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無節制需求、化學汙染、土質退化、健康危機、動物源疾病,這是一個讓人擔憂的因果邏輯關係。飢餓,浪費;全球飢餓人口超8億,全球浪費食物每年達13億,這是一個令人糾結的悖論。氣候變化,全球糧食安全風險,這又是一個細思極恐的因果邏輯關係。
這個世界並不太平,可總有人願意沉在幻境中不醒。但是,突然而至的新冠病毒終於還是敲響了警鐘。我們不能再漠視奔騰而來的危機了,我們要行動。
要做的事情有很多,每一件都需要腳踏實地的努力。食物,因其涉及每一個人,關乎每一個國家,一直就是各國的國計民生大事。在一個從生產到消費的食物體系中,每個人都能在其中某個環節找到自己的位置。要構建一個可持續的食物體系,離不開每個人的參與和努力。
良食峰會就是要把可持續食物體系的理念傳遞給每個人,讓每個人都吃得健康科學,讓生物多樣性不被破壞,讓地球環境得以保護。
良食峰會是良食基金的年度大會,良食基金是中國綠髮會旗下關注食物與可持續發展的公益基金。在2020年10月28日即將舉辦的第四屆良食峰會上,您將得到首期《良食報告》,見證最新項目啟航,還將聆聽專家如何從動物福利、環境、生物多樣性和社會經濟等多角度來探討食物體系轉型話題。
我們期待您的參與,您將獲得滿滿的信息,信息裡蘊含著寶貴的啟迪和思維線索,它們或多或少、或早或遲會化作您的行動。
按/徐莉 審/sophia 編/Angel
原標題:
聚焦可持續食物體系轉型,第四屆良食峰會開幕在即!2020年春節,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讓世界停下腳步。
疫情之外,在人類健康與生態環境方面,人類也面臨著越來越多的危機與挑戰——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流失,耕地退化,水資源短缺,糧食危機,人畜共患病,慢性病…… 每一個都是不容易解決的系統性難題。
然而,在看似紛雜的症狀背後,卻有一個共同的交匯點不容易被注意,即我們所選擇的食物體系。
當前,以工業化思維主導的食物生產體系正在快速耗竭地球資源與人類健康。
舉例來說,目前全世界普遍奉行的大規模單一化種植的化學農業,造成土壤急遽退化——以目前的速度,我們將在60年內耗盡所有可耕種土地的生產能力,同時化學投入品的生產與使用,讓農田野生動物不見蹤影,農業從業者疾病纏身,也對地表徑流造成嚴重汙染。
每當被問及,為什麼當前的農業生產體系不轉型為有機或再生農業時,人們給出的回答總是有機或再生農業無法餵飽全世界,卻忘記世界上每年有三分之一的食物被直接浪費掉,另外還有相當大一部分被用作動物飼料與酒精製造(比人類的口糧還多)。
在動物產品(肉蛋奶)的生產上,集約化飼養系統將動物囚禁在暗無天日、擁擠骯髒的室內空間,以抗生素對治由於糟糕的飼養環境而滋生的細菌病毒,隔幾年就會爆發一次的豬流感或禽流感,因為沒有演變為大範圍的人類流行病,始終沒有引起廣泛重視,直到最近,人畜共患病走進公眾的視野。
與化學農業一樣,工業化動物養殖體系的存在也是為了滿足人們龐大的肉蛋奶消費需求(與浪費需求)。
當食物體系服務的是人類無節制的需求時,我們就會在巨大的慣性中逐漸忘記這個系統潛在的隱患,直到大自然出面「提醒」。
近幾年,因氣候變化而引起的極端天氣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世界各地,嚴重威脅全球糧食安全。作為影響氣候變化的主要因素,降低碳排放以及利用多種手段重新吸收利用大氣中多餘的二氧化碳是應對的關鍵。
9月22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聯合國大會上承諾,中國力爭在 2030 年前達到碳排放峰值,並努力爭取 2060 年前實現碳中和。
來自聯合國糧農組織2014年的統計數據
要實現這一目標,必然要牽涉到溫室氣體兩大主要排放源——種植業與畜牧業生產方式與供需關係的變革。可以說,進入2020年代,可持續食物體系的構建已不再是一個選項,而是通往宜居未來的必由之路。
為此,今年秋天,良食基金再次廣泛邀請各領域、所有關心人類健康與生態環境可持續的機構與個人,相聚第四屆(線上)良食峰會,為人類食物體系的轉型建言獻策、相互配合、共創未來。
