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有明天,也沒有昨天——對話李一道長

2021-01-10 南方周末

「道」的修煉並不是希望讓大家真正意義上去信仰一個生命以外的東西,它是希望你認識自己

道家向來崇尚「無為而治」。以凡夫的標準度量,李一卻屬「有為」之輩。

2003年,中國首屆「養生門類學術研討會」於紹龍觀召開,古縉雲山「養生名山」的稱謂,在李一手上失而復得。

時下,李一經常在螢屏露臉。鳳凰衛視的多檔節目,以及收視率頗高的湖南衛視《天天向上》,都有其高談闊論的身影。他此前還兼任華中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和馬來西亞吉隆坡中醫學院教授。上個月,在剛剛結束的中國道教協會第八次全國代表會議上,李一從重慶市道教協會副會長直接升任為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

道長在為學員做供經法師 (南方人物周刊 大食/圖)

解讀李一也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為很多時候,李一併不配合或者並不願意你抵達他的內心深處。

王春竹特意請了學術年假,希望與李一能有一次充分的對話,甚至「辯論」。但是,李一太忙了,這一期班他上了兩節課,回答了王一個問題,便匆匆飛往北京。課程結束後,王對幾天清修的安靜日子感到「神清氣爽」,但對李一的評價留有餘地。「我覺得道長是位智者,但不夠坦然。可能我的態度是武斷的,因為他沒有時間讓我真正走近。」

眾「仙友」結課後,對李一至少存在四種態度。

有人是崇拜心。他們奉李一為神仙。他們仰視,並且敬畏。馬雲就覺得,「幾百年才會出一位李一道長。若假以時日,他完全可以比肩南懷瑾和星雲大師。」

有人是痴狂心。他們覺得道長更像是個明星。首先,他的身邊本來就不乏明星;其次,他出鏡、出書,走到哪裡,總要圍上一群索要合影或者籤名的粉絲。

有人是質疑心。道教,自古修的是「無為」,念的是「常清靜」。現在的縉雲山風生水起、如火如荼,李一意欲何為?

有人是唾棄心。李一是不是一個高級的張悟本?天價學費的背後,是不是又一出借宗教斂錢財的鬧劇?

總共兩個下午,一個清晨,一個晚上,李一就坐在我旁邊。他對我所轉述的這些評價,並不驚訝,早就瞭然於心。

事實上,在與李一對話時,總有一層隔膜籠罩在中間,不可捅破。問及一些世俗化的敏感問題,他常以「不能講」、「不能說」、「不自然」,跳躍過我的問題。站在道家的角度,這或許是玄意,是「道可道,非常道」。而以現實的感觀理解,這基本等同於「無可奉告」。

吳心道長說,師父從來就沒有變過。世間的人把道士的生活想像成桃花源,其實我們也用手機、上網、坐飛機,道士必須與時俱進。至於錢,「師父根本不需要錢」,這麼多年來,「師父還是住的那間屋子,吃飯有時候就是一碗麵」。

重慶一位官員覺得,李一怎麼沒變?多年以前,上山見他是件很容易的事兒;現在,要麼聽他講課,要麼一次次上山又一次次無功而返。「太有名了,就難以到達。」

成為你自己,信仰你自己

人物周刊:來縉雲山清修的,不少已是物質世界中的成功者。比如企業家,比如名流。從現實情況看,他們比普羅大眾更熱衷,也更急迫地希望到達某種安寧。你如何理解並評價這個現象?

李一:很多人會把成功人士定義為擁有了多少社會財富,用物化的標準來衡量他。到了一定程度以後,他們就會發現一個東西,這個東西叫障礙,也叫瓶頸。一個企業要突破瓶頸首先是企業家要突破自己人生的瓶頸。這又需要兩個東西,格局和境界。你需要到達,那麼就可以來修煉。我們是給他提供一個環境,讓他去認識自我。

