸屬的一種方法。

我記得電影《心靈捕手》中,威爾是一個叛逆、桀驁不馴的男孩,面對藍勃教授的賞識和尚恩的心理疏導,不但沒能感激,卻對他們處處充滿著戒心和敵意。而這個叛逆不羈的大男孩,卻對三個好朋友非常義氣。或許,從小就悲苦、貧困的威爾,唯有在朋友面前才能找到內心的歸屬感,儘管他們前途渺茫,他們也心心相惜、患難與共。

沙耶加和威爾其實就是我們現實生活千千萬萬孩子的縮影。雖然他們都被消極情緒所困擾,但他們都在影片最後得到了完美的回歸,而這一切的力量卻與「情緒教導」密不可分。

影片劇照

二、「情緒教導型」的必要性和積極影響

1、「情緒教導」的概念及作用

20世紀末,心理學家戈特曼提出了父母情緒理念。他認為父母面對孩子的消極情緒,會產生自己的一套處理模型。 這套處理模型分為四大類,即:

情緒教導:接受孩子的消極情緒,與孩子共同面對

情緒不幹涉:完全放任孩子不管

情緒摒除:一旦發現孩子具有消極的情緒,就要求孩子處理並改正。

情緒失控:面對消極的孩子,毫無辦法。

縱觀四種情緒處理模型,我們非常明顯地看出,「情緒教導型」父母與其他三者之間,最大的不同就是接受。父母在接受中表達對孩子的愛,從而拯救孩子的消極。因此說,情緒教導對我們的家庭教育至關重要。

影片劇照

2、「情緒教導」對孩子的積極影響

《墊底辣妹》通過家庭視角,折射出一個非常重要的信息,那就是一個孩子在父親的忽視下,逐漸走向消極之路。而孩子之所以能夠擺脫消極,回歸積極的一面,正是源於一個明媽對她接受並疏導的力量。 而這種力量正屬於父母元情緒理念的「情緒教導型」的範疇。那麼「情緒教導」父母給孩子帶來哪些積極的影響?

①、孩子能感受到父母持續不斷的愛

有人說,沙耶加的超級逆襲是自己勤奮努力的結晶,如果她沒能堅持到最後,成功肯定離她遠去。

不可置否,堅持確實是帶著沙耶加走向成功的力量之一,但並不是最為主要的原因。歸根究底,沙耶加是因為感受到了明媽持續不斷的愛,才決定重新開始走出消極的陰影。

也正是因為明媽源源不斷的愛,才能支撐沙耶加堅持到最後。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

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也就在於如何愛護兒童。

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面對孩子消極時,以為批評、快速改正才是對孩子最大的愛。然而他們並不知道,這種愛的方式在孩子的心裡不斷強化,帶來的後果只會孩子不被父母愛的誤解。其實接受孩子的消極,也是父母愛孩子的一種表現形式。

影片劇照

②、獲得情感上的共鳴

影片中,小時候的沙耶加眼神之中充滿著無助,總是望著遠方的世界發呆,對一切毫無興趣。明裡母親對於這樣的沙耶加,內心雖然著急,但她一直從沒有要求沙耶加該怎樣怎樣,而是坦誠接受沙耶加的消極情緒,暗地底尋找解決的方法。因為她心裡明白,孩子再怎麼不好,也始終是自己的孩子。

2004年,一項心理學研究發現,當父母對孩子的壓力提供支持和幫助,比如安慰、接受等,孩子會使用有建設性的處理策略,比如分心。

也就是說,作為父母應該學會理解並接受孩子的消極情緒,這能讓孩子學會如何去利用合理有效的手段,自我控制消極。

其實現實生活中,我們每一個人都會通過消極情緒的表達,來發洩內心的壓力。當我們不開心時,在朋友圈發一個心裡難受的動態,希望有人能夠接受並認同我們的情緒,獲得情感上的共鳴。此時卻有人說我們無病呻吟,我們是不是會怒懟回去?這對孩子來說,是一樣的道理。

