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熊貓指南說起:良食承載著生態職責,需區別於精緻強調本土化

2020-12-23 中國綠髮會

繼上次綠會秘書長周晉峰與熊貓指南CEO毛峰就「良食(good food)」與「好吃」相談甚歡,之後周晉峰獲贈《熊貓指南》一書並仔細閱讀,結合之前所談,進一步對良食的概念和內涵進行了闡釋,希望對熊貓指南的評價標準和體系,提供更「生態」的理念。

5月4日,熊貓指南CEO毛峰來訪,與綠會秘書長周晉峰就做「好吃」的農產品進行交流,周晉峰向其進一步闡述了農產品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價值及農產品所承載的生態意義。

在紛雜多彩的世界中,有很多看法似是而非,也有很多觀點似非而是。我們需要確定正確的方向,秉持正確的思想。

【良食(good food),不等於精緻】

說到好吃,很多人會認為「食不厭精」是一種衡量標準,於是,食物的精緻化、藝術化,逐漸成了潮流。在這裡,我們要說的是,好吃並不等於精緻。我們強調的是什麼呢?是可持續飲食,是Good food——良食

什麼是良食?以往,大家在傳統的食品安全領域談的更多。現在,隨著物質的極大豐富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們還要談責任,對未來、對環境可持續發展的責任,這是我們倡導良食的目的,也是良食的重要著力點。

說到可持續發展的責任,看起來很大,其實在我們日常飲食中隨處可見。比如,我們吃蘑菇,如果講究吃的「精緻」,很多人會選擇好看的來買、來吃,認為好看的蘑菇要更好,而實際上,那些賣相看起來不好的蘑菇,從營養和口感上來說,沒有絲毫遜色,這種從食物「色相」上的取捨,往往會形成大量的浪費,既有對食物本身的浪費,也有對食物過度包裝的浪費,這是不可持續發展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對食物色香味的過度追求,讓人們放棄了很多作為食物自然的、本質的內容,也導致了現在食品添加劑泛濫、食物過度加工等一系列問題。

在可持續發展方面,有一個詞叫代際公平,指的是當代人和後代人在利用自然資源、滿足自身利益、謀求生存與發展上,享有均等的權利均。也就是說當代人必須留給後代人生存和發展的必要環境資源和自然資源,這是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原則。

落到小處,從飲食上看,過度的追求精緻、藝術化、色香味,必然會衍生過度消耗資源或造成環境汙染的問題。包裝的精緻化會產生大量塑料包裝等難以降解的垃圾、也會使得大量食物因為不夠精緻而遭丟棄。添加劑和加工的過度,則意味著我們需要向自然索取和排放更多。現如今,人類對土壤、水源、礦藏的索取,以及為滿足自身經濟發展對地球造成的汙染破壞,已經危及了代際公平,我們需要做出改變。

《熊貓指南》要探尋食物本源的味道,回歸本土食品,回歸食物真味。這是我們所支持的。但同時,我們也要避免在回歸的過程中衍生上述問題。因為回歸的本質,是回歸生態與健康

也許,時候重新定位食物的「精緻」概念了,在生態文明的時代,精緻應該等於:可持續、自然友好。

吃本地食品,確保多樣性的健康

《熊貓指南》中提到一種獼猴桃。我們知道,紐西蘭的獼猴桃品種來源於中國,1904年,一位紐西蘭女教師將長江野生獼猴桃種子帶到了紐西蘭,從此獼猴桃在紐西蘭生根發芽。20世紀80年代,紐西蘭再次根據來自中國的獼猴桃母株培育出了黃金奇異果。現在,紐西蘭的奇異果,已經佔據了中國的廣泛消費市場。

