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括:被稱天才,真只會紙上談兵?

2021-02-07 子玉史苑


秦、趙兩軍對峙長平,趙將廉頗堅壁不出,秦軍數次挑戰,他們問候了趙軍的八輩祖宗,廉頗卻只充耳不聞,死活也不接招(秦數挑戰趙兵不出)。

 

秦昭襄王眉頭緊鎖,長期對峙,如之奈何?我大秦之富有,也禁不住如此消耗。

 

丞相範睢狡黠一笑,請看我的表演。

 

秦、趙長平對峙,本來就是國際社會的頭版頭條,如今一個叫趙括的人卻突然上了熱搜。

 

酒肆、街頭,一切公共場所都在為趙括瘋狂打call。秦國人只怕馬服子趙括,趙括要是為將,秦軍將灰飛煙滅。哦,聽說廉頗將軍已經在和秦軍談投降的事了。

 

範雎用了數千金的廣告費,趙王終於成功被安利。

 

廉頗堅守不戰,本來就讓趙王輾轉反側睡不著覺,如今趙括的英名讓趙王眼前瞬間一亮。


▲範雎  【劇照】

 

聽說趙括談起兵事來頭頭是道,連他的父親趙奢都不是兒子的對手。嗯,老子英雄兒好漢,趙奢當年能夠重挫秦軍,相信兒子趙括也絕對不是孬種。

 

輿論,加上趙王對趙括的自信,趙括為長平前線的統帥遂板上釘釘。

 

舉國都在迷戀趙括,唯獨趙括母親一臉擔憂。

 

趙母上書趙王,夫君在世時說過,兵,死地也,而趙括卻將其說得非常容易。將來趙國不用趙括為將還好,要是啟用趙括為將,亡趙軍者必是趙括。

 

趙王一臉懵逼,趙母繼續擺事實講道理。

 

趙括父親當年為將時真正做到了與士卒同甘共苦,士卒都甘願為他賣命。夫君每次受命,家裡的事就一概不再過問。而趙括剛被任命為將,就端起了架子,士卒都不敢正眼看他。趙括最關心的事情是,哪塊地好,哪塊田好。大王賞賜給他的錢財都被他用來置業了。

 

還請大王收回成命。

 

趙孝成王只有一句,任用趙括是朝野上下共同的決定。趙括必將。

 

廉頗無奈交出軍權,趙括新官上任。

 

趙括一改廉頗堅壁之策,趙括將軍吏都換成了自己人。


▲廉頗  【劇照】

 

趙括寶劍出鞘,果斷向秦軍亮劍。

 

趙括不知道,他之所以能夠換下廉頗其實不是趙國廟堂的意志,而是秦國大施反間計的結果。

 

趙括對秦軍的虎狼之名不屑一顧,王齕(秦軍主將)是什麼東西也配與我較量?

 

趙括不知道,秦國戰神威震諸侯的上將軍武安君白起此時已經秘密到了長平,正在暗中窺伺著他的一舉一動。

 

面對洶湧而來的趙軍,秦軍佯裝敗退。白起布下兩路奇兵,一路二萬五千人截斷了趙軍的後路,一路五千騎兵將趙軍一分為二。

 

趙軍的糧道也被秦軍徹底地斷了。趙軍瞬時成了一支孤軍。

 

趙括原本以為自己會一戰成名,但事實卻是自己只給歷史貢獻了一個成語,紙上談兵。

 

趙括翻遍兵書也無法破解白起強加給他的圍城。

 

趙軍被困整整四十六日,趙軍內部已經到了人相食的地步。趙軍使盡渾身解數不斷突圍,但秦軍的銅牆鐵壁愈發堅固。

 

趙括絕望,親自率精銳之士突圍,但卻被秦軍射成了刺蝟(秦軍射殺趙括)。

 

趙括戰死,趙軍盡皆投降秦軍。趙軍數十萬人被白起挾詐坑殺。

 

事實證明,讀書是好事,但讀死書卻是不可取,趙括同志就是例子。


▲白起(左)  【劇照】

 

相比趙括,其父趙奢卻是個妥妥的戰神。

 

秦軍自商鞅變法之後鮮有敗績,天下人似乎已經形成一種共識,秦軍是虎狼,六國皆羔羊。

 

面對秦軍對閼與的凌厲攻勢,趙惠文王與大臣商議,救還是不救?