影片劇照

③、孩子對父母的信任

《墊底辣妹》中,沙耶加各種消極情緒的主因是源於父親的忽視。明裡母親面對沙耶加的負面情緒,並沒有用著針鋒相對的態度,而是默默無聞地為沙耶加付出著。反觀成長中的沙耶加,她內心委屈、難過時,第一時間想到便是明媽。從某種意義上,沙耶加內心之中對明媽具有一種信任。

延伸到我們的家庭教育之中,更是如此。孩子原本就因著某一件事情傷心、痛苦,我們不但不去理解與接受,反而批評、數落他。一旦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到了極致,肯定會出現逆反、不信任父母的心理。

倘若在此過程中,我們給予孩子支持的力量,比如接受他的消極、理解他的行為,這肯定能夠獲得孩子對我們的信任。而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信任機制一旦建立,這只會讓所有的問題與矛盾迎刃而解。

影片劇照

三、家庭教育中,如何成為「情緒教導型」父母?

在很多父母看來,孩子的表現關係到自己的「臉面」。一旦孩子出現消極的一面,父母總覺得面子上掛不住,而不能冷靜客觀地接受現實。其實,指責、埋怨甚至專制固執要求孩子立即改正,也遠不如坦然接受一切,再靜下心來想一想事情的前因後果,幫助孩子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

「情緒教導型」父母猶如潤雨細無聲的細雨,會在不知不覺中就影響了孩子稚嫩的心靈。影片中,明媽心態平和地接受了沙耶加的消極情緒,用著愛與包容巧妙地化解了孩子身上的難題,引領沙耶加朝著健康、積極、向上的成長之路前進。那麼家庭教育中,我們又如何成為「情緒教導型」父母呢?

影片劇照

①、注意孩子細微的消極情緒,了解孩子的內部感受

我們都知道孩子年齡小,正處於性格的形成時期。儘管他們不夠成熟,但他們依然有著自己的喜怒哀樂等各種情緒。然而孩子經歷了一些小事情,情緒波動不會太大,父母很難捕捉到孩子的情緒。因此,我們應該善於了解自己的孩子,懂得觀察他們細微的消極情緒。

當我們發現孩子出現消極情緒時,我們絕不能第一時間逼問孩子怎麼回事,而是等待孩子情緒平穩的時候,再與孩子進行溝通,了解他們內心的真實感受。這樣一來,孩子也更能接受我們。

《墊底辣妹》中,明媽就很好地做到了這一點。比如小時候的沙耶加因為受到同學的欺凌,出現不想上學的消極情緒,明媽在她面前非常平靜。當沙耶加在路上看見別的學生穿的校服好看時,明媽立即針對孩子的興趣提出中肯的建議。

影片劇照

②、從孩子的消極情緒中,尋找孩子的閃光點,給予孩子肯定與讚美

現實生活之中,我們無論做著什麼樣的事情,不管好壞與否,總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其實,孩子和大人一樣,也渴望別人的認同和肯定,尤其是孩子消極的時候。

職場上,我們誰都知道這樣一個現象:很多商店的老闆看見顧客走進店內,嘴裡就一直「帥哥或美女」的叫著,他們先從讚美中開始,使得顧客得到一種心理上的滿足。等待顧客心花怒放時,再向顧客一同推銷。

就如影片中的沙耶加被抓吸菸,寧願休學也不願出賣自己的朋友。明裡母親到了學校之後,並沒有感覺沙耶加做錯了,反倒對沙耶加什麼也不說感到自豪。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在尋找孩子的閃光點,一定要注意孩子的脾氣、性格和情感,抓住孩子心理弱點,選擇孩子感興趣的方面進行讚美。

③、幫助孩子分析消極的前因後果,與孩子一起解決

當父母和孩子都處於一種情緒平穩的狀態時,父母應該與孩子心平氣和地坐到一起,幫助孩子仔細地分析出現消極情緒的前因後果,並在以後的生活中與孩子一起解決。

我記得學校舉行了一次學生才藝大賽,邀請了家長們一起參與。一位學生表演的時候,由於過度緊張,導致頻頻失誤,當時哭著就下了表演臺。正在那時,孩子的媽媽卻氣急敗壞地指責孩子:「平時練習都好好的,怎麼一上臺就不行了?」面對媽媽的指責,孩子更加委屈,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掉。