就像很多人熱衷於吃挪威的三文魚一樣,國外的食品似乎在國內「更好念經」,從營養、口感、安全角度,都更受消費者的追捧。是因為本地食品不夠好嗎?並非如此。

在浙江省泰順縣,果農彭尚在自己的獼猴桃園培育了一個新品種,叫華特,是彭尚進根據當地野生獼猴桃歷經8年選育而成的,並獲農業部批准定名。經專業檢測,華特獼猴桃每百克的維生素C含量可達562.8毫克,是傳統品種的5倍以上,且口感細膩軟滑、清口無渣。

何為良食?除了生態和可持續內涵外,良食還需要具備一個關鍵點是:有益健康。過去人們吃精糧摒棄粗糧,這不是良食;跨越萬水千山的挪威三文魚,這其中的環境代價之大,也不能算是良食。

一方水土一方人。有時候,我們本土的、身邊的優質農產品更符合我們良食的概念。順其自然的,才是最好的。這也是我們強調吃本地食品的應有之義。

良食還有一個更深刻同時也是更迫在眉睫需要解決的定義,那就是多樣性

綠會一直在研究和保護野生蕎麥品種及遺傳多樣性。這是一個與獼猴桃有些類似的故事。日本京都大學農學院教授,國際上知名的蕎麥種質資源學專家大西近江教授,從中國帶走了野生蕎麥品種,並利用該種野生蕎麥的自交親和性與日本本土自交不親和的甜蕎麥雜交,培育出了自交親和的甜蕎後代,得到了自花授粉的蕎麥,改變了日本蕎麥異花受粉產量低的情況,使得改良後的優質蕎麥品種在日本國內大範圍推廣。

蕎麥和獼猴桃,都在我國本土有著豐富的品種。但是在40多年來我國農業追求高產的過程,高產的單一品種被廣泛種植,很多豐富的多樣性品種因不夠高產、經濟效益低而被忽略,這種品種的單一化推廣過程,也是農產品多樣性消失的過程

單一的品種,因為相似的基因特性,為農作物病蟲害的快速傳播創造條件,成為全球農業安全的巨大潛在危機,也讓人們失去了對食品多樣性的選擇,更為嚴重的是,農作物品種多樣性的喪失,會讓人類徹底失去認識、發掘、改良這些品種的機會,那麼這些消失的品種,到底會給人類社會帶來怎樣的變革與機遇,也就無從得知。

沒有了多樣性,我們會最終失去良食

在20世紀最後的10年裡,我國已經解決了吃飽飯的問題,現在,我們進入了「低水平農產品產能過剩」的階段。這個「水平」,不僅僅是指的農產品的口感、食品安全等,還包括產品的多樣性、健康性、生態性。

我們很欣喜的看到,作為國內品牌的熊貓指南關注到了食物的本源回歸與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意義。作為補充建議,希望在這個指南的標準中,更多的重視食品的生態與可持續內涵。

(註:本文根據綠會秘書長周晉峰觀點整理,文章內容未經本人核實。歡迎大家就此話題進行更廣泛、更深入的探討與交流。)