人物周刊:據我所知,有不少人也是想來尋求一種

相關焦點

  • 對話李一道長:我沒有明天,也沒有昨天
    王春竹特意請了學術年假,希望與李一能有一次充分的對話,甚至「辯論」。但是,李一太忙了,這一期班他上了兩節課,回答了王一個問題,便匆匆飛往北京。課程結束後,王對幾天清修的安靜日子感到「神清氣爽」,但對李一的評價留有餘地。「我覺得道長是位智者,但不夠坦然。可能我的態度是武斷的,因為他沒有時間讓我真正走近。」  眾「仙友」結課後,對李一至少存在四種態度。
  • 受訪者稱道長李一與女弟子有染 利用男色斂財
    重慶縉雲山紹龍觀道長李一。  仙人般翩然躥紅的道長李一,即使尚未回到凡間,也正在回到凡間的路上。「張先生的今天,也許就是我的明天。」他寧願做一個單純的捐建者而非股東。知情者告訴記者,「後來一位孫總成了股東。」  8月7日,天涯網站一個自稱「叛出師門的弟子」在博客上發帖稱,「據道士們私下議論,李一經常利用自身男色來籠絡有能力、有能量或有錢的女人為他所用。為了騙取200多萬的捐款,曾拉著一個比他大十幾歲的富婆企業家的手,溫柔地說,要照顧她一輩子。可惜人家沒上當。」
  • 昨天、今天、明天
    我們總要學會捨棄一些昨天的什麼,今天和明天,才能走得舒坦。我一個朋友,是一個把身邊人的事,看得很重的人。最後,導致自己過得很累。我告訴她,人活著,把自己壓得太重,心就會不輕鬆。心一不輕鬆,整個人都會暗淡失色。無精打採,整一個人都是疲憊的。
  • 忙著懲罰昨天,不如做對明天
    作者:劉威麟 來源:《意林》  最近和一位已當媽媽的朋友有段對話,她對小孩是朋友圈內出名的嚴格。  但我又問了一句:「但做『對』呢?」  做錯應該被懲罰,那「做對」,又應該怎樣?  猜猜,這位媽媽說什麼?  「做對?」
  • 《如果沒有今天,明天會不會有昨天》55個經典"思想實驗"
    曾經,我一度以為哲學很深奧。因為讀起來很拗口,甚至很多時候大家都不明白其意思。
  • 一牛道長,王法涉嫌參與(陳欣鴻)蓮心兒詐捐細節披露
    >1 白水 泉,和蓮心兒很早就在P詩歌平臺做副主編2 包括我提到的詐捐團夥人物陳豔菲,也很早就做了主編3 白水泉,蓮心兒什麼時候加的一牛道長為微信好友?>《我的兄弟》微信群綠地是由一牛道長拉進去的,那自然跟一牛道長是好友,一牛道長在我面前說不知道綠地的來路,卻在群裡看似中立,實則針對我。
  • 今天是昨天的明天
    「明天你是否會想起  昨天你寫的日記 明天你是否還惦記  曾經最愛哭的你 老師們都已想不起  猜不出問題的你凌亂的吉他聲,低沉的嗓音,水到渠成般,講述起昨天的一切。不少人和我一樣四處張望,他們是否也在尋覓過去那些熟悉的身影? 時間太快,不知經過多少個明天,老師便會逐漸將我們遺忘,就是偶然翻相片也無法將我們的名字想起。
  • 爺爺每次掃完墓回來,都要問我昨天、今天、明天
    於是我每次都回答他:「昨天去玩了,今天正準備玩,明天還是打算去玩。」雖然我每一次的回答都離不開玩耍,爺爺卻一點也不生氣,他只是摸著我的腦袋,微笑的說著我那時理解不了的話:「你是明天,應該玩。」就這樣玩到了上學,每一次掃完墓回來依舊問我:「你昨天幹了什麼,今天怎麼過?明天打算做什麼?」
  • 《如果沒有今天,明天會不會有昨天?》—讀書筆記導圖分享
    後臺回復【如果沒有今天,明天會不會有昨天?】獲取高清思維導圖。今天分享的書籍是《如果沒有今天,明天會不會有昨天?》。作者伊夫•博薩爾特(Yves Bossart),1983年生,瑞士國家學術基金獎學金得主,現定居於瑞士蘇黎世。
  • 走過昨天,珍惜今天,明天會更好
    有人說,人的一生中其實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只要過好了這三天,就等於過好了這一輩子。的確如此,昨天,就是過去;今天,就是現在;明天,就是未來。過去的事都已經過去,再怎麼美好都沒法重來;今天的時間彌足珍貴,再怎麼不盡如人意也需要珍惜;明天的時光盡在眼前,再怎麼覺得遙遠,都需要為之努力,讓他變得更值得期待。我們走過昨天,珍惜今天,明天,才會更好。
  • 如果昨天是明天就好了今天就周五了答案