在我看來,孩子表現不好,原本就非常傷心。而媽媽的言語傷害無異於一把無形的尖刀,深深地刺傷孩子的心。因此,我們面對孩子的消極,一定心平氣和地幫助孩子找到問題的癥結,利用鼓勵等方法幫助擺脫消極情緒。

影片劇照

結束語:

沙耶加相比現實中的大多數孩子,很顯然,她是幸運的。儘管父親不那麼愛她,但她擁有一個無比偉大的母親,時時刻刻接受並關注著她的消極情緒。這是這樣一個充滿魅力的母親,才能將她從「消極之路」徹底拯救出來。

回歸現實,在物慾橫流、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大多數人也僅僅只是「普通人」,我們的孩子也只是「普通的孩子」。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說,他們想要的並不多,無非只是想要活得快樂、自由、舒適而已。而這一切的主導因素,還是取決於父母情緒教導的教育力量。

相關焦點

  • 《墊底辣妹》一個墊底學生的逆襲之路!
    家長「專家」:海歸爸爸,美國 Top10 大學工科碩士,兩個孩子已輾轉踏上了國際教育之路。
  • 《墊底辣妹》:比起勵志的故事,你更該看到普通人的底層逆襲之路
    《墊底辣妹》帶給我們的,絕不只有差生逆襲的勵志故事,還有一條普通人實現人生破局的路,你看到了嗎?一事無成的一年快要過去了,你年初立下的flag還剩幾個沒有倒下?今天閒來無事,我又把很久以前的一部電影《墊底辣妹》看了一遍,發現問題的終極答案,就藏在了這部電影裡。《墊底辣妹》講訴的是一個年級墊底女高中生沙耶加,在坪田老師的指導下覺醒,用一年時間將偏差值提高40,並考入國內知名高校的勵志故事。
  • 用羅森塔爾效應解讀《墊底辣妹》中「自我實現預言」帶來的成功
    這讓我想起了《墊底辣妹》中出生在「重男輕女」家庭的高中女孩工藤沙耶加,父親對弟弟關懷備至,對作為長女的沙耶加卻冷落至極。沙耶加開始自暴自棄,成績一度成為全班墊底。一次犯錯後,沙耶加被停學回家,媽媽為她找到坪田老師。在坪田老師的幫助下,沙耶加重新思考了自己的人生,確定了目標,並當著全班同學的面立下了考取慶應大學的宏願。
  • 勵志《墊底辣妹》︱高考生家長:世界上最大的謊言,是你孩子不行
    >《墊底辣妹》的主角是大女兒沙耶加,媽媽的鏡頭並不多。而是「我的孩子需要什麼——我如何能夠滿足這些需要?」《墊底辣妹》裡爸爸對兒子的期待就是讓孩子聽他的話,練習棒球,成為職業棒球手。而媽媽則更願意聽孩子自己的聲音。當沙耶加因為上輔導班學費不夠時,她晚上出去做體力活賺錢供孩子讀書。 無條件養育者把焦點放在孩子的需要上,他們與孩子是並肩協作的關係。當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父母是他們力量的來源。
  • 日本勵志感人電影《墊底辣妹》觀後感
    《墊底辣妹》由日本導演土井裕泰執導,有村架純、伊藤淳史主演的一部青春勵志片。上映於2015年5月1日,首周開票僅有3億日元,觀眾滿意度卻名列前茅,憑藉完全零負評的絕佳口碑,最終盤踞電影排行榜長達3個月,票房收得近30億日元,躋身年度票房第六名。
  • 《墊底辣妹》,差生的逆襲,超級勵志的電影!