 

戰神廉頗首先說No,樂乘表示出兵划不來。那麼遠,那麼艱險,那麼狹窄,建議不要做無謂的犧牲。

 

其道既遠又狹還險,這就好像兩隻老鼠在窩裡鬥,誰更勇猛誰勝。

 

趙惠文王對趙奢的獨特言論表示贊成。

 

趙奢走到距邯鄲三十裡的地方就休軍紮營,誰要是敢言軍事,斬。

 

秦軍駐紮在武安西,秦軍的鼓譟之聲使武安的屋瓦都在震動。

 

趙軍的一名間諜人員終於沉不住氣,將軍趕快去救武安。

 

趙奢毫不猶豫,斬了這名士兵。趙奢不進反而進一步加固營壘。

 

在明知是秦軍間諜的情況下,趙奢反而好酒好肉招待,完了還禮貌地送其歸營。

 

秦軍成功被趙奢麻痺,趙軍離開邯鄲走了三十裡就不動地了,如今又在加固營壘,看來閼與唾手可得。

 

趙奢立即命令士兵,脫去鎧甲,輕裝簡從,用了兩日一夜就到達了閼與。

 

趙奢聽從軍士許歷的建議,派出一萬人迅速佔領了北山這個制高地。

 

趙奢大敗秦軍。


▲趙奢  【劇照】

 

趙國舉國歡騰,趙奢被趙人奉若戰神,趙王賜趙奢號為馬服君。趙奢於是與廉頗、藺相如同位

 

但實際上趙奢最早不過是一個徵收田賦的官吏。平原君家拒不出租,趙奢以法斬殺了平原君家臣九人。完了還將平原君嗆得心服口服,奉公守法則上下平,上下平則國強,國強則趙固

 

趙括不僅自己是名將,趙奢對兒子趙括更是認識得清醒。趙王最後用趙括為將而使趙軍大敗,趙奢的言語不幸成真。

 

作為父子,差距咋就這麼大呢?

 

但子玉認為,趙括其人並不是如史書所說一無是處,其初戰只是不幸碰上了戰神白起,點背。


看完記得點個「在看」。謝謝!

/

相關連結:

長平之戰:那個曾經雄極一時的趙國徹底被秦國打趴下了

秦昭襄王:如果沒有他,秦始皇一統天下只能是個夢

範雎:從廁所中走出來的秦國宰相

/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關注我:

相關焦點

  • 蕭何也知道趙括的「紙上談兵」,為何就那麼肯定韓信是真材實料?
    大家都聽過"紙上談兵"這個成語,它指的是紙面上談論練兵打戰,通常用來比喻只會一味的談理論,而不對理論付諸實踐的現象,同時也揭示了空談理論是不能獲得成功的。這個典故出自《史記》,主人公是趙國一位非常有名的大將趙奢的兒子趙括,他從小酷愛學習兵法,談論起兵事來頭頭是道,在長平戰役中,秦國對趙國用了反間計,趙國只能讓趙括代替廉頗,誰知趙括只知道一味地按照兵書辦事,由於缺乏實戰經驗,根本就不懂得變通,只會貿然進攻。
  • 「紙上談兵」是出自趙括的典故?笑話,他那時候紙都未發明出來
    幾乎所有的《成語詞典》裡面,在解釋「紙上談兵」這個成語的時候,都會說這是形容戰國時代趙括的詞語。並且很多書還會說,這個成語的出處也是在戰國時代。 不過,這可是一個謬誤,其實,人們對於趙括和「紙上談兵」這個成語,都存在著巨大的誤解,那麼,趙括和紙上談兵的真相是什麼?
  • 趙括為何會敗給戰神白起?並非「紙上談兵」,而是因為另外4個字
    虎父無犬子看過駱駝昨天文章的朋友,應該已經知道,趙括出生於一個低配的「將門」,他父親趙奢本是趙國一個徵收田稅的國家公務人員,後來因為「不畏強權」,超度了幾個平原君的手下,平原君是誰,他是趙國的「皇室宗親」,如果當時平原君不開心,那麼他輕則會下崗,重則要搭上一條性命。
  • 趙括紙上談兵導致四十萬人被活埋,人們首先責備的應該是他的父母
    【趙括自以為是,用心旁處的表現】一是,只知道紙上談兵,不知道隨機應變。說明其父在趙括小時候,久沒有刻意引導他,培養他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趙括是在死讀書中長大的。二是,紙上談兵一流,誤認為自己有才。二是,明知盛名之下的結果仍然疏於管教趙奢明知自己頗有威名,兒子趙括可能也會沾光成為大將,被趙王重用,服務於百姓和國家;明知兒子紙上談兵很危險,做了大將後,趙國一定會因為他而滅亡,不但不及時管教,也不因為兒子短處早早勸說趙王,不要讓其任用趙括,卻任兒子隨意發展,這是對家人、百姓以及國家不負責任的表現
  • 紙上談兵的趙括真的一無是處嗎?那為何白起提起他就恨得咬牙切齒
    那麼紙上談兵到底說了一件什麼事情?為什麼大家對這個詞語解釋為貶義詞?這還要從戰國時期的長平之戰說起。秦國跟趙國發生戰爭時,趙國派出國內名將廉頗應戰,然而廉頗的對應辦法卻令趙王非常不滿意,於是將廉頗換成了趙括。
  • 【定州典故】膠柱鼓瑟、紙上談兵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膠柱鼓瑟、紙上談兵
  • 紙上談兵說的不是他?其實他是被黑了2000多年的一代名將!
    (圖)長平之戰趙括突圍▼點擊下方音頻主播陳卓為你講古▼「紙上談兵」這個典故,大家都知道,說的是戰國時候秦趙長平之戰中
  • 紙上談兵|中英文故事
    Talk about stratagems on paper -- empty talk紙上談兵In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the State of Zhao had a famous general called Zhao She, whose son, Zhao Kuo,
  • 透析趙括多行不義、豈有不敗之理
    「紙上談兵」是源於特指趙括的典故,至於戰國時代是否有紙這種言論根本沒有糾結的必要,所謂的紙上談兵,其實紙就是特指兵書,指其只會依據兵書來談論用兵打仗,況且任何成語典故也基本為後來世人給其按上的,這樣做的目的在易於傳播,便於高效學習。 作為成語典故「紙上談兵」現代的理解是指只懂空談,解決不了實際問題,所表達的願望總不能成為現實。
  • 流淚的英雄——趙括和長平之戰(下)
    基於這種思維,國人看趙括,失敗的趙括自然世世代代被冤枉下去。讀歷史,還真可以讀出族群與個體的智商。=============================前文已經描敘,長平大戰已經不再是兩國軍隊戰役層面的決戰,經過數年戰場對峙,長平大戰,已經是秦趙兩國處於拼國力、賭國運的戰略大決戰了。不幸的是,趙國的國力和秦國存在巨大的懸殊。最終大戰,趙軍慘敗。
  • 君君說成語——紙上談兵