整理/Tammy 審/卡秋 編/Angel

相關焦點

  • 周晉峰致辭第四屆良食峰會 | 推動良食指南的踐行,共同開創生態...
    周晉峰致辭第四屆良食峰會 | 推動良食指南的踐行,共同開創生態文明建設新天地!「第四屆良食峰會」在萬眾期待中正式拉開帷幕。由衷感謝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踐行、倡導良食指南的廣大志願者、支持者、捐助者,以及良食基金的所有專家、講師、工作人員,對於一年來取得的新的巨大的成就,特別是獲得洛克菲勒食物遠見獎,表示讚賞。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對於浪費糧食,對於過度包裝問題等發表重要講話。
  • 良食第一輪路演 | 26場良食教育工作坊 卻不止26個動人故事
    ,第一輪良食路演,共26場良食教育工作坊,超過1000人次線下參與,近9萬人次線上直播觀看。我們良食路演就來到了素食星球的糙米空間這顆星球由一群有熱情的年輕人細心呵護正在推廣的生態陽臺種植和我們的良食理念一拍即合也是我們本次路演的媒體支持Be the change you want!
  • 浙江省商務廳副廳長王堅一行調研ACCESS集團,強調國際化要與本土化...
    (原標題:浙江省商務廳副廳長王堅一行調研ACCESS集團,強調國際化要與本土化結合)
  • 爭議不斷 北京米其林指南求解本土化
    美食榜單競爭逐漸走向白熱化,米其林指南也需要不斷求新求變。然而,相比其他本地生活服務平臺的美食榜單,米其林指南的參考性和實用性相對較低,破局與否關鍵還在於是否為餐飲企業和品牌帶來收益和流量。新版指南共收錄98家餐廳,其中2家三星餐廳、2家二星餐廳、26家一星餐廳、17家必比登推介餐廳和51家米其林餐盤餐廳。
  • 為未來而食 | 2019全球首場引領未來良食趨勢的新年菜單發布會圓滿成功
    遵循「85%的純植物及15%的高動物福利食物」原則,並依照「當地當季」、「低碳排放」的原則,大廚們從過往設計的菜品中挑選「良食」,為大家呈現出一桌承載著中華傳統的可持續性新年盛宴。  緊隨菜單發布,「2019世界名校新年盛宴」正式啟動。
  • 想打造中國本土「功夫熊貓級」原創動漫IP
    動畫人吳泓璉: 想打造中國本土「功夫熊貓級」原創動漫IP 因想打造出一款中國本土的有國際水準的原創動漫IP,他在成都創業7年。為原創創業欲打造中國本土國際動漫IP  吳泓璉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1994年開始進入動畫行業,曾擔任深圳著名動畫製作公司高管。  「國際上最火的中國動畫IP是美國人的功夫熊貓,為什麼中國本土不能有國際水準的原創動漫IP呢?」
  • 《良食準則》來了,歡迎採用 中國綠髮會團標中心
    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發布《良食準則》(T/ CGDF 00007-2020)團體標準,現予以公告。該標準自發布之日後5個工作日起實施。2020年7月21日為系統推動健康、可持續和良善的飲食標準,指導、規範和提高人們對食品的認知,優化食品選擇對人類、動物和地球的影響,中國綠髮會良食基金、中國綠髮會團體標準研發管理中心,聯合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北京新素代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制訂並發布了《良食準則》(T/ CGDF 00007-2020)團體標準。
  • MUJI無印良品天津大悅城旗艦店開業
    店內聚集了發現良品、MUJI在中國首個本土化商品陳列區,還設有天津首家Café&Meal MUJI無印良品餐廳、Café MUJI飲品區、兒童廣場、Open MUJI等特色服務,旨在帶領人們從MUJI的視線出發,與良感生活不期而遇。
  • 綠會良食基金主辦第四屆良食峰會開幕在即!聚焦可持續食物體系轉型
    良食峰會就是要把可持續食物體系的理念傳遞給每個人,讓每個人都吃得健康科學,讓生物多樣性不被破壞,讓地球環境得以保護。良食峰會是良食基金的年度大會,良食基金是中國綠髮會旗下關注食物與可持續發展的公益基金。
  • 回良玉考察時強調:努力保持農業農村發展好形勢
    回良玉在遼寧吉林黑龍江考察時強調毫不鬆懈地抓好秋季農業生產努力保持農業農村發展好形勢    東北地區是全國最為重要的秋糧主產區之一,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農產品供給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目前正值秋收作物產量形成的關鍵期。