    《墊底辣妹》,差生的逆襲,超級勵志的電影!本文原創侵權必究猶記得讀書的時候幾乎每個班級裡都會有那麼一兩個成績不好的學生,被老師放棄,被同學稱之為差生的同學。就因為他們在青春的旅程裡迷茫著,迷失著,老師就能以這樣的理由放棄這群並不壞的孩子?家長就放任他們自暴自棄嗎?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分享一部關於這樣問題學生的逆襲電影——墊底辣妹。這是一個講述著學習墊底,在老師眼裡不學無術的學生遇到了自己的伯樂,奮發努力,成功考上心儀的大學的勵志故事。
  • 《墊底辣妹》,這碗雞湯道破日本社會的悲涼
    不然將來生了孩子都不知道教他什麼……」這倒是無比真實地說出了某種未來。作者:楊早(騰訊·大家專欄作者,知名文史學者。) 《墊底辣妹》在日本的上映時間,比中國內地早了幾乎一年。所以,我早已聽說了這部港譯為《奇蹟補習社》的青春熱血勵志片,在日本國內284塊銀幕上同時公映,首周觀眾滿意度即高居第一,是去年的大熱門。
  • 《墊底辣妹》勝過千言萬語
    這部電影的名字叫《墊底辣妹》講的是學渣逆襲成學霸,實現大學夢想的過程,孩子們安靜的看著,時而爆發出笑聲,時而沉靜如水,其實能感受到他們內心的波濤洶湧,在孩子們的日記中都用劇種女主的故事和句子來激勵自己「有志者,事竟成」「如果自己都不相信自己,那麼再努力有什麼用呢」其中魏倩怡的日記中這樣寫道「一個想要努力的人,不會大聲告訴全世界,我要奮發,我要努力,而是默默地付出行動
  • 《墊底辣妹》從墊底到逆襲考上名牌大學,她是如何做到的?
    昨日觀看了一部名叫《墊底辣妹》的電影,講述了一個名叫工藤沙耶加的女孩從一個在班級裡成績墊底的差生逆襲,考上日本名牌大學——慶應大學的故事,在這部電影裡我看到一個家庭、一個老師對女孩的影響,女孩倔強、上進、不服輸的性格同樣也是她最後能取得成功的原因。這不光是一個適合孩子觀看的勵志故事,同樣也是適合家長和老師觀看的一部在教育孩子、學生方面的教學模範片。
  • 日本電影《墊底辣妹》展現的是一個校園裡該有的青春
    不是千裡馬的墊底女孩,也同樣需要一個伯樂上映於2016年的日本電影《墊底辣妹》在當年沒有進行任何鋪天蓋地的宣傳,也沒有通過製造話題和緋聞來賺取人們的關注度,這部電影就這樣悄無聲息的走進了院線,票房表現也只能算中規中矩,但《墊底辣妹》在影響公眾的方式上就和它片中所想要表達的內容一樣,它的良好口碑依靠的便是口口相傳,它摒棄掉了那些浮華的噱頭
  • 《墊底辣妹》:片中「喚醒」孩子學習力的3個方法,值得父母參考
    ——《墊底辣妹》《墊底辣妹》是一部關乎於青春成長的日本勵志電影。故事簡單,但很真實,也很勵志。影片主角是一名被測試水平只有小學四年級的高中女生,也是一個考試全年級倒數第一的「差生」,還是一個穿著奇裝異服的「小太妹」,但就是這樣一個日本女孩,通過一年多的努力拼博,居然成功考取了自己理想的名校:應慶大學!
  • 一個墊底辣妹的逆襲之路
    前不久,我看了一部日本電影《墊底辣妹》,裡面講述的正是這麼一個故事。值得一提的是,這部電影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也就是說,主人公確有其人。看完這部電影,我不禁感慨:每個孩子都有被改變的可能啊,前提是,你得先能看到他。影片女主沙耶加,上的是小學直升高中大學的私立女校。
  • 看《墊底辣妹》的差生典範,避開學渣成長的坑
    《墊底辣妹》中女主工藤沙耶加所在的班級是全校出名的差生班,上課沒有人聽講,她們化妝,睡覺,聽歌,做什麼的都有,就是沒有一個學生在聽老師講話。任課老師對這個班已經完全失去了信心,她們只能是混到畢業罷了。所以工藤沙耶加的周圍,同學和自己一樣沉淪,老師對他們萬分討厭。老師和同學都不可能成為她成長的助力!