    下面讓我們來認識學習一下「紙上談兵」的故事釋義: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年輕時學兵法,談起兵事來父親也難不倒他。後來他接替廉頗為趙將,在長平之戰中。只知道根據兵書辦,不知道變通,結果被秦軍大敗。 紙上談兵:在紙面上談論打仗。
  • 釋讀中國歷史109:臨戰換帥,對戰爭缺乏敬畏的趙括見不了真章
    顢頇的趙孝成王在戰爭的關鍵時刻更換老成持重的廉頗,四十萬被坑殺士卒只為一個成語「紙上談兵」而犧牲,長平戰後,各大戰國其實已經失去了最後的機會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您來到我的專輯,繽紛歷史清清講。還放出謠言,說秦國根本不怕老邁的廉頗,真正怕的是馬服君趙奢的兒子,軍事上的天才少年趙括。如果趙國任命他當統帥,那秦軍大概想逃都來不及。趙括在趙國名氣非常大,從小熟讀兵書,過目不忘,跟老爹趙奢談論兵法也總是頭頭是道,經常把趙奢辯駁的張口結舌。但趙奢在生前就曾認定了他絕對不能當趙國的統帥,否則就是災難性的後果。
  • 一天一個成語——膠柱鼓瑟.那個紙上談兵的趙括真是各種被人嫌棄唾棄啊
    釋義:大王因為趙括的名聲就讓他做將軍,就像粘住了瑟上的弦柱之後 再來彈奏琴瑟 。 趙括只能熟讀他父親的兵書,卻不知道 變通運用 。秦國間諜說:「秦國害怕的,就只怕馬服君趙奢的兒子趙括擔任將軍。」趙孝成王因此用趙括為將,代替廉頗。藺相如說:「大王憑名聲使用趙括,象是用膠水膠粘瑟上的弦柱來彈瑟,音調不能變通一樣。趙括只會死讀他父親的書,不能隨機應變。」 趙孝成王不聽,仍舊任命趙括為將。結果趙軍在長平之戰中遭到慘敗,喪師數十萬,趙括也被秦軍射死。長平之戰以秦國獲勝而告終。
  • 但名律師為何化名趙括?
    據報導中稱,本文的敘述者為「趙括」,乃化名也——此人人擁有美國德克薩斯州持照律師、俄勒岡大學法學博士;且擁有伊利諾伊大學體育管理學和新聞學兩個碩士學位,曾在國內擔任過某知名集團的法務總監,體育、傳媒、法務等方面的綜合經驗在國內首屈一指。
  • 你之所以不夠成功,恰恰是因為不會紙上談兵!
    但是,講課結束後又會告訴聽課的員工:「要聽專家的課,但不要按專家說的做。」這句話有人聽不懂了。不按專家說的做,請專家講課幹嗎?專家可能會紙上談兵,但不擅長實務,做實務的可以把專家的「紙上談兵」變成實務啊。我們可以要求做實務的要懂得紙上談兵,但不一定要讓會紙上談兵的專家懂實務。
  • 畢志飛給《流浪地球》寫影評獲贊,被網友稱為電影界「趙括」!
    更有意思的是,二樓有又說出了一個歷史人物「趙括」,並且獲得三樓的贊同以及補充。關於趙括,歷史上有個典故叫「紙上談兵」。故事講的是,趙括從年輕的時候起就學習兵法,談論用兵打仗的事,認為天下沒有人能夠贏他。後來趙括代替了廉頗抗秦,中了白起的計,自己被人射殺,還坑了幾十萬士兵。紙上談判,搞不好會害人害己哦!
  • 性格決定命運——從心理角度淺析趙括之死
    只是,對於趙括在長平之戰中的表現,最近又在網絡上掀起了一場翻案風。大致的意思就是,趙括是一位好將軍,長平之戰他已經盡力了,換做任何人,都不會比這個結果更好。或許確實如為趙括翻案的人所說,趙括是一位精通兵法的優秀指揮官。但是,他絕對不是一位好將軍!因為,作為一個將軍,他的性格和對戰爭的認知,都有著明顯的缺陷!司馬遷在史記中對他的評價,可謂是一語中的:趙括自少時學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當。
  • 趙括:我讀了那麼多兵法卻變蠢了,知識會讓人變蠢嗎?
    我覺得這句臺詞,其實趙括早已以慘重的代價告訴了我們,不過可惜的是我們是在圍城外面談論他的紙上談兵,在圍城裡面我們又何嘗不是跟他一樣呢?一、公元前260年,趙國與秦國發生了最重要的一次戰略決定之戰。趙孝成王因趙國在戰爭中接連失利,加上又被秦國戲耍,逐漸失去理智。
  • 歷史上有兩個趙括,水平都不咋地,兩人的媽卻留下美名
    01兩個趙括兩個媽歷史上有個趙括,紙上談兵,很有名。他是戰國末期趙國人,算是「趙之尾」。 其實還有一個趙括,屬於「趙之頭」。春秋末期,三家分晉,強大的晉國分裂為韓、趙、魏三國。這個趙括,就是三家分晉之前的趙人。 歷史上重名的其實不少。
  • 一句話點評勾踐、趙括、白起、項羽,韓信等十大名將
    (趙括戰死在長平之戰中)二,最會紙上談兵的名將-趙括。長平之戰,趙王不用趙國諸多名將,卻用一位紙上稱雄的趙括導致趙國大敗,四十萬趙軍被秦將白起坑殺。誤了趙國也誤了趙括,趙括若從小戰爭打起,戰鬥十年用兵必不在白起之下。