  • STEM課程的本土化改造
    STEM作為一門注重與現實世界聯繫,強調學科整合,重視動手實踐,學術素養與實踐創新能力並重的綜合性課程,隨著我國對創新人才培養的需求,越來越受到教育領域的關注。作為一門從國外引進的課程,如何在深刻把握課程價值、領悟課程理念的基礎上,將本土教育需求與教育理念融入其中,形成適應我國學生學習特點和需求的課程,需要課程實踐者進一步研究和探索。近年來,不少學校在STEM課程本土化方面做了有益的嘗試,通過他們的實踐可以大致分析出STEM課程本土化的基本方式與策略。把握課程基本思想。
  • 喬凌:推動慢食與良食精誠合作,推動實現中國食物轉型
    #生態文明建設#喬凌:推動慢食與良食精誠合作,推動實現中國食物轉型「高質量的生物多樣性植物食材」| 第四屆良食峰會10月28日,一場各界嘉賓與良食的峰會在線上展開,這是一場高水平且貼近民眾生活的世界範圍內的將人類對健康的追求與對可持續未來的期待,以良食體系為紐帶,進行了一場貼近生活的專家級對話,
  • 贛縣:探路農村幼教本土化
    讓她沒有料到的是,如今,原本沉默內向的女兒竟變得開朗愛笑了,「她特別喜歡和我分享幼兒園的趣事,在家裡會幫我做家務,在外見到長輩還會主動打招呼呢……」說起女兒的點滴變化,肖鑽梅十分欣慰。作為國家學前教育改革發展實驗區,贛縣區在硬體投入上交出了漂亮的成績單:全區累計投入1.5億元,每年2000多萬元用於公辦園建設,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9.2%。
  • 音樂劇《貓》推出中文版 翻譯下功夫強調本土化
    翻譯下功夫 強調本土化  早在2003年,《貓》便已在中國巡演過,並且創造了中國演出史上的許多紀錄。基於技術的可複製性與表演能力的可塑造性,此次在中國公演的最大考驗不在舞臺設計、聲光效果、服裝道具,或是演員們的綜合表演能力,而是首次以「中文」詮釋的《貓》能否達到原文版的效果,甚至造就另一種經典。
  • 無印良品的失望與失意
    如今,提起無印良品,粉絲的心態是很尷尬的。作為將精緻美學、日式生活方式帶入中國的品牌,無印良品的「良品」形象正在坍塌。無印良品近日被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通報6款家具材質「以次充好」的事件,與以往的質量「小毛病」相比明顯升級到「嫌欺騙消」。在中國這個最大的市場,已經在營業收入增長的失意之下,品牌形象更讓人失望。
  • "熊貓指南」2020秋季榜單出爐 三亞多種水果登榜
    期間,中化農業推出的中國優質農產品榜單——熊貓指南2020秋榜發布,共有258種產品榮登榜單,其中,三亞「福返芒果」、三亞南鹿蓮霧、三力源甜瓜、北緯十八度火龍果等品種紛紛登榜。 據悉,熊貓指南為上榜農產品提供三星評級,由高至低分別為三星「極佳」、二星「優異」、一星「精選」。
  • 讓中國農產品潮起來,熊貓指南2019秋榜來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2019農產國潮季 · 熊貓指南秋榜發布。行程136萬公裡,調研800個地塊,熊貓指南2019秋榜帶著199款優質農產品來了,國產農產品正在潮起來。
  • 應勇宣布武漢城市圈大通道、武漢百裡長江生態廊道開工,強調更好...
    應勇強調,貫徹落實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精神,著力構建「一主引領、兩翼驅動、全域協同」的區域發展布局,武漢既要加快資源聚集、功能培育,做大做強,也要更好發揮龍頭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與武漢城市圈其他城市深化要素整合、產業對接等,加快同城化發展,進而帶動湖北全域發展。
  • 良食直播|可食中國x助農優選:探秘大理鄭家莊7個少數民族的生物...
    9月13日下午,中國綠髮會良食基金「可食中國」項目組將聯合百度、大理德福、鄉興社一同走進雲南大理鄭家莊村,探秘當地漢、白、藏、傣、納西、傈僳、彝等7個民族的地域性特色食材,體驗當地風土民情,並邀請良食大廚現場烹飪。屆時,我們將在百度上全程直播,歡迎收看!
  • 中國綠髮會良食基金髮起人簡藝參加2018新素青年大會
    中國綠髮會良食基金髮起人簡藝參加2018新素青年大會 2018-02-07 20: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