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似乎越來越關注健康安全問題了,媒體上經常曝光食品安全問題,各種健康養生節目層出不窮,今天流行吃這個,明天流行喝那個,好像人們真的已經開始關注自己的健康了。
但是,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全國只有10%的人做對了。
你上一次體檢是什麼時候?
一說起體檢,很多人都表示「不疼不癢的,有什麼好查的?」,或者「我這麼年輕,用得著體檢嗎?」
有人覺得「沒時間」,有人認為「白花錢」。
我曾經問過很多人,他們表示,上一次體檢還是上大學的時候……
據調查,全國每年去醫院做一次體檢的人口,只佔總人口的10%。
定期體檢到底多重要?
中國健康報告稱,截止去年為止,我國慢性腎病患者已經佔總人口的10%,也就是說每10個人當中,就有一個是腎病患者。
對於腎病患者來說,定期體檢意味著遠離尿毒症。
我們知道,腎病早期除了尿蛋白、尿潛血之外,幾乎沒有其他症狀,很多人發現腎病時,都已經發展成了慢性腎衰竭甚至尿毒症期。
如果堅持定期體檢,就可以在腎病早期得到及時治療,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尿毒症的出現。
腎病患者主要查什麼?
腎病患者會遇到很多檢查項目:尿常規、血常規、24小時尿蛋白定量、B超、腎損、腎功、肝功……這些檢查項目都有什麼作用呢?
1、尿常規
對腎病患者來說,尿常規主要看「蛋白質」和「潛血」(有的醫院叫隱血)兩項,這是用來檢測早期腎病的最基礎檢查項目。
如果尿蛋白或尿潛血達到2+以上,就要格外注意了。
此外,「葡萄糖」和「酮體」兩項,一般與糖尿病有關,也需要格外注意。
需要注意的是,尿常規檢查的幹擾因素非常多,所以通常會要求患者留取晨尿中段,並且在1小時之內送檢。
2、血常規
主要看「白細胞計數」、「血紅蛋白」等項目,前者表示感染,後者表示貧血。
腎病患者由於促紅素分泌不足,常常會出現貧血,要經常查看患者的血液情況。
3、24小時尿蛋白定量
由於尿常規對蛋白質漏出情況的檢查比較模糊,所以我們常常用24小時尿蛋白定量來檢測漏蛋白的情況。
尿蛋白定量在0.15g/24h以上,即可作為腎病的判斷依據,若超過3.5g/24h,則被稱為大量尿蛋白。
4、B 超
B超可以發現腎囊腫、結石、積水、多囊腎等情況,也是常用的檢查項目之一。
5、腎損系列
腎損系列主要考察的是腎小管的受損程度,尤其是β2微球蛋白,主要反應腎小管的重吸收功能。
6、腎功能檢測
肌酐和尿素氮是腎病患者非常熟悉的檢查項目了,這兩項數值一旦升高,通常意味著腎病發展到了腎衰竭階段。
此外,胱抑素C是一種非常敏感的腎損害檢測指標,如果升高,就算腎功能檢查的其他數據都正常,也要考慮腎病的可能。
7、抗磷脂酶A2受體抗體檢測
這是一項先進的檢測技術,主要用來判斷膜性腎病。
由於很多病理類型都可以表現為腎病症候群,所以如果不做腎穿刺,通常很難確定具體的病理類型。
膜性腎病也表現為腎病症候群,但單純使用激素效果並不好。在不進行腎穿刺的前提下,抗磷脂酶A2受體抗體檢查對確診膜性腎病幫助很大。
腎病 尿毒症 尿蛋白 尿常規 潛血
【來源:醫學周刊】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