    南柯太守回答  解1、如果昨天是周四(明天)的話就好了,這樣今天就是周五了。明天是周四所以今天是周三解2、如果周六(昨天)是明天的話就好了,這樣今天就是周五了。  所以:  而「如果昨天是明天的話就好了」,昨天肯定不是明天,所以這句話裡的兩個日期,一個是假想的,一個是現實的。雖然自然語言不確定性太強,但昨天是說現實,明天是說假想,這應該大致符合一般人的理解。  進一步說,想像一下把它補全:「雖然昨天其實不是明天,但如果昨天是明天的話就好了。」
  • 教師職業的三天:教師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昨天,教師是忙碌的學習者。他們的昨天很快就過去了。他們知道,沒有這「三心」,他們是無法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的。每天的教學和學生日常管理成了他們生活的重心,有過猶豫、擔心、焦慮和後悔,但更多的是職業獲得感和成就感。他們在日復一日中踐行著教師的初心和使命。他們是共和國1000萬教師中的平凡普通一份子,但他們在平凡中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
  • 「昨天、今天、明天」,習近平這麼概括
    「中國的昨天已經寫在人類的史冊上,中國的今天正在億萬人民手中創造,中國的明天必將更加美好。」  10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回顧了中國的昨天,總結了中國的今天,宣示了中國的明天,億萬中華兒女無不為此激情澎湃、熱血滿腔。
  • 我請一位道長佔卜了本屆E3遊戲展上的吉兇運勢
    道長沒有露面,只在微信上給我發了一張林正英所謂《梅花易數》,相傳為宋代易學家邵雍所著,是一部以易學中的數學為基礎、結合易學中的「象學」進行佔卜的書。據說邵雍運用時每卦必中,屢試不爽。道長先問我貝塞斯達的展前發布會是幾時。
  • 學員原創作品《昨天 今天 明天》
    昨天 今天 明天 作者:孟繁朔河北省唐山市灤南縣第三中學 七年級 12歲 一想到祖國,我就會想到三個詞:昨天、今天和明天。 昨天,中國還很落後,我們不止被欺負,還被侮辱,世界給我們代名詞「東亞病夫」讓我們多年抬不起頭。昨天,中國還不強大,被很多國家欺負。
  • 《我是餘歡水》的英文名竟然是如果沒有明天
    今早二刷的時候才發現,這部名字如此接地氣的劇,英文是if there is no tomorrow,也就是「如果沒有明天」。還調侃說,如果這部劇播之前沒有靳東演的那部《如果可以回到從前》,估計就沒這麼點題又好記的名字了。
  • 義理|慈悲,我是「某道長」,這樣的自我介紹合適嗎?
    但若是把這個問題換過來,某某道人在向他人介紹自己的時候,是否也應該自稱說「我是某道長」呢?有些修行人,不知修行多少年,也不知德行如何,在善信和世人面前往往自稱「道長」,就身為「過來人」的筆者這位「老道童」看來,這不是一件好事,反而容易自毀修行,墜入深淵。《太霄琅書經》裡面說到「人行大道,號道士。士者何?理也,事也,身心順理,唯道是從,從道為士,故稱道士」。
  • 徵文丨《我是一名獸醫》徵文作品:獸醫的昨天,今天,明天
    獸醫的昨天,今天 ,明天       昨天       2000年,走出校門,我便成了一名獸醫,每當有人問起,你是做什麼工作的?,老大爺一看現狀,就把口袋送給了我,裝上藥後趕緊去客戶雞場,到達雞場後就觀察雞群,問詢疾病的經過,最後開始解剖,解剖了兩隻雞,也沒看出來什麼病,心想怎麼跟客戶交代啊,我接著又解剖,一連解剖10來只,我是有意拖延給自己一個思考的時間,最後終於鎖定解決方案,交代了一番,留下藥品,走出雞場後,我深深的吸了一口氣,終於完成了我的一次,連用藥回訪我都沒有勇氣,獸醫這一行,實戰永遠大於理論。
  • 從書齋走向自然的實踐——著名書法家李一「寫山」摩崖書法展側記
    1號展廳以「法境三摩」為題,展示了李一自2017年開始,應當地政府和有關方面的邀請,先後書寫的曲阜石門山摩崖、重慶南山老君洞摩崖和青州南陀山摩崖拓片,最長達20米,最大字徑達2.6米,體制宏大、氣勢雄偉。除楷書摩崖外,李一別開生面,以章草創作摩崖,將具有典範美的原始草書賦予樸拙遒勁的碑體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