  • 《墊底辣妹》學渣考進一流大學:鼓勵孩子有三層境界,你在哪層?
    文∣森媽育兒手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導語:《墊底辣妹》是一部根據真實故事改編而來的校園勵志電影。故事的主角,高中二年級的沙耶加,穿著潮流,濃妝豔抹,每天和朋友玩得渾天暗地。進入初中,就沒有再學習過,成績倒數第一,被老師稱為&34;,是妥妥的學渣辣妹。
  • 高考勵志電影《墊底辣妹》:學渣辣妹一年考上985大學的3個秘訣
    --《墊底辣妹》文/如穎隨行育兒經距離2020年高考還有不到40天的時間了,受疫情的影響,今年學校普遍延遲開學,對於高三考生的衝擊比較大,很多高三學生和家長都倍感壓力。為給高考學子加油打氣,推薦一部來自日本的勵志雞湯高分電影《墊底辣妹》,這部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講述了一位常年墊底的高二學生沙耶加,一個被測試水平只有小學四年級的高中女生,在媽媽和補習班老師的支持下,通過一年多的努力拼搏,逆風翻盤成功考上日本名牌大學的勵志故事。
  • 《墊底辣妹》:優秀輔導,需要具有的「三層金字塔能力模型」
    電影《墊底辣妹》就是提取這一素材背景,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勵志電影,憑著有據可考的素材來源,在上映之初就因其真實性倍受推崇。《墊底辣妹》改編自坪田信貴依據自己與學生間的真實經歷所改編的同名小說,講述了在全年級排名墊底的女高中生沙耶加,在老師坪田的幫助下,用一年的時間考上名牌大學的故事。
  • 豆瓣8.2分,墊底辣妹:孩子讀書成績差,可能是沒有遇上好老師
    周末在家,看了一部挺燃的電影:《墊底辣妹》。電影講述的是一個成績墊底的學生如何逆襲考上名牌大學的故事。《墊底辣妹》是2015年的電影了,但至今看來,對於我們的教育依然有著很重要的提示。它反覆地提醒我們思考一個問題:孩子讀書成績差,是不是因為沒有遇上「坪田」老師?
  • 進口雞湯《墊底辣妹》不管活到哪個年紀都不能對這樣的雞湯免疫
    2015年日影《墊底辣妹》上映,這是一部青春勵志劇情片,該片講述了一個成績墊底的辣妹在一年內將偏差值提升40%並成功考取了慶慶大學的故事。在《墊底辣妹》中,女主就是從偏差值30提升到70,最終考上了慶應。
  • 以墊底辣妹中的老師和我的老師為例,解讀南風效應的2點注意事項
    昨天是教師節,朋友圈都是感謝老師的文案,群裡很多老師在曬學生感謝之語,其中很多句子,令我想起了《墊底辣妹》裡的坪田老師,也想起了對我一生都有影響的陳老師,他們都是好老師。事實上,好老師身上有一種特質,這種物質就像一道和暖的光,可以令學渣逆襲成學霸,可以激發出孩子最好的潛力,還可以讓孩子受益一生。
  • 倒數第一考上重點大學,《墊底辣妹》裡「得寸進尺效應」值得一試
    這就是電影《墊底辣妹》要講的故事,女主沙耶加是個時尚女孩,無心學習成績墊底。高二因為吸菸被勒令休學,無奈,母親只好把他送到了補習班。也就是在補習班,沙耶加第一次感受到來自大人的尊重。補習班坪田老師沒有指責她的露臍裝,反而誇她好有型。沙耶加測試得了零分,坪田老師沒有放棄嘲笑沙耶加,反而誇她把每個題目都填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