第四屆良食峰會:聚焦可持續食物體系轉型,精誠合作,共創未來
良食峰會是良食基金的年度大會,至今已成功舉辦了三屆,分別在揚州(2017)、成都(2018)和蘇州(2019)。良食峰會是國內最早聚焦食物體系轉型的年度盛會,是國內最活躍的食物創變者分享思想、實踐和領導力的舞臺。
在即將召開的第四屆(線上)良食峰會上,我們將圍繞「可持續食物體系轉型」展開一系列深入研討。
系統性的轉型需要從生產端到消費端的所有利益相關者共同參與,因此在本屆良食峰會上,你將見到來自全球各領域的專家學者、資深行業人士前來交流,如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院長、國際公益學院創始院長王振耀先生,良食基金理事古永鏘先生,良食峰會首席學術顧問樊勝根教授,環境行動組織 EAT 論壇創始人 Gunhild A. Stordalen,美國烹飪學院副主席 Greg Drescher,世界農場動物福利協會執行長菲利普·林伯裡等。
我們也將在峰會上發布首期《良食報告》,由食物體系領域的先鋒機構和良食基金共同撰寫,將上一年度中國食物體系轉型領域最好的思考、實踐以及機構與行動者介紹給公眾。
此外,還有良食基金「WET菜市場變革項目」與中國綠髮會「可食中國·中國生物多樣性食材項目」項目的全新起航,以及「2030倡議」的發布。
在此次峰會上,我們力爭全景式地展現食物體系轉型的各個領域與多重視角,讓有志一同的參與者在這場大變革中擁有系統性創變的全局觀,並在其中確認自己的位置與角色。
金秋10月,第四屆良食峰會期待你的到來!
峰會日程# 2020年10月28日
上午
峰會致辭:
峰會主題介紹與《良食報告》發布
良食基金最新項目發布:生物多樣性食材項目&"WET 菜食場" 食物政策項目
「2050 食物體系遠見獎」及良食基金獲獎項目介紹
主旨演講:
主旨演講1.1: 食物政策與可持續食物體系
主旨演講1.2: 亞洲健康研究與可持續食物體系
主旨演講1.3: 如何在餐飲行業構建可持續食物體系
項目經驗分享:
《良食報告》植物領先議題
《良食報告》動物福利議題
《良食報告》減少食物浪費議題
《良食報告》生物多樣性議題
下午
項目經驗分享:
《良食報告》當地當季議題
《良食報告》循環經濟議題
《良食報告》食物教育議題
主題介紹:
可持續食物體系轉型與 2030 倡議
主旨演講:
主旨演講2.1:從動物福利角度介紹為什麼需要向更可持續、更有韌性的食物體系轉型
主旨演講2.2:從環境與生物多樣性角度介紹為什麼需要向更可持續、更有韌性的食物體系轉型
主旨演講2.3:從社會經濟角度介紹為什麼需要向更可持續、更有韌性的食物體系轉型
圓桌討論:
圓桌討論3.1:從素食倡導的角度討論如何促進食物體系向更可持續、更有韌性的方向轉型
圓桌討論3.2:從動物福利的角度討論如何促進食物體系向更可持續、更有韌性的方向轉型
# 2020年10月29日
上午
主旨演講:
主旨演講2.4 從公共健康角度介紹為什麼需要向更可持續、更有韌性的食物體系轉型
主旨演講2.5 從氣候變化角度介紹為什麼需要向更可持續、更有韌性的食物體系轉型
主旨演講2.6 從食品安全角度介紹為什麼需要向更可持續、更有韌性的食物體系轉型
圓桌討論:
圓桌討論3.3:提供團餐的大學及企業討論如何促進食物體系向更可持續、更有韌性的方向轉型
圓桌討論3.4:從城市食物政策的角度討論如何促進食物體系向更可持續、更有韌性的方向轉型
下午
圓桌討論:
圓桌討論3.5:從大廚的角度討論如何促進食物體系向更可持續、更有韌性的方向轉型
圓桌討論3.6:從食品企業的角度討論如何促進食物體系向更可持續、更有韌性的方向轉型
閉幕演講
*峰會日程以主辦方最終確認為準,我們會在接下來一段時間裡持續更新峰會內容(包括峰會的講者、圓桌主題),請大家保持關注。
參與方式本次峰會將採用Zoom線上直播的方式進行,在會議連結最終公布前,可以掃描下方左邊二維碼加入「2020良食峰會交流群」,如人數已滿或二維碼過期,請識別右邊二維碼,添加「良食小精靈」微信。
峰會主辦方原文連結:
https://mp.weixin.qq.com/s/b5MP2oVosL_dX8uKjhzk_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