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餘 晨光熹微,煙火氣起――小城居民的每一天都是從菜籃子鮮活起來的。 包子饅頭攤前,攤主早早地將美食蒸得圓潤噴香,等著知味的食客前來。「一個饅頭一杯豆漿」「包子油條花生湯」,點餐的聲音此起彼落,攤主毫不慌亂,熟練地起鍋打包。一分鐘搞定早餐,省去了廚房的幾多繁瑣,這裡自然成了上班族的最愛,攤主也忙得喜笑顏開。 載著新鮮水靈蔬果、活蹦亂跳海鮮、新鮮豬牛羊肉的攤販,陸續抵達菜市場,大爺大媽們也出了門。攤販們來到各自的攤位,將自己一天的希望整齊地擺放在攤上,然後一個個精氣神十足地扯開嗓門,讓菜市場成了那個時間點小城最熱鬧的地方。 豬肉攤前,攤主在有限的空間裡將豬肉擺放得井然有序,要肥要瘦,要骨要肉,一眼瞧去一清二楚。要一根豬排,攤主手起刀落,豬排瞬間塊塊齊整,那嫻熟的勁兒就是「遊刃有餘」。若將攤位想像成舞臺,那攤主的舉手投足便頗像舞者的行雲流水。 海鮮攤前總能聚集很多顧客。熱情的攤主嘴甜,「阿姨」「阿伯」一番招呼,拉近了彼此的距離,你詢問「鮑魚怎麼賣」,她來一句:「一斤35元,你要買就算33元吧。」主動降價,讓人十分受用,不消說,生意成交了。你買魚她賣魚,還幫你將魚鱗、內臟清洗乾淨,熱情周到的服務不由得讓你心生「多好的生意人」的感慨,下次買魚還來找她的念頭就這樣在心裡定格了。菜市場上有人賣青草藥,沒那麼忙碌時,攤主看著隔壁賣魚的兩手難敵數人的窘境,竟也伸出援助之手,或幫忙把殺好的魚裝到袋子裡拿給顧客,或幫忙收錢,忙得是不亦樂乎――能助人,也是一種生活的樂趣啊。 蔬果的品相決定著攤前顧客的多少。攤主總是盡其所能拾掇著蔬果的樣貌,扯掉黃葉或蟲子咬過的莖葉,一邊做著生意,一邊還不忘教顧客怎樣搭配、怎麼烹飪更好吃。當然,最聰明的招兒就是在介紹做法的同時,還搭著又讓你買了另一種青菜,你多掏了錢還特別開心地感謝他為你的晚餐支招。 逛菜市場,還時常會遇到一些老人家,挑著不大的籃子,裝著不多的蔬菜,菜的品相也一般,他們緊挨著坐在一起,你一句我一句地閒聊著。若是有人來買菜,他們就互相幫忙推銷,顧客不知買誰的菜好,老人家倒是爽快:「沒事,買誰的都可以,我們賣完才會回家。」敢情他們這一大清早趕到菜市場,就是為了找伴嘮嗑的,或許是經歷過風吹雨打,他們更懂得人情比錢來得重要。 最嘈雜瑣碎的菜市場裡,散落其間的卻是人間最暖的煙火情。
【來源:廈門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